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1

回憶是含淚的微笑夜裏,冷颼颼的,我路過樹下,一隻鳥飛過,被打落的樹葉飄落下來,落在地上。而回憶將近六年的小學生活,纔開始感慨時光的流逝,纔開始明白時間的冷酷無情。

走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花兒的綻放、凋零,草兒的發芽、枯萎,每一個教室的氣味,每一張可愛的面孔,都是如此熟悉。

可奇怪的是,爲什麼平日裏充滿生機的他們怎麼突然都沉默了呢?《水調歌頭》有這樣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不會掌握在我們的手中,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悲傷中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有時候,好想讓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讓我們彼此看彼此,熟悉對方的面孔。它讓我們永遠不分開,在一塊生活、學習,大不了我也可以成爲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但是,要來的總是會來的,當暴風雨真正來臨的時候,總是不留情義的,將你我之間僅存的一絲“細線”都給沖走,洗淨,到時候,在這場暴風雨中,也分不清是流的淚還是下的雨。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畏懼買同學錄,也畏懼寫同學錄,難道我們真的要結束了嗎?

翻開同學錄,那紙張發出“沙沙”的聲音讓人不禁涌起一股酸流。在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跡,又怎能掩飾不住的淚水。我也害怕與同學們討論什麼時候開同學會,在一起生活了六年的家就這麼快拆散了嗎?這一散,也許十年之後,我與你擦肩而過,也只是形同陌生人。

我站在樹下,又一片葉子落了下來,落在我的髮梢上,我拿起葉子,難道我們也要想着“葉子”一樣,與“大樹”分離了嗎?想着,我嘴角揚起了微微的笑,掩飾不住的淚水始終劃過了我的臉頰……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的內容和風格。

2.對進行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3.培養學生獨立發表見解的能力。

4.培養學生刻苦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對內容的理解及借鑑。

2.體會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風。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並評價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如何作文的主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談作文》,在未接觸之前請大家根據題目猜一猜,這篇應該寫些什麼?(以此激發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並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談美》《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爲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他還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三、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出聲地通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藉助工具書弄懂以下重點字詞。

怏怏然 慚怍 謄清 臨帖 嗤之以鼻

倚馬千言 誤盡蒼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四、探究課文。

師生共同就下列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1.作者在文中就如何作文都提出了哪些見解和主張?

(設題目的: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整體思路的能力。)

作者認爲,“在一切藝術裏,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而且主要還在人力。寫一定要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初學作文的途徑是臨帖和寫生,且二者都不可偏廢。另外寫生還要從描寫文和記敘文練起。

2.學生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理清托爾斯泰修稿時的具體情形,試着用簡潔的語言複述下來,並加以簡要的評價。

(設題目的:鍛鍊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和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從改稿中我們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對文字運用的一絲不苟的謹嚴態度,小到句讀,大到的中心,無一不在他的修改範圍之內。其修改的內容之雜,歷時之長,用心之重,無不讓人佩服。

3.托爾斯泰和小泉八雲對文稿修改的.不同之處在哪裏?

(設題目的:讓學生養成立足文本進行思考的習慣,並能通過前後對比,加深對的理解。)

前者是在寫完以後的修改,而後者是在寫作中進行的修改。

4.同樣都是寫一流作家對自己的推敲揣摩,爲什麼還要舉五個人的例子來加以證明?這是否雷同?從中可看出作者怎樣的作文修改觀?

