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孩子三年級作文彙總八篇

孩子三年級作文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三年級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三年級作文彙總八篇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我豁出去了,和您說說真心話!

是您撫養我長大,可經常“黑打”我的也是您。您設計了一種程序,缺少人性化裝飾,所以,它只能算垃圾程序。

我長大了,想和同學做相同的事,但得不到您的支持,因此,我總是在大家的談論中“隱身”。

我長大了,我有脾氣,有自尊。我的夢想在彩虹那頭,您可以走過去看看嗎?

我只是一隻小小鳥,一飛就會摔跤。小鷹不從山崖上落下就不可能從山崖下飛起。可我還沒有飛起,您爲什麼非要我現在就去摘月亮呢?

我只是一隻小小鳥,飛翔是我的特長,鳥的心不能生活在鳥籠裏,總是要飛出去展開翅膀。天空是我一生的追求!您可以幫我鍛鍊翅膀,我會飛得更高更遠。

我只是一隻小小鳥,小鳥也有顆易破碎的心。自己的心破了,修理工是自己,但助手是您!

也許您的心裏有一杆秤,但秤上的砝碼太重了,請您拿掉一些吧!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2

從上三年級開始,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可以放學自己回家。我爲媽媽的這個決定暗暗高興,終於可以自己坐車回家了。沒問題,我一定會讓爸爸媽媽放心的。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輕鬆、自在,再也沒有爸爸媽媽的這不許那不讓,我真喜歡自己回家。

有一次,我放學回來早,看到爸爸媽媽還沒回來,姥姥也不在家,所以就在外面偷偷地玩了一會,誰都沒發現,呵呵,真好,我心裏暗自高興。

過了幾天,我又忍不住在外面玩了起來。姥姥等不着我回家,非常着急,在陽臺上向小公園張望。等到我六點半纔回家後,姥姥生氣地說:你是不是出去玩了?我撒謊說:今天的車晚了,所以我今天回家晚了。姥姥說:那我怎麼看見你在小公園玩呢?我說:你一定是看花眼了。姥姥說:好吧,下次你不能出去玩了。我心虛地說:我下次不出去玩了。

可第二天,我還是忍不住又在外面玩了起來,姥姥等不着我,就給我的同學打電話問我是否一起回來的,同學說:她在下面玩。同學在窗上看見我,大聲喊我說:你姥姥着急了,你趕快回家吧。我說:我知道了。然後匆匆忙忙往家跑,心想:到家之後一定要被姥姥批評了。可是姥姥只說了我一句:做人要誠實,說話要算數。

通過這件小事,我感到我可能讓姥姥傷心了,雖然我很愛我的姥姥,可是由於我爲貪玩撒了謊,成了不誠實守信的孩子,並傷了姥姥的心,真的很對不起姥姥。

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誠實守信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好學生。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3

我叫劉睿佳,今年9歲,在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上學。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有一次我把家裏的花盆打破了,媽媽問我:是誰打破了花盆?我說:對不起媽媽,我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盆打破了。媽媽並沒有吵我而是摸摸我的頭,然後就去做飯了。我很難過,也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我把鐘錶上的一根指針撥掉了,我主動向媽媽承認了錯誤,媽媽給錶店打了電話讓他們來修表。媽媽對我說:雖然你犯了錯誤,但只要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聽了這些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對媽媽說:放心吧媽媽,我會繼續做好孩子的。還有一次,我踢球的時候不小心把玻璃踢破了,我還是像以前一樣,主動承認了錯誤,這一次媽媽也沒有吵我。

我決心以後要注意不再犯錯誤了,重要的是還要做一個誠實、大膽、勇敢、可愛的陽光少年!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4

  在講課前,我們先來分享兩位媽媽的喜報:

濟南-翔媽:孩子在學校春燕杯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

北京-依依媽媽:彙報一下,週末帶女兒親子的作文,得到優+3星,還在班上讀了好句子。呵呵,我之前要求孩子天天寫一篇日記,但是效果不好,後來跟着老師學,我發現自己放手太早,要求太高。

特別要說明的是:北京-依依媽,入羣聽課可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觀念轉得很快。觀念轉得快,行動就快。還是那句話“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於不知。知行合一的“知”,是要真明白、真相信。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腦子裏明白。腦子裏明白了,但沒有轉化爲行動,最多是個知識,而非知“道”。

羣裏有媽媽常問:怎麼辦?怎麼辦?回答是:先“親”起來,先行起來,先做起來。如果不做起來,不行起來,不“親”起來,一堆問題在腦子裏打轉轉,還是於事無補。當下我們的教育光講“知”,不講“行”,這是有害的。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裏講過,媽媽進步一小步,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大步,希望更多的媽媽,像依依媽一樣,真正轉變思想,行動起來。

