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高考作文 篇1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爲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裏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爲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羣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藥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爲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癥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籤,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爲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爲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爲一個共同體,要成爲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纔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高考作文 篇2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直至今日,這句話仍爲一句至理名言爲世人傳承。而又有誰能真正做到。憑藉一己之長,便高枕無憂,安於享樂,而卻毫無憂患之心,無疑自取滅亡。

古有神童仲永,寫字作詩信手拈來,一時人們爭相求之,而其父卻毫無憂患之心,以仲永之詩作換取銀兩,而“不使學”,其年長,才氣漸減,“不能稱前之所聞”,及其成人,“泯然衆人矣”。可見,上天賜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聰慧,而他和他的父親卻沒有任何憂患意識,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反之,一代至聖孔仲尼,生來爲常人,無任何優勢,並且要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而他卻勤奮刻苦,博覽羣書,周遊列國以求教,以“學無止境”勉勵自我。他深知上天沒有賜予他任何多於常人的優勢,於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學而時習之”,學思並存之理長存於心。那一根根燃盡的蠟燭,那一個個漫漫長夜,那一頁頁翻過的書柬,造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憂患之心不僅是對個人的告誡,更是治國之道。

清朝無疑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過於自滿,自以爲天朝上國,以爲維持有先天優勢,便可將“蠻夷”之國踩在腳底。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聲震響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軟弱無能將遼闊疆土拱手相讓,閉關鎖國將大好河山毀於一旦。

今日之中國,今日之青年,如不存憂患意識於心,又如何能長存,只怕又會步入清朝的後塵。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便深諳又換知道,雖然他在詩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爲宋詞豪放派代表,他卻沒有就此止步,書法繪畫方面鑽研,廢寢忘食,不捨晝夜,將竹畫得栩栩如生,至於“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書法已經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練習,將家中的一譚清水燃爲墨色,最終達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與勤奮練習使它成爲千古書法大家,僅留下千古絕唱“蘭亭序”,引無數風騷瞻仰求之,後人晚輩望塵莫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對卻顯示,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而面對優勢,我們往往自以爲是,忘乎所以,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輩應常存憂患之心,進而上下求索。

高考作文 篇3

又是成績下來的時刻,只是這一次的成績決定着未來命運的方向。

曾經無數次的暗示自己,幾百幾千場大大小小的考試都過來了,不差這一場。可是不知道爲什麼,心裏的忐忑還是不肯停滯,自己的深處總是帶着一抹不安。問了很多朋友,他們和自己一樣,總是期盼着成績的到來卻又害怕着成績到來。

腦海中不僅浮現出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次師生的別離,老師在黑板上洋洋灑灑留下一段文字成爲了當時網上的熱議。內容是:你的一生,我且送一程。不忍言別,但車已到站。你更上層樓,極目楚天舒;我原路返回,粉筆寫春秋。”不少人因爲這件事情留下了眼淚,即使那位老師並不是自己的老師,但依舊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緒縈繞着自己左右。我也想起了自己老師,在臨走前陪我們跑步,練習,熬夜攻克難題。在最後的測試上,一個個的給我們的桌子上放下糖果,想着讓我們雖然身體苦了些,但是嘴裏要甜……

我的眼角現在仍然會因此而變得溼潤。

我擔心面對成績,很怕對不起家裏人和老師們的期望。同時,我也擔心着不能被心儀學校錄取。可同時我也期待着自己的成績,期待着成績滿意可以回學校再見一見自己的老師們,期待着自己成績下來的那一刻父母臉上洋溢起驕傲的笑容。

儘管內心中不斷做着掙扎,但是總歸要得出結論。無理結果如何,那都是自己認真努力三年的成果,即使是最差的一面,我也想要坦然的接受和麪對一切。

在朋友的言語之下,在自己的反覆糾結之下,自己點開了界面,看到了自己成績的數字。雖然算不得優秀,清華北大進不去,卻也不負期待,去往自己嚮往的學校還是沒問題的。得到了答案,我的心思便也舒緩下來。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告訴父母,和朋友暢談,出門逛街,大吃一頓。

