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8篇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高三作文彙編8篇

高三作文 篇1

我的爺爺是一個送奶工,他乾的工作很辛苦,日夜顛倒。我們基本上幾天都說不上一句話。漸漸的,我與爺爺之間多了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陰霾。

自從上了高中之後,假期便變得彌足珍貴,我自然想利用假期惡補一下最近錯過的韓劇。而我從小膽子就小,不敢一個人睡,偏偏電腦又在二樓,於是每晚都是半夜從樓上下來到爺爺奶奶房間裏睡覺。細心的奶奶總會留一盞小燈,怕我夜裏從樓上下來摔着。

那天,我追了很久的韓劇終於結束,看完後百無聊賴的瀏覽了幾個網頁便下樓睡覺。爺爺奶奶房間透出的燈光靜靜的躺在樓梯上,是暖暖的橘色,臺階的邊緣泛着溫柔的光亮,我小心翼翼地走下樓,生怕吵醒爺爺奶奶和這一地的柔光。

到了房間,悄悄關上燈,躡手躡腳的掀開被子爬上牀,不料在上牀的那一刻不小心踢到了牀板,我趕緊加快動作鑽進被子裏,可還是驚醒了爺爺。爺爺翻了個身,緩慢坐起來,勉強睜開的雙眼不適應周圍的黑暗,他伸手摸索了一會兒,快要碰到我的時候,環繞在我和爺爺之間陌生與疏遠,驅使我躲開了爺爺的手。

爺爺摸索了一陣後,推了推奶奶,蒼老沉鈍的聲音因半夜醒來而顯得有些嘶啞,卻一字一頓的砸在了我的心上。

他說:“你怎麼把燈關了,孩子還沒下樓呢。”

那一瞬間,驚訝、喜悅以及感動在我的胸口匯成一片光亮溫暖的銀河,彷彿能聽到自己密集如鼓點般的心跳,而那些陰霾也在心跳聲中消失殆盡。

那溫暖的銀河,不多不少,剛好拼成了愛的形狀。

真正的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優美的語句,不經意間的守護與付出,勝過了世間一切轟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壯志豪言。

高三作文 篇2

哲人說:“一個時間只能幹一個時間的事,這是時間的邊界,也是做人做事的邊界。”良渚先民乾的是琢良渚玉器之事,乾的是造良渚文化之事,他們終讓時間在邊界內盡情閃現出燦爛之光,這是何等的輝煌,何等的精彩!

“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陸地”。考古學稱,良渚文化爲距今5300—4000年,分佈在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約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936年的11月3日下午,是一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日子。年僅24歲、學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學界毫無名氣的“小人物”施昕更,在家鄉良渚朱村兜附近的棋盤墳一個狹長形的乾涸池底,發現了幾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從此漸漸揭開了良渚文化神祕的面紗。從1936年良渚文化的奠基者施昕更發現良渚文化遺蹟到現在,在已經發掘和出土的文物中,石犁、石鐮、石耘等稻作農具以及各種陶製酒器,反映出當時的農業已進入犁耕稻作時代;遺存的絲、麻、陶、玉製品反映出手工業趨於專業化;氏族祭壇、貴族大墓和平民小墓顯示出不同層面的分野;黑陶器皿上的原始刻痕,既是先民對當時社會的理解,也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現的前奏……衆多信息揭示出一個共同的文化特徵:華夏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一種文化比一個政治單元不知要久遠多少倍,考古學家也許仍未確切地弄清良渚的時代背景,但是它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所帶給人們的驚奇,早就淹沒了對它的政治制度的興致,這也就是以“良渚文化”命名之緣由了。在我看來,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在那個時代,良渚文化玉器恰似一卷卷古樸的詩書,沉穩的線條就是連綿的文字,謄寫着良渚先民琢玉的故事。要知道,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一個玉器製作和使用高峯期中最傑出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知的良渚玉器數目不在20000件之下。反山與瑤山是目前所知出土玉器最爲豐富的兩處顯貴者墓地,24座墓葬出土玉器達到6000件,其中反山12號墓一座墓葬就出土玉器647件。良渚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可分爲多種,一種爲透閃石類礦物,同新疆和田玉類似,以青色、青綠色爲多,同和田料比,較和田玉色豔、色勻,透明度高,有專家稱之爲真玉。另一類屬角內石類礦族,硬度不如前一種高,幾乎沒有透明感,有些帶有云母狀亮斑,以青色、赭色玉爲多,專家稱之爲假玉。另有出土牙黃色玉的報道,可能是蛇紋岩類的材料。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玉石,在良渚先民那裏,都被當作一個個獨具個性的生命形態來讀。

