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初中課外文言文閲讀譯文.

初中課外文言文閲讀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3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課外文言文閲讀譯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課外文言文閲讀譯文.

黃琬巧對

黃琬從小就聰明,祖父黃瓊擔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發生日食。京城裏看不到那次日食情況,黃瓊把他聽到的情況告訴皇上,皇太后召見他問他日食的情況。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道當時的情況。黃琬7歲,在旁邊,説:“為什麼不説日食剩下的像剛出來的月亮?”黃瓊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黃琬説的回答詔書,認為黃琬十分特別,十分喜愛他。

神童莊有恭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説:“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説:“你讀書了沒有?可以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説:“對子,小意思罷了,這有什麼難的!”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認為他自大並且誇張,於是就指着廳裏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説:“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説:“就是這裏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鮑子難客

齊國貴族田氏,一次在庭院裏祭祀路神。祭禮完畢,應邀參加宴飲的賓客有上千人。席間,有人獻上魚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説:“天帝對人類的恩德多麼深厚啊!繁殖了五穀,生育了魚鳥,供我們享用。”他剛説完,赴宴的眾賓客隨聲附和,一致贊同。這時,在座的一個姓鮑的十二歲小孩,走上前來説:“事情並非如您所説啊!天地之間的萬物,和我們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類。物類本身,並無貴賤之分,而僅僅憑藉智慧大小,力量強弱,相互制約,得以生存,並非誰為誰而生。人類獲取能吃的東西食用,哪裏是上天專門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難道能説上天生出人類是為蚊蚋和虎狼製造食品嗎?”

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個和尚,他的屋裏有個銅磬,每天時常發出聲音.和尚認為這聲響是鬼怪發出來的,老和尚嚇得生病了.尋求有法術的人使

用上百種(許多的方法來禁止磬鳴響,最終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紹夔與和尚很友好,來看望他的病況,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訴了他.正好那個時候前殿的齋鐘響了,磬也跟着自鳴。曹紹夔笑着對和尚説:"明天你請我吃飯,我幫你捉妖." 和尚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高。”皇上十分高興。一天,皇上對解縉説:“你知道宮中夜裏有喜事嗎?(你能否作一首詩。”解縉就説:“君王昨夜降金龍?”於是皇上説:“是個女兒。”解縉忙説:“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説道:“她已經死了。”解縉又説:“料是世間留不住。”皇上説:“已把她投水裏了。”解縉又説道:“翻身跳入水晶宮。”皇上本想用詭異的語言難住他。解縉已説出了詩,皇上不禁深深感歎解縉的才思敏捷。

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琅琊姑幕人,幼時喪父,在他八歲的時候,幫別人放豬。鄉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這本書,傳授的學生有上百人。承宮從他房前經過,看見那些學生在朗誦,感到很喜歡,便忘記了他的豬,聽徐子盛講經書。豬的主人對他還未回來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宮索要(他的豬。看見他在聽講經書,就想用竹鞭打他。學社內的學生一起阻止,豬的主人才沒有打他。承宮於是就留在徐子盛門下學習。承宮在那幹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後,最終精通了這本經書。

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早年遭遇社會動亂,與同族的桓元卿同處於飢渴困境之中,但桓榮不停地讀書背誦,元卿嘲笑桓榮説:“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麼時候再用的上它呢!”桓榮笑着不迴應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遺憾地説道:“我是一個農家人的孩子,怎麼會料到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

宋太宗學書

宋太宗當政的時候有一個叫王著的人學王羲之的書法,理解透了竅門,在翰林院當侍書。皇帝處理政事之餘,還注重練書法,許

多次派太監拿自己寫的字請示王著,王著每次都認為(宋太宗還未學好,太宗就更加專心臨摹書法。(宋太宗又拿了寫好的字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當初的一樣。有人問他的意圖,王著説:“雖然(皇上本來寫得很好,但是如果那麼快就説(皇上寫得好, 恐怕皇上就不再(對書法用心。”從那以後,皇帝的書法精妙絕倫,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認為這是王著對皇上規勸的成果。

