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淺薄的鄉愁散文

我淺薄的鄉愁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我淺薄的鄉愁散文

我是沒有鄉愁的,因爲染了這紅塵許多年的煙火,很少遠離家門故土,更沒有獨在異鄉爲異客的體驗,家與孃家開車也僅需十幾分鍾就到了。若我有淺薄的鄉愁,那麼我的鄉愁也就在這十幾分鐘的車程裏,如茶香瀰漫在這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山一水裏了吧?

小學畢業那天,老師教我們一首歌《等着我,小河》。記得歌詞是這麼寫的:我要走了,彎彎的小河,你在流淚層層浪波,我要走了,涓涓的小河,你在送我個個漩渦,啊家鄉的小河你聽我說,我會回來,你等着我。剛學會的那幾天,每天放學從柏臨河邊走過,就會和小夥伴一路唱着回家。那時對歌詞的理解是膚淺的吧?但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在心裏面升起,長大後的我們,都會離開這小河,離開家鄉的吧?

第一次離開家鄉是到鴉鵲嶺上高中,幾十裏的路程並不太遠,但對於從沒離開過家的我來說,人生第一次有了一種別離故土的愁緒。上學的頭一天,我在街上買了一些上學用的日用品,順着柏臨河走回家。河水靜靜的流淌,我望着平靜如鏡的水面,眼底漾出一點點淚花。我沒有如願以償考取重點高中,想到那些好友踏入重點高中的大門,我有祝福,有羨慕,還有嫉妒。而這些在時光的長河裏,像柏臨河的水一樣流向了遠方。

我那淺薄的鄉愁在隨後的每一次放假歸來的週末,盡情的抒發出來。一下班車,我們像一羣歸巢的鳥兒嘰嘰喳喳,歡歡喜喜的往家裏奔去。柏臨河的水,彷彿也在歡唱着迎接我們的歸來。回家的小路,每棵樹,每株草,每朵不知名的小花,甚至一條狗,路邊吃草的牛,都是那麼的親切,沿途遇上鄉里鄉親都會熱情的叫一聲大爹大媽,爺爺婆婆,哥哥姐姐。這種情感,對年少的我們是迫切想表達的,想放聲唱出來,大聲說出來的,不遮掩一分,不隱藏一點,完完全全地表露出來的。

高中畢業那年,再一次的病痛折磨與諸多原因,進入大學的夢想破滅,畢業晚會,我淚灑現場,青春與理想閃着灰色的光。多少次我拖着未愈的身體,獨自走在柏臨河畔,耳邊又想起了那首歌“我會回來,我會回來”。是的,我回來了,在同學們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母親關切嘆息的神情裏,在父親的無語中,我回來了。我的人生總是差了一步。那時很近,在將來的人生裏卻很遙遠的一步。我好象沒有衝破世俗桎梏的能力,一直渦旋於紅塵俗世裏,看不清方向,找不着北,內心疲憊又辛苦,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討着生活,並且在這種許多人過着的生活裏,體會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日子悄然流逝,那隱約從平常日子裏流露出來的鄉愁,就是出嫁的女兒對孃家的想念,對過去時光的懷念。

今年五一帶女兒回趟孃家,心情頗好,寫下長長一篇流水似的文章《回孃家》,把出嫁後這許多年的情懷融入筆端,把我那淺薄的鄉愁寫進字裏行間,在文章裏安放過往的流年,這許多的情懷凝成一句:願你出嫁多年,歸來還有昨天。

我的鄉愁是淺薄的,可我在他人的故事裏卻深深感悟着他們沉重的鄉愁。有朋友遠嫁他鄉,剛開始生活並不如意,人們總是有着衣錦還鄉的固有傳統觀念。與她的通話中,我能感到她言語背後對家鄉,對親人的想念,想回又不敢回的矛盾心理。那時沒有微信,不能視頻,只能通過電話中的語言描述,緩解一下她的鄉愁。終於有一天,她回來了,我們徹夜長談,彼此的親人,朋友,甚至年少時認識的不相干的人與事,都能成爲我們的聊資。情感的大門一下打開,洶涌的往事奔涌而來。和着家鄉的天,家鄉的地,家鄉的人,家鄉的景,一切歷歷在目,涌入心的海洋。那時候,她的鄉愁是鹹的,是抿抿嘴就能嚐出生活鹹味的,她的鄉愁也是苦的,苦味烙在心上,許多年後,這苦卻都變成了甘甜。

