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範文彙編8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範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範文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在故事的情境中,幫助幼兒瞭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幫助幼兒建立時間概念,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大膽表達、表述。

活動準備:有關故事的PPT、水彩筆若干支、定時器一隻。

活動過程:

一、認識鐘錶

1、教師出示一個圓,問幼兒:像什麼?(幼兒回答問題時,重點關注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2、教師提問:如果把圓變成鐘錶還需要新增什麼?有哪些數字?數字排列有規律嗎?長針叫什麼?短針叫什麼?

3、認知各種名稱的鐘表:檯鐘、落地鍾等。

出示各種鐘錶的PPT:人們很聰明,為了方便看時間,還設計了可以擺放在各個地方的鐘表。(引導幼兒逐一認識檯鐘、落地鍾等,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激發對鐘錶的興趣。)

二、欣賞故事,熟悉故事情節

1、交代故事名稱。

教師:你們喜歡鐘錶,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鐘錶,看看,他是誰?(引出故事名稱:喜歡鐘錶的國王)

教師:你從哪裡看出他是國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物的穿著、打扮)

教師利用PPT講故事,幼兒欣賞。故事講到“國王就下令把全國所有的鐘表都送到他的皇宮裡”時,插問:人們沒有了鐘錶,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2、幼兒分析討論,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國王為什麼肚子餓得咕咕叫,廚師還是沒有送上早餐?

(2)小鳥為什麼無精打采的,唱不動美妙的歌曲了?

(3)國王來到了大街上巡視,為什麼沒有人出來歡迎他?

(4)集市上的人為什麼會打架?

(5)發生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怎麼來解決呢?

三、幼兒表達、表現

1、通過介紹,讓幼兒知道時間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係。

教師:你平時是怎麼知道時間的?

2、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息習慣。

3、感受一分鐘,幫助幼兒在建立時間概念的基礎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鐘。

教師:你覺得一分鐘是很長呢,還是很短呢?你認為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呢?(用定時器幫助幼兒感受一分鐘)

四、活動拓展

用一分鐘為自己畫一個手錶或鍾。

活動反思:

時間是抽象的,但又是每時每刻伴隨在孩子生活的左右。《喜歡鐘錶的國王》這個故事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對幼兒實施時間教育的契機,於是,我藉助故事的情景,設計組織了這一活動。

活動的第一環節我主要是幫助孩子對鐘錶的外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為了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激發出他們表述的興趣,我在提問上下功夫:“鐘錶上有些什麼呀?有哪些數字呢?”當幼兒“1、2、3……數到12時”,我還在13、14地往下數,“不對不對,只到12,只有l2個數字。”“那12個數字是隨便排的嗎?”“不對不對,是……”面對著我這個“傻傻”的老師,孩子的.興趣特別高漲,在他們的唧唧喳喳中,我把鐘錶的主要特徵、各種不同功用鐘錶的名稱幫助孩子梳理歸納了一遍。

第二環節主要是讓幼兒欣賞理解故事,來感受時間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這個故事情節不復雜,所以孩子討論的時候都很積極。根據“學習應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並能迴歸幼兒的生活”這一精神,我這樣對孩子說:“請你向同伴們介紹介紹你平時生活中什麼時候都做些什麼事!”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瞭解到,孩子們在做事時是不關注時間的,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使然。而如果我們教師、家長樹立了“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的思想,就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幫助孩子來感受和認識時間,同時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

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通過定時器讓孩子們來感受一分鐘。師生有效的互動在於教師對幼兒現場情況的觀察和隨機迴應,我第一次先讓孩子嘗試用一分鐘為自己設計一個鐘錶,當我問孩子“行不行”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躊躇滿志地回答“行”。可是當一分鐘到了鈴聲響起時,不少孩子沒完成任務,他們紛紛抱怨“一分鐘太短了”。孩子的這份體驗和感受,正好為我提供了對他們進行抓緊和珍惜每一分鐘教育的契機。當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鐘來完成任務時,他們對一分鐘的概念從無意識變成了有意識,做事的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觀。

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關注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巧妙提問,細心觀察,智慧迴應,這樣才能使集體教學活動真正做到“教師有意義地教,孩子有目的地學”,這些是我結束這次活動後的最大感受。

評析:(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陳國強)

