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賊不偷散文

賊不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本地鄉間夏季出產一種其貌不揚的香瓜,名爲“賊不偷”。一般的香瓜大多呈圓形或者橢圓形,美觀可口,在盛夏時節頗受歡迎。“賊不偷”正是香瓜中最爲香甜可口的佼佼者,但是由於其生相奇特,多棱多角,不符合傳統美學,長期以來一直不受重視,雖然常年野生在鄉間,但是沒人發現它的可口,也便少有人知曉。

賊不偷散文

前幾年有一位老農開始在自家地裏栽種此瓜。待到香瓜熟透的時節,鄰家農戶地裏的香瓜長得都是圓潤光滑,唯獨老農家裏的香瓜長得七歪八扭。鄰家地裏的香瓜經常在夜裏被別人偷食,唯獨老農家裏的香瓜無人問津。很多人都笑老農不會種瓜,居然種出這麼難看的瓜來。後來老農摘下此瓜送給鄰居品嚐,當時大多數鄰居面露難色,隨手把瓜扔在角落的鄰居不在少數。但凡親口嘗過此瓜的人,都稱讚它甜美可口,異於常瓜,實爲夏季的解暑良品。於是此瓜一時間洛陽紙貴,變爲衆人追捧的美食。很多人只聞其名,卻無緣品嚐,此瓜成爲求之不得的良種。由於曾經連偷瓜賊都看不上此瓜,所以老農便將此瓜命名爲“賊不偷”。

“賊不偷”是幸運的,因爲它最終被老農的慧眼所發現並且推廣開來,受到衆人的賞識。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那些由於種種原因而壯志難酬的有才之士則是不幸的。歷史上很多人才都有過和“賊不偷”類似的經歷。

三國時期的龐統人稱“鳳雛先生”,與“臥龍先生”諸葛亮齊名。時人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與諸葛亮同爲劉備軍師的龐統並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受到劉備的三顧之禮,反而差點與劉備失之交臂。龐統黑臉,短鬍子,並且生相古怪,所以雖有才名,但是多次碰壁。赤壁之戰後,龐統來投靠東吳孫權。孫權見其容貌古怪,並未錄用。魯肅憐惜龐統的才華,怕他投靠曹操,對東吳造成威脅,於是便向同盟劉備推薦龐統。劉備見了龐統,也是評價不高,於是安排他當了個縣令。身懷將相之才,卻只能當個百里縣令。於是龐統故意荒廢政務,不久便被罷免。後來諸葛亮出差回來,才向劉備鄭重推薦龐統。劉備如夢初醒,和龐統暢談天下大事,頗有受益,於是任命龐統爲軍師。隨後龐統爲劉備入蜀立下了汗馬功勞,爲蜀漢的建立奉獻了寶貴的生命。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千里馬都是雄姿英發,樣貌非凡,易於辨認,那麼想必世間也就不需要有伯樂,人人都可以是伯樂。之所以伯樂不常有,是因爲千里馬的外表大多與普通馬並無二致,甚至有可能不如普通馬。伯樂之所以爲伯樂,是因爲他們能在平凡中篩選出不凡。辛棄疾《破陣子》中有一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句中的“的盧”便是一匹千里馬。裴松之注《三國志》記錄了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的盧”原是劉表手下將領張武的坐騎,後來張武造反,劉備幫助劉表平叛,“的盧”也便成了劉備的坐騎。劉表看見“的盧”,也想據爲己有,但是謀士蒯越認爲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這是爲主人哭喪的面相,騎乘它的主人一定都不會有善終。張武死於非命就是例證。於是劉表也就沒有向劉備索要此馬。伊籍素來欽佩劉備的爲人,於是把蒯越指稱“的盧”爲“兇馬”的一番話告訴了劉備。劉備認爲生死有命,怎麼會和坐騎有關,也便不以爲然。後來蔡瑁打算加害劉備,領兵追殺劉備至寬約數丈的.檀溪。劉備身後是追兵,眼前是檀溪,這纔想起伊籍的忠告,說道:“的盧,今日危矣,可努力。”誰料此馬居然一躍三丈,跳上了河對岸,救了劉備一命。後面的追兵誰也沒有能夠過河的千里馬,也就沒能追過來。渾身溼透的劉備抱着“的盧”,長嘯一聲,心中自嘆命不該絕,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的盧”由於長相不吉利,差點被棄用。如果沒有劉備的賞識,也便不會有後來辛棄疾的詞句;如果沒有“的盧”一躍三丈的壯舉,劉備後來也無法成爲蜀漢的皇帝。千里馬與伯樂,互相成就了對方的英名,於是共同留名史冊。人才和領導,也正像這千里馬與伯樂一樣。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歷經磨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人才的表現不一定出衆,但是當人才積累了足夠的工作經驗後,也便能夠發揮異於常人的才能。春秋時期的管仲曾經三次做官,三次罷免,三次打仗,三次失敗,但是好友鮑叔牙一直深信管仲的才能。鮑叔牙是齊桓公的師傅,於是便向桓公推薦管仲爲相。桓公與管仲曾經有一箭之仇,但是桓公爲了建功立業,不計前嫌,欣然接受了師傅的推薦。後來管仲內修政治,外興義師,採用“尊王攘夷”的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孔子讚歎,要是沒有管仲定計襄助衰頹的周王室,中原將會蠻夷盛行,華夏的服飾也將改成蠻夷的裝束。如果齊桓公只看到管仲做官和打仗多次失敗的經歷,認爲管仲只是一個庸才,沒有聽從師傅鮑叔牙的建議,那麼也就不會有齊桓公後來的霸業。管仲是千里馬,齊桓公是伯樂。千里馬的成長之路是艱辛的,伯樂的慧眼識英才也是難能可貴的。

伯樂之所以爲伯樂,是因爲他們不以表象和常理下結論;常人之所以爲常人,是因爲他們往往根據淺顯的外表和世俗標準輕易下判斷。古往今來,無數千裏馬只能和普通馬一同死在馬廄裏,不以千里馬著稱。就連香甜可口的“賊不偷”也曾一度被人嫌棄,何況難以辨認的千里馬?香瓜以口感甜美爲良,千里馬以日行千里爲優。但是常人首先看重的卻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內在,所以“賊不偷”長期生長在荒野而不爲人知,“的盧”馬遭受了無數旁人的毀謗。張良是開漢四百年之第一謀臣,也是劉邦謀略上的老師。司馬遷一度認爲以張良神機妙算的才華,肯定是高大威武,氣度非凡,但是當司馬遷看到張良的畫像時,才發現原來他的相貌長得像個美麗的女子。張良白面書生、細皮嫩肉的外表與算無遺策、爾虞我詐的內心是何等不符?如果劉邦也是以貌取人,如何能夠成就千古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