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精選24篇)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精選24篇)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介紹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幹、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麪食,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愛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奶酪、奶油,各種面制乾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着尾巴放在盤子裏,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爲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裏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

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爲貴客迎送招待。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

我們的祖國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花壇裏盛開着五十六隻鮮豔的民族花朵。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了。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有着豐富的特產資源。由於草原的遼闊,造就了蒙古族人民開朗豪放的性格。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幾起幾落。最爲輝煌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漠南、漠北、中國等地上建立的聞名遠揚的大元王朝了。那時的蒙古族達到了鼎盛時期,文化、科學非常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居於顯赫地位。

蒙古人民世代過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因爲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他們發明了獨有的蒙古包。蒙古包的是一種臨時搭起的建築物,上面畫着蒙古族獨有的圖案。爲了防止草原上強烈的風沙,蒙古包的頂建成了圓形。遠遠望去,就像是草原上盛開的白色的花朵。蒙古包也是一種帳篷,它拆裝方便,很適合蒙古族人民遊牧的生活。

蒙古族有着獨特的食俗,他們視綿羊爲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和肉。蒙古族每天也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煮奶茶。蒙古族還喜好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於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很多人甚至認爲,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

蒙古族的習俗方面更是獨具特色。他們見面時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款待行路人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人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扒羊肉時,一般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牛肉待客,則以一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肋骨和一段肥腸送給客人。到蒙古族人家裏做客必須敬重主人。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着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表示謝意。

此外,還有扣人心絃的馬頭琴聲。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最好樂器。它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歡樂的牧歌,奔騰的馬蹄聲等。”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蒙古族!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3

每一個地方都要過春節,中國蒙古族也不例外。

中國蒙古族的人們認爲白色是最吉祥的,所以就將農曆的正月稱爲“白月”。把過年節稱爲“白節”。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就要開始準備過年了。前一天要將自己的蒙古包從裏到外打掃得一層不染,還要去沐浴,把自己頭一年的不順利都給沖刷掉,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還要人人身着新裝,馬配紅纓和新鞍。

要把大塊的牛肉煮熟,掛在自家門口,讓高原的風把牛肉吹乾,製成牛肉乾,不加作料也是十分的美味,給小孩子當零食就行了。

送禮嘛,可不能馬虎了,要把脖子上掛着哈達的整隻牛,或者整隻羊送給至親或好友,祝福他們在新的一年裏能平安,心想事成。

除夕夜,通常都是要先乾一杯草原上特色的奶酒,然後吃奶豆腐。婦女們把“手扒肉”端上來,以示閤家團圓。他們邊唱歌邊喝酒,十分的開心。中國蒙古族還要守歲,到了午夜的十二點,他們就開始到附近的'蒙古包去串門。

正月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飛馳而去。他們去幹什麼了呢?他們三五成羣地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的時候,要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主人還要給客人敬酒,習慣上這一杯敬酒是一定要喝的,如果不和就是對別人的不尊敬。

每個地方都要過春節,可是過春節的習俗卻大大的不同。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4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在野外住着氈房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用自釀的馬奶酒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帶、靴子呢?

傳說在仕爾伯人遊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雲霧繚繞。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住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一羣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使獵人驚羨不已。於是獵人向其中一位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後來,他們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蒙古人的祖先。

蒙古族人天性豁達,平素喜歡吃手扒肉,烤羊肉,喜歡喝馬奶酒。如果你到了他們那裏,他們會熱情地拿手扒肉和馬奶酒來款待你。蒙古人的手扒肉和馬奶酒可是天下無雙呢!馬奶酒盛產於七、八月份,那時姑娘們把馬奶放在皮囊內封好,等待發酵。馬奶經過六蒸六釀即爲上品。手扒肉更是蒙古族人民的最愛,他們把肥嫩的小羊開膛破肚,去頭蹄,切成大塊大塊的羊肉,煮熟了便上桌。可別小看了着手扒肉,它可是蒙古人招待貴客的`招牌食品呢!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節日。“慕”是遊戲、娛樂的意思。大型的那達慕要舉行十幾天,小型的也要五、六天。那達慕最重要的比賽項目無疑是摔跤,不過他們的摔跤可是不讓抱腿的,哪個人如果膝蓋以上部位着地就算輸了。摔跤有個名字叫“搏克”,而參賽的摔跤手叫“搏克慶”,他們要穿好跤衣,才能比賽。摔跤還有一個有趣的規定,就是參賽人員的人數必須是2的多次方,由裁判編號後方可上場。那達慕其他比賽項目,像射箭、騎馬也十分有名氣。