對於5~6歲的幼兒來說,時間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蔣老師巧妙地運用《喜歡鐘錶的國王》故事作為載體,把活動目標定位在“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瞭解時間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認知時間,在活動中體驗時間,充分體現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於幼兒長期發展的《綱要》精神。

大班初期的幼兒已經多次接觸過鐘錶,但有意地認識一般還沒有進行。蔣老師把認識鐘錶及其作用作為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而且採取師幼互動的方式,在很自然的談談說說中提升幼兒對鐘錶的認知。“這是什麼?像什麼?怎樣才能變成為鍾?要加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怎樣排列的?還要加什麼?長針叫什麼?短針叫什麼?”一系列的問題,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談話的積極性,激活了幼兒關於鐘錶的經驗,明晰了鐘面的結構和特徵。在幼兒理清了鐘的概念之後,教師又通過電教手段,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欣賞多種多樣的鐘,不僅感受了鐘錶的樣式美,更感受了鐘錶和人們生活的關係:看了鐘錶就知道時間,知道該幹什麼了。通過第一個環節讓幼兒既認識了鍾也初步知道了鐘錶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是運用故事讓幼兒理解如果沒有了鐘錶會怎樣。藉助故事,幼兒很形象地感受到由於“國王下令把全國所有的鐘表都送到皇宮裡”,所以發生了“餓肚子”“沒人歡迎國王”“打架”等事件。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時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多麼重要。

“認識鐘錶,初步知道時間與人們的關係”,只是本次教學的表層目標,而“逐漸幫助大班幼兒建立時間概念,知道做事要有一定的速度”,才是幼兒自身發展更需要、更重要的。在第三個環節教師又運用實踐方法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在介紹了定時器後,孩子們在一分鐘內畫鐘錶。平時孩子們從不注意一分鐘,而在計時器的幫助下,可以感受到“一分鐘真短呀”。在一分鐘到了計時器鳴響之時,有的孩子已經畫出了完整的鐘(表),有的卻沒有完成。在討論分析後,孩子們形象地感受到“動作要快”“不能慢吞吞的”。因此在第二次一分鐘畫鍾(表)時,孩子們繪畫的速度明顯加快,顯然意識到了動作的快慢和時間的關係。這樣的體驗活動能很好地達成第二條目標:幫助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這種時間概念,這種做事要有一定速度的體驗,為幼兒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看教師的活動設計,可以從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運用的教學策略等方面看到教師的教育理念。看教師的教學實踐,更能看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素養好的教師不是機械地照搬教案,而是善於隨機把握有利於幼兒學習的各種因素,適時、適地加以引導、教育。對於這些,相信老師們看到本期贈送的教學活動實錄光碟後,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兒歌《我是小小發球員》,理解乒乓球發球的要領。

2.能力目標:能較熟練地朗誦兒歌,並掌握乒乓球發球的要領。

3.情感態度目標:具有對學習乒乓球發球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並能較熟練地朗誦兒歌,掌握乒乓球發球的要領。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掌握乒乓球發球的要領。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能正確握板,並在自主遊戲中已有嘗試學習發球的初步經驗。

材料準備:自編兒歌以及與兒歌相關的圖片6張,乒乓桌(幼兒桌)一張,乒乓板和乒乓球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景感知,激發興趣

1.師:幼兒園即將要舉辦乒乓球發球比賽了,歡歡小朋友特別想去參加,可是他還不會發好球。這可怎麼辦呢?小朋友你們會發球嗎?(幼兒自由表述)你是怎麼發的呢?你能教教歡歡嗎?(用完整的語句說出發球的動作,並做演示)

2.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和演示,作些點評。

二、出示圖片,引出兒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發球動作的圖片,我們一看,並請你說說圖上的小朋友是怎麼發球的。好嗎?(請歡歡和幼兒一起逐一觀看圖片,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

2.師(出示圖片1):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呢?(幼兒自由表述)

3.師(示誦兒歌,配以動作):乒乒乓乓打乒乓,小小板兒手中拿。(幼兒模仿)

4.師(出示圖片2):他是怎麼站的?又是怎樣的'姿勢?(同上)

5.師(同圖片1):雙腳分開肩要平,上身前傾下身蹲。(幼兒模仿,再兩句連誦)

6.師(出示圖片3、4):圖片上的小朋友左手做的什麼樣的動作?右手做的什麼樣的動作?(同上)

7.師(同圖片1):左手握球桌上彈,右手板兒把球打。(幼兒模仿,再三句連誦)

