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精品】七年級單元作文集錦九篇

【精品】七年級單元作文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單元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七年級單元作文集錦九篇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1

教學設想:

1、以第一單元的五篇課文作爲示範,在學習文章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寫作特點的分析,讓學生對範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爲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打下感性的基礎。

2、利用第二週星期二的閱讀課時間,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優秀寫人記事作文》、《微型小說選刊》等人物描寫非常出色的書籍,擴大學習的範圍,進一步加深對人物刻畫的認識。

3、讓學生按要求預先完成第二週的大作文,並結合教師所講的記敘文寫作專題講座人物描寫的三板斧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然後把自己的作文重寫一次,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本單元五篇課文的寫作特色有一個清晰的理解,能將人物描寫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

2、引導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並能熟練使用正確的符號。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們步履匆匆,擦肩而過,一張張鮮活各異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們面前閃現。那麼如何去將一張張繽紛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恆的一瞬呢?畫家可以用顏料去畫,攝影師可以用相機去拍,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筆去描繪。

俗語說:畫人畫虎,難畫皮。意思是說,無論畫人還是畫虎,要畫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畫出虎和人的內在精神卻不太容易。那麼,如何才能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呢?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人物描寫的三板斧會告訴你一些可行的辦法。

板書課題:人物外貌、神態的描寫

二、介紹人物外貌、神態描寫的相關概念。

1、什麼是人物外貌、神態的描寫?二者的關係是什麼?

2、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有四種:外貌(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

3、人物外貌、神態的描寫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三、人物外貌、神態描寫三板斧。

導入:觀察、思考:

1.你覺得照片中老人的身份是什麼?爲什麼你這樣認爲?

2.攝影師有意把人物的身軀、衣飾等技術處理掉了,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

第一板斧:抓住特徵

1、相貌是千差萬別的,並且是時刻在變化着的。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就要選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與性格的特徵,捕捉最能表現人物內心情感與個性特徵的瞬間畫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師可以結合外祖母、魯迅、蔡芸芝老師的外貌特徵進行講解。

然後,舉例說明。見抓住特徵之借鑑實例。

3、強化訓練。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0。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1、在衆多的修辭手法中,比喻是修辭大花園中一朵靚麗的奇葩。巧妙精確的比喻會讓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轉出絢麗的旋律。在人物描寫中,許多大作家的大手筆都是善用比喻的典範,很值得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學習借鑑。

2、借鑑實例

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2。

3、善用比喻之強化訓練

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3。

第三板斧:側面襯托

1、引:以上我們所用的都是直接描寫的手法,抓住了特點讓人感到貼切逼真,比喻的點綴則讓人遐思無限,各有獨到之處。但我們能否把鏡頭移開對準他人或他物,讓外界事物充當最佳配角,以期達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至高境界呢?

2、借鑑實例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陌上桑》)

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5。

3、練一練。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617。

4、側面烘托之強化訓練

見課件上的幻燈片18。

四、結束語:

寫好一個人的肖像當然不止以上幾種方法。具體操作時有時是多種方法並舉,選取哪一種方法描寫還需視個人喜好和具體需要而定。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發現、總結並創新,纔會達到寫好寫活寫絕的最終目的。只要勤練不輟,寫至佳境自然就會妙筆生花,意趣橫生。

五、作業。

1、見課件上的幻燈片21。(課外練筆)

2、大作文:利用外貌描寫的三板斧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左右,第二課時完成,當堂交。

3、預習第六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課文,注意生字詞。

教學後記:

1、由於沒有限制題目,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地寫完,併成功地運用了本節課所講的部分內容。

2、這次學生所寫的作文,在批改時着重改學生在外貌描寫方面的問題,並將優秀學生作文展示在教室的宣傳欄中,在第二作文課時進行點評,然後請學生自己朗讀其作品。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2

說實話,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戲曲,因爲在我的印象裏,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趣味。

但是,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段黃梅戲,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麼輕柔,音樂也那麼優美,聽過以後,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爲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爲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黃梅戲不但優美動人,而且還有這麼悠久的傳說呀。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雖然流行歌曲確實有它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爲它而忘了中國的傳統戲曲呀!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不難發現傳統戲曲的美妙之處。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美,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它們!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3