豁達豪邁的蒙古族,中華民族的驕傲。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5

你想了解蒙古的那達慕嗎?那就聽我給你慢慢道來。

在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間都要在大草原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它在蒙古有着悠久的歷史。“那達慕”的意思是娛樂、遊戲的意思。

那達慕分三個項目,“摔交”、“射箭”、“賽馬”。這三個項目也被大家稱爲展示蒙古男兒氣概的“男兒三藝”。

首先聽我給你講一講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歡的項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爲考覈將士的一個重要項目。摔交是不分等級的,只要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膝蓋以上的三個點着地就算輸了。如果有一個人連續兩年大敗所有的對手,那人們就應稱他爲“巨人”要是一個帥氣的男人,也會得到許多姑娘的愛慕。獲勝的選手還會有豐富的獎品,如一隻綿羊、幾快茶磚,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馬。摔交不僅是勇氣和力量的.展現,也是智慧的較量。

其次,我再給大家講一講賽馬。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參加賽馬的一般是那年輕氣壯的小夥子,這樣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馬背上駿馬良驥,也可以使自己心儀的姑娘對自己有好感。而成人蔘加比賽時就只求穩而快。

最後,讓我來給大家說說射箭吧。射箭對蒙古來說也很重要,因爲他們平時打獵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靜射是指一個人站在固定的一個位置,對箭的拉力和長度都不定。騎射是指騎士騎在馬上射。不管是兩種的哪一種選手們都是百發百中的。

那達慕現在仍是草原上歡慶豐收、物資和交流等活動舉行的民間體育活動。它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這就是令人感興趣的那達慕。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6

蒙古族服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用植物的葉子將自己修飾一番,後來又取用打獵的獸皮做衣服。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巖畫上,已經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類在腰間圍着一條短短的獸皮裙,頭上插着長長的羽毛,有的臀部還有尾飾。而且當時已經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環、骨飾等物品,說明在很早以前,北方遊牧民族就有審美意向和審美追求了。

據考古資料證明,蒙古族的服飾是與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一脈相承的。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食畜肉”、“皮氈裘”的匈奴婦女的'頭飾與察哈爾婦女的頭飾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飾文化,又傳給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遊牧民族,當然也傳給了蒙古族。而這些民族服飾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適應高原氣候而產生。

蒙古族居住於蒙古高原,氣候寒冷又加之以遊牧爲主,馬上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其服飾必須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於騎乘,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具有自己的審美特徵。蒙古族特別的偏愛鮮豔、光亮的顏色,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調明朗、身心歡娛。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藍色這樣一些純淨、明快的色彩。藍天白雲,綠草紅衣,一種天然的和諧。另外,從蒙古民族服飾的款式看,褒衣博帶,既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又能體現蒙古牧人寬厚大度、粗獷坦蕩的性格。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着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製工藝,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爲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7

今天我要介紹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民族的民風民俗,你們能猜得到嗎?如果猜不到的話,那我就告訴你們吧。我要介紹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國東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人種屬於純蒙古人種,是黃色人種的代表民族。中國的蒙古人口爲581萬人。他們熱情好客、豪爽、好客、粗獷。蒙古人也是最早以放牧爲生的民族。

蒙古族的語言是非常的有名,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評爲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蒙古族也辦有祭典。其中祭天帝“騰格里”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每到這天,便會開始祭天。祭天分以傳統奶製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紅祭”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

蒙古族的習俗非常特別,比如:待客。蒙古人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奶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請客人喝馬奶酒。有些地區用手扒肉招待客人,還有一定的規矩。例如用一條琵琶骨肉配四條長肋骨肉進餐;牛肉則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節肋骨及一段肥腸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後回孃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頦、脖子肉都是給晚輩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是喜慶之日則擺全羊席。

蒙古人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製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傳統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餚;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人民間傳統糕點;烘乾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蒙古牧民視綿羊爲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爲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爲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爲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爲“紅食”。

