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冬閒與唱大鼓散文

冬閒與唱大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天地季節分明,農時講“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而農民到了冬季也就真正有了閒歇,稱冬閒。五穀雜糧統統收倉入囤之後,田野裏一片空曠,舉目四望,天地間只有搬不動的河流,挪不走的樹木與朔朔秋風相伴,守着秋寒冷月的寂寥,接着,一場雨雪伴着遠方的寒流來了,冬天就真正到了。於是,人們裹上厚厚的臃腫的棉衣開始了貓冬,進入了冬閒季節。

冬閒與唱大鼓散文

冬閒季節也是村人找樂的季節。孩子們似乎更耐寒冷,玩起來弄的渾身是汗,腦袋上冒着白氣,第二天早晨醒來穿棉祆棉褲時冰涼冰涼,一挨胳膊腿會不自覺地縮回來……

遊戲往往是讓不動的東西動起來,讓不轉的東西轉起來。實在沒東西玩,就玩自已,讓自身動起來,轉起來。玩的有“藏貓貓”“撞拐”“入窯坑兒”“打老碑”“打出溜滑”“摔紙牌”“撞石球”“推鐵環”“洋火槍”“抽尜尜”而最熱鬧的要屬“摳貓會”,最驚險的則是“耍葫蘆籽”了。

“摳貓會”遊戲地是在打穀場的窩鋪內。窩鋪只有一間房大小,坐北朝南,牆是下石上坯(土坯),頂是茅草苫成。屋內西邊是個土坯炕,東邊是放些亮曬糧食時用的木銑、掃帚工具,淨場後,工具被收回到隊內倉庫。窩鋪空了,成了我們遊戲的好去處——遮風避寒又獨自清靜,不打擾人,也不受打擾。“摳貓會”是羣體項目,規則簡單,玩着方便——幾個或十幾個人中,一個人蒙上雙眼(往往是把棉帽子前後倒戴着),其他人四散開來,組織者高喊一聲開始,遊戲便開始了,矇眼人伸着雙手,探着腳步炕上炕下去找人抓人,衆人躲避着,四下裏逃,期間,不時有人躡手躡腳前去,伸出手,朝矇眼者屁股給一巴掌,驚起一陣尖叫,這也許是“摳貓會”遊戲名字的由來。遊戲繼續,在反覆的拍打與尖叫與追敢和躲藏中,直到矇眼人抓到一個人才告一段落,那個被抓的人就成了新的矇眼人,遊戲便又接下去。“摳貓會”有風險,有時矇眼人可能撞牆,也可能腳下一空從炕上栽下。可羣體性項目的熱鬧與開心使它成了兒時我們的保留節目——長玩不衰。

“耍葫蘆籽”遊戲驚險刺激,是遊戲中的精品項目。遊戲一般有五人蔘加,三個人站成一排,中間者高大孔武些,兩側人方向相反,中者兩條胳膊分別抓緊兩側人的腰帶,兩側人的一條胳膊緊緊抓住他肩膀,這時,兩邊分別過來一個小個孩子,雙手抓住邊上人肩膀,他們的腰帶被大人死死拽住,一切準備好了,中間人發口令說開始,於是,以他爲軸,兩側人挪動腳步動起來,之後,隨着腳步的增快,便會轉起來,一圈以後,兩邊小孩雙腳離地懸空,在轉下去,他們的下身便漸漸飄起,兩圈時,他們整個人已成一字蕩在空中,而中間的人原地轉着,雖然臉紅脖子粗圓鼓着眼睛費盡力氣,但卻有着英雄壯舉般的堅韌與豪氣。那快快倒騰的腳步,那緊緊扣住的手指,那燕般輕盈飛翔的流動感,已把遊戲做成了精品,把農家孩子的勇敢與智慧發揮到了極致……“耍葫蘆籽”遊戲一般轉五六圈,多時,也可轉十圈左右。

大人們冬閒找樂要比孩子們安靜多了,好動的下下棋,打打牌,不好動的抽抽菸,聊聊天,天上地下地扯閒話,更多地說的可能是莊稼,種子,土肥,今年收穫,來年年景等等。

六十年代的.一個冬閒時節,隊裏來了唱大鼓的,一時間,熱鬧起來,社員們興趣盎然。唱大鼓的是倆男人,都沒眼睛,倆瞎子。一個高大壯實,一個矮小清瘦,高大的姓馬,寬臉上兩眼癟成兩個洞洞,矮小的姓孟,方圓臉上雙眼微鼓,上面蓋層灰白的翳。瞎子唱的是樂亭大鼓。樂亭大鼓屬曲藝形式,倆人配合,一人說唱、右手敲鼓、左手擊兩個鐵片,另一人彈三絃伴奏。書場設在生產隊址空場內。到了晚上,放張木桌,桌上置盞馬燈,放個水壺、水杯。老馬站着演唱,小孟坐着伴奏,每每跑調時,老馬急了就用腳揣小馬,小馬滿心怨懟,嘴裏囁嚅着難懂的方言——他倆是樂亭人,樂亭話有特點,說起來跟唱歌似的,我們小孩家聽不懂。冀東三枝花——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均濫觴於唐山民間,而樂亭大鼓則源於樂亭縣。馬孟組合唱的是《楊曉東三進省城》,講的是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英勇機智,歷經風險,成功策反僞軍團長投城的故事。故事情節起伏跌宕,親情愛情與仇恨交織,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後來,讀小說才知道是根據李英儒創作,一九五八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改編成鼓書的。

馬孟倆人住在生產隊的土炕上,邊上是煮豬食的大鍋和給他倆做飯的小鍋。燒火時,下邊竈堂通亮,上邊白氣蒸騰,土炕也就熱起來,他倆安靜地坐在上面,沒有眼睛的臉難看出表情,更猜不透他們的心事。

馬孟說書不要報酬,只需一日三餐供應。三餐也簡單,糧食粗細搭配,玉米粥、玉米餅、高粱米飯、白麪餅、白麪湯等。

孩子們好奇無眼人的世界,白天便常去隊址看他倆,不知如何搭訕,便竊竊私語,不想,本來很小的聲音卻全被他們聽到,真是瞎子的耳朵天下靈。於是,我們撥開了生疏和膽怯,大膽地問這問那,不料,他們懂的還真多,天文地理,歷史人物與典故,《三國演義》劉關張,《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西遊記》唐僧悟空八戒沙和尚,《紅樓夢》十二金釵等等,無所不知。我們服了,覺得他倆除了缺眼睛外,什麼也不缺——心中是一片紅彤彤的天。他們還教我們猜迷語、打手背等。有條迷語是:瞎子點燈——白廢蠟;還有條是:瞎子吃烙餅——煳的給我;另有一條是:瞎子過泥坑不吱聲——真難揍!

兩個失明人的博學艱韌與豁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進臘月之後,唱大鼓結束了,臨走時,隊裏做了兩件棉祆送給他們,社員們也有拿白薯幹、白麪餅的前來爲他們送行。他倆說了很多感謝的話,依依不捨地走了……而人們記住的不單是鼓書裏的楊曉東、金環、銀環、楊母、韓雁來等英雄的名字,還記住了兩個失明人教我們的——關於瞎子的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