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發鳩山遊記-敘事散文

發鳩山遊記-敘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今日有幸能與太行文學筆會的前輩們同遊發鳩山,心情分外的喜悅,同行的還有公司的幾位領導和同事。

發鳩山遊記-敘事散文

上午八時左右,衆人乘大巴車出發。陽光明媚,天空碧藍碧藍的,有着幾縷飄蕩的雲。沿途的山上開着黃色的、粉色的小花,樹木也已經變綠了。車程比較遠,走了很久纔到達山腳下。

以前曾聽說過,發鳩山便是傳說中工共頭撞不周山使天柱坍塌的那座不周山,也是精衛填海銜石木的那座山。今天終於來到他的腳下,卻發現經過幾千年的演變,這裏與沿途的山峯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略微高了一些而已。

先前看到的是一些略低矮的山坡,上面長滿了矮小的植物,也開着黃色的小花,卻很多,漫坡都是,其中偶爾有些開着粉色花的小樹,點綴着,煞是好看。

與我們同行的有位年長的攝影師,裝備齊全,大小設備有好幾架,其中有架相機體型十分大,我便替他承擔了扛相機的任務。其他的人遊覽着先前走了,我們由於要拍照,所以慢慢的落在了後面,還有幾位年輕的攝影者同行請教着老師傅。

沿着一條土路,邊走邊拍,老攝影師不時的發出“美”的讚歎聲。這時我才發現這裏確實比沿途的山要美的多,因爲遠離村莊,人爲的痕跡很少,一切顯得那麼的自然、樸素。

與攝影師同行,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於因爲趕路而錯過一處美景。我們一行雖然慢,但是卻把這山的美盡情的領略了一番。行至陡峭處,能看到筆直的斷崖,雖不高,卻把那份“險”,現的淋漓盡致。

來到一處荒棄的人家,殘垣斷壁,十分的淒涼。那位攝影師卻驚呼着,衝進了院子,盡情的拍着。我心想這就是藝術家眼中的殘缺美吧,而我卻欣賞不了,被一隻肥碩的壁虎吸引了注意力,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壁虎。想近前觀察一番,卻驚了它,鑽進草叢不見了。

漸漸的,小路兩邊的山坡變得高大起來,坡上的樹木也漸漸高大起來,這些樹卻光禿禿的,不見幾片樹葉。一股小小的山泉沿着小路旁穿過厚厚的落葉,流淌下來。在一些錯落的地方,竟然形成小小的瀑布,很別緻的小瀑布,嘩啦啦的來不及停留,跑向了前方。

此時已經沒有了前面一行人的影子,攝影師們依舊走走停停,用相機留住這美好的畫面,我卻扛着大相機欣賞着美景,欣賞着留住美景的人。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發鳩山主峯的山腳下,這裏卻出現一條人工的石梯,陡峭的延伸至半山腰,再往上卻不見了蹤影。

沿着臺階向上走時,我才感覺到肩頭的沉重,每一步都很費力。就這樣走走歇歇,臺階越來越陡,我已經開始喘着粗氣了。但是隨着高度的不斷增加,每次歇腳,眼界卻越來越開闊了。望着層層疊疊的山峯,連綿着,遠處影在薄薄的霧中,陽光照射下,鬱鬱蔥蔥,心境也隨之變大了許多。

此時正值正午,太陽直直的曬着,雖沒有夏天般炙熱,可爬上最陡峭的一段臺階後,我已經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快到山頂時,石梯已經到頭了,只剩一條土路蜿蜒着繞上了山頂。這裏的樹木早已變成了墨綠色的粗壯的松樹,山頂上是一片一片的.松林。

我不知道這山有多高,山頂的風卻很大,吹着松林發出嘩嘩的樹的聲音,一陣陣墨綠的浪濤洶涌着。我閉上眼睛,傾聽着樹的呼喊,吹着大風,心裏卻有了海的模樣。雖然我沒有親臨過海邊,不知爲何,此時卻實實在在的有着這種感覺。

在崖邊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攝影師支開了他的大照相機,不斷的擺弄着,準備拍山頂上一羣石制的建築。調整好角度後,把半個身子鑽進一塊遮着相機的大布裏面,記得小時候,在照相館也見到過類似的情景。攝影師的右邊再往外邁一步就是懸崖,他卻好像沒有看到一樣專心着他的工作。好幾次挪動中,我都忍不住想上前拉他一把,但他卻總能把握的很好,不至於邁出巨石。

一陣忙碌之後,卻因爲光線原因,最終沒有拍成,無奈只好繼續前行了。來到那羣石制的建築裏,才發現這原來是民間自發的供奉地點,裏面供奉着一些不知名的神仙。小小的神像,香火卻很旺盛。四層臺階狀的屋子,修建的十分整齊,一些簡單的石刻,透漏着古老的氣息。

攝影師興奮的一個屋子一個屋子的觀察着,從他的表情能夠看出這是一個極佳的攝影題材。我們決定先與其他人會合,吃過飯後再來這裏拍攝。當我們到達聚餐地點時,大部隊已經準備下山了。

匆匆的飯後,我們幾個又來到剛纔的地方,攝影師興奮的拍攝着,並不斷的給年輕的攝影者講解着一些拍攝的要領和心得。然而最後巨石上的拍攝依然沒有成功,留下了這次旅行中一個小小的遺憾。

他們忙碌的身影,讓我終於明白了藝術對於一個熱愛者的分量,那是他全部的生命。

我看着天空中僅有的一朵小云,被風吹着不斷的變化着形狀,扭動着慢慢的消散在藍天之中。思緒漸漸的飄向了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