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走進初一作文三篇

走進初一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進初一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進初一作文三篇

走進初一作文 篇1

7月22日早晨,伴着涼爽的細雨,我們初三16班一行50餘人在老師的帶領下,歷時4個小時來到平山縣營裏中學,進行爲期兩天的"手拉手"社會實踐活動。

平山縣營裏中學是我校繼元氏縣蘇陽中學、保定淶源二中、新疆烏什二中、石家莊55中之後的第五所“手拉手”學校。當我們走下客車,趟着雨水,步行來到校門口時,營裏中學的同學們正靜靜的佇立在雨中期盼着我們的到來。他們夾道向我們表示歡迎,那一張張掛着雨水的面孔,一身身被雨水淋透的衣服,同我們多彩的雨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簡單的迎接儀式之後,我們和營裏中學的同學們“贈書交友”,一一結成了“對子”。四目相對,看到的是一雙雙渴望知識、渴望見到外邊世界的眼睛;雙手緊握,握到的是山裏人的熱情與淳樸……

接下來的互動活動中,我們兩校合作,在破舊的村戲臺組織了一場匯演。我班多才多藝的同學,獻上了動情朗誦,吹奏了經典名曲。自編自演,演繹了精彩的小品;自彈自唱,唱出了新一代網絡文化。而營裏中學的同齡人,卻只能以沙啞的歌聲和簡單的舞步,表達他們羞澀而質樸的情感。

隨後,我們回到教室。兩個學校各安排一位優秀英語老師,給大家上示範課。在簡陋的教室中,我們和自己的夥伴坐在一起。我驚奇地發現,營裏中學的每一個同學竟都那麼好學,他們仔細聽着老師每一句話,恨不得把老師講的每個字都刻在心裏。然而,當他們大多數人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紅着臉說“不會”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了山村學生知識的貧乏和觀念的閉塞——我的心爲之震顫!他們沒有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沒有合唱節,沒有文化科技節,沒有優秀幹部夏令營;他們沒有良好的教學設施:沒有多媒體設備、塑膠操場,甚至沒有平整的課桌和完整的窗玻璃……看到這些,一種莫名的'擔心油然而生:要知道,20xx年的中考,我們將和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將一起面對現今社會的高要求、高競爭!想想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自己卻還有許多的不滿,對父母還有沒完沒了的要求,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想想營裏中學同學們,如此惡劣的環境絲毫未磨滅其刻苦求學的精神,確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唉,我真的是慚愧,慚愧……

晚上,我們徒步翻過幾裏的山路,和剛結識的朋友來到他們家中。客廳中一個陳舊的立櫃、一臺21寸黑白電視、一張小方桌、幾把椅子,加上兩個小屋裏各一張硬板牀,便是的全部家當。在這簡陋的房屋中,我們一起爬上爬下的玩,一起海闊天空的聊,彼此暢談城市與山村的生活。一頓晚飯,讓我更加體會到山裏人的熱情好客:小夥伴的父母有的拿出家中不多的白麪給我們烙餅,有的在上午就把家中的雞殺掉燉了起來,還有的特意給我們包餃子。吃着與衆不同的飯菜,看着眼前一張張善意的笑臉,我被山裏人的淳樸民風深深感動了。

好時光總是匆匆流去。第二天,當我們所有人的微笑被裝進照相機的時候,短短兩天的手拉手活動在彼此的依依不捨中結束了。然而我們四十中學與營裏中學間,城市與山村間的互幫互助卻沒有結束,我們會在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同時,將這有意義的活動進行下去,將純潔的愛心撒播下去。

走進初一作文 篇2

夏姐姐剛帶着火辣辣的太陽走了,秋姑娘就迫不及待地踏着片片黃葉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秋姑娘踏着雲兒,來到了田野,用她那五彩斑斕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金黃色的稻穗兒如同遍地的金子,微風吹來,稻穗都扭動起了身體,像是在跳舞;高粱像一位喝醉了酒的大漢,臉蛋兒紅彤彤的;玉米可開心了,咧開嘴笑了,露出了一排排金黃的牙齒。

秋姑娘帶着芬芳來到了果園,撲鼻而來的果香,讓她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瞧,那一個個小燈籠似的蘋果多麼的誘人啊;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又大又圓,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一旁的石榴樹上,結滿了大大的石榴,有的石榴怕冷,把“外衣”裹得緊緊地,有的石榴裏面的“娃娃”太多了,擠破了屋子,撐開了門,露出水靈靈的石榴子兒,似乎在說:“你想品嚐一下我那甘甜的石榴子嗎?”

