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19諸犯姦、盜、略人及受財而不枉法;並謂斷徒以上。【疏】議曰:“姦、盜、略人”,並謂監臨外犯罪。及受財而不枉法者,謂雖即因事受財,於法無曲。並謂斷徒以上者。若犯流、徒,獄成逃走;【疏......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疏】議曰:衛禁律者,秦漢及魏未有此篇。晉太宰賈充等,酌漢魏之律,隨事增損,創制此篇,名為衛宮律。〔一〕自宋洎于後周,此名並無所改。至於北齊,將關禁附之,更名禁衛律。隨開皇改為衛禁律。衛......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疏】議曰:戶婚律者,漢相蕭何承秦六篇律後,加廄、興、戶三篇,為九章之律。迄至後周,皆名戶律。北齊以婚事附之,名為婚戶律。隋開皇以戶在婚前,改為戶婚律。既論職司事訖,即戶口、婚姻,故次......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疏】議曰:詐偽律者,魏分賊律為之。歷代相因,迄今不改。既名詐偽,應以詐事在先;以御寶事重,遂以“偽造八寶”為首。鬥訟之後,須防詐偽,故次鬥訟之下。362諸偽造皇帝八寶者,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寶者,絞。皇太子......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287諸盜緦麻、小功親財物者,減凡人一等;大功,減二等;期親,減三等。殺傷者,各依本殺傷論。此謂因盜而誤殺者。若有所規求而故殺期以下卑幼者,絞。餘條準此。【疏】議曰:緦麻以上相盜,皆據......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45諸二罪以上俱發,以重者論;謂非應累者,唯具條其狀,不累輕以加重。若重罪應贖,輕罪應居作、官當者,以居作、官當為重。【疏】議曰:假有甲任九品一官,犯盜絹五疋,合徒一年;又私有?一張,合徒一......

  • 《唐律疏议》進律疏表〔一〕 長孫無忌臣無忌等言:臣聞三才既分,法星著於玄象;六位斯列,習坎彰於易經。故知出震乘時,開物成務,莫不作訓以臨函夏,垂教以牧黎元。昔周后登極,呂侯闡其茂範;虞帝納麓,皋陶創其彝章。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安眾之陳九法,玉......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182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緦麻以上,以姦論。【疏】議曰:同宗共姓,皆不得為婚,違者,各徒二年。然古者受姓命氏,因彰德功,邑居官爵,事非一緒。其有祖宗遷易,年代寖遠,流源析本,罕能推詳。至如......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333諸毆傷妻前夫之子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又減一等。死者,絞。【疏】議曰:“毆傷妻前夫之子者”,謂改醮之婦,攜子適人,後夫毆傷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謂與繼父同居,立廟服期。“又減......

  • 《唐律疏议》赏析 唐代主要法典。又名《律疏》、《故唐律疏议》。三十卷。唐长孙无忌主撰,李勣、于志宁等参撰。【作者简介】长孙无忌(?-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太宗皇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助太宗夺得皇位。后历......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疏】議曰:里悝首制法經,〔一〕而有雜法之目。遞相祖習,多歷年所。然至後周,更名雜犯律。隋又去犯,還為雜律。諸篇罪名,各有條例。此篇拾遺補闕,錯綜成文,班雜不同,故次詐偽之下。〔二〕389諸坐贓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

  • 《唐律疏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唐律疏義三十卷,唐太尉、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等奉敕撰。風俗通稱“皋陶謨:虞造律”,尚書大傳稱“夏刑三千,周刑二千五百”,是為言律之始。其後魏李悝著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受之以相秦。......

  • 《唐律疏议》唐律疏義序 勵廷儀 昔皋陶為士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其法僅存大概而已。即尚書所紀,周禮所載,條目具在,亦不過得其體要而已。迨里悝造法經六篇,而漢蕭何又成九章之律,較之前代有所增加矣,然猶不得為大修也。由漢魏迄隋,因革相承,代......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8諸八議者,犯死罪,皆條所坐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奏裁;議者,原情議罪,稱定刑之律而不正決之。【疏】議曰:此名“議章”。八議人犯死罪者,〔一〕皆條錄所犯應死之坐及錄親、故、賢、能、功、勤、賓、貴等應議之狀,先奏請議。......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疏】議曰:鬥訟律者,首論鬥毆之科,次言告訟之事。從秦漢至晉,未有此篇。至後魏太和年,分繫訊律為鬥律。〔一〕至北齊,以訟事附之,名為鬥訟律。後周為鬥競律。隋開皇依齊鬥訟名,至今不改。賊盜之後,須防鬥訟,故次於賊盜之下。30......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164諸占田過限者,一畝笞十,十畝加一等;過杖六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於寬閑之處者,不坐。【疏】議曰:王者制法,農田百畝,其官人永業準品,及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級,非寬閑之鄉不得......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疏】議曰:斷獄律之名,起自於魏,魏分里悝囚法而出此篇。至北齊,與捕律相合,更名捕斷律。至後周,復為斷獄律。釋名云:“獄者,确也,以實囚情。皋陶造獄,夏曰夏臺,殷名羑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漢以來名獄。”然諸篇罪名,各有類例,訊捨出......

  • 唐律疏议的绘画指导 这是绘画中变化最多的一类色调,画家可以通过适当的选择红、橙、黄、绿、青、蓝、紫这相加以组合而取得不同的色相色调,一般以一定种类和范围的色相组合为中心,辅以不丽明黑白灰和纯度的鲜灰相配合.加以适当变化便可以取得......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疏】議曰:擅興律者,漢相蕭何創為興律。魏以擅事附之,名為擅興律。晉復去擅為興。又至高齊,改為興擅律。隋開皇改為擅興律。雖題目增損,隨時沿革,原其旨趣,意義不殊。大事在於軍戎,設法須......

  • 唐律疏议相关内容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一起来看看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主要内容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

  • 《唐律疏议》滂喜齋藏書記 宋刻唐律疏義三十卷,題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長孫無忌等撰。孫刻此書,據影元泰定本,每卷後附纂例、釋文,元王元亮所編也,此本無之。卷二“犯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條,“理務疏通”“疏”字下注云“犯......

  • 《唐律疏议》跋 張元濟 滂喜齋藏書記據卷二“犯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條注“犯宣祖上一字廟諱”云云,定為宋刻,然不止此:卷一“四曰惡逆”條疏議“梟鴟其心,愛慕同盡”,元刊本“梟鴟”作“梟鏡”,“愛慕”作“愛敬”,是必因避宋諱改易,且注亦有“......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483諸監臨之官因公事,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迫人致死者,各從過失殺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毆擊,折傷以上,減鬥殺傷罪二等。【疏】議曰:謂臨統案驗之官,情不挾私,因公事,前人合杖、笞,自以杖捶人致......

  • 《唐律疏议》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賜進士及第山東等處督糧道兼管德常臨清倉事務加二級孫星衍撰律出於禮。書呂刑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班固以為制禮以止刑。今文尚書家說,唐虞象刑而民不犯,三王始制刑辟,荀子不信之。然夏刑條目,僅見尚書大傳;周公寓刑......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37諸犯罪未發而自首者,原其罪。正贓猶徵如法。【疏】議曰:過而不改,斯成過矣。今能改過,來首其罪,皆合得原。若有文牒言告,官司判令三審,牒雖未入曹局,即是其事已彰,雖欲自新,不得成首。注:正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