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0篇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0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糉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爲“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爲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爲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着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着它對着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裏,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着:“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着叩拜,她學着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裏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裏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裏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着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爲“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着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爲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爲遠離城市的喧鬧,這裏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着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裏。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裏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麪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裏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着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裏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裏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裏,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日,包餃子;年初一,過大年”。這媽媽家鄉過年時老人都會這樣告訴小孩的過年風俗。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個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規距,在臘月初八時,春節就差不多開始啦!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臘八飯,俗話說得好:“吃完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在吃完了那極具特色的臘八飯後,大人們開始忙碌了,他們必須預備過年所有的東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時最自由。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竈餅,竈餅分爲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餡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鹹的則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說到這個,整個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來了。想想那個味,好像就在鼻間縈繞。每到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開始和麪,發麪,等到面整理個髮好已是下午。她又把準備好的餡包進面裏,做成餅狀,一個一個的先放在鍋裏把兩面炕成金黃色,然後再放進蒸鍋蒸二十分鐘,這樣竈餅纔算做好。按照風俗,第一個竈餅,我們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丟到竈裏,敬竈王爺。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在農曆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都是在爲過年的年菜做準備。

“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農曆二十七日時,每家每戶都要炒花生、玉米一類的東西,到那時,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幾個來吃。農曆二十八與二十九日,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包子,留到過年吃。

“年三十,包餃子。”包餃子要包“元寶”,這樣表示來年財源廣進。以前,在年三十還有兩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一個是燒炭火,三十晚上,火盆裏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燒着。另一個是打好水,水缸裏的水必須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滿缸才行。

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風俗,理應流傳下來,但卻因一些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一些傳統逐漸成爲了歷史。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主人,應該把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過年更有年味,讓傳統節日保留傳統的味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獨有的風俗,而我們家鄉的風俗也與衆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都彰顯着風俗的獨特魅力。

我的家鄉在淳安,我們這兒的風俗——跳竹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在春節的時候,家鄉的跳竹馬活動就開始了,這表演我看過幾次,十分隆重,也極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馬了。那一天是村裏來了藝人們的一天,說是藝人,其實是村裏平時表演的人。

不一會兒,城裏鄉下,不少人們都聚了過來,到了舞臺旁,大家都趕來一睹熱鬧。

隨鞭炮與鑼鼓聲的響起,竹馬也開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壯年們都從各地紛紛的趕了過來。不一會兒,竹馬錶演到了高潮部分,人們不禁歡呼着,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馬服,與他們共舞呢!

竹馬演出的地方,在村裏的“毛族廣場”上。表演進行到了最後部分,在後臺的村幹部們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領導們的加入,我們就更開心了。

竹馬錶演完了,睦劇也隆重的登場了,主要戲目有《南山種麥》、《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出我們習俗的獨特魅力。我們應該要去保護,傳承這種美好的習俗,讓美好與快樂持續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做籺是家鄉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在農曆十二月廿八日這天起家家戶戶開始準備或已經開始做了。“籺”是粵西地區最有特色的一種食品,以高州地區的最爲出名,有點類似北方的餈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綠豆或黃豆、蝦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腸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個個如半桃子狀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壽桃籺”,但它風味獨特,食後讓人回味無窮,是本土家居必備的應節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買好了材料,用蔥、豬肉、香菇、木耳放在鍋裏翻炒,再加上一點蠔油,餡兒就炒好了。這是奶奶煮了一鍋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這米粉會越來越有彈性,吃起來也會有嚼勁。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了,開始做。扯一個小劑子出來,搓圓,壓扁,然後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裏,舀一點剛纔炒好的餡,然後像包餃子一樣,對摺回來,捏緊,這樣就捏好了一個。別看它簡單,也是有講究的:餡一定要放飽滿,不能瘦,要裝多點餡,不然太扁會很難看,但也不能裝得太飽滿,會對摺不回來的,最好放餡兒放得剛剛好,這樣包的纔好看。這就是煮湯籺了。

奶奶除了煮湯籺,還做了一種椰絲花生芝麻餡的甜籺,吃起來甜甜的,這也是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歡吃籺嗎?歡迎你到高州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但是最重要的節日是春節,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有這些風俗分別是:“吃餃子,扭秧歌,看冰燈,舞獅子,放鞭炮……”

在一年來臨之際,我們家會去超市買一些春節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後我的奶奶會將買回來的麪粉弄成麪糰,再在裏面包上豆沙,再放進天然的冰櫃裏,因爲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陽臺上。把這些幹完,我們還會把房子擦的一塵不染。弄完了我會和我的爺爺去門外面貼對聯,我們把舊的摘下來,把新的貼上去。然後我的姑姑們會帶我去買一身新衣服,因爲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還會再給我買一身紅衣服預祝一年吉祥、安康。

過年的時候,我會和我的爺爺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會去參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爺爺去看冰燈,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們會看春晚,等到了十點我們會一起去包餃子,我會在兩個餃子裏包上硬幣,只要有人吃到硬幣,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的福氣,有好的運氣,我們還會在餃子裏包兩個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裏會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餃子,剛好是十二點左右,我們會全家出動,我負責盯着表看,等到了十二點整我們會點燃煙花。

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會去爬山,滑冰。並且會好好的休息一天。

這就是我老家的風俗,如果你們家也有這樣有趣的風俗,那就說來聽聽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牀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麪糰並擀成麪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麪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麪糰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着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閒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着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擡頭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爲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爲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着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擡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麪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後再在上面撒麪粉,之後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後用小擀麪杖擀成圓圓的麪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摺,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爲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裏,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着吃。最後,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着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這些節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日喲!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吃糉子,糉子裏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糉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糉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着糉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着槳奮力划動着,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糉子了。

中秋節也是我過得傳統節日,中秋節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爲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後昇天了,人們爲了紀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可真悲傷啊!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爲了讚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是我最愛的節日,因爲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總是開開心心的。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爲“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裏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爲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着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着一羣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裏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爲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