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關於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集錦六篇

關於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集錦六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

老人們說,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爲這位菩薩插地香就成了一種民間的慶祝方式,也是我們這裏代代相傳的習俗。

傳說地藏王是一個肩負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轉肩,大地就會發生地震;他若生氣,那更了不得,會發生天搖地動、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們怎麼會不對他充滿敬畏之情呢?

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個金黃閃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們會把這柚子插在一根長長的棍子上,然後在柚子上插滿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陽臺、門前或頂樓上,一家人雙手合十對着像刺蝟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這可是禮拜地藏菩薩的莊嚴儀式哦!

沒有準備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門前的士裏或者牆壁上插上香,心誠則靈嘛。夜裏,從路上走過,路旁點燃的香頭閃閃爍爍,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氣裏飄來的淡淡的香味和嫋嫋娜娜的薄煙,行路人會覺得自己也彷彿成了天上的神仙。

這一晚上,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揮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幾個人聚集一起,比比誰的柚子大,誰的香插得多,或者幾個人聚集在一起舞動,讓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條龍、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戀戀不捨回屋睡覺。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滅,大家一一拔出殘餘的香棒,喜氣洋洋地掰開祭拜過的柚子,你一塊、我一口地爭着吃得一千二淨。看來,地藏菩薩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給我們飽口福啦!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2

“刀杆節”是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育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羣結隊地來到“刀杆節”會場,觀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動。

幾聲火槍響過之後,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爲衆人表演“跳火舞”。他們上身裸露,光着腳,模仿各種禽獸動作,在一堆一堆燒紅的木炭上,來回跳動,還不時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圓渾的火球在手中翻滾、搓揉,而他們卻毫不在意。經過火的洗禮,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裏消除各種災難。

會場中央,矗立着二根約20米長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綁有36把鋒利的長刀,刀口向上,銀光閃閃,形成一架高得讓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們敬畏擔憂之時,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開始了,幾個穿着紅衣裳,頭戴紅包頭,光着腳的勇士,健步來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將畫像前,然後雙手舉杯過頭,口中唸唸有詞,接着將酒一飲而盡。然後,他們縱身躍起,輕盈敏捷地爬上刀杆,雙手握住刀口,雙腳踩着刀刃,魚貫而上。

最先爬上頂端的人,還要作高難度倒立動作,燃放鞭炮。幾千名觀衆仰首觀望,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

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節”,已被有關部門正式定爲僳僳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每年這天,練武者苦練本領,傳授先進功法。於是代代相傳,形成刀杆節。節日這大,兒十里內外的僳僳族羣衆,穿着節日的盛裝,從四方八面彙集到羊腸河畔的刀杆場。在夜幕降臨大地時,刀杆場上的裏裏外外燃起許多火堆。忽然,廣場中央燃起的四個大火堆的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照射春滿場的人羣。接着鋩鑼噹噹響,刀杆場上的人們互相拉起手來,圍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輕快的三絃舞。當場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紅紅的火炭時,活動的主持者宣佈“跳火海”開始。這時,五個赤着雙腳的驃勇漢子立即闖入場上的火海,在裏面不停地彈跳,急促的腳步踩起無數的火花四處飛濺,好似飛逝的流星。

接着,闖火者以閃電般的速度,個個手棒通紅的火炭,分別在臉上和身上擦洗,然後又讓火球在他們手中飛炔地翻滾、搓揉。圍觀的羣衆時而歡快,時而緊張,時而讚歎,時而驚訝…迸進發出陣陣喝彩聲。經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時,“跳火海”活動方告結束。第二天,刀杆場上豎起兩根二十餘米高的紅花樹杆,樹間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長刀。晌午時刻,歡樂的人羣再次擠滿廣場。隨着主持者一聲令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霧大頭戴藍布帽,身裝大、紅袍,赤腳衝至刀杆樹下,各自斟滿一杯壯膽酒一飲而盡。隨即縱身跳上刀杆,雙手緊抓上層的刀面,赤腳斜踩於下層鋒利的刀刃上,運用平時練就的氣功本領撐着腳掌,手腳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勇士們登上高高的杆頂時,場上簇擁的觀衆,個個瞠目結舌,並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僳僳族農曆二月八日的刀杆節,相傳是紀念一位對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漢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這位英雄獻身的忌日定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徵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刀杆節這天,幾名健壯男子先表演“蹈火”儀式。他們赤-裸雙腳,跳到燒紅的火炭堆裏,表演各種絕技。第二天,他們把磨快的36把長刀,刀口向上分別用藤條橫綁在兩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從快刀刃口攀上頂端,並在杆頂表演各種高難動作。如今,這項驚險的傳統祭奠儀式,已演變爲僳僳族好漢表演絕技的體育活動。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最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的前好幾天裏,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裏放着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是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快過年的時候,很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

