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1

這個暑假,我們一家人到石門關景區遊玩。剛走下車,兩座高達數百米的斷崖峽谷就映入眼簾,猶如兩扇巨大的石門。石門中間有一條清溪,水面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周圍懸巖壁立,峽谷深邃,兩面巖壁陡不可攀,壁上岩石崢嶸欲墜,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不愧是石門關,不愧是鬼斧神工!

我剛剛踏上臺階,立馬就感受到了石門關的陡峭。望着眼前延伸到遠方的臺階,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踏上新徵途的激動。有點期待,又有點緊張,順着臺階往上爬,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茂密的松樹林裏不時傳來一陣清脆的鳥鳴。樹林裏百花齊放,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一旁的潺潺流水唱着悅耳的“叮咚”聲,流向遠方。再擡頭仰望,蔚藍的天空不摻一絲雜質,朵朵白雲看起來如棉花般美麗。一輪驕陽掛在空中,有些刺眼,聽着這鳥鳴,聞着這花香,我的心情不由得愉悅起來,也不覺得累了。

又走了一段路,我便體會到臺階的厲害了。剛纔還精力充沛的我此時卻顯得有些虛弱,氣有點喘不過來。臺階在我眼中好像變得更陡,越來越難登上,在陽光的炙烤下,我出了一層薄汗:“先休息會吧。”爸爸說。我們找了一個木椅坐下,“喝點水吧。”媽媽遞來一瓶水,我才發現自己的嗓子有些幹,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又繼續出發了。

不知走了多久,望着遠方似有似無的山頂,我嘆了口氣,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到達終點。我的嗓子火辣辣的疼,喉嚨好像被什麼堵住似的,讓我難以呼吸。腳底重得像是灌了鉛似的,根本擡不起來,全身都累得軟綿綿的,彷彿下一刻就會倒下來。突然,我的前方出現了一個瀑布,心念一動,“到瀑布休息一會兒吧?”“好,衝啊!”我咬了咬牙,走向了瀑布。

哇!剛剛靠近瀑布,我就感受到了一陣清涼。走近一看,一股股清泉從懸崖上飛流而下,彷彿一條威武的銀龍從天而降,形成一道壯麗的景觀……這種清涼讓我的身心放鬆了下來,它似乎把我的疲憊都驅除了。我感覺自己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力量。再看看那山頂,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登上頂峯!”

終於,在我踏上最後一個臺階的那一刻,我知道成功了。望着山下的美景,再看看我身後的路,頓時覺得自己一路上所受的一切苦累都是值得的。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2

像一隻淺藍色的風箏,悠悠地,輕輕地乘着微風徜徉在湛藍美麗的天空。人生也是這樣,看似悠遊自在,殊不知,風箏總被細長的絲線牽着,人總被無形的牆堵着,軀體無處可逃。所以,別把心困住,讓自己的心像破籠而出的鳥,撲扇撲扇翅膀,飛出人生圍城的無形城牆,自由飛翔。別把心困住,城市的喧囂可以拋在腦後。

城市是一道枷鎖,人則是被扣上了手銬腳鐐的犯人,行屍走肉般生活在繽紛多彩的霓虹燈下,變換了無數種臉的顏色,卻丟了自己原本的模樣。不久前曾報道過在終南山上有一羣追逐古人腳步,效法古人隱居生活的隱士。他們厭惡城市裏燈紅酒綠的生活,厭惡城市裏人們精湛的“變臉術”,厭惡城市裏無休止的競爭和猜忌……他們選擇了退守山林。雖然此事經曝光後,隱士們的生活受到打擾,但身軀本逃不過塵世的紛擾,何必強求。人到不了的地方,讓心到達。隱士們的心深深藏在山林,已足矣。

別讓心被城市的喧囂困住,不是逃避,而是找到自己靈魂歸所,小心翼翼地把心安放其中,心樂,安樂。別把心困住,自我的圍守要敢於衝破。

“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城市是一把枷鎖,而自己的圍守則是高壓電網,強硬的突圍,得到的'往往是身心都難以忍受的疼痛。衝破自己的圍守,需要自己給自己放行。

“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你是我的眼,你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這首《你是我的眼》曾被傳唱一時,而詞曲作者蕭煌奇也爲人熟知,他是盲人,從小便是。盲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時怎樣的?黑暗,單調,痛苦。你如何去開導一位盲人去接受不能看到美麗世界的現實,你如何去教他敞開心扉,擁抱這個世界?我們都不能,唯一能帶他突圍的只有他自己。蕭煌奇帶着熱愛音樂的心和堅持不懈的心,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眼前的黑暗困住的是殘疾的軀體,但張開雙手,放飛靈魂,黑暗困不住的是飛翔的心。

別讓自己的心被自我的圍守困住,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碰觸美好,用心去看眼睛所不能及處。

人生就像棋盤上被圍困的子,四面楚歌,失敗的陰雲迎面而來,只有突圍,只有讓心突圍,讓一步心棋化解圍困的痛苦;也只有別把心困住,纔會有另一番勝敗異論的棋局。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3

道德旗幟下的沉思撫卷沉思,初對孔子的話語感到不解,義救魯奴而不報賬的學生受責備,同樣是救人一命卻收下謝禮的學生反得表揚,掩卷沉思,方覺意義深遠。看問題,做事情,應以誰爲最大受益者爲出發點,個人雖然收了貴重酬勞,但最大收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實德與利的關係並非完全對立,只是因爲在我們心中高豎道德旗幟,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爲做出錯誤的判斷。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的確,道德是永恆的話題,它是做人的基礎,無德者不立,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的時候又往往過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似的,在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不是高尚時,總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若照以上之論,那我們便應認爲他沒道德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口,相比之下,這五百萬對於他的貢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便是以此激勵科學家爲國做出更大貢獻,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華工作,

“重獎效應”在這幾年也確實卓有成就。北京奧運會中國去的歷史性突破,賽後國家重獎了金牌運動員,這件事引起了很多議論,責難之語充盈於耳,但我認爲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佳績,說不定我們2012年還會因此奪金牌總數第一呢,不能認爲運動員拿了獎就喪失了道德,女排隊員不是集體捐款給慈善機構了嗎?把道德與利益的關係處理好,在市場經濟下尤爲重要,我們不應偏頗的盜用道德觀念,而應理性的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朋友,讓我們用理智去審視利益,用理智去維護道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