(設題目的:鍛鍊學生透過文字深入領會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因爲這五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寫福樓拜和莫泊桑是從結果上讓人體味出他們對於的推敲功夫;而其他三人都是通過再現其過程來表明修改功夫的。這三人中又有不同,甘地的沉思一日就屬於寫前修改,小泉八雲的修改屬於寫中修改,而托爾斯泰的修改則屬於寫後修改,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爲作文的修改是應貫穿於作文的全過程的,即寫前修改——寫中修改——寫後修改。

5.作者指出了初學作文的途徑是臨帖和寫生,並且聲明,二者都不可偏廢。可惜,目前對這二者都比較忽視,尤其忽視臨帖。同學們不妨討論一下:作者指出的途徑對不對?如果對,應該怎樣去實施?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學習素質,以及學爲所用的好習慣。)

作者指出的途徑道出了作文的真諦,我們學寫作文就應該多讀多練,也就是作者所說的臨帖和寫生。

6.請同學們縱觀全文,探討一下寫法上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設題目的:此題旨在引導學生由文及人,對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風有所瞭解。)

書信的文體,詳略得當的結構,作者與讀者交談的姿態,自然的過渡,準確的用詞,誠懇的態度,中肯的勸導等,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風水到渠成。

五、鏈接實際,學以致用。

學生討論:學習本文你受到哪些啓發?作爲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學做作文?

(設題目的:聯繫學生的寫作實際,探討本文可以吸收借鑑的觀點。培養學生獨立發表見解的習慣。)

教師小結:

1.通過本文的學習,在今後寫作的時候,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咬文嚼字的謹嚴態度。朱光潛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實論證了古今中外,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都不能離開這一條:刻苦的追求和嚴格的選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人們對更能準確表情達意的“煉字”給予足夠重視。

福樓拜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這說的正是同樣的道理。

2.作文的修改要貫穿作文的全過程,學習寫作要從記敘文和描寫文練起。

3.學習吸收作者提出初學作文的途徑:臨帖和寫生。養成廣泛讀書、勤於積累、不輟練筆的好習慣。

4.我們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學到一些知識上的內容,還可以從本身得到很多寫法上的啓示,如作者平等的姿態,談話的方式所形成的自然的文風、作者明瞭清晰的結構佈局、曉暢通俗的表達、廣博深厚的學養等方面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六、學習積累。

1.複習整理並熟練記憶本文的字詞。

2.運用從本文中學到的方法來修改你曾經寫過的作文,並於下次作文課談談你的體會。

七、閱讀推薦。

朱光潛是美學界名副其實的老前輩和權威。他著作等身,譯文浩繁,他的作品如朱自清先生所稱譽的:“行雲流水,自在極了。他論文學、美學像談話似的一層層領着你走進高深和複雜裏去。”課後請大家查找並閱讀作者的美學普及專著《談美》《談文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西方美學史》等著作,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3

早晨,因爲公共汽車改道外環路,一輛輛擠得快關不上門的公共汽車可以說是桃溪路口的一道風景。售票員看着車下猶豫的老人,招呼說:“上吧,再過兩站就有座位了。”

於是老人帶着他的小孫女,使勁地拉着欄杆才邁了上來。

小女孩夾在大人中間似乎連呼吸都很困難,但是周圍坐着的人沒有站起來讓座的。售票員似乎深知這種現象,所以動了動嘴,卻沒有說出話來鼓勵大家給老人和小孩讓座。

其實對於這種冷漠,我早已司空見慣了。按說,車上的人大都是些在寫字樓裏辦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用時髦的話說,是“白領”階層。但是那副漠然的表情與身上那高檔的衣服,似乎都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意思。

車過了兩站,終於有一個孕婦要下車,這時售票員示意讓孩子過去等着座位。我想,這孩子終於不用再被擠來擠去了。但是,當我牽過小女孩的手擠過去時,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而坐在孕婦旁邊的那位婦女往裏面空出來的座位上一挪,一個胖男人便一屁股坐下來,好像什麼都沒有看見。小女孩無奈的神色一閃而過。

我當時的表情只能用驚愕來形容。這個看上去沒有絲毫病狀和身體不適的胖男人,竟然就這麼搶了一個小女孩的座位!然後看到他那心安理得的架勢,誰還會說什麼呢?

