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寫景抒情散文分享

寫景抒情散文分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導語:讀一些寫景抒情散文,可以讓內心變得充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景抒情散文,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寫景抒情散文分享

  1、槐在五月

路經日的在腳下蹚着,竟不知有名?幸偶遇一老先生,告知此爲槐花大道,兩年前興修的,向東延至大洞山頂。

望過去,行列有序的槐樹立於路的兩旁,蔥鬱,挺拔,雖未成蔭,但也齊列,其間夾着一條寬闊的大道直通山頂,因人跡稀落,異常的清冷。

心想既爲槐花大道,必少不得槐花了。於是估算着正是槐樹開花的時節,恰又逢細雨霏霏,決意冒雨前行去攝槐花,心中早已繪好了《悽迷細雨槐花白》,雨如織,風多情,絲絲細線潤無聲,難得一意境。

然往往現實卻事違人願,踏上了槐花大道,只見葉綠,未見花開,大大的失望了,最終只得落落而歸。

記憶中的槐樹卻也如此,庭前荒處隨地可見,不稀罕,大多三株兩株的散着,枝枯葉而落,樹皮尚又幹硬的張裂着,並不起眼。

可一但進了春,情形就大徑相庭,況那春風最是多點物,於是立風而搖的槐,幾日未見,竟都變了模樣,整株的樹都綠了,綠的可愛,令人刮目。

然又幾日未見,那蔥綠的圓葉裏竟掛上了串串青綠的槐樹米,雖隱隱可見,煞也喜人。

然又不經易的,再次張眼看到的卻是一樹的白,如蝶粉兒匯聚,令人驚豔。

許因夜間睡的沉,錯過了花開。看那一夜之間乍開的白,卻也想像出那是何等的鬧熱,噼哩啪啦,跟炸了鍋似的,槐樹米兒你爭我擠。竟相的吐着蕊,張着瓣,如破繭的粉蝶兒一般的明豔。一朵朵,顫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拋着媚兒去勾着路人腹內的饞蟲兒。

槐樹開花了。於是滿口的香溢於兩腮,不由的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啪,整條枝兒被折斷,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兒,正用比槐枝粗不了幾分的細胳膊用力的折斷的,只見他一手摟着槐,一手舉枝高喊:接好嘍。喊出聲透着十足的驕傲。

於是被摔下的枝如彈簧般的跌落,早有守在樹下的同伴,一鬨搶了去,緊忙的捋下槐花,裝進竹籃裏。

樹上的頑童如孫猴兒看景般的觀賞着腳下的這一幕,露齒而笑,於是銀白的牙齒多了幾許的得意,於是更賣力的往高裏爬,絲兒不顧刺槐的劃拉,啪,啪,啪,一聲緊一聲的,枝斷葉落,片刻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堆枝兒。

夠了,夠了。

那如黑泥的小孩這才帶着不捨的留戀,蹭蹭的從樹上滑下來,臉上手上滿是划着的傷。同來的夥伴早已把他的竹籃裝滿了。

挎着一籃的喜悅踩着如煙的土回家了。身後甩下的是滿地的落葉,和那一樹的斷臂殘桓,慘不忍睹。

去了梗,撿了葉,就連那沾了槐花的手都滿是的香,沁人心脾的香。

撒上乾麪粉層層裹了粉蝶兒,更白,更胖,如那沒抽絲的繭一般躺在屜布上,薄薄的攤着,蓋上鍋蓋,十分八分鐘,水氣就沿着鍋蓋的四周氤氳的漫出了一股一股的香氣,麪粉拌着槐花的清香。

吸入鼻翼,香,真香。

拌上香油,調味,於是敞開了肚皮,就着一碗稀薄的面水,連吃帶喝,滋潤。

嗝,嗝的打着飽嗝,用舌轉着脣邊舔了一圈去,還直叫着香。

更有那饞槐花的人家,大把的捋着槐花用開水焯過,曬乾了,以備隨吃隨用。

寬寬的房道,沒有一戶人家拉起院落。

有一戶人家蒸槐花,就會鍋香飄四家。況鄰里又交好,槐花也不是甚稀罕物,每蒸了必多蒸了幾鍋,倒於口徑三尺的大盆子裏,盛了一碗碗去,送東家,送西家。一盆子的槐花散去了,入了口,香甜,果了腹,滋潤。共享着五月的槐花,這就是五月的人家。

