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最敬佩散文

我最敬佩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我最敬佩佛祖的愛

我最敬佩散文

我最敬佩大舜的孝

我最敬佩周公的禮

我最敬佩孔子的仁

我最敬佩孔明的忠

我最敬佩關羽的義

我最敬佩慧能的智

我最敬佩季扎的信

我最敬佩楊正的廉

我最敬佩漢文帝的儉

我最敬佩廉頗的知恥

我最敬佩郭子儀的謙

我最敬佩泰伯、仲庸的讓

注:(1),佛的愛,包羅宇宙萬物;大舜的孝,感天動地;周公的禮,縱貫三千年;孔子的仁,遍滿全世界;關羽的義,被奉尊爲神明;慧能的智,空前絕後;季扎的信,絕無僅有;楊正的廉,家喻戶曉;文帝的儉,古今第一帝;廉頗的知恥,後勇成成語;郭子儀的謙,三次救唐朝;泰伯、仲庸的讓,造就八百年周朝。

注:(2),愛的層次:罪人沒有愛,只有慾望;小人只愛自己;庸人只愛個別人(畸形的愛);凡人愛家人和朋友;智人有選擇地愛大衆;仁人普愛大衆(慈善家);偉人愛國家和民族;聖人愛全人類;佛愛人類、愛花鳥魚蟲、愛樹木花草、愛山川河流、愛宇宙萬物!

注:(3),大舜: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弟弟叫象。後母和父親以及弟弟三人經常聯合起來欺負舜,甚至幾次要致舜於死地。但舜並沒有怨恨,依然孝敬父母和愛護弟弟。這正如《弟子規》上說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地,小鳥來爲他播種,大象來爲他耕地。他去河裏打漁,就把魚多的深澤讓給年長者;他去一個地方居住,就有很多人搬來和他做鄰居,時間長了,那個地方就成了一個小鎮。他行孝積德的故事排在了《二十四孝》的榜首,爲天下人做出了榜樣。由於舜的孝行和智慧,感動了堯王,堯在考察了舜的賢德和治國能力後,把王位禪讓給了他。

注:(4)、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西周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制定的周禮影響中國幾千年,是孔子最崇敬的聖人之一。他的哥哥周武王姬發臨死前,把兒子周成王託付給他,要他輔佐幼小的成王治理國家。他盡心竭力輔佐周成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到成王長大成人,就把國家的權利交給了他,扶上馬並送一程,後來成了歷代輔佐大臣效仿的榜樣。

《周禮》是周公編著的,是一種禮樂制度,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大法。他還和父親周文王先後共同編著了《周易》,他也因此被尊稱爲元聖。德尚:這裏指道德高尚。

注:(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公元前551年)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外表威儀,內心仁愛,文武雙全,他的.塑像和畫像供奉在世界各地孔子廟中,爲中華民族萬世師表。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他去世後,他的弟子們把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當年在世時,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在後來的數千年中,孔子的人格都是讀書人學習的榜樣,直到現在成爲全世界敬仰的聖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 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現在還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注:(6)、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荊州南陽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歷朝歷代當政者和老百姓心中,他都被看成是忠誠與智慧的代表,他一生清廉,克己奉公,智慧超羣,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使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爲將來統於中國打下了基礎。他的座右銘:“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是歷代文人雅士喜愛書法張貼和自勉的警句。他寫的《出師表》被選入歷代教科書

在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後主劉禪,盡心竭力,直到病死在了征途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爲歷代爲臣者的楷模。杜甫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注:(7)、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轉戰各地,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爲萬人敵。在一次和曹操交戰中被曹操大軍圍困,曹操勸降,關羽爲了保全劉備的兩個妻子和家人,與曹操約法三章:1,降漢不降曹;2,保證不傷害劉備妻子;3,一旦知道大哥劉備去向,即刻投奔大哥。曹操應允。在這段時間裏,曹操用高官厚祿,金錢美女利誘,關羽皆不爲動搖,最後終於找到劉備,安全送回二位嫂嫂,成爲歷代豪傑義士崇拜的偶像。漢邦,這裏借指劉備後來建立的蜀漢政權。