聽說過鄰村一人,曾經風光無限,做生意賺得盆滿鉢滿,孰知世事難料,有一天竟錢財散盡,家不成家,他無奈遠行,許多年不回來。偶有一次聽說他混的並不怎樣,人也蒼老了許多,回家成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路。後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他回到了家鄉所在的城市,雖與家鄉有一定距離,但這份鄉愁,總算是安放下了。他說在外,越老越想家,刻在骨子裏的想,鄉愁是酸楚的,深沉的,是流淌在血液裏無法消除的,越想忘越不能忘的。

有酸楚,就有甜蜜。朋友後來日子漸好,生活有滋有味。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呼吸的風都是甜蜜的,深情的。她說歷經滄桑與磨難後,容顏已不是少年,而踏上家鄉土地的一剎那,心卻似情竇初開的少女見情郎,怦怦直跳。鄉愁是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底深處永遠無法抹去的情感,會在適當的時候似熔漿噴薄而出,又似溪水涓涓流淌。

姑父病重,他現在一心念着的,是回千里之外的故鄉看看,死了也無遺憾了。小姑給我說起時喉嚨哽咽,人老戀家,落葉歸根,也許此刻的姑父,家鄉的一草一木,泥土的氣息,都是他深深想念的。而姑姑顧及他病重的身體能否經得住遠行的顛波不敢成行。姑父的.鄉愁,是流淚的,是無奈的,是深切懷念的,也是遺憾的。

我們的鄉愁啊,是密封的情感,一旦打開,與故鄉的每一程山水風雲際會,迸發出無法想象的力量,又綿柔的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

提起鄉愁,就不得不說余光中先生。喜歡讀余光中先生的詩,最先接觸他的作品,就是書本里那首名作《鄉愁》。在先生的詩裏,鄉愁是看的見的郵票,船票,新娘,墳墓,海峽。看不見的是久別新娘的無奈,永別母親的痛楚,遠隔大陸的思念。從讀書時的跟老師讀到後來自己品讀,及至現在學名家誦讀才知道,那每個字,每個符號都蘊含着飽滿的深情與想念。

現在又讀了先生的《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着黑土。”僅開頭一句,就把我拉進一種深切的情感不願出來。先生的筆是神筆,妙筆天成,字字珠璣。“在最美的國度,他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他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這是怎樣的鄉愁?怎樣沉重的愁苦?我無力評說這樣偉大的作品,我除了深深的感悟,便只管低頭吸吮吧。

先生的另一著作《春天,遂想起》也是我極喜歡的。“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詩裏的江南,九歲時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蜓於其中,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蘇小小的江南。”詩人是博學的,江南的歷史,江南的現在,它的一切都是美的。我也想起了那麼多描寫江南的文字,而先生的江南在那些文字裏是找尋不到,最讓我難忘,觸碰我心絃的。那瀰漫在文字裏濃濃的故鄉情結和愛國情懷讓我深深的折服。

先生的鄉愁是高尚的,大愛的。他把自己從小我昇華成大我,站在旁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向世人詮釋鄉愁,他的一聲呼喊,象海峽滾滾的波濤拍打着兩岸人民的心,拍打着一顆顆赤子之心!多少人在他的這聲鄉愁裏,淚溼衣襟,踏浪歸來!而現在的我們乃至我們的後人,都將在這些詩作裏品讀一種叫鄉愁的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鄉愁,或大或小,或濃或淺,它根植於我們的內心深處,伴我們走過漫漫人生路。

不忘鄉愁就是不忘我們的根。有根纔有精神支柱,我們的靈魂纔不似飄零的浮萍無所歸依,有鄉愁纔有家,有鄉愁纔有囯。囯之強大,人民幸哉!

而我,徜徉在詩人的文字裏,用聲音感懷那個叫鄉愁的情感,不願歸來。

有人說,不遠行就不能真正體會鄉愁,品嚐鄉愁,我不曾遠行,所以,我的鄉愁是淺薄的,是輕如鴻毛的,我纔在文字中,他人的故事裏領悟鄉愁,在聲音裏感懷着鄉愁。我打馬走過少年,走過青年,走到人生的中年,我錯過了太多,失去了太多,也得到了很多。人生沒有回頭路,開弓也沒有回頭箭。我既然沒有選擇遠方,那就在家鄉的土地上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對故鄉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那些遠離家鄉的遊子對家鄉山水的渴望,故土難離,於我卻是幸運的觸摸。日看朝花,夜觀星辰,看鄉鄰們鬧騰騰的生活,張家生子,李家得娃,高樓挺拔,小院優雅,柏臨河水嘩啦啦。我用一行行的文字,一聲聲的誦讀,把鄉愁抒發,把自己歸來的情感寫就。奔流不息的柏臨河啊,載不走我的情,載不動這許多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