崔景偁拜師

我當初在京城認識景偁,和(他成為朋友,景偁用對待兄長的態度照顧我。已經上了歲數,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禮物,請求作為(我的學生。我慚愧地謝絕了,沒有接受(禮物。(景偁説:“我之所以跟從先生,並不是圖取功名。先生您不寫世俗的文章,也不是個庸俗的人,我的願望有希望實現了。”

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説:“做人應該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着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中。古人説:‘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會感到麻煩。’這不只是説説。回想我年輕時的處事行為,覺得很是不對。”

讀書五失

清朝的袁文清曾經説:“我年少的時候讀書有五方面過失:廣泛

地瀏覽但沒有什麼選擇,這樣的過失在於博覽卻少有重點;喜歡古人的言行,意志經常退縮卻不敢向往,這樣的過失在於軟弱而沒有確立(志向;摘錄往事,一個故事沒結束就更改開頭,這浪費體力卻又沒有什麼功效;聽説別人的優點,打算快速地跟隨上去學習,往往落在他的後面,這樣的過失在想要迅速而好高騖遠;喜歡學習寫作,不能積累學問的基礎,這樣的過失更嚴重了。”

顏回好學

顏回二十九歲的時候,頭髮已全白,早死。孔子哭得極度悲傷,説道:“自從我有了顏回( 這樣好學的弟子 ,學生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 孔子回答説:“有個叫顏回的學生最喜歡學習,他不把怒氣發到別人頭上,不重複犯錯誤。他不幸去世了,現在就再也沒有聽説有好學的人了。”

張孝基仁愛

許昌有個士人叫張孝基,娶同鄉某富人的女兒。富人只有一個兒子,沒有出息,富人便罵着把他趕走了。富人生病將要死了,把家產全部託付給孝基。孝基按規定禮節為富人辦了後事。後來,富人的兒子在路上像乞丐一樣乞討,孝基見了,同情地説道:“你會澆灌園圃嗎?”富人的兒子答道:“如果能夠(通過澆灌園圃來得到食物,就太幸運了!”孝基便讓他去澆灌園圃。富人的兒子能夠自食其力了,孝基有點奇怪,又説道:“你能管理倉庫麼?”答道:“讓我澆灌園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況管理倉庫

呢?那真是太幸運了。”孝基就讓他去管理倉庫。富人的兒子順從而謹慎,沒犯什麼過錯。孝基慢慢觀察他,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會像以前那樣,於是將他父親所委託的財產還給他了。

陳實與“樑上君子

陳實是東漢人,為人仁厚慈愛。那一年鬧饑荒,百姓飢餓。有一個小偷晚上進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樑上。陳實在暗中看到了他,於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兒孫起來,神情嚴肅地教育他們説:“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壞的,只是習慣了成為習性,就變成了這樣。”兒孫説:“是誰?”陳實指着樑上的盜賊説:“就是那樑上的君子。”盜賊很吃驚,自己跳下地,磕頭認罪。陳實慢慢地開導他説:“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壞人,應該反省自己,做好事。”陳實知道他很窮,於是讓人給了他二匹絹。從此整個縣中再也沒有小偷了。

趙簡子元日放生

有邯鄲的百姓在正月元旦這一天將他們捕獲的斑鳩鳥進獻給簡子。簡子很高興,重重地獎賞了他。門客問簡子這樣做的原因。簡子説:“在正月元旦這天將獵物放生,是表示(對飛禽有恩德。”門客説:“百姓知道您要將獵物放生,所以爭相獵取它們,反而 使它們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獵它們。捕獵之後再將其放生,恩德補償不了罪過。”簡子説:“是這樣的。”