關羽在後來的歷朝歷代中,被人們神話,並塑造成關帝爺供奉在關帝廟中接受香火朝拜,意以保護當地人民平安。

注:(8)、慧能大師:唐朝人,屬於頓悟性上上根稀有佛弟子,禪宗第六代祖師,他一人度化了43位僧人成佛,可稱空前絕後。大師圓寂後,其弟子把他的言行寫成佛家經典《壇經》,此爲中國人自己的佛經(其餘佛經皆來自印度,爲釋迦牟尼佛所說)其中名句:“菩提亦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流傳甚廣。

注:(9)。季扎,春秋時魯國大夫。受魯國君命出使蔡國,路過徐國,徐國君招待,席間見季扎所挎佩劍,甚是喜愛。季扎由於王命在身,佩劍乃外交官身份標誌,當時不便贈予徐國君。心想待出使蔡國回來後把佩劍送給徐國君。數月後季扎回來又路過徐國,正準備把劍送予徐君,聞徐國君已亡故。季扎到墳前弔唁,完畢,把佩劍脫下掛在墳前樹上,以了心願。隨從疑問:徐君已死,況且先生又沒有答應過要把劍送與他?季扎說,人要守信用,即便在心裏答應過也要踐行若言。

注:(10),楊震:東漢時期的一個太尉。他提拔了一個年輕人爲官,一次他路過昌邑,受提拔的這個官員爲了感謝他,深夜拿着十兩黃金,悄悄來到他的住處要送給他,楊震拒絕。該官員說:現在夜深人靜,又沒人看見,你就收了吧。楊震正言道:還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可說無人知曉呢?舉頭三尺有神明啊。該下官慚愧而別。這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的來歷。楊正的兒子和孫子後來都官至太尉,而且清正廉明。

注:(11)、漢文帝,西漢第三代皇帝,以勤儉孝母著名。他在位期間沒建宮殿,沒增加皇宮設施,減少宮廷用度,節儉到了極處。龍袍破了,都捨不得丟,叫皇后縫補。民間富裕,國庫充實。由於很少用錢,國庫中穿錢的繩子都因年久腐朽斷了。國力得到逐步充實,爲後來的漢武帝大敗匈奴,打下了經濟基礎。

注:(12)、廉頗是趙國的大將軍,資格老,權位高;藺相如是趙國的上卿,屬文官。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藺相如受到趙王重用,官位排在了廉頗前面,廉頗感覺不爽,遂處處爲難相如。相如從不計較,爲了趙國大業,保持將相和睦,不予敵國有可乘之機,處處讓着廉頗。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用意和心量後,深感後悔,遂自己脫掉上衣,把荊條捆在背上,來到相如府請罪。後兩人諒解和好,成爲刎頸之交,共同輔佐趙王治理國家。這就是君子的人格與氣量。

注:(13),郭子儀,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三次挽救唐朝危亡。雖位居高官,但爲人低調謙虛,平易近人。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以功加封代國公。後又被封爲汾陽王。絳州兵變,兵鋒直逼長安,後叛軍被郭子儀打敗。又,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再次收復長安。三年後,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蕃(音bo), 紇(音he)。

郭子儀一生奉行做官必須爲國爲民,做人做事須謙卑低調,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時有官微品低朝官陸某來訪,郭老立即更換朝服莊重接待。家人不解疑問,郭說:不可輕看小官,不可得罪小人。數年後,新皇登基,陸某受重用,凡過去得罪或輕視過他的人,都被罷官,流放或坐牢,唯郭家上下平安無事,享受富貴三四代。故《易經》中六十四卦只有謙卦是全部吉祥的。

郭子儀的兒子娶了公主,即爲駙馬。一次公主對公婆不敬,被駙馬按家法責打。郭子儀知道後,嚇得直冒冷汗。當即把兒子上衣剝掉,用繩索捆綁,趕在公主前到皇宮請罪。剛跪下跟皇帝說完,公主哭哭啼啼到了。由於郭家認罪在先,皇帝並未責怪。並說:夫妻打架人之常情。叫老郭領回家管教即是。爲此郭家得以免除殺身滅門之禍。後民間將此事編排爲戲劇《打金枝》,演繹千年。

注:(14),泰伯、仲庸,周文王的兩個大伯。因周文王的爺爺王太王喜歡小文王,有意想把王位傳給文王父親王季,以便將來傳位給文王。但又不符合傳位制度,故爲難。泰伯、仲庸看出來後,主動謙讓,聲稱要到遠方去爲父親採藥,後一去不返,王季得以順利接位,纔有了後來的周朝“三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