現在我介紹完了蒙古族的一些有特色民風民俗,其實還有很多民族的民風民俗等着我們去發現、去感受、去體驗。大家一起去探索吧!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8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的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介紹這五十六個民族中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着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爲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古語只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豐富又摔跤,賽馬,射箭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表演等,成爲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手抓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食肉的主要方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淨,去頭去蹄,洗淨,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着食用而得此名。

這就是蒙古族,如果感興趣的話,大家去多多瞭解一下吧!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大家知道我們這裏的結婚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蒙古人民是怎麼結婚的嗎?蒙古族跟我們這裏大不相同。

在蒙古族,結婚的首要倒是跟我們這裏的一樣,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男方是要個女方送彩禮的,分別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的陪嫁物是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新房的鑰匙,是由女方的母親拿的,到了新郎家之後新郎的母親,要用錢去把鑰匙贖回來,在結婚的這一天,新郎和伴郎要去迎接新娘,有伴郎挑着去青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新郎是不許說話的,就算吃飯,也是由伴郎來喂,新娘要有舅舅來抱上轎子,並有新娘的弟弟,配送到男方,新娘上轎後要哭泣,直至進洞房,拜完堂後,入洞房,新娘就必須停止哭泣,新郎爲新娘掀開紅蓋頭,摒棄在吃飯的'時候,新娘要在洞房裏吃獨席,由新郎來添飯。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孃家,還要再在女方家中,拜一會堂,岳父母,還要給新婚夫婦銀鐲,之後,就要回男方的家中,在路上遇到什麼人,都不能說話,但是回到男方家加後,要在拜一會堂。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着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再這樣就結束了。

在婚後的七天的時間裏,不能回孃家,而且還不能在別人的家中住宿,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0

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草原的遊牧民族,一直靠着放牧爲生,他們也跟我們漢族人民一樣以食爲天,十分注重飲食。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內蒙古品嚐一下那裏的特色飲食吧!

這次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行駛着,過了一會,只見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原來是主人們到幾十裏外來迎接遠客。我們跟着主人們向目的地緩慢地行駛着,不一會就到了幾座蒙古包前。

我們下了車與主人們握手,大家說說笑笑,不知不覺的,就進了蒙古包,大家禮貌地盤腿坐了下來,只見熱騰騰的奶茶被端了上來,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飲用的飲食,是磚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鍋內放入幾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後倒茶,加適當鮮奶煮開,加少許的鹽。

這時,香噴噴的全羊宴被擺了上來,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這整隻羊肉,頓時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們是客人要注意禮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着這整隻羊肉。這時,有一個遊客終於按捺不住了,準備伸手去抓羊肉吃,這時作爲導遊的我立馬阻止了他:“現在還不是吃的時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視飲食的禮節,在酒宴開始之時,一般要唱着讚歌敬酒三巡。在舉行‘全羊宴’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時,要將肥軟的羊尾獻給長者,把戶胛骨獻給尊貴的.客人……”當一切禮節都完畢時,早就忍不住的我們便狼吞虎嚥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又對遊客們提醒道:“蒙古族的飲食講究先白後紅,白即白食,紅即肉食。蒙古人以白爲尊,在宴席上要先嚐奶食品,再品嚐肉食。”遊客們聽完了話又開始吃了起來,不過他們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來吃的!

吃完了飯,主人們又端上了飯後點心,裏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還有蒙古族人民最愛吃的炒米拌酸奶加“烏如莫”和白糖。

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其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形成了獨特的蒙古族飲食文化,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其中的奧妙吧!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1

假如我是內蒙古族人,我將居住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裏,享受着柔和的春風,聆聽着馬兒羊兒的啼叫聲,欣賞着迷人的景色,這是多麼美好啊!