高考的意義之一大抵上也是如此。

通過高考,教會了我們努力拼搏之後纔可以擁有收穫。當收穫果實的那一刻,是比任何時候都要開心的。當自己在過程中有所舒和遺漏,那麼等待自己的結局可能也會變得十分糟糕,可那糟糕的結局自己仍要面對,因爲是屬於自己過失。它給人成長的動力,給人有所擔當的勇氣,給人留下青春一環中所最重要的美好回憶。

我們理應勇敢的面對高考這隻小怪獸,堅定信念我們可以打敗它,成就更加輝煌的自己!

高考作文 篇4

美籍華人吳健雄教授說:在中國,家長往往這樣問他的孩子:你今天得了幾個A(即高分)?在美國,家長往往是問孩子: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有意義的問題?要求:根據這則材料,聯繫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這本是佈置給學生的一篇作文,但高一學生初學材料作文,不知如何下筆,結果都反過來求我做示範。筆者只好打腫臉充胖子,作此下水文章,以塞此責:

A的.誤區家庭教育,乃至上升到整個國民教育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價值觀取向的問題。如何教育後一代,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反映的不僅是一個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的某種繼承,而且也是人們面對生存挑戰的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學而優則仕是千百年來中國封建社會人生的價值取向。這一擇優錄取的科舉制度不知使多少人爲之在寒窗下搏命捨生。既然一篇文章可以定終身,那麼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就不僅成全了當事人在那個社會令人欣羨的角色,也爲後世人提供了可以仿效的攻關奪隘的楷模。而例外的不幸也有,迂腐、潦倒乃至癲狂者,如孔乙己與范進,應該不會是隻有小說中才有的另一類讀書人的典型。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是選拔人才的考試,人才的最起碼條件是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高考作文就是檢測人才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們要求學生作文思想應健康、端正,歌頌真善美,貶斥假惡醜。但是,現在作文評價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對寫善和寫美大加褒揚,對於寫真則不敢提倡,小心翼翼或避而不談。

老師常常這樣告訴學生:千萬不要以灰暗的筆調反映社會,更不要深刻揭露陰暗面。社會的事情你管不了,說了也等於白說;更何況,社會上的事情有人操心,“清談誤國”啊。從應試角度看,閱卷老師也喜歡格調高昂、感情純真、富於激情的文章,不歡迎思想過於成熟的文章。所以多寫光明面爲好。

學生是聽話的。爲終身之計,爲大好前程,在嘴巴上加了一把鎖,腦袋裏亮起了一盞信號燈。於是,那大快淋漓的鍼砭時弊,“以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文章不見了。即使你寫得多麼精彩深刻,絕對不會得高分,更不會得到在社會上、報刊雜誌上、優秀作文選中流傳的“殊榮”。

爲什麼?因爲導向不好。高考是一根指揮棒,有引導社會輿論,提高社會審美趣味、提升價值觀念的作用,如果選出的優秀文章是揭瘡疤的,那些大人先生們、正人君子們豈不要憤憤不平,把你高考批得體無完膚?我們辛苦經營建設的社會被你說得一文不值,我們的功勞哪兒去了?這個學生要麼是個冷漠尖刻的“刺兒頭”,要麼是個瘋瘋顛顛的“神經病”,這樣的死對頭,怎麼能做我們的接班人呢?

於是,民主法制公正廉明不寫了——這些是很敏感的政治問題,是雷區,寫不得。那寫什麼?談人生哲理,大談爲人處世的技巧,談生命無價,談環保意識,談親情友情。天地如此廣闊,什麼不能寫,非要大談什麼國計民生,談什麼國家政治呢?不要太“迂”了嘛!

這裏,我要大聲疾呼:還真實思想一個尊嚴,給真實感情一片晴空!