一種祭祀憑弔的心緒,融入悠遠寧靜的空氣。躉擁着對良渚文化玉器的熱切念想,初夏的一天,我走進了位於施昕更當年發掘良渚黑陶的山角邊的良渚文化博物院。顯然,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教育爲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博物院。據介紹,博物院建築由英國建築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凸顯了粗獷、大氣、厚重、簡潔的特色,體現了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與融合。可不是?整座博物院以“一把玉錐散落地面”爲設計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築組成。外牆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看就如玉質般渾然一體。博物院的院落不大,過了停車坪,上十來級臺階便是一個大平臺,平臺左邊豎立着一根外方內圓中空的石雕玉琮。玉器造型作爲一種元素,在設計創意裏佔據的重要位置,無疑亦昭示了玉器在整個良渚文化中之無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說,第一展廳“發現求真”,讓我們跟隨施昕更試掘良渚,聽聞蘇秉琦感嘆“古杭州”,並在良渚古城的石破天驚裏,以時空爲座標穿越體驗考古學家發現良渚遺址、認識良渚文化、確立良渚文明的70年考古歷程的話,那麼,第二展廳“良渚古國”的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良渚先民的勞作場景,讓人震撼,令人感慨。

這裏有實地揭取的良渚古城剖面,有反映莫角山營建的大型油畫……尤其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復原和再現良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圖示告訴我,良渚文化的大多數精美文物都出自人工堆築的被當地人稱作“墩”或“山”的土臺,其高度在地平以上4米到10米甚至更高,土臺的佔地面積從數百到上千平方米不等,土臺的墓葬和祭壇的作用類似於埃及法老或南美瑪雅的金字塔,這樣的高臺大冢,考古界稱之爲良渚大墓。除了已經發掘的反山、瑤山、莫角山,經考證在良渚附近的大墓還有近50處。

真正令我怦然心動,有着強烈現場感和參與感的,則是一個碩大的良渚先民的琢玉場景。玉“聚天地之精華,得日月之靈氣”,其雖爲石,也有生命,一旦爲慧眼識之,高手琢之,則獲新生。微闔雙目,我自能想見玉匠們相互間配合默契的場景;側耳諦聽,自能聽聞隱隱的歌音。要知道,那定然是一個快樂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否則就不會有如此衆多的珍品奇物創造出來。溫煦的時光裏,和諧的氛圍中,良渚先民們更多地發揮揮並且進行着幸福的想象與鍥而不捨的切割、打磨,每一件珍品,都留下了抑制不住的興奮與熱情。儘管這些創造了歷史,創造了文化的玉匠們,最後連個名字都未能留下來,他們總是不停地付出,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喘息,但他們願意,他們樂於默默奉獻。顯然,與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玉器的製作工藝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一個特點是,石英砂已被廣泛運用。已被髮掘的墓中不僅發現了可以琢玉的石英砂,而且管鑽剩下的棕蕊的發現,也證明了當時管鑽法已普遍運用到鑽孔技術中。另根據對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的考察,此時很可能已出現了旋轉性的原始砣具。在加砂注水的切割裏,在砣具不斷旋轉中,良渚文化玉器呱呱落地……這幾千年前的玉器,是生命,是音樂,那些靈動的流線,是良渚先民臨摹石頭、樹葉、竹枝的指紋,是他們打擊各種器物、男女歡唱的音韻的記錄。於是,有了甲骨文、青銅器,有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傳說黃帝時史官倉頡造字,造出來後“天爲雨粟,鬼爲夜哭,龍爲潛藏”。可見,在中國人心中,文字的力量驚天動地。殊不知,甲骨文正是起源於這些流線,受到了這些流線的啓迪。更何況,這些流線吞吐過無數祈禱祝福,又沉默在地下5000年,蘊含着多少力量!透過現場,我想深入和執著,但我的手和目光只能遊走在時光的背面,就像面對一張粗糙的沙紙,它擋住了我。

