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 )年級( )冊的一篇課文,( )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研究,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 1 )

( 2 )

( 3 )

其中教學重點為:

教學難點為:

二、說教法、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景設定法、多媒體演示法、點撥法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談話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感悟法、交流討論法和勾畫圈點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 ),匯入新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學習的物件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伊始()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2、初讀課文,落實基礎

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再想想()“為學必先識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閱讀的基礎,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初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本課的生字詞。在初讀結束後,我先讓學生拿出字卡,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然後利用課件出示( )( )( )( )( )等帶拼音的詞語。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然後將這些詞去掉拼音,領讀、齊讀、賽讀、指名讀,最後讓學生說識字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寫難寫的字,讓學生書空、描紅、練寫。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加上師生之間識字方法的交流,以及課堂上的練寫,切實把低年級識字教寫落到實處。

在初讀時,我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精讀研析,理解課文

掃除了字詞障礙,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所以在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定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利用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作業的佈置上,我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外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5、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好的板書能揭示教材重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強化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裡,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想的是缸裡的水離開人。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目標

1、通過看圖理解花園裡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2、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材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為了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主體得到發展,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點及難點:讓學生理解花園裡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聰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學的重點。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採用看圖法、質疑法、討論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體現以學生為主的人文情懷。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質疑為主線,運用討論反饋法,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以及反饋解疑——想象,培養學生在求異中求佳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

1、從課件中質疑。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課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進入課堂情景。

(1)從課件中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孩子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個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臉驚慌的樣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近缸裡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2、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語文說課稿3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語文X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 》是*教版小學語文()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一篇略讀(講讀)課文,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寫法),其中(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第()學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①會認本課()生字;會寫本課()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②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能夠理解文字,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確定為: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課的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有:談話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教學時,我以讀為本,以讀生情,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詞析句,獲得啟迪。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是新課標倡導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想、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我設計了指名讀、範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促悟,領悟(道理、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安排兩教時來完成教學。

下面我將詳細闡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我將以三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節和他人情感的感染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處,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結合課文內容)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度幾遍,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暢,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來解決。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培養他們自學能力。

1:檢查自讀情況

(1)、我將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語並採用(指名讀、男女賽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對個別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進行指導,我重點指導“X”“X”的書寫。(教師範寫,副板書)

(2):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瞭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相機板書。(此時板書,主機板書)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習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提問題)或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指名學生分享(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六、說板書設計

此板書通過(幾個關鍵詞,重要線索),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簡明扼要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這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闡述,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說課稿4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風箏》。

一、說教材——突現親情,把握重點難點

在對《風箏》進行文字解讀時,本套教科書副主編顧之川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出示)

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風箏》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風箏》是一篇思想內涵很深邃的,由於人生經歷、文學修養和時代的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教師對文字的解讀有他自己的理解,學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教師應該肯定、尊重學生的理解。我覺得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應注重現在的學生本身的認識能力和情感體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等等易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們首先要抓住親情這一角度,找準文字與學生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理解、去領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間少年時代的衝突和誤解,中年時代的自省和忘卻,可以突現出一種親情,“我”和弟弟有兩顆美麗的心靈:一個嚴於自責,懇求寬恕自己的過失;一個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別人的錯處。弟弟忘卻“我”的不好,這種寬以待人的作法,對現在的學生有較好的教育作用;“我”對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這種嚴以待己的作法對學生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而兄弟間的親情是很值得我們探究與回味的。

在對親情理解之後,學生能較為容易地體會出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時衝突的出現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由中年時“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可以啟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樣我們對這篇的理解就不是隻從一個角度去解讀,而是用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有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此,我對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難點作出以下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不讀不為語文)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  情感價值目標:

1、在衝突與誤解中感悟親情。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學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概括內容;初步學  教學難點:體會蘊含於字裡行間的濃濃親情;借鑑本文在矛盾衝突中鋪設親情的寫法。

二、說教法——結合學生,優選教學方法

我一直覺得文字是我們從事教學時的根本,一切應以文字為基礎,多媒體等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應該認識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應該還原魯迅作為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滿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應該以《風箏》這一文字為依據,挖掘魯迅作為普通人的一面。

這篇的寫作年代離現在的學生較為久遠,但親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及寬恕、諒解等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對此學生是能夠有所體悟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對文字進行理解與感悟。