假如我是內蒙古族人,我一覺醒來,欣賞着東昇的太陽從大草原升起的情景,生活感覺如此美妙,我端起一碗馬奶酒舉碗暢飲,馬奶酒甜而不膩,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接着,我穿上內蒙古特有的蒙古袍,有一種讓人舒適般騰雲駕霧的感覺。便立即匆忙走向蒙古包,內蒙古特有的蒙古包是圓形的,從遠處看,像一個小包子。坐在蒙古包裏感受到一絲絲的涼意。蒙古包旁有幾匹馬,我上前牽了一隻自己喜歡的紅棗馬,一個跨步跨到馬背上,用力一拍,馬一邊奔跑一邊不停地嘶叫着,讓我倍感悲傷。

假如我是內蒙古族人,我一定會參加內蒙古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報名參加射箭,我的對手是一位名叫“馬古拉吉”的箭手,他拉起弓拔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嗖”地一聲,箭飛速地射中靶子中心。我不甘示弱,使出渾身力氣把弓拉得滿滿的,我拔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突然,我一放手,箭像一個火球衝向靶子中央,老天爺偏不理我,我的箭射偏了。我不服氣,又拿起了箭,想來個“羣射”,我拉起弓,“嗖嗖嗖!”我的箭形成了一個圓欄,我不氣餒。使出吃奶的勁兒,又射出一箭,箭正好穿過靶子,把中心擊穿了,觀衆紛紛喝彩,我手舞足蹈了起來。對衆人道了謝,興奮地回到了我的蒙古包。

假如我是內蒙古族人,我是多麼幸福啊!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2

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菸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託着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後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羣。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爲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

如果蒙古包前左側縛着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說明蒙古包裏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3

蒙古族地處高寒,歷來以攻獵、遊牧經濟爲主,爲適應生產和地理條件,其服飾早已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衣着:元代,居於本地者爲弘吉刺氏蒙古人,其服裝大體分爲官服和民服兩類;官服按規定以蟒緞爲質料,款式交領右社,以龍、獅、磷、鶴、難等不同圖案來區分官職等級;民服"從舊俗",式樣亦多爲交領右社長袍,唯童裝有左衽。

男袍寬襟窄袖,以革帶繫腰,騎射時則罩以"比甲"。"比甲"前身短而無衽,後身長而如披,無袖無領,僅以兩帶相結。這種服裝既輕且暖,相傳這種"比甲"爲忽必烈納於弘吉剌部的察必皇后所創。女袍下襬長於男袍,袖短而寬,多不束腰。貴族和新婚婦女喜穿紅色長衣,並罩以類似披肩的彩繡"扎哈"。入清以後,由於巴林蒙古王公同皇室的聯姻和政治經濟往來,密切了滿蒙文化交流。服飾亦相應發生變化。官服一律承襲滿制,按不同的爵位、官職,穿着規定的頂帶袍靴。民服制式,由原來的交領右社逐步改爲立領右衽。款式日益增多,常服有"淺木掐"(長衫)、"龐庫"(棉袍)、"吾甲》(由"比甲"發展而來的砍肩),"得勒"(大皮襖)等數種。衣衽嵌系由銀、銅、珊瑚等質料製成的單扣、雙扣或排扣。男服寬鬆肥大,衣襟、袖口、下襬鑲單邊者爲多。以成幅綵綢繫腰,不垂穗,佩帶火鐮、繡花荷包及精巧的蒙古刀。女服盛豔美觀,款式講究,且有閨婦之分。"淺木掐"、"吾甲"皆鑲繡花邊或金絲絛邊。喜用鮮豔絲綢柬腰,雙結帕垂於左有。此爲富有者盛裝。質料隨時而異,夏着絞羅綢緞,冬服各色裘皮。貧窮者則一切從簡。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服裝變化更是日新月異。在城市居住的青年男女,穿戴追逐潮流,喜愛時新服飾。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服裝在保留傳統風格的基礎上亦不斷革新,特別是青年女子穿的蒙古袍,不僅面料講究,在款式上吸收旗袍特點,掐腰墊肩,日益向瘦短形和連衣裙形方面發展,使之更加合體而美觀。