咚咚,叩響了門:送碗槐花嚐嚐鮮。

接了去,明又蒸了:嚐嚐。

來年,枯枝還會發新芽。

槐樹上依然的是那一番的鬧熱。

  2、晚秋隨想

十月,晚秋,天氣不是很冷,也不熱,天空因爲湛藍顯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節的交替下,田野開始出現淡淡的黃色,尤其是路邊的樹葉,黃的可愛。遠山卻是綠色的,因爲山上種的全是蒼翠的松樹。古城的路邊,鮮花依然開得嬌豔,小河裏的魚兒和往常一樣暢快的遊動,它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冬的氣息。從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可以看出這座城的古老,遠處悠揚的納西古樂和現代流行曲混雜在一起。人們喜歡回憶過去,但更喜歡現代文明。有人說麗江商業氣息愈來愈濃了,古城越來越多的酒吧說明了這點。昂貴的價錢,換來遊客們的笑臉。不過不要羨慕別人,拉着納西老奶,圍着篝火,在廣場上盡情的跳,快樂隨處可見。在麗江,我們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氣,燦爛的陽光。

而晚秋的夜,夜涼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幾分淡泊。

院子裏的玫瑰開了,花香透過窗戶輕輕的飄來,像月光一樣瀰漫在室內。把頭伸到窗外,卻無意看見一隻孤燕從房檐掠過,看它匆匆忙忙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在準備冬天的暖巢?

打開電腦,打開音樂,卻是那首憂鬱傷感的歌聲:“我再等一分鐘,或許下一分鐘,看到你閃躲的眼,我不會讓傷心的淚掛滿你的臉。我在等一分鐘,或許下一分鐘,能夠感覺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會讓離別成永遠”。

一些淡淡的說不清什麼感覺的溼潤隨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趕緊關了歌曲,靜靜的在沙發上呆呆的愣了幾分鐘。那些遠去的東西,如同大學畢業時的歡送會一樣,純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煙雨去誣衊,而脆弱虛僞的心,再也體會不到明朗流暢的曲調了。讓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與平靜吧。

其實我和很多人一樣喜歡在逃避和無法逃避之中循環着,也許是太年輕了,疏狂而輕率的想法總是不堪一擊。滿以爲用成熟去僞裝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滿以爲只要關掉書籤,文字就不再對誰開放。“漸行漸遠更生”。自己掩蓋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麼唯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樣子”。

晚秋過後,很多花都要明年纔開放了。“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從中笑”。西風過後,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蘭將在那個季節開放,賞花的心情是否和今夜一樣?明天,當黎明推開黑夜,是不是又將面對滿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慘淡的花色,像極了那些的蒼白的笑容,暴露出壓抑過的黑夜的哭泣。

或許我無需憂慮,雖然總有秋風會去收集落葉,總有冰雪會去封鎖長路,但春天它從來沒有錯過向花容鳥語發出請柬。就讓我們靜靜地聆聽,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希望有人過了冬天,會更加有朝氣。

  3、城市流水

江邊蜿蜒碧綠,尤其早春二月,一樹一樹剛剛抽芽的柳樹,在冷風中搖擺,兩片嫩嫩的芽兒像小鴨出窩一樣。這是柳樹一年裏最美的年華,條條碧絲,掛在半空,嫵媚多姿。看那片片嫩芽一天天長成葉子,色彩一天天由鵝黃變成翠綠,春天就這樣過去了。

最先報春的除了柳樹,還有迎春花,在河堤的壁縫裏開得黃燦燦,一小朵一小朵的,生命力極旺。

三月走在江邊,柳樹就有些豐茂了,柳絲上掛滿綠色的小果,柳絮就從那些小果裏一朵又一朵地飄出,滿河岸都是,柳絮輕盈地飛散、飄舞,行人的衣服上都沾着片片柳花。

一個小女孩要去抓落在河堤上的一朵柳絮,剛一伸手,柳絮就被風向前送了一節,那孩子就跟着柳絮追,反覆多次,不知後來抓到沒有?