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甚至於教師應該“降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能將教師對文字的體驗、感悟移植給學生,應該以人為本,以文字為基礎,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與深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在學生對文字進行充分預  三、說學法——信任學生,注重學法傳授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可能較為生澀難懂,本身立意豐富而深邃,這些可能是學生學精神。”因此在預  四、說程式——重視能力,優化教學程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式的。

(一)匯入課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沒有被誤解、受委曲的事,說出來聽一聽。(“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二)探究閱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自由朗讀,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並自行解決。

預期問題:

1。“那裡”、“他”、“發見”等不規範用字。

2。開頭部分“驚異和悲哀”的是什麼?

3。開頭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脫?

(三)品讀感悟:朗讀課文的重點章節,體會作者如何在衝突中顯現親情,展示“我”和弟弟兩個人物形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探究“精神虐殺”的根本原因。(不覺醒、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四)情感體驗: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為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我”或弟弟說些什麼呢?(“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學生的發言從兄長的善良、嚴於反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連結:以後的生活中,親人和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誤解和衝突,該如何處理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引導。)

(六)作業:

課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童時的那件事?(還有回味的餘地。)

〔教學小結〕

《風箏》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蘊含極為豐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其中的一點(親情)為主,探究一個區域性性問題,進而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很可能學完以後學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能體悟之處,但這應該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激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

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生藉助網路瀏覽資訊,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字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裡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

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

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

b、霧氣是從哪裡來的?

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

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資訊。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字)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路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通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語文說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背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說生活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抒情詩,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聲情並茂的吟誦;如果說生活是一篇雋永秀麗的散文,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詳實生動的鑑賞。語文新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背影》這篇課文,鮮明的體現了這一特點。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背影”寫出了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相愛相憐的情感,文章語言平實質樸,情感濃烈,充滿著濃郁的人文關懷。此文在教材中編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

A、本單元是以“愛”為主題的寫人記敘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不僅成為學生繼續瞭解敘事作品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對處於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八年級學生情感的洗禮。

B、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

C、本文還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的鋪墊之作。

2、教學目標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為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的基礎上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情感;

②、創設優良的教學情景;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文章主題。

③、體驗父愛的偉大無私,提升自我情感。

3、教學重點

理解關鍵語段的含義,體會對父親背影描寫所滲透的情感。

4、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情感,體味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所滲透的人間至情。

二、學情分析

鎮鄉初中的學生特別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為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而這篇文章反映的是成年人並且是三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很難讓這些沐浴在陽光下的中學生真正的領會。

三、資源的分析和採用

1、遠教資源的來源

《遠端教育資源庫》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它把教學時可能用到的資源儘可能地集在一起,為我們的備課、上課及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學效率。《背影》這一課的教學輔助資源就是從遠教資源中的媒體資源、習題精選、擴充套件資料"中篩選的。

2、資源及裝置的選擇,應用依據

遠端教育IP資源共有三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其適用價值。根據《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及學情分析,在教學時,我運用模式二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模式二是以遠端接收裝置為依託,可以上連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IP資源運用模式。因為在這一課中模式二給我們提供的媒體資源有利於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輕鬆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便於激發學生情感,輕鬆愉悅地解讀文字。

3、裝置,資源,課程的整合

遠端教育資源,是有效實施新課標理念的平臺,為了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在上《背影》這一課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對現有的裝置、資源進行篩選與整合:首先將資源庫中的資源事先下載到電腦之中,然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選取教學課件1為主,以課件2為輔,4斷剪輯,同時還從擴充套件資料、習題精選中挑選了部分資源,利用電腦這個平臺,用powerpiont這個軟體適當進行整合,結合課本資源輕鬆有效地教學。

4、應用規律及應用效果

遠教IP資源運用有三個層次:一是照搬著用,二是整合運用,三是創造地用。專家們多次強調“原汁原味運用資源”,明確提出“拿來主義”,不要“太多創新” 。“原汁原味運用”並不是所有資源逐一播放,我藉助模式二教學《背影》這一課時,就是從眾多IP資源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最適合班上孩子特點的資源,再經過適當組裝後進入課堂。整合後的影像資源有聲有色,課件動靜結合,給學生營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四、教法設想

