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三篇

【精品】高考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高考作文三篇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指導:課本素材在高考中的運用

中學課本是一座作文素材的金庫,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課本蘊涵了各種體裁的民著精華,汲取了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思想精髓。運用課本素材的關鍵,是重要學會分析、開掘和加工材料。讓我們從這裏打開思維的天窗,到達“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

一、各類課本種素材的運用方法

(一)人物類素材的運用

作文中第一需要的是素材。人物素材在課文中佔的比重很大,尤其像李白、蘇軾這樣一些人生經歷豐富而奇特的文化名人,簡直是任何一個高考作文題都可以以其爲例的。從巫山的神女,到楚國的屈原;從垂釣中的姜子牙,到幽州臺上的陳子昂;從草堂中的杜甫,到江雪中的柳宗元,……只要我們想用,都可以把它們用到高考寫作中去。高明的考生在運用人物素材時有的是概述,有的是詳寫;有的是單一人物的運用,有的是多個人物的綜合;有的拿來作爲論據,支撐觀點;有的則是解讀人物、再現情景等。

引用課本中的人物素材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熟悉歷史人物,對所引用的人物生平、時代背景、性格特徵、思想情感等要有透徹的瞭解。

2.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所引用的人物相關的契合點和關聯點。我們的作文是爲了反映現實生活,這就要求引用的人物能夠與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暗合。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有關的活用技巧。

1.取其一點法

人物素材有着豐富的內涵,運用角度多維,適用於多個文題,但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只取一點,不及其餘。要大膽取捨,不能什麼都寫,要根據需要對人物素材進行裁剪,選取主幹,去其枝葉。此外,對所選內容要深入挖掘,定向敘述。

比如,孔子這樣一個世界歷史名人,他的思想言論、觀點、人格以及他的生活經歷,是各類寫作中引用範圍最爲廣泛的素材之一。他這方面的素材適用於“思想、教育、愛民、追求、理想、樂觀、境界、偉大、精神、挫折、厄運、品德”等相關的文題,材料和命題作文。但在具體運用時,我們只能選取某一方面的材料。比如,闡述與“教育”有關的文題,可以選取他“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闡述“追求”“理想”方面的文題,可以聯繫他的“知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闡述“愛國、愛民”方面的文題,可以聯繫他的“仁政”主張。闡述“豁達、樂觀”方面的文題,可以引用他陳蔡被圍的事例,絕糧七日、仍然鼓瑟而歌。

請看下面這篇滿分作文,題名叫《順應天性》。

只有順應事物的天性,世界纔會精彩。

他不愛學習,天生就喜歡編織美麗的故事,他的腦海中有無數奇妙的想象,卻被“之乎者也”“加減乘除”所禁錮。學習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快樂,十二歲那年,張天翼的`一本童話書讓他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於是,深思熟慮後,他不顧家長反對,毅然退學,準備一生爲孩子們寫故事。

在他的世界裏,狼是一種會說話的動物,狼有名字,生性幽默;在他的世界裏,老鼠善良友愛,會開着飛機、坦克四處助人;在他的世界裏,知識能帶來智慧,車有靈魂會說話。

——鄭淵潔,感謝你對自己選擇的執著。你堅定的選擇、馳騁的想象爲孩子們鑄就了一個童話世界,讓他們徜徉其中,流連忘返。中國也因此出了一個“童話大王”。

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他是個異類。他坐在北京最好的中學教室裏,心卻飛進了唐詩宋詞、明清傳奇的瀚海。捧着分數只有一位數的卷子,他彷徨過,掙扎過,然而,心仍駐守在文學世界。

他天生愛文字,所以不肯棄文從理。他堅信文學世界中有他的生存之道。即使在社會的最底層,他也要像一隻勇敢頑強的雄鷹,以文字搏擊長空。他豐碩的創作成果最終被編入《世界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

——從維熙,感謝你對自己寫作的執著。正是這份對文字的無悔癡迷,成就了你特有的“大牆文學”作品,鍛造了你震撼人心的筆墨、冷峻沉鬱的格調,爲中國文學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順應天性,長你所長。

【用法提示】

考生爲了表達“順應事物的天性,世界纔會精彩”的思想,接連選用兩個熱點人物,且在具體寫作時對其進行了剪裁,選擇的切入點都是“順應天性”,與此無關的一律捨棄。所以雖然是兩則材料,但角度統一、敘述重點專一,文段表意明確,說服力很強。

