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深州武強安平元宵節放燈散文

深州武強安平元宵節放燈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強、安平三縣,元宵節都有“放燈”的習俗。

深州武強安平元宵節放燈散文

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稱“小年”。舊時,這一天各家各戶要張燈結綵,中午吃饅頭、肉菜,放鞭炮。人們互相宴飲,夜不爲禁。

這天晚上,人們用黃米麪做成燈盞,用麥莛作燈捻,蘸食用油點着,散放在屋內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燈在自己或其他親屬的'頭頂、四肢放一放,據說可以消災祈福,這叫“散燈”或“祭燈”,也叫“十五的神燈”。

正月十六,人們步行到寺廟上香或遊玩,叫“散百病”。婦女在這一天回孃家,中午一般吃餃子。晚上用鋸末、香頭做成燈放在屋旁、路邊、水坑邊,叫“放燈”,也有“十六的鬼燈”之說。

安平民間,正月十五又名“燈節”,也叫“過十五”或“過小年”。中午吃肉菜,晚上掛紅燈籠,放鞭炮。

安平民間的“放燈”,是用白菜疙瘩做燈座,用高粱席篾包上紙,蘸上食用油點燃,從屋裏依次放到屋外,再到路上,據說鬼神就會跟着燈上路走了。把燈在孩子們頭上放一下,俗稱“頂燈”,據說這樣孩子們可以長得快。

這天晚上,孩子們在街上玩耍撒土,俗稱撒土丟病,口中喊着,“拉拉病,拉拉病,一年不得病。”安平民間,過門不滿三年的新媳婦要躲燈,到孃家過完十五、十六,十七再回婆家。

武強民間,正月十五俗稱“燈節”或“小年”。舊時,民間的“放燈”習俗有三種:一是放路燈,即用棉花纏上蘆葦稈或麻稈,在油裏浸泡,拿到村外點着,依次放在路邊;一種是放散花燈,即用棉紙包裹麻籽在油裏浸透,十五、十六的晚上,點燃撒放在屋中、院內和街道上;三是放掛燈,即在門口或街上懸掛五顏六色的紙燈、紗燈、玻璃燈,還有“轉燈”。這在武強街關叫“燈籠方子”,上面繪着戲曲故事,還有燈謎,看得人眼花繚亂。武強民間,也有新媳婦頭三年元宵節回孃家躲燈的舊俗。

衡水民間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反映了農耕社會時期人們對火和光明的崇拜,寄託了先民企盼生活紅紅火火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