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是晉國人。(他的弟弟很早便過世了,只留有一個小孩,名字叫遺民。那個年代,正遇上動亂,匈奴人入侵首都,搶奪牛馬。鄧攸帶着妻子孩子逃到他鄉。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在這種情況下,鄧攸對妻子説:“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遺民。現在如果我們帶着兩個小孩子逃命,大家都會死。不如我們放下我們的孩子,帶着(我弟弟的兒子遺民逃跑吧。”妻子聽後淚如雨下。鄧攸(便安慰她説:“不要哭了,我們還年輕,日後還會有孩子的。”妻子也就聽從了他的話。

張之萬之馬

尚書張之萬,畜養了一匹紅色的馬,非常地神氣,速度非常快,曾經在一天內奔跑數千裏,大氣不喘。一個軍人看見了就非常地喜歡它,派人前來買下那匹馬,張之萬不答應。他堅持請求,張之萬沒有辦法,(把馬賣給了他於是那軍人就拉着馬離開了。不久,馬被送了回來,張之萬為此感到很奇怪,詢問(把馬送回來的原因,説:“剛剛騎上去,就被(馬踢翻了下來,連續換了幾個人,都被甩得掉了下來。這是隻性子暴躁的馬,所以把它退了回來。”張之萬對於此事求之不得,於是就馬上退回了賣馬的錢收回了這匹馬。等到他騎上馬去,仍像從前一樣温順善良,原來是這馬希望跟隨(自己原來的主人。

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王安石升職為知制誥,吳夫人為他買了一個小妾,荊公見到説:“這是誰?”那女子説:“夫人讓我侍奉您左右。”王荊公説:“你是誰家的?”那女子説:“我的丈夫是軍中官員,運

米時船沉,家中財產全部用盡(用來賠償還不夠,還要賣了我來補償。”王荊公傷感地説:“夫人花了多少錢買你?”女子説:“九十萬錢。”王荊公叫來她的丈夫,讓那對夫婦和好如初,給他們金錢,把錢全賞賜給他們。

宋仁宗忍餓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牀後,對身邊的大臣説:“昨天晚上覺得肚子很餓所以睡不着,於是就特別想吃燒羊。”身邊的近臣聽到後説:“那皇上為什麼不下命令去取幾個來?”仁宗聽後説道:“近來聽説過在皇宮裏只要什麼事情索要一次,宮外的人便以此為例?我是真的擔心如果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們以後就會連夜宰殺,來供應我的不時之需呢!那麼時間一長,就要浪費許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麼能因為一時的飢餓,而開始無止境的殺戮呢?”

范仲淹罷宴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時,閒暇的時候帶領部屬登上城樓準備酒宴,還沒有舉起酒杯,范仲淹看見幾個穿着喪服的人正在籌辦裝殮之物。他急忙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寄居在外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將要埋葬在鄰近的郊外,下葬時入殮的衣服和棺材都還沒有備齊。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樣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給予了他們重金救濟,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歎甚至有感動得流下眼淚的人。

顧榮施炙

顧榮在洛陽時,曾經應別人的宴邀趕赴宴席。(在宴席上他發覺上肉的僕人的臉上顯露出對烤肉渴求的神色。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給他吃。同席的人都譏笑他。顧榮説:“一個人每天都端送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遇到戰亂,顧榮渡過長江南下,每當(顧榮遇到危難,經常有一個人在他身邊(或周圍幫助他。顧榮對此感到奇怪,後來問那個人這樣做的原因,原來是(當年接受他烤肉的人。

逆旅主人無情

京城裏的人多以開設旅店謀取利益。客人來了,給他一間房,只能睡覺,彎下身子才能出入。早晨到了,(客人出去辦事,晚上回來睡覺,什麼生活上的事皆是客人自便,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幾千銅錢,如果不給那麼多錢,就會吃官司。有的客人生了病,就要趕他走,如果他病危了,即使還有些氣息,眼睛還沒閉上,就把他丟棄街頭,還要霸佔他的錢財。懷孕將生的婦女,店主認為是不吉利的,絕對不會讓她住宿。這種住店的店主非常的薄情寡義。但是這種店主絕不是天生就是如此,而是因為是身在京城,什麼人都有,所謂形勢使然,不得不如此