語文教學要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要讓學生在活生生的文學作品形象中去體驗。利用整合後的資源,教學時以文字對話法為主,同時輔以整體閱讀訓練法、情景教學法、範讀法、總結歸納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探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材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因此要改變教師一場鑼鼓打到底的做法。對於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和諧課堂的最根本途徑。因此,在本課我藉助整合後的資源引導學生以自主閱讀法為主、以朗讀法、圈點批註法、問題探討法、比較閱讀法等學習方式為輔學習本文,同時注重以下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1、藉助各種資源,自主解讀文字。

2、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3、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分為五個環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整體感知,走進文字,-研讀賞析,深入文字,-探究學習,昇華文字。

教學時間兩課時,我想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設計。

(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

出示問題,匯入: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

(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

播放介紹朱自清散文及作品的剪輯,同時出示課件簡介作家作品及創作背景。

(該環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從而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間的距離,為平等對話創造條件。)

(三)、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1、聽遠教資源中的配樂範讀課文

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記號。

2、正音練習,檢查課前預習。

(根據本班基礎差的實際情況,我從資源中的習題精選及20xx年的《背影》教學課件中選取這個練習,目的是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通過聽讀的方式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為後面解讀文字打下了基礎。 3、自由朗讀,理清全文脈絡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內容宜從理清全文脈絡入手,學生自主閱讀,老師引導其歸納總結。)

(四)、研讀賞析,深入文字

1、結合課件中車站月臺一角的圖片有感情地朗讀文字,邊讀邊品味文章流露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直接與文字對話,耳聽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

2、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一的問題組,分組討論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抓住“背影”這個重點,體會文章情感,研究課文特色。因此採取分組討論法,分組時要做到優生與差生的搭配,男生與女生的搭配同時藉助資源中的視訊剪輯幫助學生解讀月臺買橘子的片段。)

3、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四的問題組,深入探討。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情感,引導學生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當時的年齡分析。)

(五)、拓展延伸,人文交融

1、課後上閱讀《朱自清傳記》2、對比閱讀:肖蓉葆的《父親的背影》

(單調的文字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因此利用擴充套件資料中的《我的背影》與文字進行比較閱讀,有助於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進一步理解父愛的深層內涵,在此基礎上閱讀《朱自清傳記》,昇華學生對父愛的認識,達到人文交融的課堂境界)

七、說板書設計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面面俱到的“火鍋式”板書已不適應教學的需要,而只重內容,形式卻陳舊的板書同樣沒有生命力,真正成功的板書必然是精華的內容與創新形式的完美結合。我採用了將兩顆心貼在一起,父親的心裡面是兒子的心,兒子的心裡既在落淚,淚眼中彷彿看到了父親的心及千千萬萬個像父親的背影。意蘊深刻,發人深思……

語文說課稿7

一、說課內容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8課《陽光》。

二、教材分析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單從字面明白這句話的寄義,對付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大概會有肯定的難度。然而,課文以抒懷的筆調,先給我們刻畫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盼望與優美──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美麗的圖景,它讓孩子們明確了這統統都是陽光的勞績。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盼望勃勃的天下,讓孩子們充實感覺到陽光的優美與名貴。

三、教學目的

1、瞭解12個生字,瞭解1個偏旁“阝”。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覺陽光的優美與名貴。

四、教學重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五、教學難點

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六、教學關鍵

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

七、教學過程

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三)賞讀課文,激發情感;

(四)迴歸整體,內化語言。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匯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匯入的。

師:謎語。“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是什麼?生:(太陽)。

師:太陽光有什麼作用呢?(生:帶來溫暖,光明……)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陽光》。

2、板題,讀題,8.陽光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陽光給我們帶來什麼。

3、看書中圖。

師:在陽光的照耀下,大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來看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通過看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要看拼音。

2、指讀語文。

3、師範讀課文。師:字音一定要讀準,聽老師讀。

4、再讀課文。師:再讀一遍,看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讀得正確、流利。讀完後,把課前畫好的詞讀一下。(通過以上四次朗讀,不但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隨文識字,以便於更好地產生定位聯想。)

5、識字。

(1)讀書中畫好的生字詞。

(2)師:我把這些字詞請上黑板,看同學們還認識不認識。

yángxiàngjīnyěgèngmiàncháng

陽光像金子田野更寶貴河面長長的

zǎochénlājìnshuí

早晨拉開跳進誰

(3)說一說應該注意的字音。(引起學生注意)