我不想知道這個胖男人有沒有必須坐下的理由,但很想知道這件事對於那個小女孩的心靈會有什麼影響。她以後也許會成爲這些所謂“白領”階層中的一員,也許她以後會樂於給別人讓座,也許她不會再給任何人讓座。

無論她將來怎樣,人們對她都很難指責什麼,因爲是現實社會在左右着每一個人的成長。

而我發自肺腑的呼喚是:別讓人們的心靈在這一坐之間又彼此拉遠了一步……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4

生活中,少不了柴米油鹽,當然了人也有喜怒哀樂。

我生活在一個安靜的小村子裏,雖然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但在這,我品味過由大自然給我帶來的快樂。我和姥姥住在一個有院子的房屋,而那個小小的柵欄院,卻是我的天地。每當在春天播種的時候,我都會向鄰居家討些花種,他們家種着各種各樣的花,而我喜歡花,喜歡它的香味。待我選好花兒的家時,姥姥已經種上她的菜了。我呢,就趁她不注意,神不知鬼不覺的把菜拔掉,扔到角落裏種上了我的花。可是每每都被姥姥發現,並且問我:“是誰把姥姥種給妞妞的菜給拔了?”我知道姥姥發現了,就向姥姥承認錯誤,而姥姥不責怪我,拍了拍我的頭笑着走了。

我家的院子裏種的有櫻桃樹、向日葵、柿子樹和梨樹,它們可是我的零食來源。有時櫻花開了,真是美極了,但也招來不少它的粉絲----蜜蜂。我經常爬到樹梢去捉蜜蜂,可都是被它反咬一口。這時我就會哭着向姥姥博取同情心,姥姥卻認爲我活該,但她還是會幫我擦拭傷口。我懷着比殺死蜜蜂的心,跟姥姥講述蜜蜂的惡行,姥姥笑着也會跟我一唱一和的。

有時,我也會幫姥姥摘菜,都是自家種的,很有營養,我摘了兩根黃瓜在水裏沖洗了一下,遞到姥姥的手裏,跟姥姥在櫻花樹下吃黃瓜,有說有笑的……

我的快樂來自於大自然的奉獻,在這個不起眼的村子裏,我和姥姥一起品味自然的快樂。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5

“人美,不在於他的外表美,而在於他的心靈是否美。”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美麗,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是否真正的美。

我美麗,因爲我心靈美。我相貌平平,稱不上美麗但是如果我看到一個孩子正站在馬路上而即將被一輛車撞倒,我一定會奮不顧身的衝過去推開他,儘管自己會失去整個生命……

道德義務的履行沒有絲毫的強迫性,但是趨於每個人良心的掙扎纔會使世界充滿了愛。只要每個人獻出一毫升的愛,整個世界的空氣中會灌滿了愛。

我美麗,因爲我心靈美。我政治課學的一般,稱不上拔尖但是如果我看到有同學在哭泣,我一定會拋棄膽怯上前去安慰他鼓勵他,把我內心的溫暖流露到他的心田,讓他感受到他從未孤獨,從未寂寞,因爲在他的身邊站着好多愛他的人。

心情的互換也許是會使你感覺好一點的良藥,也是同學之間、家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傾聽和訴說是使大腦從緊張緩解到放鬆的過程。

我美麗,因爲我心靈美。我不是那種人見人愛的乖乖女但是如果我看見爸爸媽媽在工作一天後回家很辛苦,我一定會積極主動地幫他們捏捏肩、捶捶背。順便在給他們講些有趣的故事讓他們勞累了一天的心舒舒服服的伸個懶腰。

爸爸媽媽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是他們的義務。我們殷情的孝順爸爸媽媽也是我們的義務。讓血濃於水的故事繼續流傳下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美不單只是簡單能用肉眼看到的外表,還有肉眼看不到的那顆火熱的心。但是我相信自己。因爲,我美麗,因爲我心靈美。

八年級語文作文 篇6

教學活動:利用奧運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寫作訓練,本活動由兩個階段構成。詳細設計見下文。