陸元方賣宅

陸少保,字元方,曾經在洛陽城賣一棟房子,家裏人要把房子賣了換錢,買(房子的人要求拜見。於是元方告訴那人説:“這房子非常好,只是沒有排水的地方罷了。”買(房子的人聽到(他説的話後,就立刻找藉口推辭不買房了。兒子侄兒們就此説了埋怨的話,陸元方説:“(如果(我不這樣(説,那就是欺騙對方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一個鼎獻給齊君,並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説是真品,那麼我就接受它。”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柳季説:“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楊萬里與“誠齋”

楊萬里,字廷秀,是吉州吉水人。紹興二十四(1154年中進士,做了贛州司户,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當時張浚被貶謫在永州,正閉門辭客,楊萬里多次前往(拜訪都不能見到,寫信盡力請求才被召見。張浚使用心意正直誠懇的學問(即儒家中庸之學教導勉勵他。楊萬里(立志一生都服從他的教誨,於是把書齋命名為“誠齋”

和氏璧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説:“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説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説:“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説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説:“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説:“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説謊的人。”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幽王擊鼓

周朝定都豐、鎬,接近西戎人。(於是周王就與諸侯約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邊擺放戰鼓,(鼓敲響的時候遠近都能聽到,假如戎人來到(豐鎬,擊鼓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都來救天子。戎寇曾經來過,幽王擊鼓(傳遞消息,諸侯的兵馬都來了。人聲和馬的嘶鳴聲鼎沸,褒姒看見這景象對其感到非常高興。幽王想讓褒姒笑起來,於是多次擊鼓,諸侯的兵馬幾次來到但沒有見到戎寇。到了後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被全天下人所恥笑。

許生端方

道光年間,蘇州渡僧橋邊,停着一艘去科舉考試的船。書生姓許,年紀二十歲,風度翩翩,很有才華,平時行為端正不隨便説話,有賢人雅士的風度。三更天,見岸邊火光沖天,鑼聲人聲轟響驚心,知道有店鋪失火了。許生很是歎息。剛抬頭看,見樓上窗口中跳下一個少女,肌膚潔白,身上沒有穿衣服,落在船頭,少女幾乎被驚嚇落入河中,許生正色道:“姑娘受驚了。”少女非常恐慌,看見一個俊秀書生,就想跳入河中。許生勸她説:“已躲過了火災,為什麼還要投河?”給她錦被包裹,拿着火燭坐着等天亮,目不斜視。火滅了,天也已經亮了,少女的父親知道後背着衣服來到船上,少女穿好衣服,謝過許生走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擔任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氏到達京城,於是去拜見王安石,王安石請他一起吃飯。第二天,蕭氏穿着華麗的衣服前往,以為王安石一定會準備好豐盛的食物(來款待他。過了中午,蕭氏覺得十分飢餓,但又不敢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坐下。果品蔬菜類的菜都沒有準備,蕭氏心裏對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們喝了幾杯酒,先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一會兒就上飯了,一旁安置着菜湯罷了。蕭氏很驕傲放縱,不再動筷子,只吃了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拿過來自己吃了,蕭氏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範文正正直

文正公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户姓朱的人家裏,經常和一個術士遊樂。適逢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范仲淹,告訴他:“我善於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祕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祕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

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諫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把他叫來説:“你的父親會使用神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託我先保管祕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些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祕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標誌依舊完好如初。

王安國直言

王安國性格正直,嫉惡如仇。王荊公一開始職務為副宰相,閒暇的時候因為閲讀晏元獻公描寫愛情的詞而笑着説:“做宰相的怎能作這種小(志氣的詞?”平甫回答:“晏元獻公也只是偶爾因為得意之事而這樣,難道他的事業僅僅停留在這上面嗎?”當時呂惠卿作為館職也坐在一旁,立刻説到:“為政的人連不正派的言詞都要排斥,何況自己幹這種事呢?”平甫表情嚴肅地説:“排斥不正經言詞,還不如遠離小人。”呂惠卿認為在批評他自己,從此尤其與平甫不和睦。