天,漸漸暗下來了,傍晚美麗的夕陽也漸漸褪去了,慢慢地,慢慢地,皎潔的月亮升起來了,它在寧靜的夜空中是顯得那樣的美,那樣的亮……它用它那幽幽的光芒照亮了身邊的夜空和幾片小云,在它們的襯托下,月亮就顯得更加純淨、靜謐了,散發着迷人的氣質、柔和的光芒……橙色的月亮上偶爾拂過絲絲雲縷,寧靜而端莊。在這如水的月色裏,我們心中都會寄託下一個美好的願望,祈求神聖的月亮在這璀璨的星空,用它那獨特的光芒來完成我們一個個美好浪漫的夢;在這如水的月色裏,我們都會看着夜空上方那潔白純淨的月亮,幻想出一幅幅優美的水彩畫,創造出一個個神奇曼妙的神話故事……

月亮,給予了我們太多的遐想,有時,月亮就像一個愛美的姑娘一樣,想讓別人看見更漂亮的自己,就去扯了幾綹隱隱約約、亮白透明的小云朵來裝點自己;有時,月亮就像一個端莊的成人一樣,寧靜的、嚴肅的站在崗位上,專心的注視着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又像在思考着什麼;有時月牙就像一隻小船一樣,由於承載了太多孩子與大人們的美好寄託,所以總是左右不停地搖晃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仔細端詳,就會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月亮和人間事物一樣有圓有缺,有起有伏,所以,月亮並不只是美與詩意的象徵,更是端莊與生活中指點迷津者的象徵。它美不勝收,它超凡脫俗,它是神聖的,是純潔的,是寧靜的……

我想,只要我們用自己的心去體驗,與聆聽,去感受,去凝視月亮,我相信我們就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詩意的獨特……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爲月亮而陶醉,爲月亮而癡迷,它是我看到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文學啓蒙的心靈種子,是我們精神上美麗、頑強的支柱,是受人愛戴的美好、嚴肅的象徵!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4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雲遊,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

語文是論語說文的孔子;是逍遙雲遊的莊周;是投江求索的屈子啊;是壯心不已的曹孟德;她還是編織夢幻的安徒生!

語文是李太白的將進酒;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是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語文是小橋流水人家裏的雜劇;是誰解其中味裏的紅樓一夢;是一千人眼中不同的哈姆雷特!

語文是滋養生命、淨化心靈的營養;是喚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喚;是遠離雞蟲得失和無謂爭鬥的規勸;是高度凝練、充滿智慧的表達;是愉悅、輕逸、趣味、莞爾……

語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廈,文明而莊嚴;有着一條條迷人的雨線,每一根線條都洋溢着生命的真諦。語文是鮮花,悅目而幽香;是你的後花園,豐潤而嫵媚;有着一串串詩意的憂傷、溫暖、清涼。

你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大漠,我願飛奔在漫天黃沙裏;你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浩瀚長江,我願遨遊於猛浪湍漩中;你是“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深山叢林,我願跋涉在荊棘小道上。呵,語文,你叫我愛不釋手。

語文給予我們聆聽音樂的耳朵,欣賞繪畫的頭腦與眼睛。當你聽到一首美妙的歌,你覺得歌詞真好,別忘了,這是語文;當你爲“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而感動時,別忘了,這也是語文;當你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感嘆時,別忘了,這同樣是語文。

語文如春風,吹拂着世界的每個角落。

語文,如滴泉,滲透於我們的每個學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放到政治中,便成了華夏的傳統美德,讓同學們摒除一切雜念,去參省、去內斂、去領悟、去踐行……瞧,語文就是這樣無處不在,潤物無聲,悄悄地改變了我。

語文是那巍巍崑崙,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那古城舊都的牡丹;語文是無聲的冷月,是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裏的漁船,是那青天裏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語文從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語文被當陽橋頭的張飛一聲吼出;語文從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的筆端流出;語文帶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裏體驗神奇,到景陽岡上感受驚險。

不須“衆裏尋他千百度”,你已“在燈火闌珊處”,落落大方地展露芳容。就像此時,聞着窗外陽光的氣息,感受着語文的翰墨流香,輕風將我的髮絲拂起,我知道,語文正悄悄改變着我!

