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窮困者的愛心故事敘事散文

窮困者的愛心故事敘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日晚上,也就是青海玉樹地震後的第六天。央視的賑災募捐晚會開始了。才短短的三個小時啊,21。75億悉數盡收。眼見着一塊塊高舉過頭頂的鉅額數目,眼見着投入募捐箱的碩大信袋,一個億,五千萬,一千萬,二百萬,幾十萬,雖然象一塊塊巨石猛烈是衝撞着俺的視覺,俺的內心卻平靜如水,直到晚會結束,始終未能“一石激起千層浪”。

窮困者的愛心故事敘事散文

俺只是極爲深切地感受到:雖然俺們這些中國“人名”(人民)沒有錢,但中國的“名人”可是太有錢了!

不要指責俺行者是個缺乏同情心的冷血動物。對於“名人”(包括名企)的善舉,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同爲華夏子孫,炎黃血脈,一有難大家幫,這是國人的傳統美德,只是人的能力有大小。多有多幫,少有少幫。有錢捧個錢場,無錢幫個人場。這道理,連街頭賣藝的都懂。錢,做爲身外之物,本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名人掙的多,應該多捐點。否則,沒有人民了,不也就是個人名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俺對那熱血奔騰的場面雖少有激動,對捐獻者同樣懷有一份好感。唉,畢竟是把大把大把的鈔票獻給了陷於危難之中的玉樹人民。那感覺,跟大把大把地往裏進絕對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明星名人和名企的慷慨解囊,遠比“肯德基”這隻“鐵公雞”要強上N倍。NND,這隻“雞”掏走了多少中國人的錢啊!怪不得網上招來那麼多的罵聲呢!

然而,當俺從網上看到另外的兩則新聞故事,卻讓俺心緒難平,由此證明,俺還真的不是什麼冷血動物。

一個是國內的劉玉池老人。老人是個身背琵琶的賣藝謀生之人。當他衣着破舊地出現在募捐現場,搜光了全身上下的口袋,用雙手捧着滿滿一把零錢,用力地塞進捐錢箱,面帶愧色地對大家說:“我就這麼多了,不夠啊,才50多元。請大家多捐點吧。”老人哽咽着向大家鞠躬,不少市民隨之落淚。

看着這裏,俺也落淚了!劉玉池老人生活艱辛,家裏還有雙眼失明的兒子和五歲的孫子靠他生活。每天靠賣藝,幸虧有好心市民解囊相助,每天能賺到30元左右。他說:“想到地震受災的同胞們,生命在一瞬間消失,讓人揪心啊!我們再苦再難,有親人在身邊,有飯吃,有衣穿,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很幸運了!”

還有一個是國外的。大家知道,非洲有個國家叫莫桑比克。這個國家僅僅給玉樹捐了4萬元。區區四萬元的數目,真的不算多,尤其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國內的某個企業甚至某些個人遠比他們捐出的數目多的多,大的多。然而,俺卻被這個國家的情義深深憾動!因爲,它的意義遠非金錢所能衡量的,因爲,這就是他所能有的最大能力了。

莫桑比克,讓俺,讓大家記住他,記住這個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美元,僅相當於瑞士的五百分之一。平均每人每天0。2美元。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到聯合國開會,連如何解決路費都是一個難題。4萬元,對他們來說是很大很大的一筆錢,可以做太多的事,可現在卻拿來支援玉樹!在給中國提供了救災援助的十幾個國家之中,卻有這個世界上極其貧窮的國家!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俺會記住這個極度貧困的莫桑比克,這個貧窮的非洲兄弟。

行者真的不乏同情心,俺也絕不是冷血動物。俺曾經也向受難者一次次地獻過愛心。讓俺不舒服的是,如今的捐款已經變成了擺排場、比富足、做宣傳的舞臺。看看我們的電視媒體,那些日子,每天都爲那些肯出高價的大手筆,大書特書。國內的俺就不說了,單說國外捐出6000萬的沙特王子被報道了一遍又一遍。而莫桑比克呢?甚至都沒有人提起他們的名字。6000萬對於沙特又算的了什麼,大不了在多在地球的身上捅幾個洞,鑿幾口井好了。而莫桑比克呢?人家可是連溫飽都達不到的'國家!

所以說,愛心,無須金錢來衡量!(原創文字行者輕鬆)

行者輕鬆:姓名李洪波原創寫手,供職於中藝文化傳媒公司。作品見於《京華時報》《新京報》等報刊紙媒。

從四十七到五十三

一個心胸狹窄、自私多疑的人,因爲工作、生活以及人際交往都不順心,突然喜歡上了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斗數、姓名學到占星術,沒一樣不研究。

當然,他學算命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原因是有一位非常着名的大師爲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他愈學愈怕,因爲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這時候,他整個人都變了,他開始關注身外的事物,也學一些慈善人士那樣,開始四處做善事,他自言自語道:“反正活不久了,好好利用剩下的歲月,做點對別人有益的事吧!”

接下來的歲月,人人都說他變了,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過了四十八,而今已經五十三,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比誰活得都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個大師的招牌了!”朋友有一天和他開玩笑。

他眼睛一亮,回問朋友:“爲什麼?”又笑笑,“要不是那人警告我,我根本認識不到以前的自己。照我以前的樣子,別說活到現在,能活到四十七不犯心臟病,就算不錯了!”

人總是回頭看,纔會看清當初的自己。而且,改變越大,看得越清楚。比如很多富人對兒時苦難的理解,比如很多死囚對以往自由的見解。生活的內容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我們自己也一樣。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貶低自己,更不要因爲一時的成敗在寬廣無比的生命河流裏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