柳像竹一樣,都是集柔韌和嫵媚於一身。小時候家裏有一隻柳條箱,還是四十年代爺爺在外求學時用的,顏色已非常老舊,四周的銅角長滿了銅鏽,可那細細的柳條還不見斷裂。經多次搬家,不再見其“蹤影”,家人可能將其散落在老房子裏,或與一些舊物一併清理掉了。

以前老家縣城還有一家柳木廠,專做各種柳木製品,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十年前朋友送我一套柳木箍的小蒸籠,蒸出的粉蒸肉特別香。

沒有一定的柔韌,是編不成箱和筐的。這也是“柔弱勝剛強”吧!

奶奶從樓頂下來,手裏捂着一隻小麻雀,說要燉給女兒吃。因臨時要走親戚,便用小簍子關住。

女兒放學回家,聽到鳥叫聲,滿臉的喜悅。當得知奶奶的打算時便轉爲驚訝,趁老人家去親戚家,便悄悄地把麻雀放飛了。

樓下園子裏綠化挺好的,種有桂花樹、含笑、水杉等觀賞樹木,於是也就成了鳥們的“天堂”,每天清晨都是被鳥鳴聲喚醒。家裏頂臺上經常會聚集幾十只小鳥,嘰嘰喳喳的,待人一走近便“嗖”地一齊飛走了。但一到餵雞時,它們就像趕集似的遠遠地飛來,有人在的時候,它們就在低空徘徊、低旋,人一走,雞們、鳥們便相安無事一同覓食,遠遠看着倒也好玩。於是,每到餵雞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多抓一把谷、一把青菜,以便“雞口留食”。可既便是這樣,我“善待”的鳥兒們,還是經常將我種的花果給啄掉。

傍晚散步,發現市醫院對面有一棵樹上,密密麻麻站滿了麻雀,成千上百隻,這些麻雀們像黑色的果實一樣結滿了樹,即使指頭粗的細枝上也落上四五隻,許多枝條被壓彎。人在樹下走,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被鳥糞“中獎”。奇怪的是就這緊挨着的其它幾棵樹上卻一隻麻雀也沒有,可見麻雀的羣體性很強,它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壯壯膽。

弱小的動物也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偶看蔣藍寫的一篇短文,他把麻雀稱作爲“樹上的男爵”,蔣藍創作性地沿用了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長篇小說的標題,翻讀《樹上的男爵》,看得不勝欷歔,人真得能像一隻鳥兒那樣在樹上自由生活幾十年嗎?非常佩服作家豐富的想像力,寫出這樣純屬虛構又寓意深刻的作品。

  4、小橋·流水·人家

春風三月,春雨霏霏,“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的景象拂入腦海,深知,此時已是草長鶯飛的明媚時節,故鄉便踩着春風的節拍送入眼簾。

故鄉是一個有溪有水有野趣的靜美之地,可那僅僅是在記憶之上。

記憶中,小橋,流水,院落,原野與寬廣與悠長構成一幅三維而多彩的田園風景畫。

故鄉有一條小河,那時它是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河,多少年來躺在地球的一角,既無大江大河的奔騰洶涌,也無滄海桑田的寬廣深厚,但卻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每一滴甘露獻給了大地,獻給了小河流經之地的人們……

無名的小河,流經之地水質清澈、溪草茂密,河岸灘、石密集,河邊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護下襬出一幅巨大洗練的銀帶一路向前,悠長寬廣的一幅江南溪澗美景,一覽無餘的呈現,這樣的景緻總喚起人們美好的遐思與嚮往,於是,便有了依水而居的人家。

故鄉因水而嫵媚,鄉間因橋而多情。

有水就定會有橋,水隔一方,橋連一脈,有了橋纔有了生活的起伏和變化。

在河岸較窄的地方,一石板橋橫亙於小河之上,遠遠看去,小橋厚厚墩墩,結實無比,三根橋柱牢固地支撐着上面敦實厚重的橋板。小橋很平常,長不足十米,寬約兩米,在廣袤的農村,實屬常見。但小橋卻透出淡淡的質樸與古老,說它是石板橋,但經過歲月的洗滌卻變成一條石溝橋,橋面被歷史的刀鋒深深的剜去形成一道溝壑,向世人道出小橋厚重的歷史與滄桑。儘管人們總抱怨橋面傾斜,走着不那麼舒適坦然,但只有橋墩仍忠貞的、小心翼翼地守護着這古老而堅強的小橋,一如守護自己嬰孩般的專注與剛強。