我願爲君傾盡酒,酒盡傾心情滿堂。誰言花間無人飲,此去原是久離鄉。高談寒暑窗前過,低吟恩義書中藏。古來知己千杯少,先生亦是兒女腸。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5

大家清楚嗎?一個人生存在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呢?按照我現在的觀點,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擁有“煩惱”這個詞語,而本人也正是如此。本人的年齡不大可煩惱卻有一堆,本人現在的處境真可以用《小小少年》這首歌當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小小少年,眼望四周,煩惱無限。”

那大家想知道本人現在最痛苦的煩惱有哪些嗎?好的,我現在就來告訴你。

煩惱一:體態過於豐滿

本人今年貴庚11,不足1.5米的個頭,可體重早已超出正常體重的四分之一,整天被他人嘲笑。屢屢減肥,卻屢屢失敗。哎,不是我的意志力不堅定,而是美食的誘惑力太大。

煩惱二:老師佈置的作文太多

本班老師的性情溫和,什麼都好。可就是佈置的作文太多常引起班中上下民情激憤。除了完成書本規定的習作外,幾分鐘的即興演講變成幾百字的長篇大論,討論以後要作討論的記錄,交流以後要寫心得,爲名勝古蹟做導遊、做廣告,讀名人的故事寫讀後感,寫收穫。此外,更有一些慘無人道之事,我也就不忍再提。凡是可以讓我們動口動手的地方,她總是絕不放過,她總是樂呵呵的聽我們說,笑眯眯的看我們寫,好像什麼都與她無關似的。實在忍無可忍向她抗議,她卻振振有詞地說:“多練練筆,對你們有好處。”老師既然說對我們有好處,無奈之下也只好乖乖地領了聖旨。

煩惱三:數學成績上不去

本人的數學成績可是數一數二的“好”哇!好到數學老師見到我能數學成績就灰心;同學見我那數學成績就安慰我;我父母見我那數學成績就想賞我兩巴掌。不是我上課不用心,而是我一直在堅守一個原則:馬虎馬虎再馬虎,過一天是一天,糊日子唄!

本人的前三大煩惱已傾訴完畢,不知是否引起大家的共鳴?

哎!本人的煩惱可真多。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6

教學設想:

1、結合教材第三十三頁單元作文訓練的要求,在學生完成大作文的基礎上,對第一單元的作文進行講評,讓學生在實踐與講評中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寫的基本方法。

2、對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和七年級上冊“多彩的四季”中的四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作一次總的串講,加深學生對這些課文的理解。(實際上,我在講第一單元的五篇課文時已經對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單獨地分析,爲本次課及上一次作文課進行了鋪墊。)

3、由於本次作文需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思路,因此我安排在上完這課後再進行這次教學。

教學目標:

學會抓住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齊讀教材第三十三頁第三自然段。

二、師引:根據描寫對象的不同,描寫可以分爲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展示幻燈片2)老師可以引經據典。

老師對七年級上冊“多彩的四季”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串聯,讓學生回憶“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有關內容;同時教師結合第一單元的《一面》、第二單元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串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展示幻燈片3、4)

三、請聽同學的朗讀:有關肖像描寫的優秀片斷。

1、初06級1班:趙婭丹、陳傳秋、龔昊、譚恩德和朱永超五位同學的片斷描寫(即第一次作文課佈置的作業1)

2、初06級4班:羅麗娜、姜笑、陳瑩瑩、吳成臣和孫家駿五位同學的片斷描寫(即第一次作文課佈置的作業1)

教師一一進行點評,指出每一篇作文的優點與缺點。

四、請一位普通話較好的學生朗讀初06級1班趙婭丹同學的作文《老師的目光》。

教師進行重點講評。

1、這位同學主要寫了老師的眼睛,圍繞眼睛寫了三件事,有詳有略,前兩件事略寫,第三寫擦玻璃是詳寫。這一點她仿照的《我的老師》一文的詳略安排方法。

2、趙婭丹同學合理地採用了外貌描寫的方法,緊緊抓住老師的目光,寫出了師生之間真摯的愛,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同學們想一想她的這種寫法模仿的是第一單元的哪篇課文?(學生基本能答對)

3、她的這篇作文,在結尾時,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老師的眼睛進行了總結:“老師的眼睛是閃爍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們心中的航標燈。”這與大家小學時常用的結尾方式不同,她未沒有用“老師的眼光是多麼的可愛呀,多麼的和藹呀,我是多麼喜愛老師呀”這種方法。同學們,今後在寫作時應該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五、實際練習。

教材第三十三頁練習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作文的構思練習。

1、問:如果你在完成這一題目時,第一步應當做什麼?

有的學生回答:將題目補充完整。(結合上期末考試作文題目的情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的要求)

2、例舉初06級4班甘學良和吳成臣兩位同學的作文(他們寫的的本班的羅麗娜同學),這兩篇作文突出了羅麗娜同學“工作潑辣”的特點進行描寫,因此,他們的作文題目可以改爲“她是一位潑辣的人”。

如果你要寫這樣一篇作文,你將怎麼樣來完成?

