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9篇)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9篇)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

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爲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划着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餵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爲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糉子仍進江裏。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xx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x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賽龍舟,一大早起了牀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x江。我們本以爲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x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x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着孩子,幾乎到處都站着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隻各式各樣的龍舟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着一聲發令槍響,一隻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囉!”只見一隻只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後。你看!一隻掛着黃旗的龍舟遙遙領先,緊跟其後的掛着綠旗的龍舟也不甘落後,只見衆人齊心協力,用力划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龍舟……“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着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舟,衝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我真想把所有節日的精彩寫給大家。下回吧!好嗎?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2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瀰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糉子。包糉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裏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糉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糉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說我能幹。

那甜甜的糉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裏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裏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裏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唸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裏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爲她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溫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爲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糉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裏,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爲,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糉子的材料:糯米、糉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糉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她先把糉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糉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糉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糉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糉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4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之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終不忍捨棄自我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之後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5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全村子的人都要吃糉子、賽龍舟、老老少少載歌載舞,處處洋溢着節日快樂的氣息。

端午節那天,我和奶奶約定好,叫奶奶教我包糉子。我早早地起牀了,並且把奶奶從睡夢中喚醒,手牽手地去了集市買原料。奶奶不虧是包糉子老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十斤糯米、一包蜜棗和一斤赤豆買了回來。

回到家後,奶奶叫我先把昨天從河邊新採來的糉葉拿出來,接着燒上水。並把糉葉泡在開水中,再撈出瀝乾,然後把煮熟的糉葉浸在冷水裏。奶奶告訴我:“這樣反覆浸泡可以使糉葉又綠又韌。碧綠糉葉配上潔白的糯米,令人食慾大增!”

糉葉大功告成了,現在開始弄餡了,奶奶便叫我把蜜棗與赤豆洗乾淨,再放到水裏煮,等煮到七分熟的時候拿出來,並嵌入糯米里,看着白裏透紅的糉餡,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開始包糉子了。我站在奶奶身旁,有模有樣地挑了一片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一大堆白裏透紅的瑪瑙灌入“漏斗”,再手忙腳亂地往糉子上裹糉葉,只聽“啪”的一聲,糉葉裂了一個大縫,糉餡像一羣放學回家的小孩子,嘩啦啦地往外“跑”,我眼急手快,連忙找了一片糉葉補在裂縫上。可糟糕的是,我補了這邊,那邊又漏,補了那邊,這邊又漏,好不容易把裂縫補上了,並繞上線。奶奶見了我包的糉子,“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我看了看自己包的糉子,呀!這簡直就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兵,處處“傷痕累累”,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奶奶的精心指導下,我的心冷靜了下來。看着奶奶一次次包,我一次次學,終於我又包好一個糉子,比剛纔的那個可好多了,看着自己的傑作,我的心中升騰起一種無名的自豪感,讓我特別快樂。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我心中默唸着這首詩,一邊吃着糉子,一邊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今年的端午節,我真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6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裏,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糉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說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糉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媽媽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糉葉,把糉葉捲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後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糉葉,到我這裏就不“聽話”了,還沒等着我用繩子紮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糉子終於“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爲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糉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7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我們民間有抓鴨,吃糉子,賽龍舟的活動。而我體驗了一次抓鴨子。

五月初五那天早上,草吃了幾個糉子,就隨爸爸到姑姑那兒去。下了車,爸爸並沒有直接帶我去,而是先要我做準備工作。爸爸從一個袋子拿出了一個網,一個魚鉤,還有鴨子愛吃的小東西。我納悶了,又不是去抓魚、網魚,哪用得這麼複雜啊?爸爸解釋道:那裏的鴨子們狡猾得很,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是不太可能抓得着的,所以要有所準備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8點時分,我們來到了河邊,大家都挽起褲管,捲起袖子,跳入水中。村民則將一隻只小鴨子拋向空中,鴨子“嘎嘎”地撲騰到水面。大人們急忙四處尋覓,我也是睜大眼睛找着。這時,我發現有隻小鴨子在河牀邊休息。我悄悄地走過去,伸手去抓。可那傢伙狡黠異常,用嘴巴把我啄了個烏青,一下子飛快地游去。爸爸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小鴨的屁股。啊哈,真是勝券在握啊。但鴨子卻故伎重演,吧老爸啄得手都腫起來了,害得他在一旁直吹氣兒。接下來的幾個大人都被鴨嘴兒“親”了一下。一上午下來,我們累得大汗淋漓,卻分毫無收。作爲一個小孩子,我更是束手無策,只好在一旁乾瞪眼。

但我們並沒有就此放下,而是使出了最後的“武器”。我拿出一個鉤,一張網,還有一兩隻小蟲子。我將蟲子綁在魚鉤上,又扔進了網裏,之後叫了幾聲“嘎嘎”,鴨子果然被吸引來了。我們躲在一旁的一塊大石頭旁,隱蔽好,按兵不動。其中一隻“貪吃的”鴨子見到了美味,就左右望望,見同伴們都不在了,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們把網一收,一隻小鴨子就到手。它還想要作無謂的掙扎,但已經來不及了,鉤深深地嵌在了喉嚨裏面。接下來我們用這個辦法捉住了好幾只鴨子,真是手到擒來啊。最後,我們滿載而歸回家了。

這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捉鴨子活動啊!期望下次的端午節快點兒來到!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8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可是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9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去奶奶家吃糉子。

路上,我問媽媽:“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爲什麼要賽龍舟和吃糉子?”媽媽說:“端午節五月初五,可能是因爲這段時間蚊子等害蟲比較多,所以古代先賢教育老百姓用艾草、菖蒲驅趕害蟲免得生病。賽龍舟是春秋時期百越地區以龍舟競渡方式祭水中蛟龍,吃糉子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進奶奶家,奶奶已經在忙了。奶奶一看見我,就高興地讓我和她一起包糉子。只見奶奶把糉葉折成鬥狀,盛滿糯米,再把糉葉層層包上,用線緊緊綁牢,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亦樂乎地包起來,但每次不是餡弄太多,裹都裹不了,就是綁得太鬆,稍微一動,米粒就會爭先恐後地從各個角落鑽出來。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鼓勵我:“沒關係,不要灰心,只要你去努力,總會成功的。”

雖說包糉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鍋裏糉子的香氣漸漸瀰漫了整個房間,奶奶一掀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扒了一個,“哎呦,好燙!”我忍不住把糉子扔回了鍋裏,並吹了吹手指頭。奶奶一邊笑一邊用碗重新給我盛了一個糉子,我接過碗,對着糉子吹了幾下,然後解開繩子,扒開糉葉,對着糉子就是一口,哇,糯米里既有肉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自己本身糯糯的味道;蜜棗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肉的味道,還有它本身甜絲絲的味道;肉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本身嫩嫩的味道,真好吃。

沒過幾分鐘,我便吃完了,但我卻捨不得把糉葉扔了,因爲糉子實在太好吃了,我一定要把糉葉上的每一粒糯米都吃了再扔。

端午節真好,我真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