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教學案例

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教材說明

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教學案例

《清平樂·村居》的作者辛棄疾是南宋最傑出的愛國詞人。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又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全詞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家生活畫面,表達了詞人嚮往和平,嚮往統一的願望,與詞人一貫的愛國基調是一脈相承的.。

其寫作特色有三:一、白描手法直陳其事,畫龍點睛,甚得其要。二、人物性格鮮明,且各具特色,翁媼之“醉”與“媚好”,小兒的“無賴”而“臥”,均可見農民的淳樸。三、語言樸素,筆調輕快,境界疏朗,充分顯示辛詞中別具一格的風格。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清平樂 村居》,並背誦詩詞。

2.想象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3.理解兩首詞的大意,體會詞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安居樂業生活的嚮往。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想象,感悟《清平樂 村居》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安居樂業生活的嚮往。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瞭解詩人 匯入新課

1.交流對詩人辛棄疾的瞭解及作這首詞的背景。

2.朗讀《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體會詞人的豪放詩風和愛國熱情。

3.揭題引入。

 二、朗讀想象 感悟詩境

1.板書課題,瞭解詞牌名和題目。

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麼?

2.朗讀感悟。

(1)讀準確、讀響亮、讀出韻味。

(2)讀懂詩詞。讀著這些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

(3)美讀感悟。用一個字概括你讀後的感受。(醉)

3.想象感悟。

(1)“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沉醉不知歸路。那咱們就不回去了,和這家翁媼聊聊。引讀: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理解“相媚好”:指互相誇獎對方的好。

(2)想象表達

讀著“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我彷彿聽到翁對媼(媼對翁)說: 。

讀著“大兒鋤豆溪東”我彷彿聽到翁媼誇讚大兒說:

讀著“中兒正織雞籠”我彷彿聽到翁媼誇讚中兒說:

(3)感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a體會“無賴”:指調皮可愛。

b想象小兒是怎樣“臥”的,體會小兒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隨心所欲……

看到這情景能不羨慕嗎?他更羨慕小兒,所以寫了(引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c拓展想象:酒不醉人人自醉。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作者,此時辛棄疾會想到什麼?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多好啊。(如果戰場上的人們也能這樣無憂無慮,那該多好呀!)

d感悟板書:醉中有最

(4)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是怎樣一家人?(感悟村居中一家五口的和睦幸福、相親相愛。)

(5)創設情境,深化中心。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翁:你家這麼多人就住在這茅屋裡,冬天來了,你們怎麼過?你們為什麼還總是笑容滿面呢?

生:我們雖然住得不好,但是我們一家和睦。

生:我們居住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快樂。

……

師:茅屋雖小,我住覺寬。物質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啊。

板書:安居樂業

 三、課外拓展 昇華詞情

1.有感情朗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引導:此時,辛棄疾雖然身在上饒農村,但他卻心繫戰場。讓我們再來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師生齊讀

師:征戰沙場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麼?

生:沒有戰爭、安居樂業。

生:國泰民安。

……

2.對比朗讀,昇華中心。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清平樂 村居》

師:同是醉裡,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醉在村居”,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園。

3.總結唱詞。

配樂演唱《清平樂 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醉裡有最 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