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3、老師舉例:《紅樓夢》中對“鳳辣子”的描寫,主要介紹王熙鳳出場時的情況——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重慶話中對這種情況的描述是“飛叉叉的”)、外貌(丹鳳眼、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動作(急忙上前握住林黛玉的手)、語言(全是一些甜言蜜語)。

五、佈置作業:

1、用“也許……也許……也許……”和“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兩個句式造句。

2、預習《三顆枸杞豆》,注意生字詞。

教學後記:

1、這次作文課,由於學生已經寫過,又由於第一次作文課的講解,學生寫作的質量有了明顯的進步。

2、學生對於這種形式的作文課表示了普遍的歡迎,下課後,我詢問了幾位學生,他們說“這次作文課讓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進行外貌描寫和人物的刻畫,收穫不少”。

3、教師在課餘時間進行教材、教法的鑽研是非常有效果的,只要有付出、肯學習、想辦法,任何難題都會被克服。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7

J.R洛厄爾曾說過:“最好的學府就是母親的膝頭。”但丁也說過:“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母親,一個只懂得爲兒女付出,而不求回報的人;母親,一個爲了兒女可以不顧自己的人;母親,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稱呼。她用自己的愛溫暖着幼小的心靈,小心翼翼……

一篇《永遠流行的母愛》,寫出了母親的偉大。永遠流行的,不是文中的絲巾,而是那看不見的母愛。一條絲巾,詮釋了母親博大精深的真諦。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母親的寶。在母親眼裏,孩子總是那麼小,那麼叫人擔心。

年幼的我們,也許還不懂得許多,但一定要懂得的,是母親給予的愛,那默默的愛。一個人,最應該回報的,也該是自己的母親。母親爲兒女付出的,是兒女一輩子都回報不了的。

你可曾知道母親生兒女時的痛苦;你可知道,母親爲孩子的不懂事含淚了多少次;你可知道,她心酸了多少次?爲的是什麼?是兒女的圖報嗎?不是的,她不爲圖報,她爲的是自己的兒女的將來。

當母親那雙手一日日地皺起來了;當母親那臉一日日地老起來了;當母親那一頭黑髮一日日白起來了;你能想到什麼?你知道那白髮中有幾根是拜你所賜呢?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8

愛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愛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穫;愛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愛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愛是“衣漸寒帶終不毀,爲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

我的媽媽40來歲,烏黑的頭髮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那雙水靈靈的眼睛,似乎能看穿人世間的愛,憎,情,仇;那好看的雙脣,似乎時時向人傾吐滿心歡喜。她的手十分寬大,手上的“細線”像一座城市的地圖。

她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在遇事之後,冷靜沉着;在工作面前認真執着;在別人面前慈愛謙讓。這是我媽媽一貫的性格。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媽媽做人的姿態。

東方發白了,變紅了,五彩的早霞,給雲朵鑲上了金邊,太陽慢慢地從地平線中升起來。在菜場上,我和媽媽在一個年近70歲的老奶奶那兒買菜。媽媽挑了幾個蘿蔔,4元4角,我媽媽卻給她5元.那老奶奶收了錢後,問我們還要點什麼,媽媽看那芹菜還好,就挑了幾根,8元6角,媽媽又給了她10元,老奶奶說不夠,“我已經給您15元了。”媽媽和氣地說,“你看,你給了我10元,哪兒有15元?”老奶奶不高興地說,無奈之下,媽媽只好再給她5元,走了。

“你明明給了她15元,幹嘛再給她5元。”我不解地問。“老奶奶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到菜場賣菜也不容易,多給她5元又有什麼關係呢?就當做點好事吧。”媽媽微笑地說道。

這就是媽媽的幸福觀。人世因爲有媽媽這樣的付出而精彩、和諧!我的媽媽真是好樣的!

七年級單元作文 篇9

有一個害羞、可愛的小女孩,那就是我---小睿。

我個子嬌小,很文靜。白白淨淨的臉上長着一對雙眼皮的大眼睛,薄薄的嘴脣像紅色的櫻桃。

我從小就很害羞,別人問我什麼問題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但在家裏我總是又愛唱,又愛跳。一張小嘴整天嘰嘰喳喳不停地問這個問那個的,有時媽媽都被我問煩了。可是到了學校,在大庭廣衆之中,我就變得扭扭捏捏了,唱功、跳功全“消失”了。小嘴緊緊地抿着,只是呆呆地看着那些在舞臺上又唱又跳的同學們,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敢。

但是我也有活潑開朗的時候。我喜歡和同學們猜謎語,玩遊戲,我還會花樣溜冰......

你們覺得我可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