在展廳中穿行,就恍如在5000年的文明時空中遨遊。而當步入第三展廳“良渚文明”時,我分明感受到最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這裏展出的琮、璧、鉞等大量良渚時期的精品玉器,充分彰顯了以玉爲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是啊,其實每一件良渚文化玉器,都曾經照耀過也必將繼續照亮中國和世界的文明天空,其的入土和出土本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良渚文化玉器的種類,已知的有琮、璧、鉞、璜、環、瑗等40餘種,其中琮、璧、錐形器、三叉形器、梳背等半數以上的器類,皆爲良渚文化原創。是啊,每一件原創玉器,皆是古老文明的見證,都鐫刻着一段歷史的精彩;每一件晶瑩剔透裏,閃耀着良渚先民的智慧之光、浪漫之情。比如那一件件玉璜,形如航船,其藝術的靈感不就來源於生活?要知道,5000年前,船已是良渚人的生產和交通工具。正如著名作家趙麗宏所說:“一個五千年前的女子,將一艘玉雕的船佩在胸前,我想,不僅僅是爲了追求美,也是將希望懸在心頭。希望捕魚者滿載而歸,希望遠行人平安歸來,希望生活如航船乘風破浪……現代人如此想象,也許牽強附會,但我相信,古人的希冀,必定比我的想象更悠遠,更寬廣。”玉璜創作如此,那麼其它玉雕的構制琢磨呢?歲月的湍流自可以將人世興衰沖刷得無影無蹤,然而,在不朽的玉器上,時間卻能永恆凝固。

面對每一件玉器,佇立呆看,只覺一股氣勢迎面撲來,形制各異,動人心魄,讓人深爲良渚古人的膽識、氣魄與智慧激動。爲什麼偏偏是這種形制狀態,而不是別的形制狀態?爲什麼只發生在良渚,而不發生在別的什麼地方?良渚先民究竟出於何種思考……一切都讓人感嘆不已,思量不已,深感自己纔剛剛開始閱讀一部大書。

也許是太湖之水天目之綠給了能工們太多的靈感,也許是錢塘之潮東海之濤給了巧匠們太多的激情,良渚先民們把摯愛與希望、虔誠與理想統統傾注於每一件玉器之中了。是的,良渚文化玉器在數量和器類上的絕對優勢,標誌着良渚文化的製作和使用達到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獨一無二的高度;在功能方面所顯示出來的複雜性和全面性,也爲中國同時期各大區系類型考古學文化所絕無僅有。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隨着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的提升,尤其是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良渚文化玉器的用途始有了質的變化。當時,璧、琮、冠狀器、三叉形器、鎮爲禮器,是史前時代人類用來崇拜神靈的利器。這標誌着中國古代部分玉器已經開始脫離現實生活,逐步被蒙上神祕的面紗走上神壇。毫無疑義,良渚文化玉器是當時輻射面最寬、影響力最強的器物,其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影響力幾乎達到大半個中國。

是啊,良渚文化玉器所顯示出與夏商周文化的密切關係,自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比如,良渚玉琮到了商代,不僅爲殷人所繼承,而琮上雕刻的神徽,更成爲商王朝青銅禮器裝飾上所具有的饕餮紋,呈現出一派莊嚴威武而又神祕的氣氛。《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也是後世“蒼天、黃土、青龍、朱雀、白虎、玄武”思想的由來,而周代以璧琮祭祀天地的用玉禮制,正是起源於良渚文化。漢代以後玉琮發展成“玉剛卯”,變成一種佩帶於身,具有祈福消災作用的護身符。又比如,良渚玉璧在先秦時已爲華夏民族所使用。良渚玉璧的功能既是先民用以與神明溝通的祭器,又是具有斂屍防腐功能的法器,同時還是部族間饋贈禮聘的貴重禮器。三國以降,良渚玉璧融入華夏文明,而且功能仍具有良渚遺風……可以說,其他地區出土的內圓外方造型的玉琮爲良渚文化首創,其他地區出土的玉琮都受到了良渚文化直接間接的影響。隨之秉承、變異、傳遞和發揚光大,最終融匯到夏、商、週三代文明以“六器”與“六端”爲代表的玉禮器系統之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切誠如爲“良渚文化”定位的夏鼐所言:“當時各種文化在祖國大地上爭妍競秀,並且常常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交織成一幅光采奇麗的圖景,而且爲中國文明打下了基礎。良渚文化不愧爲中國文明起源的一大源頭。”