長(cháng)早(zǎo)晨(chén)誰(shuí)

(4)讀不帶音的詞。(考考學生對字音,字形的記憶程度)

(5)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同學之間互相提示,鼓勵學生識字方法多樣化。)

(陽→說結構,並教偏旁“阝”,像→形聲字,金→一個人,他姓王,兜裡揣了兩塊糖,野→裡+予=野,面(麵包),早→日+十=早,晨→日+辰=晨,也是形聲字,拉→用手拉,進→說結構,區別近,誰,(誰的)。

(6)生字組詞:(開火車組詞)

(7)師生對口令:師說字,生說書中詞。

6、師:下面自讀課文,認字以後,相信同學們定會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詞不離句,字不離詞。這樣使生字從文中來,又回到文中去,始終不脫離語言環境,更利於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第三個環節賞讀課文,激發情感

1、齊讀題目,並找出文中稱讚陽光的一句話。

生: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1)指讀;

(2)齊讀。

師:陽光與金子有什麼相似之處。

(生:金色,寶貴)

2、師:上文中去找一找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體現在哪兒?(以課文最後一句話為切入點,提出感悟全文的問題,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

師: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

(1)指生讀。

(2)陽光照向哪裡?(板書:田野,高山,小河)

(3)齊讀。

學習第二段:

(1)自讀。想:陽光給田野,高山,小河都帶來哪些好處?

(2)生1:禾苗更綠了,師板:禾苗綠

生2:山上小樹更高了,師板:小樹高

生3:河面像長長的錦緞了,師板:河面錦緞

師:這時的小河什麼樣?(金色,一閃一閃,像緞子),(引導學生看圖體會)。

(3)生選擇三句之一來讀,讀出喜愛之情

(通過自讀,指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內涵。)

學習第三段:

(1)指讀。

(2)師:陽光給小女孩帶來哪些好處?

生:帶來溫暖,送來光明

(3)指讀。

(4)齊讀。

學習第四段:

齊讀這一段,師:陽光屬於萬物,萬物離不開太陽。

3、說說陽光的長處和給人類帶來的利益。

灼爍與溫暖殺菌,植物生長,動物生存……

4、用一句話歸納綜合。

齊讀末了一段(板:更名貴)

第四關鍵迴歸團體,內化語言

1、讀全篇(男女生接讀)。

2、背誦全篇(寫語言)。

3、演出全文(本身想象行動)。

(使學生再回到團體,通過背誦、演出,積聚語言,內化語言。)

語文說課稿8

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老王》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4單元的第2篇課文,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楊絳通過寫自己與車伕的交往,寫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

二、說學情

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課堂學習過程就是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充分抓住同學生活環境特點和心理特點。現在的學生對於“xx”時期的情況瞭解較少,很難體會到當時人與人之間關懷的難能可貴,更難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藉助這篇美文,讓學生感受的社會情懷,關心身邊的人。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和積累文中重要詞語,瞭解作者生平以及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

理解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理解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為我的教學重點,聯絡身邊的人,關注、關愛他人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在匯入環節我採用的是多媒體匯入和談話匯入相結合的方法。由蘇芮的《奉獻》匯入課題。這是一首奉獻的頌歌,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進入課文主題。

接下來播放幾張明星照片和相關資料圖片,並談話匯入: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關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關注過身邊的普通人?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家楊絳曾經關注過一個車伕,為他寫下了散文《老王》。以一組反差相當大的圖片進行對比匯入課堂教學,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設定的情景中來,,為下面的教學打好情感基礎。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我會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螢幕出示生字詞。接著,教師介紹楊絳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之後再次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很好的掌握本文的生字詞,還有利於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脈絡。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接下來是細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的環節。

我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全文,結合同學討論、小組交流的方式總結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能夠總結出本文主要寫了老王的“苦”和“善”兩部分,“苦”表現在謀生手段艱難,生理上有缺陷,居住條件惡劣。“善”表現在為作者送冰,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願要報酬;身體病重,還要來謝恩。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

