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海城之韻散文

海城之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一)海城之韻

海城之韻散文

一個城市不在其大小,竊以爲實在是在於其韻味幾何。有幸造訪一些南方海濱城市,得以品味她們的味道。

南方城市之共性,就是在初秋時節,滿眼依舊被那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所包裹,就連路邊栽種的植株都近乎相同,像大王椰,芒果樹,菠蘿蜜,小葉榕,還有就是常見的三角梅了,花團錦簇的,着實平添了幾分生氣與喜慶,這些景色跟我所居住的城市沒多大分別,因此不存在水土不服之說,反而增加了一點親切之感,猶如跟很熟悉的好友相見一般,不知是不是可以稱之爲“緣分”呢?

海濱城市與內陸城市的區別,主要就是臨海的緣故了。望不到邊的延綿的海岸線,與城市的沿海防波堤交融爲一體,海岸就是道路的延伸,道路也是海岸的籬笆牆。茫茫的、蜿蜒的海岸線也是海濱城市一大風景,且不說那大海的景緻如何能夠讓你盡收一飽眼福帶來的愉悅,就是你在長長的海岸走廊信步時,時不時出現的,這裏、那裏的一大片或是一小片可以隨你去踩踏、嬉戲的白色沙灘,還有撿拾那些流連忘返的小魚兒、小蟹兒,小貝殼,伴着那忽遠忽近的、偶爾飛來幾隻潔白的海鷗,白鷺身影,就夠讓你駐足、徘徊一段時光的;就是你不下去與大海做個親密接觸,光是那撲面而來的海風,那種你願意也好,不情願也罷,我就是要鑽進你鼻翼的那股霸道的、腥腥的海味,就夠你“消受”的;尤其是海濱城市的人們,又給他們聊以自豪的海岸線冠以令人難忘的、悅耳與好記的名稱,如情侶路、環島路之類,是不是更讓人產生出一番聯想與遐思呢?

在海邊生活的人,是讓內陸人羨慕的。設想:有心事或是沒心事,你都可以去到海邊,放放風箏,吹吹海風,或下海追波逐浪,與大海交談,與海風共鳴。傷心時,那呼嘯的海風,迴旋往復的大浪猶如在陪你一起落淚、呻吟;歡快時,你隱約可以聽到,海跟你一起歡心雀躍的笑聲在此起彼伏;海是博大的,她可以納百川,匯濁流,當然也可以包容自然萬物之悲喜離合,來到海邊的你,彷彿可以找到最大的靠山與支持者,你不會再感到寂寥,因爲有海在與你一唱一和。

海城的夜景何止是迷人的,可以說是撩人的,煽情的,讓你魂牽夢隨的,看一次想第二次的,說有永久的魅力,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吧。外灘建築的光彩流離的倒影,海島上小別墅片片的倩影,軍港裏那停泊的戰艦剛毅的身姿,零散如珍珠般點綴於近海的漁燈點點,無不傾瀉在深沉的海面上,這時的夜海,像是一位慈祥的母親,懷裏摟着她撒嬌的孩兒,任憑你如何的小腳兒亂踢,小手兒瞎碰,媽媽我就是帶着笑、眯着眼、瞧着你,我就是不生氣,不着急,等你玩累了,停下了,幾乎靜止了,大海媽媽才慢慢地拿起她那把溫柔的大梳子,爲你細細地梳理你的秀髮,輕拍着你,唱起了熟悉的小夜曲,“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城市在大海媽媽的懷裏熟睡了,睡得那樣的安詳、恬靜。

將海濱城市比作大海媽媽的兒子或是女兒,怕是一點也不牽強的。他們有大海媽媽一樣寬闊的胸懷,主幹道寬寬的,平平的,一直伸向遠方,上面行駛的車輛像一羣羣忙碌的、辛勤的工蟻,埋頭苦幹的,毫無怨言的,馬不停歇的,是不是在它們的字典裏,休息可以跟懶惰劃等號呢?咱不去揣摩啦,總之,很多車子都來去匆匆的,疾駛而過,不帶走一片雲彩啊!還有那沿着海岸線建的高架立交橋,彎彎延延的,縱向立體的,宛如銀河落九天,那是大海的兒女們爲大海媽媽編織的一條七色的大圍巾吶,大海媽媽披着它,是那麼的風姿卓越,貌似天仙呀!