下面,我們就進入到正文,先來曬一下孩子的作文,也是一個喜報:

媽媽感言:我是21羣江蘇—小小QQ糖。這篇《我的媽媽》是孩子送給我的“三八”節禮物,正好小記者網站有徵文活動,於是就投稿,沒想到就上報了。能結識非常老師和羣裏的這些媽媽們,是我的慶幸,我從中受益匪淺,孩子也從中受益。非常老師的書,則是孩子最愛看的作文書,謝謝非常老師無私的付出,看着孩子一點一點的進步,心中無比高興!

  我們再來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伴隨着三月的到來,三八婦女節也隨之即將來臨,這是媽媽們的節日。今年我送媽媽什麼小禮物呢。對了,就要媽媽您看看,我筆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媽媽不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說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

媽媽是我的“健康小衛士”。每當我的身體出現一點小狀況,媽媽總會第一時間爲我採取措施,結合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把病毒扼殺在搖籃裏。有時病毒來勢洶洶,我身體的安全防護大軍全軍覆滅,媽媽這時就只能求救醫生這一“殺毒大師”了,送我去醫院接受醫生的治療。看到我健健康康的,媽媽就喜笑顏開。

媽媽又是我的“唐玄奘”。每天上學前,媽媽總會問:“今天有什麼東西要帶嗎?”每天臨睡前,媽媽總會不厭其煩地問:“該做的作業都做了嗎?該準備的學習用具準備好了嗎?”……考試前,媽媽又要嘮叨了,“記得寫名字、看清題意,不要急於答題,做完要檢查”……媽媽的嘮叨像唐僧唸經,但正因爲媽媽的嘮叨,我才能一次次高質量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一次次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一切都離不開我的“唐玄奘”。

媽媽還是一個“大偵探”。電腦遊戲的魅力是無窮大的,可我的眼睛又不爭氣,媽媽嚴格控制我的上網時間。有時,我總想趁媽媽不在家,多玩一會兒。一次,做完作業以後,我就上網玩遊戲,在媽媽回來之前,我就把能看見的蛛絲馬跡都毀滅了,可是媽媽還是知道了。原來媽媽在瀏覽歷史中發現了。第二次,我吸取上次教訓,把瀏覽歷史上的記錄都刪除了,我暗暗地想:“嘿嘿,看媽媽這次怎麼發現。”可是我的如意算盤又打錯了,還是被媽媽察覺了,媽媽說:“我摸了摸電腦,發現電腦是熱的喲,還有從你的神情,說話言語中,我就能得知。”哎,誰叫我做賊心虛呢,還是逃不過媽媽的“火眼金晴”。

這就是我的“健康小衛士”,我的“唐玄奘”,我的“大偵探”,我那可愛可親的媽媽。

這是一個三年級孩子寫的作文。初步統計一下,大約七百五十個字。從媽媽的感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媽媽是21羣的。想必聽課有半年之久了,孩子能有這樣的進步,離不開媽媽的堅持。昨天有新進羣的媽媽在問:親子作文,輔導孩子會不會讓孩子有依賴性啊?想必這位媽媽的感言與孩子的進步,能回答親子作文會不會讓孩子有依賴性的問題。

剛纔,我們還收到一位爸爸的感言:

廣州-晴爸:喔,我家妹子也是全班上評讀,謝謝非常老師。大半年前買的書,實操只是給孩子講解了前面的對稱,已收到好的效果,昨天加的羣,今後會抓緊些。

  還有一位媽媽的感言:

山東-悅悅媽:這個羣“不好”,剛加入時是“好好學習,天天上當”,現在成了“好好學習,天天上癮”,每天不看,像少了點啥。

實在的講,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懶,要擔心的是在這裏學習的媽媽、爸爸懶。

下面,我們來具體講評一下全文。

第一,本文的第一個大特點就是:帶帽、穿衣、套鞋。什麼叫帽?帽有什麼作用?帽子——說白了,就是一個段落的主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同理,一個段落也只能有一個主題。什麼叫主題?說白了,就是您想表達的東西,就是您最想告訴別人的東西。帽子是主題,帽子也是提綱。

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中,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出門約會,最先收拾打扮的是什麼?是頭。所以這個頭也好,這個帽子也好,是第一位的,是起領導作用的。帽子定好了,主題明確了,再用衣服來配,衣服配好了,再配上一雙合適的鞋。“帽衣鞋”是一個整體,而帽子是標準、是起點。要想保證作文不散不亂,帽子不能少。( )