接下來進入到疑難解析環節。我會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老王為什麼在去世前給“我”送香油和雞蛋?這件事情體現了老王怎樣的性格特點?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為什麼最後還收了錢,體現了他的什麼品質?對文章最後一句話怎樣理解?請學生反覆閱讀並進行小組討論。把握本文中老王老實善良、施恩圖報的形象以及作者同情關心弱者的品質特點。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文情感的體悟,我會組織學生討論並思考:怎樣看待街邊乞討的人?別人向你乞討會怎樣做?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關注弱勢群體,並培養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並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面對不幸的人,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不應該去歧視他們。我們生活在幸福中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許多人需要幫助。遇到不幸時,我們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獨的。請記住不要放棄每一次幫助別人的機會,因為“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作業:如果你是老王的鄰居或者認識的人,你知道了老王的死訊後,你有什麼想對老王說的?請寫一段話。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內容即明確了文字的邏輯框架,又從內容具體深入解讀了課文。簡潔清晰明瞭。

語文說課稿9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鼓勵質疑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篩選資訊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匯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書課題後鼓勵學生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裡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麼?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於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在這裡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裡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四、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特別強調,把正確、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貫穿到各個學段。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特別是指導朗讀的層次性。一開始,教師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再讓學生自主研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後讓學生配樂讀。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美,讀起來輕巧、婉轉,在美妙、抒情的樂曲中朗讀,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課後延伸,拓展閱讀。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者回答了沒有?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

1、讀一讀《跟時間賽跑》和《長歌行》。

2、寫一句有關時間的句子做為自己的座佑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這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板書重點詞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積累優美的語句。

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解讀: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醜小鴨》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它處處受嘲諷,處處受排擠,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在小學課本中,學生已經學過大量縮改的《醜小鴨》,“醜小鴨”的故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隱喻,滲透在各種文字及其他資訊中, "醜小鴨情結"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裡,醜小鴨也因此成為了身處逆境而不斷進取的典型形象,它幾乎是奮鬥者的化身,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它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反之一推理,似乎說如果它不奮鬥就不會變成天鵝,可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是啊,只要你是天鵝蛋,孵出的他總會是天鵝!看來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僅僅是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是一個鴨蛋,無論它怎樣的拼搏,是永遠成不了白天鵝的!再讀課文時感到早期的它敢於拼搏、不斷進取的少,反而自卑、輕視自己的多!醜小鴨自卑的原因是它沒認清自我,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醜小鴨在早期就能認清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生活得那樣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確認識自我”作為《醜小鴨》這一偉大名著的重新解讀。

二、目標設定:

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教語文是途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顯性的,是載體,關懷人的成長和培養人的素養是終極目標。

幹國祥老師曾提倡“深度語文”的教學理念,他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主題、可寫、互文、對話、存在”。幹老師認為文字解讀的內涵應該包括只讀性文字、互文性文字、可寫性文字,在《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上述理念,由《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只讀性文字)漸漸深入,不斷引進材料,即互文性文字,引導學生對成才觀進行深度思考,對作者的主題進行質疑。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有自己的主題意義。讓整個課堂極有思想深度。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課文到課外各類材料,最後讓學生理解:要正確地認清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從豐富多元的文字與對話中對原童話的主題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能因終極目標實現而得到忽視,通過動作描寫、精彩的心裡活動描寫等方法的賞析、文章線索的把握、重點詞語、句子的揣摩等,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是本節課的又一目標。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及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的賞析來認識醜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醜小鴨給你的啟示” 。

三、教學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後讓學生談談對泰山的看法,讓學生體會身處逆境的泰山對生活的態度――樂觀自信。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語文教學來說,不能脫離文字,而注重文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誦讀。通過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文字。

3、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4、談話法

充分利用談話法,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學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課文、瞭解醜小鴨的形象中。圈出對醜小鴨的心理及語言描寫的句子。

2、誦讀法

對圈點的句子進行朗讀,讀出醜小鴨的心理,準確把握其情感。

3、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四、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

先播放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話點評一下主人公。引出課文《醜小鴨》。[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章,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醜小鴨在成長期(醜小鴨)與成熟期(白天鵝)的性格特點。

成長期:自卑、懦弱、窩囊、堅強……

成熟期:善良、謙虛、真誠……

2、劃出你對醜小鴨性格評價的文字依據。

3、篩選出一組最恰當的詞語。

自卑――謙虛

4、抓住關鍵語句或詞語美讀,體會醜小鴨在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嘲笑的物件”

師:換成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說說這句話;

師:“你”為何悲哀?