8.師(出示圖片5):球被打中後彈到哪裡去啦?(同上)

9.師(同圖片1):小小球兒打過,打到對面跳一跳。(幼兒模仿,再四句連誦)

10.師(出示圖片6):你學會發球的本領了嗎?(同上)

11.師(同圖片1):今天我把要領記,練好本領奪勝利。(幼兒模仿,再五句連誦)

12.師:剛才我們一句句學說了發球的要領,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兒歌《我是小小發球員》。我們一邊誦唱兒歌一邊來學學發球的動作。

13.師幼共同完整朗誦兒歌;幼兒跟隨老師練習發球動作。

14.請幾位幼兒嘗試演示動作,其他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15.教師示範發球;個別幼兒嘗試發球,教師點評、適當指導,或按照兒歌中的要領進行糾正。

三、活動延伸

師:今天,歡歡和我們一起學習了兒歌《我是小小發球員》。歡歡,你會誦唱這首兒歌了嗎?(請歡歡示誦,師幼共同朗誦兒歌)

師:課後,我們和歡歡一起按照兒歌中說的要領去練習發球,爭取發球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附:《我是小小發球員》

乒乒乓乓打乒乓,小小板兒手中拿。(圖片1)

雙腳分開肩要平,上身前傾下身蹲。(圖片2)

左手握球桌上彈,右手板兒把球打。(圖片3、4)

小小球兒打過,打到對面跳一跳。(圖片5)

今天我把要領記,練好本領奪勝利。(圖片6)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繞口令《打醋買布》,理解打醋買布繞口令的主要內容。

2、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顧、醋、布、兔。

3、在遊戲表演中體驗繞口令的趣味性。

4、學會這個繞口令。

活動準備:

1、圖片道具:老爺爺、鷹、兔;實物道具:醋、布。

2、字卡:顧、醋、布、兔。

活動過程:

一、遊戲"百家姓"。

1、老師問:"喂喂喂!儂姓啥?"幼兒回答:"喂喂喂!我姓×。"

2、老師說:"喂喂喂!姓張的在哪裡?"所有姓張的幼兒起立回答:"喂喂喂!姓張的在這裡。"(遊戲中,幼兒的左手放在耳邊做打電話動作。)

二、出示圖片"老爺爺"、字卡"顧",學習朗誦繞口令的第一、二、三句。

1、師:小朋友,百家姓的遊戲玩得開心嗎?(開心)你們的笑聲引來了一位老爺爺,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老爺爺姓什麼呢?(顧爺爺)

2、展示第一句的字卡,幼兒跟念"有位爺爺他姓顧。"

3、師:顧爺爺今天要上街去買些東西,如果你是顧爺爺,會買些什麼呢?

(表演遊戲:幼兒扮作老爺爺,教師扮作小朋友,兩人在路上相遇,互相說對話,)

4、(出示實物道具:醋、布)師:看!顧爺爺到底買了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聞、看",說出物品的名稱,並與相應的'字卡對上號。)

5、(出示繞口令的第二、三句以及第四句的前半部分。)

6、(出示圖片"鷹、兔"以及相應的字卡)揭示繞口令中顧爺爺看見的事情,並朗誦第四句。

7、討論:如果你是顧爺爺,回頭看見"鷹抓兔",你會怎麼做呢?

8、出示第五、第六句,集體完整朗誦。

四、辯論活動:你認為顧爺爺能抓到鷹和兔嗎?為什麼?

五、出示繞口令第七句,以此宣佈最後的結果。

1、師:飛了鷹,跑了兔,顧爺爺什麼也沒有抓到,反而還發生了一件倒黴的事,是什麼倒黴的事呢?

(老師用手指向放在地上的醋和布,再無聲地演示"鷹飛、兔跑"的動作,引導幼兒猜想"醋瓶子倒了、破了,瓶子裡的醋流了出來,把布給弄溼了。)

2、出示繞口令最後一句"打翻醋、醋溼布。"

六、小結"什麼叫繞口令?"