秋姑娘踩着幾片楓葉,又來到了樹林裏,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落葉,把她吸引了過去。有的樹葉還是那樣的綠,松樹青翠欲滴,在紅黃的襯托下,十分如惹人喜愛;梧桐樹樹葉金黃金黃的,秋風一吹落下幾片,它們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可愛極了。楓葉如同燃燒的火焰,把人們的心也燃燒了起來。

秋姑娘你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豐收果實;帶來了濃濃的果香;帶來了片片黃葉;更帶來了秋天的熱情。如畫的秋天。

走進初一作文 篇3

昨日,趁着暮春的一個週末,我隨着年邁的父母,來到了距離我所在城市僅23公里的李白故里,作了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遊。

儘管只有20分鐘的車程,可畢竟是頭一回離開居住了二十四年之久的綿陽市城區,而且是去朝聖千百年來被世人久久稱頌,在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心境是異樣的激動。難以表述的言語和那些感動,時時地涌入心懷,我只能靜靜地走近李白,走進他閃耀了千餘年的詩歌裏,讀着真實的李白和他那璀璨的文字。 李白故里位於江油市青蓮鎮,地處綿陽與江油兩城市之間。青蓮左有濂水環繞,右有涪江環抱,山水靈秀,仙氣飄渺的意境。再加之沿途那一律白牆紅(或黃)木,三角形瓦礫屋頂,以兩層樓居多的頗具川西民居風格的建築,更給了這個在唐代就是古綿州的重要城鎮,添了幾許古老而神祕的色彩,也增了不少厚重的文化底蘊。 我拄着拐,在母親的攙扶下,踏上了這片充滿古代詩歌氣息,一代“詩仙”的故地。走在由長方形石塊鋪就的平整的路面上,這裏沒有喧囂,有的只是少有的一份寧靜,綠樹,翠竹,石條小路都靜靜地躺在那兒,偶有古箏彈奏的帶有古代韻味的樂曲,時時扣擊着清淨的耳畔,落入了閒來自得的心靈。

走近李白,更多的是要走入太白碑林,去覓尋他光輝閃耀的文字,讓心久久地徜徉於詩歌這一古老而又現實的感動中。太白碑林分爲地碑、圓柱碑和石碑三種,均由古今歷朝歷代書法家,爲李白詩詞揮毫所著。穿行於這片詩歌的園林間,用心去諦聽那些久遠了的聲音,在這個心緒浮躁的年代裏,唯有在這裏,才能很冷靜地去品讀“詩仙”的心音,這些熠熠生輝的詩詞,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留於後人的一筆極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穿過碑林,拾級而上,我來到了有三層樓高,木質結構的太白樓下。小憩片刻後,素來永不言棄的我仍然決定爬上塔樓的最高層,去一覽全景。太白樓的樓梯,是隻能容一人行走的極窄且陡的通道,母親在前引着我一路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終於到了最頂層,登高遠望,整個青蓮鎮的美景盡收眼底。只有在登上太白樓的這一刻,我彷彿覺得自己走進了盛唐詩歌的塔尖中,回溯遠古,耳邊似乎被那些抑揚頓挫的誦詩聲所佔據,所感染。

走近李白,自然要去他的居住之地遊覽一番。走過長長的石條小路,我來到了李白的故居,走進千年的歷史,那些班駁的碎片依然閃爍着其獨特的光輝,許多的塵埃落地,可思想和感動猶存。那青油燈和紙、墨、筆、硯構成的書房,其深邃的寓意有着怎樣的廣袤空間,那些構築李白一生的情感文字,就是在這裏孕育,並牢固地根系這方土壤。這些詩歌的情懷,並沒有因年代的遠去而沉寂,而消失,而是因了其璀璨的光芒,更加明媚地走進今天,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這次走近李白,還走進了他的許多雕像,在神態各異樣的塑像羣中,我尤喜愛他的那尊坐像。他不是正襟危坐,而是斜斜地靠着,仰着頭,杯酒握於手中,許是在仰天作詩,釋放他那豪邁的心胸與氣概;亦或是在沉思着什麼,但也高高地仰着頭顱,對天冥想。這許是李白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吧,他的浪漫,他的遊俠,和他真真實實的感情,從這尊坐像上,都能一一讀到,並且領悟於心間。這就是李白的思想和其詩歌,在穿越了長而久遠的時光隧道中,仍彌新於千年之後的子孫後代。

當我走出李白故里時,一抹陽光正好照射在我的跟前,悠遠的古樂仍停留於心際,古老詩歌的精髓,隨着這一地點點的光亮,順着風情萬種的春風,爬滿了我的額,和我靈動的,想要舞蹈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