師:評價美與醜,總有一個參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誰比覺得醜?要是你身邊都是小天鵝你還會覺得醜嗎?為什麼?“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由以上問題學生討論出文章的主旨,教師小結:身處的環境固然對自己影響較大,但快樂與否的根本問題是――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很重要,接下來讓學生閱讀《認識你自己》,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怎樣”的問題,簡單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現醜小鴨自卑的句子或詞語,進行賞析。

師小結: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頭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美天鵝,永遠只會活在自卑的世界裡。看來自卑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過於自信就是自負,看看成熟的白天鵝吧,他怎樣教誨我們。(板書:不自卑、不驕傲)

6、如果你就是那隻白天鵝,你在回憶自己丑小鴨時期時,你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闢的話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的感受表達出來。(談啟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愛拼才會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別討論其概括是否恰當?

2、遷移閱讀:《動物學校》、《老鷹和小雞》、《尋找內心的奇蹟》

學生談讀後感受

3、總結(認識自我名言小結)

師結束語:最後就讓我以希臘神託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啊,認識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負,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正確認識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書設計:

醜小鴨 → 白天鵝

(認識自我,不自卑,不驕傲)

平凡 → 成功

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匯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控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定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語文說課稿12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課前準備,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裡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麼?在陽光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每天都在陽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長,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陽光的存在。能留意陽光、感覺到陽光的時候並不多。所以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創設情境,讓他們體會到陽光的美好和寶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樹立導學意識,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由於學生對陽光都十分熟悉,作為本課教學重點之一的朗讀指導,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之對文字產生更加豐富的、獨特的體驗。從而讀出感情,讀出特色。

由於音樂最具感染力。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於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裡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慾望。上課時,教師播放音樂(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教師抒情描述:清晨,一輪金色的太陽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陽光立刻灑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陽光,你早!聽,鳥兒唱起了歡快的歌!看,禾苗、小樹、小河在向陽光招手!我拉開窗簾,哎呀,陽光一下子跳進了我的家!我想和陽光握手,陽光用它那溫熱的大手撫摸我的小手心!同學們,請睜開你明亮的小眼睛,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相機抓住“陽光”二字板書課題。

出示課題之後,請學生談一談課前尋找陽光、感受陽光的感受。大自然的奧祕無窮無盡。把學生帶進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體驗,讓他們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語文,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儲備,並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愛和美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交流中,學生感受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充分開發了學生中的資源,豐富了全班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充分表達、交流了自己對陽光的情感體驗之後,教師播放課件並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的美。

在學生對親自朗讀這篇課文產生期待之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目前的學生主要的識字途徑就是拼音。此環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與能力。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彙報識字成果,並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後採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在解決了識字問題之後,進入朗讀階段。先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然後談一談,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什麼。在學生彙報讀書收穫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的基礎上,繼續練讀。形式有指名讀、接力讀、組內競賽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字詞句的指導。比如“灑遍”、“更綠了”、“更高了”、“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跳進”、“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以教材文字作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教材文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多種形式的練讀,增強了朗讀訓練的趣味性和自主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朗讀指導中對學生評價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它對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朗讀水平的提高起這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本節課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範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並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穫。比如,寫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哪一筆應該寫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等。在寫“長”字的時候,強調新筆畫豎提。並找住豎提與豎鉤的區別。然後讓學生在描紅的基礎上練寫。寫完後,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範圍內糾正。

最後,留一個拓展性的作業,鼓勵學生蒐集資料,討論“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怎麼樣?”

本課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變牽著學生走為服務於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說”和“思”,變少數人的發言表演為人人蔘與的主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了學生的內在動因,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語文說課稿13

一、媒體創設,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營造氛圍,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劉老師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訊,再現了劍龍勇敢搏鬥的場面和霸王龍的凶殘,創設真實的情景,讓生彷彿身臨其境。通過視訊的播放,聲音的渲染,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層的理解,有助於瞭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註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劉老師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瞭解恐龍。如“望而生畏”“龐然大物”通過聯絡生活和圖文結合,讓學生進行體會,並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表現出來,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這節課讀的形式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不夠,如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深入課文語境來讀,可能更能讓學生讀出對恐龍的瞭解和喜愛。