穿梭在一片片玉石串成的歷史隧道,我想起了王蒙先生的話,良渚玉器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審美趨向,有“寧爲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有“敢爲人先”的創業新追求,有“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有“化干戈爲玉帛”的和諧友愛風尚。是啊,這些鮮明的性格,自深深熔鑄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中,良渚文化那種精緻和諧的調性奠定了杭州這座城市的審美調性,又何以不爲當下浙江人留下創新、開拓進取的文化基因?

走出良渚博物院,我心自難以平靜。良渚,吸引我們的不應該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厚重與雋永的文化符號,凝結在華夏曆史與傳統文明的骨髓中,永恆在一個民族的記憶中。什麼叫智慧?什麼叫力量?創造文明就是智慧,推動歷史就是力量。良渚文化玉器告訴了我們一個完整準確的答案。

高三作文 篇3

春意盎然,一切是那麼生機勃勃。枝上柳綿吹落在行人肩頭上,在行人的肩上歡快地跳着舞。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匆匆趕路的行人驀然停住了腳步,他的心爲那一串銀鈴般的笑聲而震動。他傻傻地站着,望着那一面“牆”,想象着“牆”內佳人那笑靨如花的模樣。他默默地站着,卻不敢、也不可能跨過那面“牆”去見見那位美麗的小姐,直至“笑漸不聞聲漸悄”,才黯然神傷地邁開了離去的步伐。

爲什麼他不去尋找那位令他傾心的小姐呢,只是因爲那堵“牆”嗎?不,當然不是,橫在他面前的,是一堵圍困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禮教之“牆”!他所不敢跨越的,也正是這堵沾滿了中國兒女相思之淚、相思之血的“牆”!

幾千年來,有多少的人在這堵“牆”前哭泣徘徊?

焦仲卿與劉蘭芝,這對相愛的人,被這堵“牆”無情地隔阻在了兩邊,最終只得雙雙殉情。

梁山泊與祝英臺,這對千古傳頌的戀人,也被這堵“牆”圍困着,他們試圖反抗,他們試過私奔,卻也最終逃不過這面“牆”對他們的審判,直到最後由於老天的眷顧,他們才得以以蝴蝶的身份雙雙飛離這堵浸滿他們血淚的“牆”。

陸游和唐婉,他們的愛情由美滿變成了曲折,變成了不幸,他們無力抗爭,只能獨坐這堵“牆”的兩邊,含淚飲着杯中的苦酒,回憶着過去的種種美好。時間流過,只留下兩首悽婉的《釵頭鳳》讓後人評賞,嗟嘆!

但是,也有人勇於衝破了這面血淚之“牆”,不再像別人一樣在“牆”的兩邊哭哭啼啼地終老一生。那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一曲鳳求凰,讓他們的故事被人傳唱千年。不顧世人的反對,與自己所愛的人私奔,然後幸福美滿地過一輩子,他們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他們的精神讓這堵“牆”搖搖欲墜。

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陋習,那毫無人情人性可言的封建禮教,築成了這面橫在世人眼前的“牆”,它上面的血,它上面的淚,簡直讓聞者心傷,讓聽者動容。可喜者,這堵阻礙人們追求自由腳步的“牆”,這堵令人憤恨、遺臭萬年的“牆”,它正一絲一絲地碎裂,一塊一塊地崩塌,而今,只剩下那碎了一地的破石塊了。

願天下有情人,其間永無“牆”!