首先,求真是文學創作上的歷史追求。

真,是哲學上的一個重要命題。現實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把社會的真實面貌表現出來,在文學上稱爲“現實主義”。有多少現實主義的大家,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給世界人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啊,我們不是一直都讚揚提倡嗎?像十九世紀的巴爾扎克、果戈理、斯湯達、莫泊桑,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字,我們的學生耳熟能詳;我們的教材還選錄了他們那麼多文章來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的思想,學習他們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高考作文 篇6

歲月如梭,如白驢過隙,轉眼間,我長大了,從一個懵懂的孩子,變成了至今在高考沙場奮鬥的英雄少年,是什麼讓我成熟,是什麼讓我來到了人才濟濟的高考戰場,我想說:是時間,是時間在流失!因爲時間的流失,讓我這顆祖國的花朵,在悄悄的綻放!

時間在流失,的確,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偶何嘗不是這樣的感觸呢?! 時鐘滴答滴答的響着,就如同外面的小雨打在窗戶上,雖然沒下雨但我渴望着,今年很乾旱,天氣也很煩躁,一如我這顆煩躁的心,爲高考煩躁,爲農民伯伯着急,天干人燥的天氣下讓我寫這篇作文,真的是有點小難啊,偶看了一下時間還有四十多分鐘,時間依然在流失着! 不知道是否還有的時間讓俺湊上800字,原本我想在時間不夠的時候寫篇詩歌的,這樣可以分好多段,就可以完成800的目標了。

然而,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我定睛看了一下:除詩歌以外,幾個黑字映入眼簾!我暈! 我本想氣壯山河的抒發來自我內心世界的情感,除詩歌以外,這5個字無情的把我的才華抹殺了,我想詩歌是我的強項!也許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吧,連高考都在難爲我,此時的我感覺像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默默的在強忍着每一雙鞋子從我頭上走過,關鍵還有幾個臭鞋子,讓我受不了!我感覺很委屈,時間在流失,我該怎麼辦傷不起啊,傷不起?! 爸,媽,您的孩子的天賦今天是發揮不出來了,萬一我寫跑題了,那可就麻煩了!

終於我像麥兜一樣得出了命題的真諦:詩歌還是不能寫的!這讓我思緒萬千,讓我想到了前兩年哪個老兄高考時寫了詩歌得零分的事情,想罷,我爲之一顫,感覺身上起了鴨皮疙瘩:詩歌還是不能寫的!

就這樣我的筆在我的手下像一匹駿馬馳騁在廣闊的草原,寫着,寫着,外面不知從哪飄來陣陣米香,我想我是餓了!這讓我想到了昨天是端午節,讓我想到了我愛吃的蛋黃糉子,想着,想着,我的口水快流下來了,我趕緊用胳膊擋住,因爲我還想拿個卷面整潔分呢! 米香,蛋黃糉子,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偶像屈原先生,只可惜我不能以詩歌的方式,向他表達我的愛!我想屈先生在九泉之下也會不高興的,也會說還不如我那個時代,思想自由發揮,我還創作了騷體!在此,我要對屈原說,對不起!

每一次的思緒想象都伴隨着時間的流失,我又查了查一遍字數,不經意間(截止到不經意間)已經有了1083個字,我笑了,我想我字數夠了!

然後我按照考前老師的囑咐認真的檢查一下,我有沒有跑題,有沒有錯別字!我想我是完全按照命題要求來寫的,而且在整個寫作過程當中時間都在流失着,沒跑題,我也沒用我最擅長詩歌的形式寫作,我想我的確給力了,我沒想到我一口氣寫了這麼多,我想我的偶像屈原給了我靈感,讓我的文章像離騷那樣的詩歌那樣的長!

在此,我想感謝我的爸媽,他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培養了我,在時間流失的過程中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我也感謝黨和國家給予我這次高考的機會,讓我從花蕾變成綻放的花朵,還要感謝屈原我的偶像!如果,如果,閱卷老師仍然很苛刻不喜歡我這樣的文采型男,請,請你手下留情!!看在我父母的份上,看在屈原的份上,看在祖國培育了我多年的份上,手下留情,難道你就忍心讓祖國好不容易綻放的花朵過早的夭折嗎我想每個人都是有良心的,請熱愛生命吧!

時間在流失,我終於一氣呵成!最後來自內心的吶喊:熱愛生命,多關愛祖國的花朵!