冠帽鞋靴:元代,生活在本地的弘吉刺氏蒙古族,男子的'冠帽形式有3種,其一爲"棲鷹冠",亦稱"扁帽",此帽前緣稍稍隆起,後緣垂於肩背,長若棕櫚葉。其二爲展檐"笠式夏帽",圓頂,頂上飾以翠珠。其三爲立檐圓帽,多以各色絨氈製做,適用於春秋兩季。女帽流行"固姑冠",此冠是一種長筒形高帽,裏面用樣樹皮爲骨架,外面包以紅絹金帛,下部呈圓筒形,上部呈方形,高約1尺,帽頂插一根三、四寸高的畫木棍兒;其向上人(貴族),以翠花和五彩帛飾之,令其飛動;以下人(平民)則用野雞毛。入清以後,帽子款式逐漸增多,男子多戴立檐圓頂蒙古帽和由"棲鷹冠"發展而來的風雪帽;女子多戴立檐圓頂嵌珠花帽和立檐尖頂絨帽;爲官者則按爵秩規定佩帶相應的頂戴花翱。近現代以來,隨着服飾的不斷革新,草原牧民戴傳統蒙古帽者日漸稀少,多以禮帽和"前進帽"(即鴨舌帽)代之,青年女子則多以各色彩綢纏頭,尤喜愛時新紗巾。

蒙古族歷來喜穿靴子。元代男女靴無大差異,多爲革制,式樣也比較簡單。入清以後款式漸次增多,而且出現了布靴、布鞋。皮靴有銳底翹尖式和平底圓頭式兩種,皆單臉高腰。男女布靴的靴幫、靴腰均有花紋裝飾,男靴多爲"捲雲"、"蔓草"、"盤腸"等納花圖案。女靴多爲絲錦繡花,紋樣豐富多彩,富有民族風格。布鞋有雙臉繡花鞋,和圓口繡花鞋兩種。

髮型頭飾:元代,男子髮型類似契丹族的髡髮,名日:"三搭頭",中間剃光,前額剪短散垂,兩側頭髮任其生長結成髮辮,縮垂於兩耳之後。未婚女子緝雙譬,左有懸垂於肩,日《不狼兒"。待嫁時方蓄全發,婚後即盤譬於頭頂。清代,男子髮型隨滿制,剃掉頭頂前部發,只留顱後發,辮成單辮垂於腦後;未婚女子多梳雙辮,辮上系以珊瑚銀牌等飾件。已婚婦女梳盤發高譬,戴金銀髮替,以珊瑚、瑪淄、珠玉等穿綴成抹額(蒙語稱"圖貼拉")盤軋於頭上。前有流蘇,後有流穗,雙耳系墜兒,鬃邊垂珊瑚疏硫。貴族已婚婦女多效仿滿族婦女的"如意頭"、"一字頭"、"大拉翅,等頭型。解放後,上述頭型日漸稀少,現在多被各種剪髮、燙髮等時毫髮型所取代。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4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蒙古族自古以來,以白色爲純潔、吉祥之色,他們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稱春節爲白節。與國內其它民族一樣,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過春節。但由於生產生活條件和客觀環境的不同,蒙古族過春節,草原遊牧文化特色十分濃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爲隆重而盛大的節日。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就非常的重視過白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對此作了非常詳細的描。

蒙古族人在白月時要把蒙古包頂換成白色,如果此時再下一場大雪的話,這個白月就顯得更加的吉祥,寓意來年五穀豐登。

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羣衆最重要的`節日。 在這一天,全家要在門外向日出的方向磕頭、拜天,人們身着節日盛裝,手提銀壺奶茶,揣着美食,來到敖包前將供品擲進點燃的火堆裏,然後叩頭祈求風調雨順。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都是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全家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拜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後晚輩向長輩依次獻哈達、敬酒、禮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長者的主持下舉行向長生天祈禱儀式。據說這是蒙古族信薩滿教遺留下來的傳統。

初一清晨,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整個白月的期間,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帶上嶄新的哈達和美酒等,三五成羣,挨家挨戶給各浩特(定居點)的親友、家長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的時候,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到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獷豪邁。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5

我特別鍾愛於蒙古族,因爲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統。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戰,激勵着他們的後代。望着英勇的前輩,我真是敬佩不已。

說起內蒙古的美麗,沒有領略過它風光的人大概很難想象。且不說那雄偉的'大青山,滔滔的黃河水,只看那無邊無際的草原就足夠讓你留連忘返了。如果你夏天來到草原,看到的將是一瀉千里的綠,平地是綠、溪水是綠的、線條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綠的,到處都佈滿了綠色,直到和天際相聯。在寬闊的綠野上,點綴着數以千計的野花、奼紫嫣紅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點點散佈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與流動着的馬羣、羊羣、牛羣更加點綴着這幅美麗的畫。