據老輩人講,這座小橋相脈承的石板路,是著名的“宗大路”,它起自何方,我不知曉,可路向北再行60裏地便是大足縣城,再向北行20多裏爲“寶頂山大佛灣”,那是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大足及那的石刻因路增添諸多神祕,路因石刻蒙上多彩的外衣,於是便蹴就孩童們從小就愛聽老輩們講的傳奇故事,思緒也總在古戰馬是如何膘悍與強壯、乾隆皇帝下江南又是何等的盛世空前、安史之亂中的工匠是如何逃往那偏遠之地開鑿石像的等等如影隨形的暇想中盪來盪去,如電影鏡頭般從腦海劃過,讓人癡迷,讓人費解。但不管老輩們講的傳奇是如何精彩,是否屬實,但至少這曾是古驛道,該是千真萬確的,橋面的溝壑正是當年鐵蹄踩踏下一道無法抹去的鐵證。

慶幸的是,忠厚的小橋不孤單,那時小橋兩頭岸石疊加,石依水而生,依岸而立,兩棵參天榕樹緊緊擁抱着堅硬的石坡,才使小橋有了鐵定的基石與依靠,經風遇雨接受着時間的磨礪,使小橋突顯幾分韻致與質樸。小橋一端的榕樹下,修有小房一間,爲明清時期的青色磚瓦砌成,房內沿牆根修有馬蹄形的石凳,老輩人說那是專爲路人休憩而建的。小橋、大樹、小房子、大石坡、小石塊、流水、農家院落便組成一幅極具田園風光的鄉間美景,於是這裏的人們便以此爲樂園,釋放着心中的歡快與喜悅。

從上而下的流水經歷一路的艱辛與洗滌,明澈而亮麗,清爽而甘甜,這是上天賜予的人間甘露。每每到春夏,溪美人暢,看水裏的魚兒淺戲水草,觀橋下流水峯迴路轉,看柳竹倒映河水的嫵媚,逐柳絮飛舞的歡暢,都是農家人的樂子,農家院落裏的大人孩子,便盡享這天賜的純淨與美好,於是寂靜的鄉間有了歡笑,生出了遐想,便有了一幅幅晨洗及晚霞落塵時的洗衣、淘菜、鋤犁、澆灌、洗澡、捕魚、打鬧的人間美景,這樣人歡溪暢、人勤春早的景緻,總讓世人羨慕與前往。在離小橋兩裏地的幾幢高樓裏的富家子弟再也不閒置,邀三約四,欣然的前來,伴隨他們的還有那偏分頭、喇叭褲、花襯衫、連衣裙、高跟鞋和帶有幾分挑逗的愛情歌曲,刺激併入侵着鄉間人的思想和神經,把帶有幾分羞澀的鄉間妹子和小夥那種欲近又懼的落寞與惆悵提到極致,時時燃起鄉間夜晚的夢囈,裝點着年輕人的夢想。

可是這樣的場景在記憶中並存的歲月短暫而蒼涼,時代變遷,小河有了名姓,曰沱江水系的小安溪河,並用代號給予了標註,其流入的是滔滔的長江母親河。代號給予了小河的姓名,卻給予不了故鄉人的幸福,有名有姓的小河也生活得並不那麼開心快樂。着先是河岸的人家將堅硬的石頭開鑿成條,紛紛搬自家院落,做着修房造屋的基料,農家人住上了新房,而大榕樹卻缺少了根基,不是被暴雨盤根拔起,就是孤單萎靡而去;再不久小河的上游有了工廠,聳立起了煙囪,鄉間有了諸多喧囂,田園風景有了諸多雜亂無章,清澈的溪水消逝,水草糜爛,魚兒翻轉着魚肚,溪水散發着腥味,農家人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源泉,隨後,兩岸修葺的樓房人去樓空,僅留下年長者孤單的守護着它的輝煌與蒼涼。

這樣的侵佔與剝奪無休無止,推土機、壓路機的吼聲宏大如鍾,迫擊着故鄉人的心靈,驅趕着故鄉人的生活,看着母親愁容滿面的臉頰,便知故鄉那“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勝景,將永遠封存在記憶深處了!