海瑞清廉

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鄉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蘇民懷一人。蘇民懷檢查清點他做官的俸祿,竹箱子裏有八兩銀子,麻布兩丈,幾件舊衣服罷了。這樣的都御史又有幾個?王鳳洲評價他説:“不怕死,不愛錢,不結夥。”這九個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萬語讚揚他,能勝過這評價嗎? 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不喜歡記着別人的過錯。剛擔任參知政事,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着呂蒙正説:“這小子也來參政啊?”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過去了。與他同行的人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他們。下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説:“如果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再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所有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

梁鴻尚節

梁鴻雖然家庭貧困,然而他推崇禮節,廣泛閲讀(書本,沒有不通曉的(事情。並且他不死記硬背章句。讀完書,就到上林苑放豬,曾經不小心留下火種,蔓延到別人的房屋。梁鴻就尋訪被燒到的人家,問他損失的財物,用自己全部的豬作賠償還給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還認為得到的補償很少,梁鴻説:“我沒有別的財富,願意讓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鴻於是勤奮做工,從早到晚從不鬆懈。鄰家老人們見梁鴻不是一般人,於是就一同責備批評那家主人,並且稱讚梁鴻是忠厚的人。因此, (主人開始敬佩梁鴻,把豬還給他,梁鴻沒有接受。

蹇材望偽態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軍快要來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於是做了一塊大錫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兩片銀片鑿出小孔,在上面寫到:“得到我屍體的人,希望為我埋葬,還希望為我祭祀,題目為‘大宋忠臣蹇材望’。這銀子是用來作為替我埋葬的費用的。”每天把錫牌和銀子系在腰間。只等待元軍到達湖州城,則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 一個鄉鄰人以及平日往來的人,人人都敬重他。丙子年正月初一,元軍入城,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人們都説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軍的服裝騎馬歸來,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軍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

米芾索帖

米芾詼諧機智,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經在船上拜訪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給米芾看。米芾對這幅作品感到驚歎不已,請求用別的畫來換取《王略帖》,蔡攸對這件事感到很為難。米芾説:“你如果不聽從我,我也不想活了,就跳入這個江中死去。”於是米芾大叫,靠着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把《王略帖》給他了。

趙孟頫過揚州

元朝興盛的時候,揚州有個姓趙的人,富裕而喜歡(招待客人。他的家裏有明月樓,人們(替樓寫春聯,大多沒有適合主人意向的人。一天,趙子昂路過揚州,主人知道了這件事,把他迎接到明月樓上,用豐盛的酒席款待他,所用的都是銀製的器具。酒喝到一半,拿出紙和筆請求趙子昂寫春聯。趙子昂拿起筆寫道:“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得到春聯,非常高興,把喝酒的器具全部撤下並把它們贈送給趙子昂。

歐陽修不喜釋氏

歐陽修不喜歡佛教,談佛教的讀書人,歐陽修必定板着臉看對方,而歐陽修最小的兒子的字為“和尚”,有人問:“你既然不喜歡佛教,卻用‘和尚’給兒子命名,為什麼呢?”歐陽修説:“正因為輕視佛教,所以像現在用牛驢為小兒子命名罷了。”提問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辯解。

唐伯虎識破術士

有個術士求見唐伯虎,極力地説修煉的好處。唐伯虎説:“如此高妙的道術,為什麼不自己幹?反而要賜於我?”術士説:“只遺憾我自己福氣淺薄!我看過的人很多,有福 氣的人,沒有比過你的。”唐伯虎笑着説:“我只出仙福,在城北有一間房間,非常僻靜,你到那邊修煉,練出以後各得一半。”術士還沒有醒悟。有一天又來拜訪唐伯虎,拿出一個扇子求唐伯虎題詩,唐伯虎寫道:“破布衫中穿着破布裙,碰到人就會説會煉丹,那為何不燒一些自己用?還要在河邊擔着水賣給路過的人。”