在我們的書裏,每一篇講評文的後面,都有一個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就是帽子的圖形化。所以我們再確認一下,帽子是主題,也是提綱,也是思維導圖。這三樣東西是一體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罷了。我們常講“段落沒有帽,送您當被告”。這句話似乎讓人有些不理解。如果我們講“寫作要有提綱”這句話,似乎有些人就理解了;我們再講“寫作要有思路”,這句話恐怕反對的人不多。其實“帽子”就是提綱的具體表現,是思路的具體表現。

我們在《基礎篇》中講道,對稱有四個表現: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什麼叫對稱?對稱就是角度,就是從不同的方面來寫一個東西。在本文中小作者重點是以三個對稱段的形式來寫媽媽的。這三個對稱段就有了三個對稱的帽子:“健康小衛士”、“唐玄奘”、“大偵探”。用三個對稱段來寫媽媽,帽子也好,對稱也好,這是本文的第一個大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本文中運用了“移花接木、張冠李‘代’”的技法。媽媽不是媽媽了,媽媽變成了“小衛士”,變成了“唐玄奘”,變成了“大偵探”。這個技法我們在《提高篇》第七章有系統的介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移花接木的“花”與”木”,總要有一定的相關性,纔能有“移”的可能;張冠李戴,姓張的與姓李的,如果不認識,就把帽子戴來戴去,那是要吃官司的。就好比這兩天深圳發生的一起撞車案,真正的肇事者跑了,讓一個不相干的人來戴這個帽子,網絡流行語,叫頂包——這會讓明白的人貽笑大方的`。

我們回到正文上來。總體上講,借代要有相關性。從本文中媽媽是:衛士媽媽、唐僧媽媽、偵探女菠蘿(波羅)。這些都是與媽媽的性格行爲有相關性的。這是本文的第二個特點,小作者的這一個寫作特點,讓本文增加了許多的趣味。

當然,第三個特點,不太容易爲大家所發現,那就是前後文的呼應。在原文中小作者寫到了媽媽的樣貌,分別寫道: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說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這是一個總體上、形象上的描寫。那麼我們後面看到的對稱段中,媽媽像“偵探”一樣的火眼金睛,還有媽媽像“唐僧”一樣的“噼哩啪啦”,都在有意無意地呼應了這個形象。前後文的呼應,讓全文的總體線路、思路保持了一貫性。這就體現了作文的不散不亂、不拉不扯、不離不碎。所以我們要講:不誇不行!總的來說,孩子確實寫得很好。

我們的點評提升,並不是否認孩子的成就。點評提升的目的,是爲了讓大家看到,技法運用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變化。

  先來看第一段:

伴隨着三月的到來,三八婦女節也隨之即將來臨,這是媽媽們的節日。今年我送媽媽什麼小禮物呢。對了,就要媽媽您看看,我筆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剛纔也看到了,孩子在刊物上的作文,編輯把這一段刪除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段寫的是作文的背景、目的,這與我的“媽媽”這個主題的關聯度並不是很高,所以,刪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小作者好不容易寫出百把十個字,痛下殺手於心不忍。我們可以簡單處理一下,把這一段當成是一個題記來處理:

三八節來臨之際,用我筆下的您,表達我心中的您,算是我在媽媽節日時,送給您的小禮物——題記。

我們來看第一個自然段,媽媽的樣貌:

媽媽不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說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

  我們可以本着爲主題服務,有詳有略的原則來調整:

媽媽個子不高,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永遠透着精幹利落。媽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好像風吹草動、蛛絲螞跡,都逃不過她的雙眼。她說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響個不停。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

在點評文中,我們刪掉了一些與後面的呼應無關的樣貌,這樣也是爲了把作文的一條線路表達得更清楚。所以,我們就把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去掉,這是要補充的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在點評文中,增加了一句話:她說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響個不停。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一是爲了體現,有詳有略,突出媽媽的語言,二也是一個借代的技法。

我們在《提高篇》中介紹過,借代的技法,最常用的是“先喻後借”。我們再把這個“喻”借過來,用來代替媽媽的講話。所以就有了: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羣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在本文中“那個放鞭炮的”並不是確切的指放鞭炮,而是借過來指媽媽講話“噼哩啪啦”。這樣一喻一借,一借一代,就有了趣味。

今天上午我們就講到這裏,下午再講,謝謝大家!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5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愛開玩笑的說我是“壞孩子”,後來大了,每次聽到這話,我心裏就不快活。暗想:誰好誰壞,總有一天讓你們親口更正。

