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村中土戲臺散文隨筆

村中土戲臺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家鄉村子中央有個大土墩,五丈見方,六尺來高。土墩前是一個大廣場。聽老一輩人說,這土墩有上百年的歷史,是過去祭祀神靈的祭壇。

村中土戲臺散文隨筆

我的家鄉儘管近海邊,可老天爺一旦發起倔脾氣,有時能連續數十天不下一滴雨,地上的鹽鹼就像初冬早晨的嚴霜,白茫茫一片。還在我很小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時每逢乾旱,村裏便祭神求雨。土墩的正中央供着一尊泥塑的龍王,龍王面前擺着宰殺停當的整豬整羊,四周還排放着香燭紙馬。全村的男男女女,黑鴉鴉地在臺下跪了一大片。一個身穿黑色長袍的人,在臺上求神作法。後來稍大了才知道這人叫方士。方士手舞寶劍,口中唸唸有詞,跳上竄下地表演一番後,寶劍在臂膀處一劃,頓時鮮血淋漓。方士便把血挨個抹在小孩的腦門上。據說那是神血,可避邪氣。我的腦門上就抹過這樣的神血。八個壯漢立即擡起龍王,另有壯漢擡着豬羊,繞着村子跑圈兒,方士舉着寶劍緊隨其後,全村的人便呼呼拉拉排着長隊跟着跑,口中祈禱着“龍王爺,下雨吧——”“龍王爺,開恩哪一”哀聲遍野,悽悽慘慘切切。龍王究竟有沒有顯靈,我記不得。年長的人說,只要擡過“龍王”,時間或長或短總會下雨的。

土墩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大演樣板戲那段日子。1968年我初中畢業,在村裏是個少有的“秀才”。因而在演樣板戲時很出了一陣“風頭”。我既做演員,又做導演,憑着在電影上看到的和在收音機中聽到的,居然把戲導演得很像一回事。那時農村到處“抓革命促生產”。社員們白天集體勞動,晚上開會學習。因而演出都在晚上進行。演出時,我們在土墩的三面圍一圈柴箔,前邊懸掛兩盞汽燈,燈光白熾耀眼。鑼鼓聲一響,村裏的老老少少們便從四面八方涌來。還有外村的人也趕到看熱鬧,土墩下竟聚集上千人。有時一個劇目連演十多個晚上,觀衆看戲的'熱情仍然不減。我爲擁有這麼多熱心觀衆而感到自豪。那年月,人們把這土墩叫做戲臺。

人生就像變幻莫測的萬花筒。自打土戲臺上顯露身手之後,我便開始創作劇本,並自編自演,在公社、縣裏還小有了名氣。直到後來離開家鄉,到縣城安家落戶,正兒八經地走上了文藝創作的路。大概正因爲如此,我時常懷念鄉村的歲月,懷念莊子上的土戲臺。不過,演樣板戲曇花一現之後,那土墩仍舊成了土墩。土墩前廣場被人們種上了莊稼。

不久前。我回家鄉探親,與兒時的朋友一起去看土戲臺。來到村子中央,只見戲臺被整理得方方正正,四邊坡堰被水泥澆築得平平展展,那模樣很像縣城劇場裏的大舞臺。戲臺的四角有四根圓型水泥柱,柱子頂端裝有滑輪。臺前的廣場也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朋友告訴我,去年冬天,省裏的心連心藝術團到我們村,就在這土戲臺上演出。水泥柱上的滑輪是吊佈景和幕布用的。“那天,十里八莊的人都來看戲,恐怕有上萬人。好多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的歌星、舞星都來了。演出精彩極了!”朋友向我描繪着那天的演出盛況,“藝術團臨走時還給我們村留下了好多樂器,說是留着豐富羣衆的文化生活。後來,村裏成立了業餘文藝演出隊,每逢節日都在這土戲臺上演出。你看,廣場中間還有一根旗杆,每逢重大節日,村民們都集中在這裏舉行升旗儀式呢!”

順着朋友的手指看去,銀色的鋼管旗杆高高聳立,直插雲天,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微風中舒捲、飄揚……

哦,村中土戲臺,演出了多少人間悲喜劇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