有時候,服裝往往會體現出一個民族的信仰和特點。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對於袍子的顏色,男子大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女袍比較緊,以顯示身材苗條和健美。蒙古人認爲,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爲聖潔的,多穿於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則象徵着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腰帶則更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材。總之蒙古族服飾總體上表現爲自然大方缺細琢精雕的沉穩風俗。

而蒙古族的白節就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白節又稱新年。古代蒙古人以白色爲純潔、吉祥色,所以又稱春節爲白節,在白節對蒙古人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互相抱吻,互送祝福。白節在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拜賀新年。通常全家老少燒香拜佛,然後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一清晨家族開始拜年。白節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哦!多麼獨特的蒙古族,我愛你。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6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們的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傳統服裝是闊衫長袍,高領長袖,腰繫皮帶,腳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節也是不同的,夏穿單夾袍,色彩鮮豔,冬季則穿羊皮袍,舒適暖和。

蒙古族是個放牧的民族,這一區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爲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時候折起來用車拉走,找到合適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撐起來。蒙古人就是這樣,過着“逐水草而遷徒”的遊牧生活。

說起飲食,蒙古人喜歡吃羊肉,大塊大塊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麼也吃不厭,有時也吃點奶酪。他們還喜歡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一個盛大的節日,十分隆重。“那達慕”大會上可以進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製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繡花馬褲和長靴。摔跤的時候,膝蓋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敗,各位摔跤手誰也不肯讓誰,用自己驚人的力量和絕妙的技巧來贏得對手。他們每贏一次,就在胸前掛上一條彩布條,觀衆也隨之歡呼起來。

騎馬也是大會上驚險動人的比賽,能在這個大會上比賽的,個個騎術精良,馬匹也嬌捷如飛,槍一響,各位騎馬手便疾風般地衝向終點,一轉眼的功夫,冠軍便產生了,大家都用歡呼聲表示祝賀。

蒙古族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風格與衆不同的民族。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7

“56個民族,56朵花”。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象徵着幸福與美好。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然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春節習俗:美食、服裝、講究……各有各的特色,具有獨特的魅力。56朵美麗的鮮花競相開放,裝點着祖國的萬大花園,使濃濃的年味久久地縈繞在我們的身旁。

那蒙古族的春節習俗與漢族大同小異,如吃餃子、放鞭炮、守歲等等。但蒙古族仍保留着許多獨特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夜吃“手把肉”不過最讓我們垂延三尺的還是蒙古族那鮮美的美食——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統名菜,爲招待貴賓或舉行盛大節日時特製的佳餚。將膘肥體壯的綿羊宰殺後,放入火中烘烤。熊熊烈火烘烤着綿羊,耀眼的火光照亮了整個大草原。耳邊也只有蒙古族人民的歡聲笑語和火花的“噼啪”聲。微風輕輕拂過,火花隨着微風翩翩起舞,如同是黑夜中的“繁星”,鑲嵌在黑夜中,十分耀眼。輕輕翻動烤全羊,輕輕一聞,香味撲鼻而來,使人神清氣爽。烤完以後,綿羊放在方木盤中,顏色呈金黃,忍不住吃上一口。人們一邊吃着烤全羊,一邊圍着篝火,手捧哈達,歡歌盡舞,享受着屬於自己民族獨特的春節。

那領略了蒙古族人民那美味的烤全羊,讓我們去欣賞滿族人民過春節時那美麗的服裝吧!滿族人民的服裝分爲好多種類,而滿族人的吉服主要用於吉慶節日,裝飾華麗,又稱爲“彩服”、“花衣”。滿族人民的吉服多半是紅色的,象徵着紅紅火火。在吉服上鑲嵌着許多五彩斑斕的花紋,用來裝飾吉服。吉服的袖子精緻裁剪,顯得小巧玲瓏。吉服又相似於中國古代的旗袍,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華貴。人們穿着吉服去走親訪友,顯得端莊大方。

品味了少數民族的美食與服裝,我們漢族的.過年講究又有哪些呢?年夜飯可謂是漢族人民最大的講究了。除夕夜裏,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圍在熱氣騰騰、美不勝收的飯桌旁,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天說話,透着一股喜慶熱鬧的氛圍。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要數年糕了。“年糕”與“年高”諧音,寓意着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步步升高。