朱文公受騙

朱熹患有腳病,曾經有個道士給他用針熱敷的方法,一會兒便覺得輕鬆安適。朱熹非常高興,大大地感謝了他,並且送他一首詩説:“幾年來我憑藉着細竹棒扶着我走路,一針下去還覺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門時柱着枴杖兒童見了會嘲笑我,現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個蹣跚而行的老頭了。”道士拿到詩後就離開了,沒有幾天,腳病發作得非常厲害,比沒有用熱敷時更嚴重。朱熹急忙讓人尋找道士,(但這時已經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朱熹歎氣説:“我不想懲處他,只想追回那首詩,擔心他拿着這首詩去騙其他人罷了。”

章惇書絕壁

章惇曾經和蘇軾一同遊南山,到了仙遊潭,潭的邊上面臨着萬丈懸崖,兩岸非常的狹窄。章惇要求蘇軾下仙遊潭在石壁上寫大字留念,蘇軾不敢,章惇踩着險石下去,用毛筆蘸着墨在石壁上寫了幾個大字,説“蘇軾、章某來此”蘇軾拍章惇的背説:“章惇日後做了官,必定能殺人。”章惇説:“為什麼?”蘇軾説:“能夠自己拼命的人以後做了官了,必定能殺人。”章惇大笑。

李白之死辨誤

社會上多説李白在當塗採石,在長江上行船因為喝醉了酒,見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撈取,於是淹死在水中,所以採石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説:“李陽冰在塗州做地方官時,太白病重,有一萬卷草稿,還沒有修訂,在牀上交給我,讓我作序。”還有李華作《太白墓誌》也説:“太白寫《臨終歌》而死。”才知道社會上流傳的那些話,很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説杜甫由於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塊,(飽脹而死,是一樣(的無稽。

雋不疑之母

雋不疑巡視下屬各縣,審查囚犯有無冤情,回來後,他的媽媽總是問雋不疑:“有沒有被平反?讓幾個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雋不疑説平反的人多,母親就很高興,笑着給他夾菜吃飯,説話與平時不一樣。如果沒有平反的人出獄,母親就生氣,因此不給他吃飯,所以雋不疑做官,嚴厲卻不殘酷。

徐有功秉公執法

皇甫文備,是武則天時代殘酷的獄吏,跟徐有功討論案件,誣衊徐有功與叛逆分子勾結,呈報皇上他的罪狀,武則天特地讓徐有功解脱被誣陷的罪責。不久,皇甫文備被人告發,但徐有功卻按正常的制度來處置他,有的人説:“他先前誣陷你,想要置你於死地,現在你反而想放了他,為什麼呢?”徐有功説:“你説的是私仇,我是堅持執法公正的人,怎麼可以因為個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王翱秉公

王翱的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的一個官員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愛女兒,每次要女兒回家,女婿堅持不放走。他憤怒地對妻子説:“你的父親是選拔官吏的長官,把我調到京城做官,那麼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親。況且調動我輕易得就像振落樹葉,有什麼可吝嗇的呢?”於是女兒將想法告訴了母親,夫人在當天準備了酒菜,跪着稟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氣,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傷了夫人,出門去,坐馬車住到朝房裏,十天後才回家,女婿最終沒有被調職。

私恩與公法

漢順帝初年,蘇章調職去擔任冀州刺史,他的一個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蘇章知道他貪污受賄,將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他邀請太守,設了酒席菜餚,雙方訴説着從前相交友好的情況,很友好。太守高興的説:“人們都説你公正無私。”蘇章説:“今天蘇章我與你一起喝酒,是私下的事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章辦事,則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語,第二天,便將太守逮捕了。

