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未知和覺知-散文

關於未知和覺知-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和佳木斯文聯主席張鐵成聊天,聊到一位陝西的作家曾經給他編輯的刊物《冰凌花》投稿,那是一部小說,他沒有給刊登,因爲那是一部有點科幻且很有爭議的小說,但張鐵成很喜歡那部小說。那小說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學者發明了一個多功能的眼鏡,如果佩帶這個眼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周圍的人和事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在這位學者出國之時,他將眼鏡交給了妻子保管,當妻子拿到這個眼鏡的時候就想,自己的父親是領導,總是爲了選拔有能力的人才而費盡心機,何不將這個多功能的眼鏡拿給他用,讓父親避免選拔人才之苦惱,於是這位學者的妻子就把那眼鏡拿給了她的父親。當她父親佩帶了眼鏡後,就看到了每天對他恭敬順從有加的下屬,在他住院期間,因爲想替代他的位置,就盼望他早點死去,又看見他最信任的朋友背叛過他,還看見和他每天同牀共枕的妻子,每天夜裏都在思念她過去的戀人,因此,他瘋了。關於這個故事,其作者最後總結到:“這個這會是因爲未知而和諧,所以未知不是壞事,相反是好事。”

關於未知和覺知-散文

對於這部小說的作者的觀點,站在某種角度來說,儘管我不反對,但是我卻並不完全苟同,因爲我覺得先覺先知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須擁有大智慧與大胸懷。比如《孫子兵法》作者在研究兵法時並不是爲了戰爭,相反是爲了和平。因此我認爲只有先覺先知的人,纔不會被動的去處理問題,但大智慧和大胸懷的人,他絕對不會因爲對先覺先知的事情而瘋掉,他在處理問題時,會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因爲他一定會明白這個世界是矛盾的,更是不究竟和不圓滿的,所以面對這個世界他會擁有一顆包容的心。這個世界是白天和夜晚組成,一個人不能只接受有陽光的白天,同時也需要包容沒有星光的夜晚,因爲只有接受和包容,纔可以擁有完整的世界。其實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未知的世界裏,這個世界也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所謂的永恆就是不斷的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從未知到覺知這個過程,也既變化過程,但我們人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特別是事物不按照我們的意願而變化時,則需要我們用心力去承受的,所以這個承受過程需要的是智慧和胸懷。

記得被李小龍擊敗的日本空手道大師問李小龍:“你用什麼絕技將我擊敗的?”李小龍回答:“就是在你的心裏長着我一雙眼睛。”李小龍的這雙眼睛是什麼?是的,這眼睛就是先覺先知,所以我非常喜歡李小龍的胸懷和他說的這句話。我曾經在顧城詩中讀過這樣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用這樣靈魂上的眼睛觀察瞭解世界諸苦,既不要蓄意,也不要用力,要自自然然的去觀,也只有這樣,纔會擁有從容淡定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和世界,其實人的精神需要在社會的這個矛盾立統一體中展示出深沉和瀟灑。要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無須大驚小怪,也只有通鑑世事,才能做到內外俱明,拋開名相,才能看清世界的本來面目。

小的.時候,父親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一個生物學家,用顯微鏡發現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細菌,因爲細菌太多,他覺得這個世界是骯髒的世界,於是這個物理學家就自殺了。前幾天在電視中看到那些科學家將那些自願者送上太空,當那些自願者從太空返回地面時,他們的肌肉都不同程度地萎縮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對於我們人來說,細菌不一定是壞事,而真空未必又是好事。因此當明白了這個世界,其痛苦也就解脫了。從我們的內心來說,只有放下好的,放下不好的,心纔會輕鬆。當然,需要從已知的事情中解脫出來,要靠大智慧,而智慧則是對生命完整意蘊的領悟。一個心如明鏡的人,會將萬物看得清清楚楚,但他絕對不會執著於物,因爲事物都是相對的,標準是浮移的,而絕對並不存在。凡事看得過重,一定會自尋煩惱。其實所有的煩惱和衝突,都是源於對萬物的分別和執著,而事實上,萬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人間有多少種苦難,就有多少種關於苦難的思考,人性只有通過苦難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也只有通過承受苦難才能獲得精神價值。其實宇宙生物之間的關係,除了爲生存廝殺之外,也可能並且可以發展到一種溫和而美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