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探討

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探討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3W 次

摘要:基於小學低段語文作業單調、機械的現實背景和小學低段孩子活潑好動愛玩,求知慾和表現欲強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注意力容易被轉移的心理特點,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採取向對應的策略,以提高作業的效用和效度。

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探討

關鍵詞:低段語文 語文作業 優化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反饋,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感知、獲取、鞏固、遷移、應用知識的一種常用手段,因而教師佈置的作業的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否全程控制課堂教學,能否真正達到了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一、當前小學低段語文作業的現狀

縱觀當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簡單的重複抄寫、機械的死記硬背、枯燥的題海苦練等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作業設計佈置隨意,漫無目標,造成作業目標空洞,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使語文作業成為一種“只有壓力,沒有魅力”的負擔,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些作業設計形式單一,狀態消極,對象整齊劃一,以數量代替質量,無法滿足低端學生的好奇心理,加大了學習程度的不均衡。課外作業多餘課內作業,書面作業多於實踐作業,識記理解作業多於表達應用作業,作業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是最主要的特點。因此,作業設計的研究對於教學實踐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作業有效設計的現實意義

語文作業設計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它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是語文學習的風向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作業應在大量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作業的功能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及實施和價值越來越受到教師、家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思考。

一直以來,我們的課程改革重點都主要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對於學生的作業練習,卻很少關注和研究,以至於在課改大潮的席捲下,作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作業過多,二是作業過於簡單。無論哪種情況,都是作業質量低下的表現。學生在鋪天蓋地或者過於簡單的作業練習中,機械重複地進行訓練,沒有時間和興趣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批改也只是簡單的關注答案對錯。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難以使訓練點落實到位,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更談不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探究創新能力的養成了。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幫助學生改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是課改最新的核心任務”。《新課程標準》同時強調以人為本。作為語文教學過程重要環節之一的作業訓練,不僅是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走出語文作業練習簡單枯燥、機械重複的泥沼,立足於學生的長足發展,放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已經是作業練習必須承載的內容。

基於以上思考,改革作業現狀是十分必要的。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發揮作業本身的價值功能,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發展,是作業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三、小學語文“多元化”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學生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教學的重要活動之一。好的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願意完成作業,喜歡完成作業,輕鬆、愉快地完成作業,在作業中體驗成功,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我認為,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好的語文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針對學生客觀存在的客體差異進行作業設計,就最大化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們都有自身的優勢智力區域,每個人都是一種獨特的類型。只有徹底摒棄“一刀切”的作業設計,按照學生不同的情況來科學地優化作業設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調動內驅力,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自主思考、獨立實踐和練習,才能更好的完成知識、技能的內化。在作業的優化設計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首先要對作業的量和難易程度作充分的考慮,要遵循始終的原則,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對作業的形式、內容進行設計,要採用多種形式,避免單調枯燥、機械重複。第三,要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其知識結構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特長等都存在着差異,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適當地設計一些彈性作業,使其向着最近發展區發展,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你那個獲得輕鬆愉悦的心理體驗。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多利用評價的激勵、反饋功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成長需要。

2、多樣性原則

傳統的語文作業除了書面作業就是背誦朗讀,這對於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説,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學生不是寫就是背,想玩的願望長久得不到滿足,慢慢就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到其做作業的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倡導素質教育、寓教於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小學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採用多種形式,如遊戲式作業:猜字謎遊戲、填字遊戲、成語接龍遊戲等,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還有表演作業,小學低段孩子的表現欲比較強,教師就可以針對教材中一些有情節的課文進行表演設計,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在學生扮演課文角色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又熟悉了課文;再比如繪畫作業,在學習一些寫景的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動手將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描繪出來,將語言學習融入到繪畫中去。通過採用上面的方式,使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充分被調動起來,最終使作業的效用得到進一步提高。

3、趣味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何謂興趣呢?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説:“學生帶有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顯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只有用輕鬆、愉快的活動誘發學生的愉悦感,才能形成其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滿趣味性的作業必然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喚醒學生的靈性和審美情趣。傳統的作業形式呆板,內容枯燥,一成不變和脱離實際的無趣模式,大大減弱了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使作業能儘可能形式新穎、內容練習實際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願意思考,願意去做,在一種愉悦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乾的成功樂趣。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首先,可發揮色彩與圖案的功能。如利用書上的色彩鮮豔的插圖、俏皮可愛的學習小夥伴,增加學生的興趣。其次要發揮語言的魅力。同樣的作業,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富有情趣的語言,將賦予作業極大的靈性和情趣,使作業成為富有趣味的智慧之旅,最終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任務。

4、有效性原則

作業在課堂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並以學生活動為主,它使預習、聽課的效果得到檢驗,又為質疑和小結提供了客觀依據,更有利於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的評價有機結合。為此,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考慮的是作業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傳統的作業僅僅依靠“題海戰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有時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語文教學是一個整體工程,為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教師應依據教學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的整合設計,在作業形式好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只有堅持有效性原則,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構建出清晰合理的語文知識體系,並按照語文訓練的規律科學有序地設計適當的作業,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5、人文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長期以來,由於過分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以至於不少教師把語文作業理解成僅僅是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的手段,囿於書本,拘於讀寫,限於室內,禁錮了學生的活動空間,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而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新課程呼喚有審美情趣的語文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環節之一的作業設計同樣需要審美情趣。充滿情趣性的作業必然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喚醒學生的靈性和審美情趣。新課程語文作業除了注重知識和能力外,也應圍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得到情感薰陶、思想啟迪、心靈感悟,使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一句話,作業應該融培養技能與人文文化於一爐,讓學生在作業中和諧發展。

6、實踐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新課程倡導學生在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有利於學生養成時時處處運用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好習慣。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動態性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並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類學習資源,加強生活體驗、感悟、表達,縮短文字與情感的距離,淺化難點,學用結合。學生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加語文知識,增長語文才幹。

7、整合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與其他學科如自然、社會、歷史等諸多學科有着難以割斷的聯繫。因此,要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滲透,注意語文與社會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資源整合。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教育的真正價值,在於培養學生解決真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心設計的作業是語文教學的得力助手,教師應着眼於作業的“多元化設計”,努力開發其應有的價值,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質得到不斷提升。因此,只有從低段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考慮,精心設計“多元化”作業,實施合理的作業評價,才能讓作業真正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