  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

抒情寫意的散文稱爲抒情散文,在內容上強調作者主觀情感的抒發。以空靈飄逸見長,着力點在於準確表達感情色彩的語言運用上。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抒情散文的的神就是情。作者往往藉助寫人、記事、描景、狀物來抒發主觀情感。文中所描摹的對象是作者抒情的依託,作者往往將所要抒發的情感具象化,運用比興、象徵、擬人等手法,或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託物詠志,有所寄託,以達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一般分爲直接抒情散文和依附性抒情散文。但我個人認爲,通篇文章都是直接抒情的文章很少,所以我更想提抒情散文中的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依附性抒情)。

直接抒情能更好的更強烈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喜怒哀樂流露於外,給人的感覺更直觀,心中有話不吐不快,胸中有情不抒不服。正如高爾基的散文《海燕》文章末尾,作者振臂高呼“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這一直抒胸臆來的酣暢淋漓,一種戰鬥者的英勇,革命者的大無畏的氣概都躍然紙上了。試想此時此刻還有哪一種抒情能比直接抒情來的更火熱和貼切,這就是一種熱血的流動,激情的爆發。

比如我的《詩意楊花醉春情》中的開頭這樣寫道:“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歡的就是看楊花。一場接一場的楊花,像一片片的雪花,將春天舞成了白色的世界。那種紛紛揚揚的情感,那種鋪天蓋地的情緒,總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天與地的舞臺上看到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舞會。”這篇文章開篇我就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情感,爲全文定下了喜歡楊花的感情基調。來的直接,也來的明白。

結尾我又寫道:“美麗的楊花,像一行承前啓後的詩句,輕巧轉身,大自然便進入下一個篇章。處處東風撲晚陽,輕輕醉粉落無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龍舟舞鳳凰。我最喜歡的就數唐代詩人羅鄴的這首詩。

楊花舞盡,春天遠了,夏天近了。”我用一個“最喜歡”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春天遠了,夏天近了,那不是一種惆悵,而是一種希望,一種對生活的美好渴望和追求。寫散文要心中有丘壑,也要下筆如有神,要懂得佈局謀篇,我此篇文章開頭用“最喜歡”開篇,結尾用“最喜歡”卒章。

中間雖洋洋灑灑猶如楊花一樣漫天飛舞但是首尾圓合,我從對楊花的直接抒懷開頭,引發回憶,聯想,旁徵博引,最後又以抒懷總括,達到圓滿的境地。這不僅是一場寫景的文字,也是自己心靈的一場旅行,從來處來,又到去處去。

我的這篇《詩意楊花醉春情》的散文在《晚霞報》專欄發表後,很快就被《城市晚報》、《九江日報》等十餘家報刊轉載。

直接抒情有時候往往可以藉助一些詞語來表達,如:是、我喜歡、我愛、我恨、我多想等等。

比如我的《夏夜聽雨》一文中間的一段話“夏天的夜晚,靜靜地躺在牀上,捧讀一本書,感悟書中美妙的文字,靜靜地傾聽雨夜的雨滴聲,彷彿置身於一個幻想的世界裏,推開窗戶,迎接這些爽快的雨滴,可求心境被這些夏雨洗滌。是夏夜的雨啓發了我的靈感,使我的思維在這雨夜裏,有了質的飛躍。

我知道,夏天的雨一定與故鄉有關,我常常在想夏天的雨,是不是故鄉走失得那朵雲,在想家的夜晚,便悄然地落下了傷心地淚滴,撫慰那些受傷的心靈。夏夜的`雨,增添了我思鄉的惆悵,我多麼想化作一滴雨滴,在靜靜的夜晚,悄悄地潛入故鄉,飛灑我不盡的情思。

這一段落中我用“是”這個肯定詞彙抒發了我對夏雨的肯定和熱愛、嚮往和追求;我又用“我多想”這個詞強烈地抒發了我想溶成一滴雨輕輕靜靜地去熱愛自己的故鄉的美我的這篇散文在《西安晚報》發表後,也被十餘家報刊轉載,這篇散文還榮獲過由《美文》雜誌與《西安晚報》共同舉辦的“中國報人散文獎”。