高三作文 篇4

時間像沙漏,濾過記憶的長河。輕輕的向下滑落,不曾停歇。高三也就這樣到來,雖悄無聲息,卻像是被打翻的五味瓶,承載着滿滿的酸甜苦辣。

憂傷有心人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金榜題名時。我們爲這一朝金榜題名,經歷了三千多個日夜,到最後,卻幻化成高三的三百多個日夜,那其中,隱藏着太多不爲人知的酸楚與離別,糾痛着我們的心。

高三的生活,有着永遠看不完的複習資料,做不完的高考題,考不完的月考、會考、模擬考。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個水晶球,爭先恐後的向前跑,生怕落在後面。日子似乎也就這樣永無止境的重複下去了,枯燥得讓人不敢相信。而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一次單程的旅行,只能向前走,不能後退,也沒有選擇。

走進高三,是一種無奈。

我總是在高三的生活中回想起小時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日子,心中忍不住牽掛起他們。我已經太久都沒有回去過了,想念每次我回家吃飯時他們爲我忙碌的樣子,想念他們爲我燒的菜,想念他們寵愛我的種種。可是高三的忙碌,已經沒有了讓我可以傷感的時間,於是更多的時候,我不敢去觸碰這些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因爲我知道,所有的思念會在瞬間爆發,一下一下的啃噬着我的心脈,讓我紅了眼眶。

走進高三,是一種疼痛。

我依然眷戀從前看了一半的電影,聽了一半的歌,走了一半的路。可是高三的生活緊緊束縛着我,剪不斷,也掙扎不開。就連每天伴我回家的.夜,也深得好似潑墨。月影橫斜中,只有昏黃的路燈映着落寞的身影,就像是被羈絆的風箏,沒有自由,並且完完全全的被控制着。

走進高三,是一種苦澀。

春花開了夏蟲鳴,秋月清了冬陽落。時間似乎在高三這裏凝固,像所有難捨的經歷一樣沉澱下來,在我們俯瞰的記憶裏浸透了憂傷。

勒着青藤的成長

高三的生活,就如同一條條堅韌的青藤,而我們就是青藤上那些被勒出了道道傷痕的瓜果。我們只看見青藤是瓜果們成長的束縛,卻不知道它纔是瓜果生命的支柱。而我們也因爲被高三的生活束縛着,所以這一刻的生命才能晶瑩如玉,永不磨滅。

藍的天,白的雲。高三生活中的一顰一笑,都令人記憶猶新。我總是喜歡用手框出一個四角的天空,然後看傍晚一抹豔色的暮日西沉和天邊糾結涌動如流的雲,一種無法言傳的感動在周圍擴散。偶爾走在回家的路上還思考着上課沒有完成的題,一聲呼喚,轉過頭去,是同伴那張如同冬日燦爛陽光般的笑臉,猛然間驚醒,纔想起在這漫漫的一年生活中,她們的鼓勵、快樂曾陪我一起走過。

走進高三,是一種幸福。

每當我深夜回到家時,永遠不變的是放在桌子上已經削好的水果和一杯微波過的溫熱牛奶。還有,一盞點亮的燈,儘管許多時候他們已經睡着了,可正是這盞燈,爲我在無數個漆黑的深夜中驅散不安與寒冷。我總是可以看到爸爸給我送飯時有些彎曲的背影,感覺到睡覺時媽媽在我額頭上的輕輕一吻,想着上學前他們告別時溫柔的語氣的淺淺的一聲嘆息。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爲我心中最美的回憶。

走進高三,是一種溫暖。

小時候,夢想是模糊的。它總是潛伏在我們心裏,慢慢的滋長着。而現在,它成爲我們成長的動力,成長爲我們心中不滅的追求。它用那絢爛的霓裳,讓我們的高三生活變得馥郁芬芳。因爲有夢想,所以我們不怕人生成長中的荊棘;因爲有夢想,所以我們不怕高三生活中的艱辛;因爲有夢想,哪怕是在一朵花中,我們也可以尋找到世界,在大漠黃沙裏,也可以看到天堂。

走進高三,是一種蛻變。

窗外那流動的金色光束彷彿在舊時光中穿梭。陽光透過明亮如鏡的教室玻璃斜射進來,斑斕如同珍珠,一切如此美好。

年復一年,四季在風中匆促的轉過。在高三每一個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日子裏,都摻雜着我們太多太多的悲傷與快樂。就像時間推翻了成長的宴席,雖然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但卻可以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彷彿所有的所有都將永遠定格在這難忘的瞬間。

我甚至相信,在那歲月更迭的許多年後,當我們回想起這段瀰漫了無數憂傷與成長的日子,我們也會,輕輕的微笑。

高三作文 篇5

昨夜星辰,攜一陶盅,盅內蛛網塵埃羅列,其由未見,提一錫壺,往後院觀曇.