晉平公遊於河

晉平公在黃河附近暢遊覺得非常快樂,説:“怎麼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一同享受這歡樂呢?”船伕盍胥跪着回答説:“國君也不喜歡好的人才罷了,珍珠出自在湖泊中,玉石常出土於在崑崙山上,沒有腳的東西卻能來到你面前,是因為國君喜歡,那些人才有腳卻沒有來到你身邊,大概因為國君沒有喜歡有才能的人的意願,不要擔憂沒有賢能的人(來。”

子產不毀鄉校

鄭國人到鄉校休閒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説:“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説:“為什麼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裏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説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説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百姓議論,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董閼於法無赦

董閼於擔任上地的太守,(有次他在石巖山中行走時,看見山溝極深,山崖陡得如同牆壁,於是問深澗附近居住的人:“有沒有人曾經掉入山谷?”回答説:“沒有。”又問:“嬰兒、痴呆聾人、發瘋的人,有沒有曾經掉入山谷?”回答説:“沒有。”又問:“牛馬狗豬有沒有曾經掉入山谷?”回答説:“沒有。”董閼於感慨地長長歎了口氣説:“我能治理這個地方了,讓我制定的法令沒有可以赦免的情況,就如同人們掉進山溝裏必死無疑一樣,那麼就沒有人敢觸犯它,有什麼不能治理的呢!”

錢貨入瓶

揚州有個乞丐,叫胡媚兒,他有一個瓶子,同別人説:“如果放錢裝滿這個瓶子,就會永遠得到幸福!”旁觀的人看到瓶子只能容納半升,因此有人放十文錢,百文錢,但瓶子仍舊沒有滿。人們對此感到奇怪,一個有錢人經過此地,放了千文錢,還是沒有滿。有一個好奇的人牽着一頭驢,説:“放一頭驢進去可不可以? ”乞丐點了點頭,驢子隨後變成像繩子似的進入到瓶子裏,整個市場上的人都感到驚訝。這個時候,有幾輛貨車經過,貨車的主人聽聞這件事後便開玩笑説:“能不能讓我的各輛貨車也進入到瓶子裏?”乞丐回答説:“可以。”乞丐將瓶口微微一側,貨車一一進入到瓶中,貨主非常震驚,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經偷偷地躲進瓶子中。貨主將瓶子打碎,卻一無所有。

世界上貪財的人,就像這沒有底的瓶子。

田真兄弟

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他們共同商議着分割財產。他們把生活所需物品都平均分了,只有堂前的一棵紫荊樹,(兄弟三人共同商議想要(把樹鋸成三片。第二天準備砍樹,那棵樹馬上就枯萎死亡,形狀像被火燃燒過一樣。田真前往看到了樹,非常驚訝,對眾位兄弟説:“樹本來是同根的,聽到要砍斷分開,所以枯死了,我們都不如樹木!”田真的兩個兄弟都不禁悲傷地難以承受,不再分解樹了。樹聽到聲音後枝葉繁茂。兄弟三人相互被感動了,就和睦得像當初一樣了。

樵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餘姚縣有個外地人在山中趕路,夜裏住在山神寺。半夜,有隻老虎來向山神跪拜,説着像人一樣的話語,乞求山神賜給它食物。山神答應把鄧樵夫給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廟外,果然看見一個樵夫經過,迎上去問:“您姓鄧嗎?”樵夫回 答説:“是的。”客人就告訴他晚上聽到的事情,告誡他不要前往。鄧樵夫説:“我有母親,靠砍柴維生,一天不打柴,母親就會餓肚子。生死都是命中註定的,我有什麼可害怕的!”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隨他偷偷地看。鄧樵夫剛剛打上柴,老虎突然從竹林間竄出,鄧樵夫徒手與它搏鬥了幾個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轉了很久。老虎很憤怒,於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鄧樵夫追上去將它殺了。客人上前慰勞他,鄧樵夫説:“感謝你深厚的情義,何不帶我到廟中去?”到了廟裏,鄧樵夫大罵死虎並斥責山神説:“現在怎麼樣呢?”於是就將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奇鷹