高考作文 篇7

【題目】

探究作爲我國現行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常常出現在課堂、實驗室或課外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覺得,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有的同學認爲,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的同學則抱怨,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

對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你有何體驗、見聞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解題】

可從“是什麼”的角度談“學習探究”。第一,可從正面角度論說“真正的學習探究的內涵是什麼”“真正的學習探究的外延是什麼”“真正的學習探究是什麼樣子的”等。第二,可從反面角度論說“真正的學習探究不是什麼樣子的”。第三,可從橫向角度論說“中外教育中‘學習探究’的異同點是什麼”等。第四,可從縱向角度論說“相比昔日的‘填鴨式’教育,中國現今‘探究式’教育的進步之處是什麼”“未來中國教育中的‘學習探究’會是什麼樣子的”等。

可從“爲什麼”的角度談“學習探究”。第一,可從正面角度論說“爲什麼要提倡真正的學習探究”“真正的學習探究對於興趣的培養、個人的成長、人才的塑造、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等有何價值和意義”等。第二,可從反面角度論說“爲什麼需要遏止虛假的學習探究”“虛假的學習探究對學生的快速成才、教育的健康發展等有何危害和影響”等。第三,可從橫向角度論說“爲什麼‘學習探究’在有些國家落實得較好,而在另一些國家則落實得不夠理想”等。第四,可從縱向角度論說“爲什麼隨着教育史的發展,社會必然會呼籲‘學習探究’時代的到來”等。

可從“怎麼樣”的角度談“學習探究”。第一,可從實踐層面論說“我們該怎麼樣在課內外進行‘學習探究’”“自己或他人是怎麼樣在課內外進行‘學習探究’的”“學生、家庭、學校、國家、社會該怎麼樣做才能使真正的‘學習探究’落到實處”等。第二,可從認識層面論說“怎麼樣看待與評價現今的‘學習探究’”,可肯定、否定或辯證思考。

【範文】

應試教育的“中國式”課堂探究

有調查者說:“探究作爲我國現行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常常出現在課堂、實驗室或課外學習過程中。”但我經歷的卻是另類的課堂探究,這是應試教育下流於形式的課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國式過馬路”,稱之爲應試教育的“中國式”課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學校領導、老師重視。

我來揭祕一堂探究性實驗課,帶你走進真實的“探究”課堂。高三學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實驗題,你以爲老師會讓你動手做實驗、找數據、做分析、寫結論嗎?這是奢望,探究實驗與你無緣:老師讓你翻到某頁,看課本上的某一段話的提示,然後開始講解關於探究實驗的解題方法,指出易錯點。講完後,老師讓同學們“實踐”――做題目。“啊咧,老師,不做實驗嗎?”“都高三了,哪還有時間做實驗啊!你是小學生嗎?會做題就夠了。你不想考大學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過五次實驗,物理兩次,生物兩次,化學一次。其中探究性實驗做過兩次,都是事先老師就在黑板上“做過的”實驗,已經知道了實驗結論和操作扣分點了。做這樣的實驗能探究什麼?我無語。我只覺得這與刷題沒什麼區別,我們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小鋼筆科學家,最大特長就是用筆做實驗。

教室裏的情況也不比實驗室好。有一次,學校聽說有外校老師來聽課,趕緊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準備,並安排聽課者到做了充分準備的班級聽課。結果他們發現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同學踊躍發言,對老師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發表了各具特色的看法,我們的老師一次又一次地帶頭鼓掌。我們只知很熱鬧,像演戲一樣,腦子裏空空的,不知道探了個什麼究。而聽課老師評價說:“這是一堂與國際接軌的課。”其實他們心裏也明白,這只是一堂精心導演的探究課,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個“與國際接軌”的探究課。我不知道國外中小學探究課怎麼上,但我知道這樣的課是流於形式的探究課,是應試教育下“中國式”的探究課。我願做《皇帝新衣》裏的小孩,說一聲,這堂貌似穿着“探究”華服的探究課,實在是赤裸裸的僞探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