甬道伏寒光,青苔睡蟲鳴,清清寂寂。三杯兩盞石几上,壺中酒已褪去,而几旁曇花卻無意;吾念此夜猶佳,與前日殊甚,自想,何不出仙露瓊漿,花前月下獨歌?思罷,遂徑入西房。

自西房,門五步,推石柱,扶麥稃,取檀固,下三尺,始得壇,乃憶其爲前人所置。

啓壇封,清氣蒸,左執盅,右舉壇。無奈花色朦朧,餘亦迷離,壇之所傾未有入盅者,遂棄盅,卻不聞其聲,茫茫尋之草叢,再擊於石階,砯聲起,吾歡娛;於是雙手把壇做瀑流狀。下自以口應之,然受酒者,眼耳鼻舌身意盡得,七情六慾三魂七魄皆滿;曇亦開。

吾倘曇花下,圓月邊,卻見翠兔轉玉盤,馨香酒共繞;睡去,只道周公棋藝高。

鳥破殘眠,日過林顛;惺忪眼、流離壇,忽見壇封字:子建五斗遺世間。(注:謝靈運曾言:“天下才共有十鬥。曹子建獨佔八斗,我佔一鬥,天下人共分一斗”)

高三作文 篇6

大約在七年前,一個小女孩出現了,像天使一般。我倆初次見面的時候是在我父親與她父親拉家常時認識的。那時她偷偷躲在她父親的背後,偷偷的看我,我頓時覺得扭捏不安。可是和她的眼睛突然對視了一下,我腦袋好像一瞬間定格了,因爲我覺得她很看,真的很好看。

據我所知,我的父親與她的父親似乎感情並不是很濃厚,但是和她的爺爺感情很好,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緣分,而我也是在這種緣分下認識了---靜。可我現在,我已經忘記了她的容顏,並且連名字也只記得部分,而我的腦海裏只有她淡淡的茉莉花香。對於這事我一直很愧疚。我每當想起她,都忍不住嘆息,呆呆的看着窗外的落葉出神,忘記時間的流逝。靜在我的腦海裏的模樣是模糊的,我曾嘗試去看清她,但是每次試過之後,我就猶如脫力一般趴在桌上,可我還是一次一次的去嘗試,嘗試……

“木哥哥,我要吃冰糖葫蘆,你買給我好不好?”小女孩拉了拉我的衣角,仰着頭期盼的說。我看了看賣冰糖葫蘆的中年人,他是一臉笑意。我點了點頭,道:“好。”“大叔,來一串冰糖葫蘆。”“好勒。”中年人一臉興奮。

……

我依稀記得父親再與她父親拉家常時,突然說了一句話。“兒子,要不娶她做老婆?我和你彭叔叔說好了。”我一下就愣了。“騰”的一下,臉就滾燙滾燙的。我當時已經有九歲了,已經懂得了成人們口中的“老婆”的含義。當時我應該算早熟。我聽到後支支吾吾說:“爸爸,這什麼年代?娃娃親?”當時父親也是一愣。當時靜的父親只是笑而不語,我也有點迷惑。靜就在父親的身旁,低着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麼,我也不知道她的表情是什麼,或許她正在想我等下會帶她去買冰糖葫蘆吧?又或許……

我和靜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可是我卻依然記得她。記得的或許是她淡淡的茉莉花香吧。

靜,你還記得我嗎?我喃喃自語道。我認爲是不記得了。因爲畢竟她當時才七歲。

落葉之前的綠色,枯木之前的盎然,都將成爲歲月的淚。

我努力拼湊屬於我和靜的一切,可是我沒有辦法,我很無奈,一切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這一切彷彿是一場夢,我拼命的追尋着是與否,可是我至今還是沒有答案。是我不願相信嗎?

靜,我記得你。

昔日的小女孩,已經成爲亭亭玉立的少女。

我想我倆若再次見面的時候,或許是以過路人的身份,我們擦肩而過。過路人會留意過路人嗎?