三、學法指導,自主探究

學習語文貴在“學”,教師應該“授之以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慾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劉老師的課堂上,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法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指導教學完雷龍後,教師總結學習方法:1.找出特點;2.說明方法;3.讀讀句子。通過指導,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學其餘幾種恐龍,並且滲透說明方法的指導,較好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學生指明瞭方向,樂於並且易於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四、統領全文,整體把握

語文教學要體現其工具性,對於課文整體性的把握,也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劉老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二到四段,找出寫了哪些恐龍,並且出示表格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恐龍和恐龍的親戚,植食和肉食),通過此文轉自斐.斐.園 這樣的訓練,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了恐龍的種類特點和生活習性,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更好的培養了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最後總結全文時,如讓學生根據表格自主歸納所學,可能學生對課文印象更加深刻。

五、積累遷移,練寫內化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劉老師讓學生以“我是某某龍”的句式進行自我介紹,注重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個人以為,如能鼓勵學生用個人語言來表述恐龍的形態、習性等特點,似乎更能體現課堂的語文味。

綜上所述,劉老師的這節課讓我體會很深,我們相信只要不斷的探索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展現一片美麗的藍天。

語文說課稿14

一、課程資訊

我教授的《語文》課程是外聯部必修的一門文化課,安排為一、二兩個學期上,課時共計75節,周課時三個班5節,共15節。

二、專業分析

1、授課專業培養目標

我校的外聯專業主要是與天津、威海、大連等內地的職業學校聯合辦學的一個專業,與以上三地共同開辦的專業是:天津——口腔工藝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電子電器維修;山東威海——數控技術、焊接工藝;大連——計算機資訊科技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藉助於內地沿海地區先進的技術裝置及設施和他們的超前的教學理念、人力資源,為我們西部地區培養有一技之長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為振興新疆、發展新疆、建設新疆出力的勞動者。因為這些學生在我校只進行一年的學習,所以大部分的課程是文化課,只有極少量的專業理論課,幾乎要學習的專業技能都是到聯辦學校學習。我給這個專業部的汽車維修班、腔工藝班、資訊科技班教授語文課。

這次我上彙報課的班級的專業定位就是口腔工藝。

2、課程地位:語文課在專業培養中居於基礎性的地位,屬於工具課,它對專業理論和實踐有輔助作用。教導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立足欣賞,從人性之美、科學之美、小說欣賞、散文欣賞、詩歌和戲劇欣賞、古詩文欣賞幾個方面安排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鑑賞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教學要既注重經典性時代性,又要注意情境性實用性,要符合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更要適應當前中職學校教改的需要。

三、制定目標

1、本課課程目標為:一要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二要服務於學生的專業學習,三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整體功能定位。

2、課堂教學目標為:能力目標為通過質疑探究,培養學生勇於質疑的科學品質,感受科學的求異美、知識目標為本單元講授的是關於科學美的一組文章,用於使學生理解和感受科學之美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得,俯拾皆是,即是“所在皆是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科學美無處不在,千姿百態,呈現了自然的和諧統一,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內在精神。它們都能讓人產生無盡的審美愉悅、這是本課的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模仿寫作,學以致用,讓學生有成就感,並能激發學生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之情為本課的德育目標。本文安排在語文基礎二第二學期第二單元,參考學時為兩節。根據以上所授課程教學目標,選定《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作為課程教學的背景,用來帶動整個課程教學。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一篇課文具有典型的說明文文體特徵、還有一個,就是自然順序到此。

四、課的思路

1、教法選擇:在本科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採取的主要方法是:梳理內容結構,找出說明方法,問題引導,精讀品味、這是根據語文課程及本文的特點所決定的。主要採用傳統教學的形式。以15分鐘課程學習為例項:如何解讀課題?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據何位置?有何作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如何翻譯?每個自然段主要內容是什麼?與白居易的說法是否相同?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由學生說,老師寫。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複習了舊有的知識;既讓學生參與了教學活動,又有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既能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讓學生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益處多多。因為是第一課時,本次課重點突破的就是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和說明方法。這也是在幫助第二節課分析結構順序這一難點時,分散難點。疑點是第一自然段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在文中的作用。這可分兩步來做:一是讀後即答,一是全文分析完後再答。前簡後詳,先錯後對,問題都不大。

