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扎挂剑成语典故大纲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释义】季扎: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封地延陵而得名延陵季子。季扎把自己的佩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墓前。比喻人一定要坚守诚信。【成语典故】季扎是春秋时吴王寿梦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很有......

  • 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大纲 程门立雪【注音】chéngménlìxuě【解释】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处】《宋史·杨时传》【简介】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

  • 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mínggǒu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

  • 不学无术的成语典故范例 不学无术(bùxuéwúshù):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出自《汉书·霍光传》。【成语】不学无术【拼音】bùxuéwúshù【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拼音】:tàigōngdiàoyú,yuànzhěshànggōu【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他见纣王无道,又受......

  • 成语故事典故:害群之马大纲 【成语】:害群之马【拼音】:hàiqúnzhīmǎ【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黄帝......

  • 庄生梦蝶的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庄生梦蝶【拼音】:zhuāngshēngmèngdié【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

  • 闻鸡起舞成语典故故事大纲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 问鼎中原的典故大纲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

  • 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家喻户晓【拼音】:jiāyùhùxiǎo【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成语故事】:家喻户晓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意思。而原来却叫作户告人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汉朝人编的一部《烈女传》里......

  •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大纲 【成语】:囫囵吞枣【拼音】:húlúntūnzǎo【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成语故事】: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

  • 一日千里成语典故大纲 一日千里【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迅速。【成语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

  • 经典成语故事典故:邯郸学步大纲 【成语】:邯郸学步【拼音】:hándānxuébù【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成语故事】: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燕国有......

  • 吴下阿蒙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吴下阿蒙【拼音】:wúxiàāméng【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成语故事】:三国时,据有江东六郡的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依靠姐夫生......

  • 草木皆兵的典故大纲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草木皆兵和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语文迷小编带领大家来了解。(一)草木皆兵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

  • 不教而诛的成语典故大纲 【注音】bùjiàoérzhū【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

  • 乐不思蜀的典故范例 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

  • 作壁上观的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作壁上观【拼音】:zuòbìshàngguān【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

  • 拿饭匙抵猫的典故故事大纲 从前,步文乡有个老人,姓陈名勤。为人善良,团结乡里,一生抱负立足于“和为贵”,在其家门前高挂“无事牌”。一天,村里有个家财万贯的员外,见了此牌,呵呵大笑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小小的农佬,岂敢高挂无事牌,吾偏叫你有事......

  • 一鸣惊人的典故大纲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一鸣惊人和安如泰山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语文迷小编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一鸣惊人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大纲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

  • 天衣无缝的成语典故大纲 【成语】:天衣无缝【拼音】:tiānyīwúfèng【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

  • 李代桃僵的成语典故大纲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兄弟情义,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爱,互相帮助,家和才能万事兴。有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谣《鸡鸣》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不讲兄弟情义的。有一户富贵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

  • 安步当车成语典故大纲 安步当车【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人能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成语典故】战国时齐国有位贤者,名叫颜蜀。齐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

  • 不受嗟来之食的寓言典故大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

 94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