1、師:這幾句話真好聽!猜猜看,你覺得今天我們學的本領是故事、謎語還是繞口令呢?(繞口令)對了,這個本領就是繞口令《打醋買布》。繞口令就是把一些差不多發音的字放在一起,考考你念得是不是清楚、準確。

2、師:現在請小朋友做評委,老師先來念一遍,如果你覺得老師念得還不錯,就給點掌聲好不好?(好)

3、傾聽老師朗誦一遍繞口令。口令,對自己要充滿自信。

簡單的打醋買布的繞口令

一位爺爺他姓顧, 上街打醋又買布。

買了布,打了醋,回頭看見鷹抓兔。

放下布,擱下醋,上前去追鷹和兔。

飛了鷹,跑了兔,打翻醋,醋溼布。

簡單的打醋買布的繞口令拓展一

桌上放個盆,

盆裡有個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還是盆碰瓶。

簡單的打醋買布的繞口令拓展二

一朵粉紅大荷花,

趴著一隻活蛤蟆,

八朵粉紅大荷花,

趴著八隻活蛤蟆。

簡單的打醋買布的繞口令拓展三

有個好孩子,

拿張圖畫紙,

來到石院子,

學畫石獅子。

一天來畫一次石獅子,

十天來畫十次石獅子。

次次畫石獅子,

天天畫石獅子,

死獅子畫成了“活獅子”。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小狸貓與小白兔的不同做法,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學習兒歌,知道應如何尊敬長輩,要時時注意別人的感受。

3、通過傾聽、猜測、討論、加深對故事內容及《弟子規》---出則弟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故事動畫《小狸貓和小白兔》。

2、小白兔和小狸貓筷子偶。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出示小狸貓和小白兔的筷子偶,引發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猜測。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2位小客人,是誰呀?(小狸貓和小白兔),你們想聽聽這2位小客人的故事嗎?

二、 播放動畫

1、 教師播放動畫故事《小狸貓和小白兔》,從開頭播放到:“快走吧,找個安靜的地方住”。

2、 故事中你看到了誰呢?小狸貓做了什麼事情呢?

3、 它的做法對嗎?為什麼?

4、 小結:小狸貓的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我們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柔和適中,聲音太大的話,長輩心裡一定會覺得很難受、不舒服。所以連小蒼蠅也不願意住在小狸貓的家裡。

5、 請幼兒猜猜:小蒼蠅會飛到誰的`家裡去?

三、 師生共同欣賞故事的前半部分。

1、 教師繼續播放故事,從:“這裡是小白兔家”播放到“小白兔真安靜,我們就在這裡安家吧!”

2、 提問:小白兔是如何跟長輩說話的?請你也來學一學好嗎?

3、 小狸貓和小白兔你更喜歡誰呢?為什麼?

4、 播放動畫故事從“爸爸,爸爸,爸爸”播放到“嘿嘿,好玩唄”。當播放到小狸貓爸爸的時候,設定懸念,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說說。

四、 欣賞故事後半部分。

1、 播放動畫從“小白兔,你爺爺會去咱們班過端午節”到故事的結尾。

2、 提問:小狸貓和小白兔看見爺爺在寫字的時候,它們是怎麼做的呢?

3、 爺爺寫字的時候,小狸貓說了什麼?你覺得這樣說好嗎?小兔子又是怎麼說的呢?

4、 爺爺拿來2張凳子的時候,小狸貓和小白兔是怎麼表現的呢?你更喜歡誰?請你也來學一學。(幼兒學習動畫上小兔子的做法)

5、 重點引導幼兒對比小狸貓和小白兔的行為做法,知道我們要向小兔子學習。

五、 學習兒歌《乖寶寶》

1、 小狸貓和小白兔一起去爺爺家,小狸貓最後明白了什麼呢?你也能向小狸貓一樣將過去對長輩的一些壞行為改掉嗎?(幼兒回答)

2、老師把小狸貓明白的道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乖寶寶

長輩面前別亂鬧,

聲音輕,動作小,

規規矩矩懂禮貌,

才是可愛的乖寶寶。

六、 總結。

小朋友,你知道怎麼樣做才是尊敬長輩嗎?(對啦,要向小白兔那樣,和長輩在一起,要讓長輩先坐下,和長輩說話,聲音要柔和清楚,做個有規矩,懂禮貌的好孩子。)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並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準備:

1、字卡、圖片。

2、含有“木”字旁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3、木頭一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麼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麼“木”字旁和什麼有關係呢?

幼兒講述。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土上有什麼?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並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

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著三個字中有什麼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小結:樹字裡面有一個“木”字,林字裡面有兩個“木”字,森字裡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裡面。

三、通過遊戲,感受“木”字旁。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圖片,你們想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麼?再猜猜旁邊的漢字應該怎麼讀?