高考作文 篇2

一、非驢非馬,缺少文體意識

命題作文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文體不限”,但對此有不少老師與學生存在錯誤理解:認爲“文體不限”就是不需要文體的規範,寫起作文來信馬由繮,隨心所欲,其結果,寫出的文章成了非驢非馬、非豬非狗的“四不像”。其實,“文體不限”並非不需要文體的規範。對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體不限”宜作這樣的理解:提供考生多種選擇的機會,便於學生在自己擅長的文體中自由發揮,寫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而從今年的閱卷情況看,這方面考生做得不盡如人意。相當一部分的考生,開頭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觀點,中間記敘有關主題的一件事,結尾來一番議論。從開頭結尾看,屬於議論文;但從主體看,卻又像記敘文。文體不倫不類,最後閱卷老師只能根據其語言功底,給個三類文上下浮動的分數。

二、簡陋寒傖,缺少素材意識

從一篇文章的構成來說,文章所選用的材料纔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神,只有材料精彩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具,血肉豐滿,生動感人。

但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的作文中,考生表現出素材的匱乏令人咂舌。概括起來表現爲以下幾方面:

1.浮光掠影,泛泛而談。有些文章,總體構思尚可,角度也較新穎,但其論述時只是蜻蜓點水,隔靴搔癢,論述不深入,不到位,說理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一定的說服力。好比一個外表英俊的人,談吐卻俗之又俗,很難讓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

2.一事到底,材料單薄。與平時作文中泛泛而談比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於積累缺乏或者考場中想不起來,通篇只運用一個材料(這個材料往往即是話題中的材料)。這類文章,有的考生語言功底尚可,分析能力也可以,只得了二三類文,非常可惜。其補救辦法是怎樣把“有限”轉化爲“無限”,充實文章的材料,豐富文章的內容。

3.材料堆砌,不會分析。與材料單薄相反,不少考生以爲,多運用一些材料,文章內容纔算充實。於是,他們在作文中堆砌了大量的材料,卻不懂得去分析所運用材料與文題要表達的觀點存在怎樣內在的邏輯聯繫,結果材料是材料,觀點是觀點,如同水與油,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材料變成了展覽品,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高考作文 篇3

遠方一詞,充滿着迷幻神祕與未知。人們之所以嚮往遠方,是因爲他們將遠方分別賦予了各種內涵。遠方可以是隔絕喧囂的靜謐,遠方可以是美好希望的幻光,遠方給予我們不盡的精神享受與動力,讓我們不斷前進,向那個迷幻美麗的遠方邁進。

遠方,是我們遠離喧囂的地方,爲我們浮躁疲憊的心靈帶來無盡慰藉。“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何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齊豫吟唱的遠方是大多數人疲憊心靈的棲息地。遠方的家是我們心的着落,遠方靜謐的感覺總能讓我們放緩急促的步伐去感受遠方的空靈,生活的撫慰,並帶走我們被塵土矇蔽的心靈,讓它一空如洗。三毛深情寫下:“你曾否有過一個遠方,寄託你的一切憂傷?”我們匆忙趕路,卻慶幸有一個心靈的遠方與之爲伴,這個遙遠的遠方讓我們暫時躲避煩躁,寄存憂傷,並在它的撫慰下,不斷從容安穩的繼續奔跑。

遠方,是我們對未來無盡美好的幻想,它支撐我們越過荊棘密佈的艱難道路,讓我們獲得無盡的精神動力與勇氣。普羅米修斯告訴人們:“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擁有幻光與希望,是這些幻光來中和人生的苦痛,爲傷口療傷。”的確,當我們面對現實的無情冰冷,道路的艱難險阻時,遠方那閃耀着光明與希望的美好未來總會適時露出它最美的一隅,用那振奮人心的美麗激發我們堅定的信念與面對挫折的勇氣。它用它那似遠似近的身影輕聲鼓勵那些沮喪的人們,試圖放棄的人們:“任何事情的最終結果都一定是美好的,如果現在沒有遇到美好,那麼這條路你還沒走完。”於是,失落的人們拾起扔掉的勇氣,彷徨的人們重燃內心的堅定,擦乾淚水,拖着滿身的創傷不斷向前。

然而,如果一味的沉浸在遠方的精神幻想中,我們便失去了現實,失去了走向遠方的道路。臧克家說:“人生充滿的幻光,若只是把幻光當成幻光,人生便陷入了無盡的苦海。”近是現實,是我們必須勇敢面對的現實道路,而遠方則是讓我們能在現實中尋找動力,失落中尋找撫慰的一首回味無盡的詩。所以,只有認清現實與遠方的着微妙的個聯繫,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譜成一曲生命的美妙樂章。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遠方,無論它是你承載着你的夢想或是寄託着你心靈的憂傷,我們都能從遠方的遐想中獲得生活本身應有的富足與安然。就讓我們每個人的遠方都充滿希望的光,並讓它照進生活,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