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2篇

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2篇

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民族文化能有所瞭解,並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2.引導學生聯絡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習《泥人張》

(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那倆個人物?

2。面對“海張五”的侮辱,“泥人張”漠不作聲,他會怎麼樣呢?一般人會怎樣呢?

(二)分析課文:

1:情節裡出現的兩個主要人物是海張五和泥人張,它們分別是什麼樣的人物呢,從文中找出介紹他們的語句。(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並進行概括)

(板書:海張五 賺下金山————有錢

將軍義子————有勢) 有錢有勢就導致了他的猖狂蠻橫,為後來他的挑釁打下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板書:猖狂蠻橫)

(板書: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

賤賣海張五————沉穩幹練)

2、面對海張五的羞辱,泥人張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後發制人。你不是說賤賣都沒人要嗎?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賤賣給你看看。由此可見,他不但技藝高妙,而且沉穩幹練。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藝高膽大。(板書:藝高膽大)

3、作者卻用獨特幽默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敘述了海張五的猖狂蠻橫、自取其辱和泥人張的一言不發卻出奇制勝,使兩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可謂豐滿奇絕。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嚴,獲得別人的尊敬。

二、 教學《好嘴楊巴》

(一)匯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張嘴,而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有哪些?(吃飯、說話)如果一個人他伶牙俐齒,我們可以說他有一張______嘴?(用一個字回答)那麼我們今天的課文中馮驥才先生就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好嘴”——楊巴。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四個能夠概括楊巴性格特點的成語

——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左右逢源

①這些詞語含有怎樣的感情色彩? ——貶義

②可是,作家馮驥才卻把這四個成語一股腦兒全用到楊巴一個人身上,卻絲毫不含貶義,大加讚美一張嘴。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在作家馮驥才的指引下,去一趟天津衛,欣賞一出好戲,《好嘴楊巴》!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來簡述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兄弟生意火——中堂發怒——巧答中堂——名聲遠揚

(1)兄弟的生意為什麼紅火呢?

①楊七的好手藝;茶湯的精細製作過程

②楊巴的嘴好。

(2)那楊家茶湯是如何發跡的呢?正是因為他們倆的默契配合,使得茶湯的生意異常紅火,因此被眾官員推薦為招待李鴻章的上品。

(3)府道縣臺們是如何準備接待李鴻章的工作的?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嘴臉?

可見眾官員對這樣的決定信心滿滿。那麼事情的結果是否正如眾人所料嗎?我們在預習的基礎上一起來學習課文的高潮部分“中堂大怒,楊巴巧答”

3、請大家閱讀7~14段。

(1)這一部分首先描寫了什麼?

——中堂大人看戲,楊七楊巴奉茶。

(2)找出對中堂大人的描寫,請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堂大人此時的心理。(7段) ——爽。

(3)而當中堂大人看到楊七楊巴送那上來的茶湯時,是否如眾官員所料?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怒

(4)李鴻章此時心裡是怎麼想的?(8段)

試將下面的兩個感嘆詞放到對李鴻章的描寫中去

a、啊 b、哼

(學生現場情境再現)

“啊”後李鴻章的心裡話是什麼?——“這上面這麼多髒土!”

“哼”字後的心裡話是什麼?——“真是豈有此理!”

由此可以看出此時李中堂的心情是由“爽”轉為“怒”

(5)李鴻章大怒,當時氣氛如何?——“緊張”

(6)作者是怎樣營造出這種緊張的氣氛的呢?

①描寫李中堂欣賞蓮花落子的祥和氣氛——氣氛烘托——鋪墊

②“打落”“亂飛”“潑了一地”——動作描寫——正面

③眾官員都“嚇懵了”“楊七和楊巴慌忙跪下”——動作描寫——側面

(7)那麼,此時說話需要什麼?——勇氣 (板書:敢說)

(8)如果這樣說行不行?“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髒土,是碎芝麻!”你認為李鴻章會怎麼說,會怎麼做?

(9)對楊巴的心理描寫(第10段),

①是芝麻,不是髒東西——孤陋寡聞、沒見識

②不加解釋——承認是髒東西

③搶在前頭說

(10)因此楊巴是怎麼說的?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次,今後一定痛改前非!

注意:不知道、不愛吃——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說“猜到”,這兒卻說“不知道”;二是“不愛吃”,前文明明說中堂大人“不知道”,這兒卻說“不愛吃”。這樣說,有兩大妙處:一是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粒”,不是髒東西;二是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一個“不知道”“不愛吃”,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板書:巧說)

(11)那楊巴這句話在李鴻章發怒後多長時間內說的?(學生討論)

①“飛快”“一轉兩轉三轉”。

②“其他人都嚇蒙了”“當官的一個比一個糊塗,這就透出楊巴的聰明”——反應快(對比)

(板書:快說)

(12)楊巴這句話說出後的效果如何呢?