楚文王年輕的時候喜歡打獵。一天有人送了一隻鷹。楚文王見這隻鷹爪子非常鋒利,與普通的鷹不同。於是楚文王在雲夢打獵,鋪設的網像雲一樣密集,燒火冒出的煙遮蓋了天空,其它的鷹爭着捕獵獵物。而這隻鷹高高地昂起頭。瞪着雙眼,沒有捕獵的意思。楚文王説:“我的鷹捕獲的獵物有好幾百只,你這隻鷹竟沒有捕獵的意思,是欺騙我的嗎?”獻鷹的人説:“如果(這隻鷹只是為了抓小兔子,臣怎麼敢獻給您呢?”過了一會,雲際間有一東西在飛,看不清它的樣子。這隻鷹於是展開翅膀飛去, 快得像閃電一般。不一會兒,羽毛像下雪一樣掉下來,血像下雨一樣灑下來,一隻大的鳥掉在地上,測量它的兩隻翅膀的長度,有數十里長,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麼,這時有一個博學多聞的人説:“這是大鵬的幼雛。”楚文王(聽了就重賞了獻鷹的人。

雉鳥報復

有一個獵人,在山中打獵,射死了雄的野雞,留下了雌的野雞。有的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説:“留下雌的野雞,用來引誘雄的野雞;(如果射死雌的野雞,雄的野雞就飛走了;同時捕取它們,以後就一無所獲了。”幾個月後,雌的野雞果然引來了一隻雄的野雞,獵人射死了那隻雄的野雞。像這樣又過了幾年,捕獲了很多隻雄的野雞。直到一天,雌的野雞跟隨獵人回家,用頭撞庭子前放香爐的長條桌子而死。後來,獵人的家人相繼死去,又因為打官司而傾家蕩產,不多久獵人也死了,最終斷了後代。有人説:“人沒有不愛自己愛人的,鳥也是這樣啊。”獵人的計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雞的報復更加悲慘。

桑中生李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裏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裏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裏,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後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説開來。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説:“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把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不久就會康復。眾人隨聲傳聞,李樹因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見,所以遠近聞名。那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多,綿綿不斷。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見此情形不禁覺得好笑,説:“這哪有什麼神仙?這是我種的李樹啊。”於是砍掉了它。

縣令捕蝗

錢勰擔任如皋的縣令,適逢當地爆發蝗蟲引起的旱災,而泰興的縣令卻欺騙郡的長官説:“當地沒有蝗蟲。”不久,蝗蟲成災,郡長官責問,泰興的官縣無言以對,於是説當地的蝗蟲,大概是從如皋飛來的。於是下公文給如皋的官縣要求捕捉蝗蟲,不能讓它危害鄰近的地區。錢勰拿到公文,就在對方公文的末了寫了首詩回覆他:“蝗蟲原本是天災,而不是官縣沒有能力。既然是從我的地盤上飛出去的,就請你們將它們押來。”一會兒,話傳到京城,人們聽了,無不笑得前仰後合。

天敵

蘇轍説:“魚不怕捕魚的網,而怕鵜鶘,這是它的天敵。”村裏的一個老人看見一個蜈蚣正在追一條蛇,走得很快。蜈蚣漸漸靠近蛇,蛇不動,張開嘴巴等待,蜈蚣徑直鑽進它的腹中。過了一段時間出來,蛇已經死了。老人將蛇扔到深山裏,過了一些時日跑去查看,看到有無數小蜈蚣在吃已經腐爛的蛇肉,原來是因為蜈蚣是在蛇腹裏產卵。蜘蛛不再進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搖了搖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沒有出來,把竹子剝開一看,蜈蚣已經一節節的腐爛斷裂了。大概蜘蛛在搖腹部的時候,已經撒了尿將蜈蚣殺死了。動物害怕他的天敵竟有如此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