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講究,着便應了我國的一句古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8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動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腳踏着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羣的牛羊和駿馬,我們不盡心曠神怡,彷彿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爲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在每年驕陽似火的七八月間,蒙古族人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裏人們買掉牛羊,用換來的錢買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各種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節日,如摔跤、賽馬等,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

說起草原人民的服裝,那可就更美啦!既簡潔又大方。每一種顏色有着不同的象徵。白色是如乳汁一般無暇的顏色,象徵純潔,一般在節日盛典時才能拿出來穿;。藍色象徵忠誠堅定。紅色象徵熱烈開朗,是人們最常穿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與王親纔可以穿,一般人不會穿。他們的腰間總是系一條寬大的腰帶,通長長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極其濃郁的民族特色。

他們飼養的牛馬和羊羣,不僅是牧民們生活的保障,而且構成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綠的草原因爲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勤勞善良、憨厚朴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美妙而悠揚的歌聲,彷彿訴說着草原人民的豪邁與奔放。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19

流動的家園——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名稱源自滿語,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我一直嚮往親自去草原看蒙古包。蒙古包由木柵、撐杆、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和鬃繩等部件構成。木柵蒙語稱“哈納”,是用長約2米的細木杆相互交叉編扎而成的網片,可以伸縮,幾張網片和包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圓形的牆架,大約60根。牧民們用皮繩、鬢繩把各部分牢牢地紮在一起,然後內外鋪掛上用羊毛編織成的氈子加以封閉,一個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

蒙古族牧民必須隨着水源牧草不斷遷移,蒙古包的結構特點充分適應了這種遊牧生活,各部分之間的連接精巧、方便,拆卸、運輸很容易,且美觀實用,風雪來臨時,包頂不積雪,大雨沖刷包頂不存水,圓形的結構還可以抵禦風暴襲擊。氈的厚度可隨季節增減。底部的`圍氈,天熱時可以捲起通風。蒙古包多爲白色,門開在它的側面,側面上還有一些五顏六色的花紋和圖案,多爲奔騰的駿馬和跳舞的人,還有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圖畫。具體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蒙古族人的圖騰吧。生活在蒙古包裏的牧民,習慣將蒙古包內部平面劃分爲九個方位。蒙古族習慣的右爲貴,以上爲尊,因此,蒙古包內正對火位的一方爲尊位,是招待賓朋的地方;尊位的右側和左側,分別是男性和女性成員的鋪位。

到蒙古包內作客,如果瞭解這些習俗,尊重這些習俗,一定會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款待。當然,他們不會因爲朋友們不瞭解這些習俗而不高興,蒙古族牧民的心胸,就像大草原那樣坦蕩,寬廣。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0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鮮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讓我們走近這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畫吧!

來到蒙古,映入眼簾的就是青青草原,草原上奔跑着各種動物,綿羊和牛,這都是它們的`家園和樂園。如果來到蒙古,不吃一頓關於羊的飯菜,那就等於沒來,手抓肉、全羊席,都是這裏的人間美味兒。

先說手扒肉,它可是蒙古的傳統食品之一,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去皮與內臟,去頭去蹄,洗乾淨切成若干塊,再放入清水中煮,煮到水滾肉熟便可拿出,用手抓着撕扯着吃,就是因爲不用筷子吃,所以才得名:“手扒肉”。

全羊席,之所以叫全羊席,是因爲全桌的菜,都是用羊肉做成的。它也是蒙古的名宴,可是精選了羊身上的各個部位的精華,都以好吃爲主題,分別採用了各種烹飪的方法,比如說:燒、蒸、爆、烤、燜、溜、燴、煎、炸等技巧來做好這頓全羊席,連做法技巧都有那麼多,才肯定不能小看,標準的全羊席就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的涼菜都有二十多道,熱菜共有八十八道菜,全是美味至極!想想就讓人不禁流口水了。

這就是蒙古族等的特色美食,“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你也給我介紹一下你喜歡的民族的美食吧!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1

我們參觀了蒙古的土瓦人,他們的房子是木製的,屋頂是尖的。是防震的房子,除非木頭碎了,房子纔會倒,因爲他們的房子是直接豎起來的,沒有釘子。夏天涼爽,冬天溫暖,因爲他們的房子底部是中空的,上面有一箇中空的屋頂,可以避雨保暖。