——得到李鴻章的賞識:“心靈嘴巧”“機敏過人”“聰明”,賞銀一百兩

(三)小結:文中作者是怎樣表現出楊巴好嘴的“好”呢?

1、故事開端,並不寫楊巴,而是從誇讚楊七的高超技藝開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轉,就讓人明白了寫楊七是為了襯托楊巴。

2、在緊張環境下通過楊巴的“敢說”“巧說”“快說”來表現出楊巴的好嘴。

3、中堂大人沒有喝茶湯反而給賞,說明中堂大人賞識楊巴的好嘴,從側面肯定楊巴嘴好。

4、故事結尾,以楊七的埋沒來反襯楊巴的聲名遠揚,肯定楊巴的好嘴。

三、語言特色

生動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什麼體現出來的呢,對,就是語言,說到語言,本文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借鑑的地方。

1。作者大多采用口語來講述故事,其中多處使用了天津地方方言的用詞和表達方式,很好地突出了地方文化的特點和魅力。如“一個泥團兒砍過去”、“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地方的府縣道臺費盡心思,究竟拿嘛樣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興”。

2。語言極富表現力。比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的頭像後,“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 戳”字展現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3。人物語言個性化。李鴻章與底層手藝人在語言表達方面極為不同:“不知者當無罪!雖然我不喜歡吃碎芝麻,但你的茶湯名滿津門,也該嘉獎!來人呀,賞銀一百兩!”李使用的官話文白夾雜,與楊巴跪倒後請罪解釋的話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對比。

四、總結

寫“泥人張”作者單刀直入。三言兩語介紹後,便切入主題,這是一場人格的較量,也是智慧的較量。面對海張五的挑釁,人們都等著看泥人張怎麼“回報”。於是故事有了懸念。而泥人張的回報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臉狂氣”的'海張五頭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張五接著又侮辱起泥人張的手藝———“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對此泥人張居然毫無反應,但事後的“回報”更令人叫絕———次日,街市小雜貨攤上擺出了一二百個“海張五”的泥像,並大書“賤賣”等字,泥人張一言不發而妙招制勝。情節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寫“好嘴楊巴” 作者採用“引出故事主人公——設定懸念——出現危機——巧答化危機——聲名遠揚”的巧妙構思對楊巴的圓滑、精於人情世故大加褒揚,並不是出於純粹的道德判斷。舊社會民間藝人處在社會的底層,再謀生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的壓力,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楊巴的圓滑、見風使舵、八面玲瓏等性格,與其說是其性格的弱點,不如說是應對生存環境的特殊策略。

五、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練習三、四

板書設計

泥人張

海張五 賺下金山———— 有錢

猖狂蠻橫

將軍義子———— 有勢

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 技藝高妙

藝高膽大

賤賣海張五———— 沉穩幹練

好嘴楊巴

敢說 ——— 勇氣

巧說 ——— 好嘴→ 心靈嘴巧、

快說 ——— 機敏過人、聰明

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教案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民族文化能有所瞭解,並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2.引導學生聯絡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泥人張》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這裡,有沒看過一些民間手藝呢?比如在校門口、集市上、戲臺下……(石膏像、糖塑、花繪)不錯,這些手藝人都有一手絕活,讓我們歎為觀止。那麼同學們看過泥人嗎?……這些泥人都很精緻,而這一切都源於泥人張,那你們想了解一下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

三:分析課文:

1:情節裡出現的兩個主要人物是海張五和泥人張,它們分別是什麼樣的人物呢,從文中找出介紹他們的語句。(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並進行概括)

海張五賺下金山————有錢

將軍義子————有勢

有錢有勢就導致了他的猖狂蠻橫,為後來他的挑釁打下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泥人張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

賤賣海張五————沉穩幹練

2:面對海張五的羞辱,泥人張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後發制人。你不是說賤賣都沒人要嗎?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賤賣給你看看。由此可見,他不但技藝高妙,而且沉穩幹練。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藝高膽大。

3:作者卻用獨特幽默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敘述了海張五的猖狂蠻橫、自取其辱和泥人張的一言不發卻出奇制勝,使兩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可謂豐滿奇絕。(板書:藝高膽大)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嚴,獲得別人的尊敬。