直接抒情還要善於運用“最”字來表白自己的心跡,如《詩意楊花醉春情》我用的是“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歡的就是看楊花。”;《夏夜聽雨》我用的是“在每年的夏天裏,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夏天的夜晚,靜靜的傾聽夏雨傳來的聲音。”;在《故鄉的荷塘》裏我用的是“記得我在中學讀書時,最難忘的就是學到朱自清先生寫的《荷塘月色》的那一課。”;在《鞦韆蕩起舊時光》裏我用的是:“時間如白駒過隙般過去了,我最留戀的就是兒時的那些舊時光。”。一個簡簡單單的“最”字,順利開篇、順利抒懷、順利爲全文定下感情基調,雖看似平淡記敘卻是一種最常用的直接抒情的方式。

下面我和大家再一起來領會一下什麼是依附性抒情。依附性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依附於其他事物上進行抒情,這種抒情,比較間接,也比較委婉和含蓄,可以說是抒情散文的一種經久不滅的抒情手法,也是一種經久不滅的美。

依附性抒情散文大體可以分爲三類

一、是依附記人、敘事來抒情

二、是依附於寫景、狀物來抒情

三、是綜合性地運用記敘、描寫和議論來抒情寫意

如已故著名女作家楊絳先生的散文《老王》就是一篇依附於人物來抒情的經典散文。作者回憶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着冰傴着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着一層,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裏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裏的殭屍,骷髏上繃着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着腳往裏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着個瓶子,一手提着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裏是香油,包裹裏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爲在我記憶裏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着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

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了?好些沒有?”

“早埋了。”

楊絳先生在這篇文章裏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抒發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社會應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心不幸者。可以說這篇文章是楊絳先生的一個精美力作,一個溫婉善良的賢達女士躍然紙上。她啓迪着那個懵懂時代的所有人都去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正直的人。這種胸懷蒼生的悲憫情感僅僅依託老王這一形象就抒發出來了。

依附於敘事抒情的散文如莫懷戚的《散步》,莫懷戚的《散步》是經典的初中語文教材。它語言樸實,結構簡單,情感內斂,蘊藉豐富,散發着幽蘭般的芬芳。對於《散步》的主題,幾乎一致認爲是表現“家庭成員間的真摯情感”的;是寫“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的,這兩種解讀儘管在語言表達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實質是一樣的。這樣的解讀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此解讀顯然降低了作者原有的胸襟,濾去了深深蘊涵於文本中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正如莫懷戚在《〈散步〉的寫作契機》中說:寫《散步》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因此我認爲,《散步》以“散步”這件平凡小事爲思想感情之載體,淡化了倫理,切入角度是強化“生命”,骨子裏寫出了對‘生命’這一命題的感受與思考。閱讀《散步》,應讓我們在對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一次洗禮。作者恰恰借這一件小事抒寫了心中感悟和情懷。

分歧緣起於一場散步的歧路之爭,由我裁決,不能兩全。“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這裏作者向人們袒露的,是一個成熟強壯的生命在家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文僅580字,而“我”字就出現24次之多,可見責任的沉重。而沉重的責任,自需揹負——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於是文章最後寫到:“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段話寓意深刻,它以輕襯重,不僅突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含蓄地寫出了“我”和妻子——站在生命之鏈連接點上前後相續的一環,作爲個體,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又是承前啓後、生生不息的。

我們要揹負起生命的重擔,這就是生命的責任。最後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寫作意圖及情感昇華之所在,與文章第4小節中“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前後呼應,在整篇當中起着點明題旨、深化內涵的作用,是點睛之筆。

幸福在歧路,生命至永恆——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清茶漫涌。在樸素的文字中,洋溢着溫情、關愛、和諧,蘊蓄着眷念、呼喚、祈願,飽含着賢良、孝敬、責任;一滴水中見乾坤,流淌着真情,閃爍着理性,抒發着感悟。初讀,讀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間至情;再讀,敬畏起那一個個平凡的生命;讀到最後,陡然感覺增加了生命的重量。這蘊藉於事件中的抒情之作可謂讓我們經久難忘。

依附性抒情共有三類,本次主要學習的是依附記人、敘事來抒情,下次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依附性抒情方式。歡迎繼續關注下期筆記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