教學設想:

經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同學的思想、學習、生活、身體都有了許多的變化,而且學生由假期生活轉爲學校生活需要一個心理過程,即常說的“收心教育”。同時,結合本學期“作文修改訓練”的內容,首先讓學生明確文章必須經過修改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有兩種構思,具體的方案見下文。

1、老師講故事

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決賽結束時,中國選手朱啓南用右手食指所作的經典動作——打完最後一槍,朱啓南悄悄回過頭,尋找着自己的教練,一臉疑惑地舉起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當教練的食指豎起來的時候,他也豎起自己的食指。兩指相對,向身後的教練豎起食指,意思是:“我是第一嗎?”在得到肯定的點頭之後,朱啓南咧開嘴,會心地笑了。

請根據這個年紀只有19歲的奧運會冠軍給留給世界這一精彩瞬間,寫一些自己的感想。

類似的動作:

孟關良、楊文軍在衝刺結束後,孟關良也豎起了右手食指;

羅雪娟在游泳女子100米蛙泳結束後,用右手食指輕輕碰了一下自己的嘴脣然後再高高舉起。

2、教學過程還可變爲,師問:大家看奧運了嗎?感覺怎麼樣呀?

用一個詞概括自己的奧運會隨想,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第一單元大作文講評(網友來稿)》。如:精彩、感動、驚喜、興奮、遺憾、王者、英雄、超越、突破……(這些詞語先由學生說,老師進行板書,最後學生依據自己的感想寫文章。)

  二、學生完成作文(當堂寫,寫不完的回家接着進行。)

教師檢查學生的假期作業。

  三、作文的批改:

1、自批(在文章中用不同顏色的筆劃上波浪線,然後在文章的末尾進行改正,按先後順序標上1、2、3……的號碼。)

2、互批(交換改,註明誰改的、改的是第幾段、第幾行的哪個內容,同樣在文章的末尾,寫在這位同學所作的自批後面,標上號碼。)

3、師閱:對上述兩種修改進行評比。

  四、教師選出合格的文章打印出來,形成一個“奧運會隨想專題”。並向校刊投稿。

  五、講評:

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奧運會的隨想談(可見奧運會的文檔);二是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

教學後記:

這次只要求學生寫一個片斷,字數在150左右,關於奧運會的感想放在第一單元的大作文時完成。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作文設計與講評

第一、學生閱讀課文34——35頁的內容。

第二、寫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單元的寫作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寫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的發展過程有條理地進行記敘,掌握按時間順序寫和按空間順序寫這兩種記敘事情過程的基本方法。寫作活動與課文的結合點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主要可結合第三、四課讓學生體會。四道作文題,第一、二:題,可指導學生聯繫本人或班級的生活實際安排好所要表達內容的順序,學生可從這兩道題中任選一題。

第2題的要求有兩個:新鮮事不是離奇的事,記敘文寫作要從生活出發,要從小處入手。莫把新鮮當怪異,要到生活中找米,寫出真情實感。其次要安排好記敘的順序。

第1題是寫一個故事。故事注重情節,要能吸引人,但同樣要表達真情實感。這篇作文應引導學生多注重語言的表達。

第3題,掌握寫“計劃”的格式,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計劃。

第4題,“課外練筆”要求學生看精彩電視節目後的觀感,激發興趣,體現個性,指導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組織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學生着重修改自己習作中的標點符號在正確表達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綜合上述教材的安排與特點,我設計出了本單元學生的大作文——寫一則觀後感。

第三、設計理由:學生在完成觀感時,必然要記錄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學生認爲較新鮮的事,是學生有話可說的一件事。這樣,學生所寫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內心世界的體現。如此,本次作文就將本單元學生作文的要求及練習題1、2、4合併在一起,實現了精練的目的。結合七年級學生寫觀感的水平,此次寫作前,我作了相應的講解,先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同時,教師根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