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高三話題作文:那年,我重返桃花源

高三話題作文:那年,我重返桃花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一年前,我因爲一道考題,有幸再次出發去探尋《論語》這一經典桃花源。

高三話題作文:那年,我重返桃花源

題目問“八佾”的意義,我的腦中蹦出“八佾舞於庭”這個句子。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驅使我再去翻閱《論語》。這麼想着,我站起身,踱向了陽臺。

曾經,我也渴望可以進入這衆人心中的“桃花源”一探究竟,但剛到入口,便覺“仁”與“恕”兩字像巨石立在兩旁,窒息着我難以邁步上前。

《論語》一定不是桃花源!桃花源是《紅樓夢》,在風花雪月中寫盡世態炎涼;桃花源是《荷花澱》,在殘酷社會現實與美好鄉村生活的對比中寫出純美的人性;桃花源是《巴黎聖母院》,在至美與醜陋的矛盾交織中讓人體悟到人類本真的善與誠。而《論語》卻是教條呆板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死板得像啃木頭;那句“半部論語治天下”,教出的一定是迂腐的酸秀才。

陽臺上,歷經風吹日曬的《論語》已發黃破舊,但裏面的字還清晰可見。“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來是季孫氏看六十四人跳舞的故事,帶着先前文化氣息的小故事像初夏清新的風撲面而來。我開始慢慢地挑挑揀揀地讀了幾頁,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桃花源那段閉塞的小路,隱隱約約看到了一絲光亮,卻還是不甚明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不是“良田”嗎?多麼精練簡潔、直中要害;“朝聞道,夕死可矣”,這不是“美池”嗎?古人對真理與知識的渴望是多麼真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不是“桑竹”嗎?讀起來多麼使人精神振奮……

當我從書中回到現實時才發現,天邊只剩下餘暉,我竟捧着《論語》看了那麼久。它應該回到書架上,甚至枕邊,但我又猶豫了。看《論語》,意味着得放棄《老夫子》漫畫,可我喜歡機智可愛的老夫子。更何況,《老夫子》是現代流行,我不想被時代淘汰。

最終,我決定再讀讀看,忍痛暫別了《老夫子》。

一個月後,我想自己已成功進入桃花源的核心,雖還未到“豁然開朗”之境,卻也不斷地發現“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我已捨不得拋棄這本外表破舊的經典,更不想再換回《老夫子》。我經常會對着枕邊的《論語》揉揉乾澀的眼睛,不顧媽媽的催促,希望在這包含着大美與大智慧的桃花源中多停留一會兒。而我也並沒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反而覺得如此之書纔是真正的時尚。畢竟,經典纔是時間在浩瀚書海中淘出的金子,而那些浮躁的書籍只能是無聊時的消遣。

現在回想起重返桃花源這件事,我隱隱地有些後怕。如果沒遇到那道考題,如果當時選擇了電腦搜索,如果還是抱着《老夫子》,那我將失去一個多麼珍貴的機會啊!古人那種“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情景,而今已變爲我在“經典之中尋找心中的桃花源了”。

經典,是要帶着永不退縮的態度去摸索,否則很可能會像曾經的我一樣離開了真正的桃源,還因自己的“慧眼”而沾沾自喜,畢竟,不是所有時候都能有重返桃源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