生動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什麼體現出來的呢,對,就是語言,說到語言,本文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借鑑的地方。

4:奇語共賞析

本文語言幽默傳神,津味十足,極富表現力,無論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都情趣盎然,簡潔傳神。下面讓我們再讀課文,體會濃濃的津味,把你喜歡的句子找出來,並有感情的朗讀。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津這塊蘊含了豐富民族文化的沃土,孕育了馮驥才這位文學大師,它出於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寫出了一篇篇令人叫絕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天津民間風俗畫。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奇人奇事數不勝數,舉出一些你所知道的民間文化形式或奇人奇事。

五:小結:

中國的民間文化可謂是豐富多樣、異彩紛呈。在我們欣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該思考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我們該做些什麼?就讓我們勇敢的承擔起發揚光大民族文化的責任,為我們民間文化。

第二課時教學《好嘴楊巴》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引出“好”:

(板書:好嘴)憑你的理解,什麼樣的“嘴”才稱得上是“好嘴”?最好能舉個例子。(教師鼓勵學生談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絕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馬逢迎的、妙語連珠的、一語中的的……)但是,在馮驥才的一則故事裡,主人公楊巴只說了一句話,又怎麼能稱得上是“好嘴”呢?(板書:楊巴)

(說明:“一句話”與“好嘴”——課始教師就有意製造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講述“好”:

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有楊巴、楊七、李鴻章。請選擇一個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動,儘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語言風格,用第一人稱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1、學生自讀課文,分頭準備;

2、組內互講,取長補短;

3、班內複述,鼓勵模仿用天津話講述;

4、師生共同點評。

(說明:這種轉換人稱的創造性複述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轉化”中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和對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點研讀——探究“好”:

說楊巴是“好嘴”,其實作者就讓他說了一句話。研究這個“好”字,既可以從說話的難度看,從這句話本身看,也可以從說話的效果看,還可以從他人的角度看。請選擇一個角度,分組深入探究:楊巴的嘴到底“好”在何處?

全班討論:

1、從說話的難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亂飛”“潑了一地”,眾官員都“嚇懵了”,情勢緊急,千鈞一髮,這需要“敢說”。二是左右為難:說是芝麻,這等於“罵中堂大人”;不說是芝麻,“等於承認給中堂大人吃髒東西”,自己要吃大虧,甚至會掉腦袋。這需要“巧說”。三是時間緊迫:必須趕在中堂說話之前說,需要“快說”。

2、從這句話本身看。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說“猜到”,這兒卻說“不知道”;二是“不愛吃”,前文明明說中堂大人“不知道”,這兒卻說“不愛吃”。這樣說,有兩大妙處:一是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粒”,不是髒東西;二是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一個“不知道”“不愛吃”,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3、從說話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轉危為安,而且使李中堂對楊巴“心生歡喜”“賞銀百兩”,從而使楊巴“威名大振”。

4、從他人的角度看。故事開端,並不寫楊巴,而是從誇讚楊七的高超技藝開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轉,就讓人明白了寫楊七是為了襯托楊巴。楊巴說話之前,眾官員“嚇懵了”,“一個比一個糊塗”,而楊巴“立時猜到”,“一轉兩轉三轉,主意就來了”;楊巴說話之後,李中堂覺得他“機敏過人”,“心生歡喜”,在場所有人“摸不著頭腦”,而楊巴“心裡頭卻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師小結:危難之間顯身手。話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適時。作者有意把楊巴放在千鈞一髮的風頭浪尖上去表現,的確收到了以簡馭繁、以少勝多的效果。

(說明:這是文章的重點,力求使學生認識到要從多個角度深入地看問題。)

三、深入理解——評價“好”:

作者在文中說:“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楊七反倒漸漸埋沒,無人知曉。楊巴對此毫不內疚,因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張好嘴,李中堂並沒有喝茶湯呀!”你怎樣看待楊巴的這張“好嘴”?

(說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教師小結:這些小人物在封建時代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在謀生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壓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楊巴的回答又是多麼無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錯,卻要搶著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無錯,卻要搶著求恕罪。這種機靈是生存空間遭到擠壓之後的人格扭曲,是面對生存困境時的順時應變,是以犧牲自己的人格做代價的。

四、拓展延伸——想象“好”:

想象一段故事:楊七和楊巴的相識。模仿文章的“津味”語言風格講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領,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

(說明:這種補白式的閱讀,是一次集人物理解、情節把握、語言運用的綜合訓練。可以先處理練習二中3、4兩道小題,讓學生體會一下“津味”的語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