海邊生長與生活的海的孩子們呢,有着大海媽媽的剛毅與執着性格,也不失大海媽媽那溫柔與多情善感,體現在海濱城市總體的建築風格上,你處處可以閱覽到海的深情與浪漫,如把建築外架設計爲奮進搏擊的海鷗造型,或是抽象加擬人的海浪,還有那迎風破浪的風帆,巨大曼妙的貝殼,碩大的珍珠,無不把海的姿色發揮得淋漓精緻,你一腳踏上海濱城市的土地,就讓你深刻體會到海的鮮活與生動,以及她的堅韌不拔,遊刃有餘。

一座海濱城市如何做到城市與海的完美融合,我且稍稍發表一下個人的見地。海濱城市依海而建,填海造田,圍海造地,固然有靠海吃海之說,但是光是靠海而不去保護海,建設海,那是一種短視眼光哈,自然的畢竟還是粗糙的,未經雕琢的,我說的保護與建設,不是破壞式的,徹頭徹尾面目全非的改造,聰明的人們是要將海的自然融入一些人文的色彩於其中的。試想那種依海而建,依山而造,依山傍海,海繞着城,城偎着海,像是一對海誓山盟的情侶,那樣的難分你我,人與自然該會是何等的和諧共存呢。

也許是海風的吹襲吧,還是歷史上海濱城市受到各個朝代上層人士的親睞,開發得比較早,歷史淵源漫長,文化的氣息在海濱城市是有不少底蘊留存的,這不僅從各類文化展館可以領略到,還可以在城市居民的言行舉止上看到一些點滴;街頭巷尾偶爾飄來的琴聲,小學校裏朗朗的讀書聲,夜晚音樂廳裏盪漾出的歌聲,無不在彈奏着這座城市的文化和絃。

大海影響着她“侵襲”到的每一寸土地,潛移默化中,無聲無息中,只要你是這海濱城市的一分子,是無法擺脫與她的一生“糾纏”的,這樣的傳襲將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二)鷺島新印舊象

上世紀末第一次來的廈門,印象頗深。那時島內街道很寬闊的並不多,人行道基本上都是鋪的清粼粼的四四方方水泥磚,一塵不染的,走在其上感覺很清爽。另外就是路上行人也不多。馬路上車輛除了公車,小車數量也不大,摩托車,自行車基本是沒幾輛,當時就覺得這城市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很多中小城市那是但凡有輪子的都可以上路。市花三角梅星星點點地點綴着街頭巷尾,火紅的,深紫的,時不時在街道的轉角會一躍跳入你的'視線;還有就是沿街樹木鬱鬱蔥蔥的,兩側高大繁茂的樹蔭像巨大綿延的綠傘,它們重重疊疊地籠罩着小街小巷,將烈日的光芒遮擋得只剩下斑駁的縫隙留存,擡頭日如火燒,低頭陰陰涼涼,酷夏不酷,你運氣好的話,偶爾還看得到在某一棵參天大樹樹梢上站着一兩隻歇腳的白鷺。我是徒步行走的,所以看的品的都比較的仔細,這也就是把當時的廈門深深地印在腦海裏的緣故。時隔十幾年後,再一次踏上這塊土壤,有的不是對鷺島的陌生,心裏盪漾的卻是一種對老朋友的故地重逢之情。

不過廈門十多年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輪渡方向幾乎看不到當年絲毫身影了。記得那時的鼓浪嶼一下船,迎面而來的就是千姿百態的多層造型三角梅,一層層的婀娜多姿,如仙女般分外妖嬈。不過現在鼓浪嶼對岸多了一座演武大橋,尤其是在夜色籠罩下,橋身通體明亮,立體交叉似一座燈橋,夜晚更像一座星星橋,那穿梭的車輛就是橋的脈搏,時時閃動着,生生不息着。演武橋跟鼓浪嶼遙相呼應着,有些剛毅與嬌柔的搭配,偉岸與嫵媚的合唱。

上次來住過的白鷺賓館名稱還在,但樓已非當時的樓,周邊的建築也都看不出當年的蛛絲馬跡了。原先的五層樓已被一棟大廈取代。不免有些傷感。坐在賓館前的街心花園石凳上,思緒飄飛了,有點緩不過神來,景非景,人非人,物非物,但好在旁邊的小巷子還是當初的摸樣,那個XX區還在,那個坡道還依然原樣未變,還是找到了舊時的一些記憶。有點彈指一揮間的感觸。唉,歲月的大筆一揮。

最大的變化就是街上車流如潮,人流如織了。立交橋多了,高樓多了,島內顯得擁擠了。街上飄來各個地方的口音,南腔北調大匯合,嘿嘿,移民城市的共性吧。

去到了環島路,一望無際的海灘,蔓延十幾公里的沿海公路,心曠人怡,令人流連。白城那邊的水更清了,沙子更白更細了,還修起了木棧道,讓本來已經很聞名的海灘多了一份詩情畫意,也多了一份遊人徜徉的理由。尤其是華燈初上之時,海邊的茶館,酒樓裏的五顏六色的霓虹,與木棧道上的路燈,海域不遠處小島上的塔燈,對岸碼頭上照明的大燈爭相輝映,還有星空上閃閃的羣星,一首星光交響曲。

還有廈門愛樂樂團的交響樂演出,鄭小瑛老師帶領的樂隊提供給廈門市民一份定期文化大餐,在精神層面上豐富了人民的文化需要,也成爲了廈門一張燙金的城市名片。

一個城市的變遷印證了這個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里程,下一個十年,廈門會有什麼巨大變化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