圖瓦的家訪也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叫做紅松的.阻燃材料。土瓦人給我們自己釀的奶酒,是不含酒精的酸奶的蒸餾水。他們喝酒的時候還會敬酒,唱敬酒歌。“這要看天,要看地,三要看我們心中的成吉思汗,四要看世間萬物。”喝酒的時候感覺有很多小針扎舌頭,喝完還想吐槽。圖瓦人喜歡打獵和喝酒,因爲他們怕冷。他們不和外國人結婚,所以只有2000人已經是稀有人了。

土瓦人跳舞玩蘇兒,蘇兒是蘆葦做的。蘇爾語很難彈,需要舌頭和牙齒才能讓它聽起來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東西。

還有孢子、狐狸、狼、棕熊等動物的皮毛。在他們家的牆上。他們還有很多樂器,包括一個兩線樂器和一個古代的滑雪板,就是單個滑雪板。進入圖瓦家,右腳進去,左腳出來。不能踩門檻。房子裏滿是地毯和光腳。他們離不開酸奶疙瘩,據說還發現了印度血統。西伯利亞挪過去了,成吉思汗留下了,這還是個謎。

冬天,喀納斯湖覆蓋着厚厚的冰。他們將在冰上做許多活動。他們住在喀納斯、和睦村和白哈巴,這些都是美麗的地方。他們多幸福啊!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2

“56個民族,56朵花”。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象徵着幸福與美好。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然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春節習俗:美食、服裝、講究……各有各的特色,具有獨特的魅力。56朵美麗的鮮花競相開放,裝點着祖國的萬里大花園,使濃濃的年味久久地縈繞在我們的身旁。

蒙古族的春節習俗與漢族大同小異,如吃餃子、放鞭炮、守歲等等。但蒙古族仍保留着許多獨特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夜吃“手把肉”不過最讓我們垂延三尺的還是蒙古族那鮮美的'美食——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統名菜,爲招待貴賓或舉行盛大節日時特製的佳餚。將膘肥體壯的綿羊宰殺後,放入火中烘烤。熊熊烈火烘烤着綿羊,耀眼的火光照亮了整個大草原。耳邊也只有蒙古族人民的歡聲笑語和火花的“噼啪”聲。微風輕輕拂過,火花隨着微風翩翩起舞,如同是黑夜中的“繁星”,鑲嵌在黑夜中,十分耀眼。輕輕翻動烤全羊,輕輕一聞,香味撲鼻而來,使人神清氣爽。烤完以後,綿羊放在方木盤中,顏色呈金黃,忍不住吃上一口。人們一邊吃着烤全羊,一邊圍着篝火,手捧哈達,歡歌盡舞,享受着屬於自己民族獨特的春節。

領略了蒙古族人民那美味的烤全羊,讓我們去欣賞滿族人民過春節時那美麗的服裝吧!滿族人民的服裝分爲好多種類,而滿族人的吉服主要用於吉慶節日,裝飾華麗,又稱爲“彩服”、“花衣”。滿族人民的吉服多半是紅色的,象徵着紅紅火火。在吉服上鑲嵌着許多五彩斑斕的花紋,用來裝飾吉服。吉服的袖子精緻裁剪,顯得小巧玲瓏。吉服又相似於中國古代的旗袍,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華貴。人們穿着吉服去走親訪友,顯得端莊大方。

品味了少數民族的美食與服裝,我們漢族的過年講究又有哪些呢?年夜飯可謂是漢族人民最大的講究了。除夕夜裏,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圍在熱氣騰騰、美不勝收的飯桌旁,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天說話,透着一股喜慶熱鬧的氛圍。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要數年糕了。“年糕”與“年高”諧音,寓意着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步步升高。

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講究,着便應了我國的一句古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3

在那遼闊無邊的草原上,居住着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爲生計。馬奶酒、手扒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爲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大家各執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爲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爲期一天。爲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馬背民族”──蒙古族作文 24

在茫茫得得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得聲音。這就是蒙古族得一年一度得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得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得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得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得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得《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了檢閱自己得,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得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得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得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得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爲“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爲“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得是,摔跤手得皮坎肩得中央部分飾有精美得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得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爲許多不同得部落,他們得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爲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得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得拉弓射箭得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得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得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至9天,蒙古族得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