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家是屋子下面養頭豬散文

家是屋子下面養頭豬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家”是屋子下面養頭豬。前人的智慧總是令人歎服,我最早領略漢字造字意圖時,就是從“家”字開始。

家是屋子下面養頭豬散文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我深深體會了豬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有時甚至嫉妒母親對豬比對我更好。

母親雖然嫁給了城裏人,但父親每月二十幾元的工資,除了料理他自己外已全無能力再養活我們一家五口,於是母親只得帶着我們兄妹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立根農村。

鳳陽是全國農村土地承包到戶的首創縣,我們當然也就最先享受到了它的惠澤。但問題是我們家缺少勞力,舅舅們雖然能時不時地幫忙,必定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田地,久了舅母們也有怨言。儘管母親很努力,她的一雙手從未停息,可一年勞作下來,繳完公糧後所剩的糧食也只夠餬口,何況那時我們又正處在“吃死老子”的年紀。要想改善生活、有學上、買得起學具,就得另想它法,於是母親就養了一頭豬(只能一頭,多了養不起)。那時的農村,豬就是家中的儲蓄盒、錢罐子,油鹽醬醋一切花費都得從它身上出。在我們那時的思維中,家裏有豬家纔算完整,就連相親對象首先問得都是家裏養沒養豬、養了幾頭,豬成了那個年代家庭能力的體現,更是全家人的希望。

於是,在歲月長河中,也就出現了孩子散養、豬要精養的現象。村子裏最不缺的就是孩子,每家每戶最少的也有三個,可豬卻喂不起這麼多,所以大人們對豬要比對孩子更精心。還有一點,養豬可以掙錢,可養孩子卻一直在賠錢。

那時候豬吃得都是純天然的,沒有現在這麼多精飼料,豬出欄基本上也都在一年以上,時間一長,人和豬間也就產生了某些情愫。對豬的餵養,母親總是很細心的,我們家甚至會齊心協力省吃減用擠出糧食去餵它。記得有一回,我們家餵了一頭豬長了六百多斤,是附近一帶最重的,公社食品公司的人聽說後就上門來收購,母親不同意賣,因爲我們對這豬已有了感情。只要我們在家,這豬見了總是跟在後面哼哼着用嘴拱我們的褲腳,不是要吃,像是一種遊戲、一種交流。那時候我放學後主要任務就是打豬草,我知道這豬是喜歡吃腳丫草還是菟兒苗,我還知道它吃飽了喜歡躺在午後的樹蔭下,讓我們撓着它的肚皮給它逮蝨子、捉跳蚤。這豬似乎也知道母親的不易,它很少活動,吃飽了就睡,所以長得很快。但最終我們家還是敵不過錢的困惑,在食品公司的人三番五次上門遊說,並許諾給予兩百斤玉米的.獎勵後,母親才同意將這頭與我們朝夕相處了兩年的豬給賣了。豬拉走的那一刻我哭了,母親則藉故去了茅房。豬賣了三百塊錢,兩百斤玉米是我從二十里外的糧食供應站用架車拉回來的,那年我才十歲。

後來,我們家又陸陸續續餵過幾頭豬,但都沒有喂時間太長,一來妹妹也上學了,更需要錢,二來怕時間長了與豬產生不捨的感情。

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家中都困難過,更能體會貧困的滋味。比如在一段時間裏,我就覺得父親甚至沒有我們家養的一頭豬重要,因爲那個時候,父親對我來說就是個符號,除了兩三個月跟探監似的來看望我們一次,帶點城裏有的吃的玩的外,我幾乎記不起他是誰,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對他是那麼的陌生,竟然不如對我們家的豬熟習。

家是什麼?屋子下面養頭豬,說得真好,這一定是特定環境、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家的理解。古人既然這麼造字,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正如我兒時對家的理解一樣——屋裏有豬才能稱之爲家。

如今我們從農村進入了城市,城市的家庭也沒有養豬的了,但我們一家人努力做事、同甘共苦一起積累財富的傳統卻還延續着,正如母親對我們說的:“工作好比養豬,要好好對待才能長膘,你糊弄它,它一定也會欺騙你,末了還是吃虧了自己。”

屋子下面換成了努力工作,這是現在我們一家人對“家”字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