2、教學手段的確立與依據:上課時準備採用傳統教學手段(粉筆,小黑板)來實施課堂教學。選擇所授班級教室授課,教學場地決定教學的手段及方法、

3、教材內容的編排

本學期前三個單元,教材分別安排了三組文章,從人性美,科學美,藝術美幾個角度,引導學生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不同表現方式,從而判別美,認識美,感悟美,發現美,追求美,進而完善人生,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人格素養。本課程正處在中間部位,與前後單元形成知識連結。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將本文的教學目標鎖定為:通過質疑探究,培養學生勇於質疑的科學品質,感受科學的求異美、因為本單元講授的是關於科學美的一組文章,用於使學生理解和感受科學之美,提高審美能力。而科學美呈現了自然的和諧統一,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內在精神。它們都能讓人產生無盡的審美愉悅。教學重點為:梳理內容結構,找出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與寫作特色,模仿寫作一篇介紹新疆水果的文章;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質疑的科學品質。教學難點為:從具體詞句入手,結合內容分析,培養學生對說明文語言的敏感。品讀說明順序(課文的說明順序及學生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掌握說明文的寫法。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五、說學生說學法

1、學生:所授班級09—10班學生25人,男生4人行為習慣不好,上課不注意聽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時常前呼後應,左顧右盼;另2名男生與4名女生學習熱情不高,常與前者共商私事,影響上課。剩下一半學生還是不錯,基本比較懂規矩,上課認真,參與度較高。雖然學生整體學習狀況良莠不齊,參差錯落,但因這部分學生帶動,全班能保持比較好的學習氣氛。雖然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礎薄弱問題,但認真和參與讓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

2、學法:本次課主要教給學生的是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依據是這篇說明文內容不深,寫法簡單,順序自然,當我們給學生必要的學習課文的時間後,學生應該能夠掌握。具體實施時,告訴學生先找出每一段寫了什麼,也就是中心句,然後再找出本段所採用的說明方法。

六、評價方

授課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積極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學習熱情較高,回答問題較踴躍,答案有較高的準確率。尤其是在仿寫部分,學生躍躍欲試。學生經過縝密思考後按要求做到(1)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2)採用了至少兩種以上的說明方法來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新疆的水果(3)300——400字(4)寫出了作文並當場宣讀給大家聽。介紹的品種多達10種,有西瓜、哈密瓜、水蜜桃、石榴、櫻桃、杏子、無花果等,其他的人聽後評議,許多同學熱情發言,最後要求課後成文。這樣聽說讀寫一條龍,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間和機會;互相評議,鍛鍊了學生口才,激發了寫作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課效。

七、教學過程

這節課通過引入、作者簡介、瀏覽閱讀、討論質疑、分析解疑、歸納總結這些教學環節,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圍繞教學目標,逐步深入,層層遞進地來實現教學目標。各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大體如下:導語三分鐘,板書課題兩分鐘,作者介紹五分鐘,解讀課題三分鐘,瀏覽課文五分鐘,依次找出每段中心句和說明方法(中間穿插質疑答問)22分鐘,小結2分鐘,作業佈置1分鐘、

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雨後的森林》是一年級實驗班教材第4課,在語文課本的60。61頁,雨後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雨後的森林是一首清涼精美的兒歌。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4個教學目標:

①會認本課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③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

①瞭解雨後森林的樣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法:

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集中,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多種遊戲形式,寓教於樂;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應多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低年級的課堂應是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因此,在講解課文是,我採取了講為輔,讀為主的形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我是這樣實施我的教學的: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採摘知識的果實吧!只有認識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到達,然後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採取了開火車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的形式複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採得了知識的果實,我們就去大森林吧!

接著,我範讀了課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瞭解內容,標畫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把書上要求會認的字寫在花朵形狀的卡紙上,它們的拼音寫在綠草形狀的卡紙上,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給黑板上整體圖案增添了幾分色彩。

然後,理解課文,課文的前兩句我指導學生體會雨後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他們用愉快輕鬆的語氣來朗讀這兩句,緊接著組織討論:

①想想雨後的森林有什麼?

②作者是指名介紹它們的?

在講解這個環節中,以貼圖畫的形式展示這四句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加以有趣生動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課文;接下來,拓展思考:雨後的森林裡或草地上還有什麼?要相信孩子,因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豐富,更美麗更多彩;最後,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重點強調要讀出自豪與讚美的語氣。

在講解課文結束後,讓學生試背課文,男女生比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