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準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嚐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爲家裏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

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着門,到了正月初六纔開張。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你聽,除夕已大笑着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貼上了對聯,屋裏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都夾着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裏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孃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

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4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曆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爲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以鄉、旗、盟爲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5

母校,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母校,是我們生活的樂園;母校,是我們溫暖的港灣;母校,是我們眷戀不捨的家……六年,時光飛逝,我又留着什麼痕跡呢?往事,從我腦海中如同斑斕的蝴蝶向我紛飛而來……

你看!同學們邁着整齊的步伐,精神抖擻地走向操場,人們的臉上顯露着喜悅,歡聲笑語在操場上回蕩,在這美好的日子裏,我們學校的“中華古詩我來秀”活動終於開始了!

看過低年級小朋友地精彩表演後,我們六年級的古詩比賽即將開始。我與其他四名參賽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到後臺。望着一千多名同學,我的心不禁“砰砰”地跳動,我雙手合十,嘴裏不停的念着:“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耶穌,上帝,一定要保佑我啊!千萬別讓我們的表現不好啊!阿門……”“請六(2)班地參賽同學上場!”正當我自顧自的嘟囔時,主持人的聲音打斷了我的話語。我長吁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與其它四名同學走到臺上,漫畫信心的看着對面提問題的同學。

“李清照是什麼朝代?”

“清朝!”我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接下來的幾道題目,我們都答得非常順暢。正當我們有點沾沾自喜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同學們問我們寫“遠上寒山石徑斜”的作者是誰時,另外兩名童鞋搶先答道:“杜甫!”我的天!不會吧?我差點兒嚇暈過去,是杜牧呀!可無論我怎麼努力,始終不能“力挽狂瀾”(因爲其他兩名同學都是女高音,話筒又被她們拿着)本以爲黴運到此結束,可他卻像跟屁蟲一樣不肯放過我們。在最後十秒鐘內,對面的兩位同學竟呆若木雞,不知所措。而我呢?之能看着時間慢慢流逝,無能爲力。最後,六(3)班取得了勝利,而我們像泄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的回到了班級。同學門紛紛安慰我們:“沒關係!重在參與嘛!”在同學們地安慰下,我們重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母校,你真像我們的嚴父慈母,更像我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母校,你給了我們童年中最珍貴美好的回憶,我們怎能把你忘懷呢?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6

在爆竹聲中,咱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咱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坐車的時候,咱突然想起:咱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回過咱的老家——-湛江呢。老家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咱一定要問問爺爺。

知道了咱的問題後,爺爺便給咱講了起來:“在咱們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貼春聯、團年飯、守歲和壓歲錢。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午後每家每戶開始貼春聯。貼春聯的同時,湛江人還有貼門神、年畫,倒貼“福”字的習俗。門神貼在兩扇大門,傳統都是歷史上的一些顯赫人物,威武有殺氣,達辟邪擋災,倒貼“福”字則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貼在牆壁、門楣、房門,表示“福氣已到”。”

“除夕的“團年飯”,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遠工作的人都盡力趕回來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習俗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纔開飯。席上一般有雞、魚、蠔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咱們老家,年夜飯還必須有這兩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斬雞。湛江有的地方還流行吃團年飯時,遇上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徵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一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餘有剩。”

“午夜12時,父母長輩叫醒小孩起牀,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給壓歲錢。壓歲錢,湛江俗稱“穿衫帶”,多數稱“利是”,討壓歲錢稱爲“逗利是”。由長者給後輩,以兒童爲主,未結婚的成人與兒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壓歲錢意在鎮壓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長大,聰明進步。守歲在湛江的一些農村尚流行,子時一到,炮竹齊鳴。而今城市以看中央臺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取代守歲,看完聯歡節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聽完了爺爺的講述,咱終於知道了湛江春節的習俗,也增長了許多知識,將來有機會,咱一定要去咱的老家湛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