在“母親節”那一天,媽媽和平日一樣忙碌着,好像忘了是什麼日子。我悄悄的把自己平日積攢的錢取出來,溜出屋子奔向商店。商店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我仔細尋找着滿意的物品。有的合心意,價格太貴;有的價格合適,東西卻不合心意。突然,我發現掛在正中間的一排胸針,他們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我在售貨員的幫助下,終於挑選了一個“母女情深”圖案的胸針。

回到家中,我把胸針小心翼翼的放在臺燈旁,打開錄音機開始錄音:“親愛的媽媽,在節日裏我送您一首小詩”我深情的朗誦起來。錄音機錄下了我的聲音,也錄下了我的一片真情。

天黑了,全家人坐在桌前,我請求媽媽把大燈關上,打開了小燈。我一按開關,錄音機中傳出了我祝福的聲音:“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母親節”,這胸針是兒子的一點新意,請您帶上它,讓兒子的信天天貼近您。”

這一時刻,我看到媽媽的眼框裏盈滿了淚水,她把我緊緊的摟在懷中,輕聲說:“孩子,媽媽明白你的心意,你正是個好孩子。”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6

一天,天氣晴朗,小明和小紅走在放學的路上。

突然,小明和小紅聞見了一陣刺鼻的臭氣,他們看見垃圾桶旁邊有一些發黴的垃圾,小紅想:要不我把它撿到垃圾桶裏去。小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小明,當小紅彎下腰撿垃圾時,她發現小明一動不動。她就說:“小明你怎麼不來幫我撿垃圾了?老師還說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看你就是個懶鬼。”小紅不管小明瞭,她自己彎下腰撿了起來。小明想:今天我們撿了,明天他們還會丟,要不我寫一句警告大家不垃圾的話,不如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行,總是千篇一律多無聊呀!小明看了看垃圾,笑了笑,連忙在紙上寫“文明——只差一步”。當小紅撿完後,小明把紙貼了上去,小紅看了小明做的事,豎起了大拇指說:“對不起,我不該說你是懶鬼。”小明說:“沒關係,我早忘了。”

他們兩個好朋友手牽着手回家了,從那以後,人們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了。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7

她,是一個文靜的人,一頭烏黑的長髮,背總是挺得直直的,真像個芭蕾舞學生。這就是她—一個身高一米三二,正上三年級的小女孩。或許你不認識她,也不瞭解她,沒關係,我可以向你介紹介紹她。

說實話,她,天生一個男孩,甚至比男孩調皮多了,所以外婆老是說她"不男不女"。她不但性格像男孩,還有很多其他的性格,比如:說話時有點大氣,有時愛漂亮,有時還頑皮。

她,有時會變傻:故意把一點兒飯放到地板上,讓螞蟻來吃;有時還會把吃的全部放到地上,讓別的動物來吃。

她,有很多愛好,游泳,跳舞,唱歌。她還有很多的願望,想當一個舞蹈家,一個歌唱家。有一次,她的那所學校開了一個演唱會,有她的節目,她帶着微笑來到舞臺,深情並茂地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都用熱烈的掌聲祝賀她。

這就是她,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如果你想保密的話,我可以告訴你,上面說的"她",就是我!

孩子三年級作文 篇8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陽被層層的烏雲遮住了,但是, 在上海的火車站,還是熱熱鬧鬧的,就是這麼美好熱鬧的景象,誰也不會料到災難正在來臨。

“轟!”一聲巨響,火車站的候車室瞬間倒塌了。車站裏,成千上萬的人們驚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亂成一片。頓然間,硝煙滾滾,血肉橫飛……

一個可憐的孩子,坐在一堆廢墟中,傷心地用髒兮兮的手捂着臉大哭起來,他的名字叫多多。

他的周圍都是血肉模糊的屍體,他身上也都濺滿了鮮血,顯然,他已被周圍的一切嚇怕了,一臉的驚慌,他拼命地哇哇啼哭,這個可憐的孩子想用他那響亮的哭聲找尋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這悽慘的哭聲沒有驚動他的親人,唯一的答案就是這些親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彈奪去了生命。

當天的上海火車站被炸成了“垃圾場”。8月28日,這是悲慘的一天,在這次轟炸中,炸死上千餘人,傷者不計其數。多多是唯一的倖存者,他還不會行走,在火車站裏,他顯得孤獨和無助。本來一個幸福的家族,由於日本侵略者的轟炸,使這個孩子成了孤兒。

爲什麼世上有戰爭,和平之神去哪了?爲什麼會讓這個可憐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爲什麼……

這個孤獨可憐的孩子,他以後的命運會是怎樣?相信他會記住這段歷史,發奮讀書,爲振興中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