教師和幼兒逐一認識圖片和字卡。

這些字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哪裡是一樣的呢?

為什麼這些字都有“木”字呢?這些“木”字在字的`什麼地方?

教師小結。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卡,請小朋友找一找這些字中哪些字裡面有“木”字,用筆把它圈出來,然後和你的好朋友說說“木”在字的什麼地方?

幼兒操作。

你找到哪些字有“木”字的?“木”在字的什麼地方?

四、拓展經驗。

你還見過哪些木製品?還有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寫。

我們一起來說說“木”字在這個字的什麼地方?

五、遊戲活動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祕密,這些字不光我們可以寫出來,有的字還可以用身體表現出來,你想試試嗎?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用身體表現“樹”、“林”、“森”。

遊戲重複2"3次。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投入“木”字旁的操作卡,引導幼兒再去找找“木”字旁的字。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定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裡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後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散的思維,只是侷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於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於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我們當前的幼兒活動設計中,關於培養幼兒自信心教案是數不勝數。培養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們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卻在家長、幼兒園的共同培養下自信心膨脹,只會看到自己的優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甚至去取笑別人。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誇誇自己和別人》,通過理解故事,讓幼兒感受被取笑的小動物的心情,從而認識到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應該取笑別人,並通過改編故事角色的對話,誇誇身邊的同伴和親人等一系列的環節,讓幼兒學會在別人的身上找出優點,同伴間能夠做到互相欣賞,互相鼓勵。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瞭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不取笑別人。

3、讓幼兒學會誇獎自己和別人。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螞蟻的卡片各一張。

2、音樂《朋友,你好》的磁帶活動過程:

㈠引導幼兒討論動物的優點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螞蟻)小朋友最喜歡哪位動物朋友?為什麼?(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誇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麼誇自己的!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後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並提問:

①故事裡小猴是怎麼誇自己的?(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麼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聽了,心裡會覺得怎麼樣?他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又是怎麼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聽了高興嗎?他是怎麼誇自己的?又是怎麼取笑螞蟻的?

⑤小螞蟻是怎麼說的呢?

⑥他們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為什麼?

3、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誇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誇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誇誇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㈢完整欣賞故事並改編故事⒈師: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麼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幹,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幹!"⒉幼兒依次改編狗熊、大象、螞蟻的發言。

㈣誇誇自己和別人

⒈先請一位小朋友來誇誇自己會做什麼,問在坐的小朋友還有誰也會做同樣的事?再請另一位小朋友來誇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請幼兒誇誇自己能幹的地方,再誇誇他認為能幹的小朋友。

⒊請幼兒誇誇自己和身邊的親人等等。

㈤結束部分:

⒈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能發現這麼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我們聊了那麼久,有點累了,現在請你們站起來找個朋友一起來跳舞,再去發現發現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幼兒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師:好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麼優點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漢字快餐店、麵條、米粉、米飯、湯。

2、讓幼兒體驗吃快餐的樂趣,在體驗中學會有禮貌地與服務員溝通。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佈置一個快餐店服務員一個自制麵條、米粉、米飯、湯數碗餐票。

活動過程:

1、“肚子好餓呀!我們去吃點東西吧。”帶領幼兒走到快餐店前。

2、幼兒進去參觀快餐店。

3、“小朋友想吃什麼呢?今天我請客。”(幼兒答)

4、“好吧,我這兒有一些餐票,你們可以拿餐票去買東西吃,不過一定要按餐票上的名稱買相應的食物,否則,服務員不會買給你的。我們先來認認這些餐票。”

5、帶領幼兒認識餐票上的漢字。

6、幼兒領取餐票去購買食物,與同伴一起分享。

小百科:快餐(A quick lunch (or meal); A snack; Fast food )kuài cān 是指由商業企業快速供應、即刻食用、價格合理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大眾化餐飲。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看圖片,樂於參加看圖講述活動;

2、聯絡在語言的指導下,一邊觀察圖片一邊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並逐步把句子連起來,說一段較連貫的話。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設想出合乎情理的救助辦法。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排練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

2、提問、理解;

3、看圖講述第一幅:這是什麼地方?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第二幅:發生的.什麼事?誰有危險?誰幫助了兔媽媽?他是怎樣幫助的?

4、手掌表演,講述故事;

5、指導幼兒看書講述;

6、評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