我想我倆若擦肩而過,我會聞到一股沁人的茉莉花香。

滿園花香,卻又是滿地枯枝。

是夢嗎?不是夢?我不知道。

高三作文 篇7

自以爲手中的時間廉價,所以跌跌撞撞地走到高三還渾然不覺,直到鋪天蓋地的複習資料翩翩而至,直到鮮紅的倒計時牌赫然地灼痛着雙眼,直到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開始不出教室門,才發覺時間就像握在手中的沙----越想抓緊,它流逝地越快……

身邊的同學個個神色匆忙,面帶倦意,但是我們都明白,我們必須沉着冷靜去走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就算我們會跌落,依然要走得義無返顧!

高三,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去平靜,學習如何波瀾不驚地生活、學習。曾經喜歡四維的“45度角仰望天空,然後淚流滿面”,也曾在“悲傷逆流成河”的旖旎疼痛中陷落,但我始終相信,陽光一定會鋪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把憂傷和頹廢全部流放。

在成長面前,我們漸漸地用淡漠僞裝自己,用努力來驅散頹廢,可是我們畢竟只是孩子,所以惶恐與不安才偷偷襲擊我們稚嫩的心。我們惶恐未來離我們到底有多遠,不安夢想是否真的會實現。高三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不要怕,孩子們,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有努力就會有收穫。”於是我們安靜了下來,用力趕走內心的喧囂,拿起筆,淡定地劃出美麗的符號。

今年的六月,又是一個盛夏,雲淡風輕,可對於我們來說它卻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此,我們無法抗拒。所以,綻開一抹陽光般的笑靨去等待它吧!像是等待漫長孕育之後的破繭而出,等待寶劍磨礪之後的錚然閃出。

人生若只能夢一場,那麼在這場夢魘裏我註定會放肆地笑,笑聲伴隨偶

爾掉落的淚滴,掉在人生蔓延的原野上,開出的是我大朵的夢想,凋謝的是我的黯然神傷……

高三是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註定單槍匹馬,英勇神武地打一場漂亮的勝利。

高三作文 篇8

假如建築的構建全是方的,那麼也就不會有如今這樣一個萬紫千紅的世界。

假如工藝品的造型都爲圓形,那麼就不會有而今那一件件藝術魅力的展現。

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方與圓,那麼生活將變得那般模樣呢?

春日,我們迎着朝陽而起,望着它那絕對圓的笑臉去挑戰每一天。它散發出人類靈性的光芒,激勵着我們每一個鬥志昂揚的趕路着。

夏夜,陪伴着蟬的鳴叫聲,我們感悟着清風徐來的感覺,數着璀璨星星,沐浴着月亮灑向大地的那種氣氛,我體會到了圓月的大度與無私。

秋天,站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裏,聞着穀物成熟的清香,望着一片片綠裏透紅的果子。不時的拉起秋風起的衣襟,大自然卻顯的很美,它的一方方土地上孕育了這點點的紅。

冬日,狂風肆虐,大雪紛飛,世界顯的那麼潔白,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映入眼簾,唯獨看見的就是一片片雪白地、隨風而下的水晶花。深處同一個教室,有四十三張各異的面孔,就有四十三種各異的性格,彼此之間的相處,就好比幾十個形狀各異的玩具木塊,有方也有圓,唯有他們有共同的愛去構建一個想像中的城堡,那麼唯有團結更顯重要。

身處同一個教室,有四十三張各異的面孔,就有四十三種各異的性格,彼此之間的相處,就好比幾十個形狀各異的玩具木塊,有方也有圓,唯有他們有共同的愛去構建一個想像中的城堡,那麼唯有團結更顯重要。

古趙國,有了大將廉頗與藺相如的互相理解,共同的努力,纔有了趙國一時繁盛的美景。榫頭與卯眼的不相吻合,才使得各自深受其苦;清朝的銅錢,方與圓之所以搭配的和諧,才充當了世人眼中的一般等價物(貨幣)。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爲了生活中美的格調跳起來,也爲了讓和諧的陽光充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將自己看作一個小小的質點去點綴生活中的一份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