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陽臺散文隨筆

陽臺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三亞鹿城,拂着椰風蕉雨海韻,長高了,長漂亮了。

陽臺散文隨筆

覲見雨後春筍般林立的高樓大廈,引入注目的凸凹陽臺,有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弓形、碗形。說句真話,誰願意住在那些沒有陽臺的住房?因爲,人們酷愛陽光,酷愛光明,酷愛大自然。是的,住在海邊樓,可以站在陽臺上讀海;住在半山樓,可以站在陽臺上讀山;住在河岸樓,可以站在陽臺上讀江流;住在街道樓,可以站在陽臺上讀車流人流。總之,佇立於高高陽臺上,可以怡然酣暢地欣賞大自然那一幅幅絢麗的國畫、油畫、工筆畫、水彩畫……

我家居五層樓,前後有兩個陽臺,一長一短。每當我爬格子累了的時候,就走到寬敞的陽臺上,享受陽光的愛託,接受清風的恩賜,活動活動下手腳,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可是一種舒心的愜意。

最近,隨着房改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對自己的住房“講究”起來了。乒乒乓乓鬧騰一陣子,陽臺焊上鋼筋防盜網。現在,乒乒乓乓又奏響新曲。主人把屋內“講究”的內涵又豐富和延伸到陽臺,用那白玻璃、茶玻璃、藍玻璃將陽臺封住,謂之“封閉陽臺”。舉目四顧,昨日的陽臺面目全非了,平時熟悉的身影、面孔被改造得朦朦朧朧,模糊不清了。究其原委?許是城裏人生活提高的體現,抑或是城裏人對美的追求?

在乒乒乓乓的喧囂中,孩子鼓譟我也得下“軍令狀”了。我,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好長好長時間裏一直的沉默、思慮。

倘若把陽臺封閉,那廳房顯然的黯然多了。這一點,我曾有過感悟。五十年代,我家的住房沒有陽臺,整個房間只開一扇小小木板窗,平時總閂着。人活動其中,憑藉屋頂小天窗的一縷亮光。一次,母親叫我到臥房端取待客的檳榔和石灰。人在亮處進去,眼前出現“黑蒙”。當時,一隻老鼠吱吱的爬竄過我的小腳趾,頓時,嚇得心怦怦直跳,當跨踏過高門檻時拌倒了,臉,被盛石灰的破瓷碗截一道血口,愈後留下疤痕。今天提起那潮溼黑暗的住房,我是有點兒顫抖。

去年,北京一位闖紐約的教授踏雪南下。他來我家裏作客,我問及陽臺封閉的問題。他說,陽臺不僅是建築進步的標誌,也是都市文明的標誌,它決定了人與自然界相溝通,相接近,相融合的媒介。舒適的住屋有了陽臺,通風透氣,可讓人細無聲地諦聽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奏的腳步聲,那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種樂趣、悅心的好事,何必要花錢去封閉呢?

他的一席話,堅定了我的“決策”。於是,當那封閉匠人呼呼敲門時,我告訴了他們:“我家陽臺不封了,就讓它敝着的方便曬鞋曬襪曬被曬衣服。”

自家陽臺不興“講究”後,我經常到那裏去享受它的溫馨。中秋月夜,舉頭觀皎皎銀河,賞朗朗明月,看牛郎織女星。夏夜酷暑,端來一張鐵絲牀置在陽臺上,或坐、或臥、或躺,沐浴八面涼嵐,四方清暉,若乏了,以這自然空調甜甜睡一覺,做一個星一樣圓圓的亮亮的夢。

我想,如今都市人蟄伏在密封罐頭似的水泥匣子裏,倦縮在“講究”了的暖窩裏。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與天空、河流、原野、山川有了疏遠,與陽光、煦風、雨露有了隔閡,倒不如在陽臺上增添點紅花綠草,閒了,澆澆水,修修枝,寓情花木,以這文明美好的特殊的語言,修身養性,陶治文思,主動地疏通與大自然的情感。何苦還要再加一層外包裝,把自己的家裹得嚴嚴實實,人爲地拉大與大自然的距離,拒絕與大自然的靈氣呢?

我這兀地想,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