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初中生課外閲讀的好處

初中生課外閲讀的好處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9W 次

中學生的課外閲讀須受到重視,因為課外閲讀是語文課的外延,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

初中生課外閲讀的好處

在這個充滿喧囂、充滿浮躁的時代,人們不會擔心自己的時間會空下來。只要願意,人們可以每天都過得忙忙碌碌、熱熱鬧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流行歌曲、電影、肥皂劇和網絡遊戲等一道道娛樂快餐能夠使人們常常處在興奮之中,比如電影、電視劇通過運用特殊的影音處理技術,可以把畫面處理得更為唯美,把情節設計得更為引人入勝,把恐怖的氛圍處理得更為毛骨悚然,把殘忍的場面渲染得更為血腥。網絡遊戲以其本身所具備的特點,比如場景的絢麗多彩以及多人之間的合作性和互動性、即時生效性等,滿足人們的爭強好勝的心理,能幫助人們填補空虛,逃避現實,並從中獲得某種成功的體驗等。但是興奮過後,卻使人陷入更虛無的寂寞之中。於是,人們會尋求更大的刺激,以填充更無邊的精神寂寞。而我們的學生更是屬於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羣,容易在這樣的時代受到誘惑。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他們的心復歸於平靜,進行一些閲讀和思考,讓傳統的書面文本的課外閲讀擺脱這前所未有的尷尬。

閲讀,通俗地講,可以用來消遣,也可以用來獲得知識。消遣型閲讀可以調節高度緊張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勞。它對閲讀主體的知識儲備、審美能力不作很高的要求,閲讀主體不帶有很高的目的性,不需要對閲讀材料進行深度瞭解和體驗,不需要獲得較多的審美體驗,更不是為了從中獲得富有創見的新思維,而只是為了獲得閲讀過程中的輕鬆感和愉悦感。消遣性的閲讀心理自由度很高,其精神與感官在閲讀活動中處於相當放鬆的狀態,不易產生疲倦的心理,還能夠使得非專家和學者的人士也能參與閲讀,即使不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也能使閲讀主體在不知不覺之中增強對文字、文句、文法的瞭解和應用。缺點是讀者對於閲讀材料的選擇,更多是從感覺和興趣出發,可能會造成閲讀文本的低俗化。不過,在對消遣性閲讀進行引導,將閲讀活動延伸下去的話,會使閲讀主體在對於文本的閲讀過程中,不停留在追求心理願望的直接滿足上,會產生從文本中獲得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審美感受的期望。隨着閲讀的深入,閲讀主體已經不以對於文本所傳達出的表層或淺層意藴作簡單的認知和掌握為滿足,而是渴望獲得新的審美感受和生存啟示,進而使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境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閲讀的超現實功利性使得閲讀於閲讀主體而言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高級精神活動。

對於初中生而言,寄希望於這一系列的高級精神活動都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進行。但是,如果閲讀的內容僅限於我們的語文課本,未免顯得力不從心了。所以,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在談到課外閲讀的必要性時曾經説過:“學習過程中,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閲讀的佔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事實上,課外閲讀的功效遠遠超過課內閲讀的功效,“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就是這個道理。

一、課外閲讀於語文學科之重要性

對於語文學科而言,課外閲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重要的閲讀實踐活動,是形成閲讀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課內閲讀教學只是教個閲讀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別強調課外閲讀的重要性,認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課外閲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語文學習與其他課程的學習不同,要學好語文,僅僅靠課堂中學到的一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學習活動是在課外進行的。教育家呂叔湘先生也曾一針見血地説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説是得益於課外閲讀。”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對一個學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課文,文化積累和文化的.建構更多地還要依靠課外閲讀。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分析幾篇經典課文、考試之前再弄幾份試題講評就夠了,而應該有一個在課外大量的、長期的讀書的過程,沒有課外閲讀,語文學習只能成為孤島,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裏面,而無法形成宏大的知識體系,從而很難掌握得到語文的工具性,更不用説語文的人文性了。《語文課程標準》建議:“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代表了《語文課程標準》對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引導。缺少了課外閲讀,或課外閲讀量少,都會影響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2000年1月,教育部頒佈最新教育大綱,第一次明確指定中學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課外文學閲讀必讀的30種文學名著和中學古詩詞背誦篇目,並具體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閲讀總量。閲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好的推薦書目和正確的閲讀指導對健全中學生的心靈、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有重大作用,這一點社會各方面已經形成共識。新大綱的出台,新教材的啟用,對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起了一定的導向作用,為語文學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也為語文教育構設出了美好的前景。

二、課外閲讀於所有學科之重要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蘇霍姆林斯基通過觀察發現: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用於閲讀教科書,其餘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用在閲讀非必修的書籍上,也就是課外閲讀上;而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讀的學生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因為通過課外閲讀學生的思維被激發了,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這也表現在課外閲讀與記憶力的保持與提高上。記憶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因素,是一切學習的必要前提和基礎。蘇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課外閲讀與增強記憶力之間成正比關係。因為通過課外閲讀對課內的有關知識進行了延伸,為課堂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這時的識記就成為有理解的閲讀,成為一種思維分析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記憶增強了,智力也就發展了。

三、課外閲讀衍生的長期效應

(1)課外閲讀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中學時代是人一生中的閲讀黃金期,在這個時期,學生不僅具有旺盛的求知慾、較強的接受能力,同時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在逐漸地成熟。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所以,讀好書,特別是一些好的人文書籍對於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樣的閲讀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讓他們進行心靈的自我觀照,即通過閲讀來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這一習慣對於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所以,閲讀是一項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在這個長期過程中,它影響着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2)課外閲讀是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課外閲讀除了能夠使學生增長知識、培養美德、提高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智力的開發。這是因為:學生的課外閲讀和課內閲讀一樣,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動和行為構成的,同時還有閲讀需要、動機、興趣、態度等各種意向因素的滲透。所以,它不但有助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而且有益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多閲讀可以實現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培養閲讀能力、閲讀動力和閲讀毅力,也就是培養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各種信息的融合能力和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可以説閲讀是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是進步的階梯,是成長的途徑。

(3)課外閲讀可以促進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當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正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有關專家統計,人類知識總量的翻番週期愈來愈短,從過去的100年、50年、20年縮短到如今的5年、3年。有人預言:人類現有知識只佔知識總量的5%,其餘95%現在還未創造出來。資料顯示,在農業經濟時代,人類只需要7~14歲的學習就能勝任日後的工作;在工業經濟時代,人類的學習時間延伸為5~22歲;而在今天,我們已經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這表明,歷史綿延很久的“一次性學習時代”已告終結,學歷教育已被終身教育取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具有世界意義的《學習生存》一書中,提出終身學習是生存概念的觀點。從 “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傳統的“一張文憑,終生管用”的舊觀念已經改變,人的學習過程不會只在課堂內、學校裏進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都要通過人們未來的閲讀以及自我學習來獲得,所以養成閲讀的習慣很重要,因此課外閲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子,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成尤為重要。所以時代逼迫人們必須終身學習,終身閲讀。而這種閲讀習慣的培養,在中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4)培養課外閲讀習慣可以提高全民的素質。閲讀可以勵志、養性、立德,是對人生的磨鍊和意志的考驗;閲讀能改變命運,增長素質,提高品位;閲讀是傳承文明、更新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基本途徑。一個人閲讀能力直接影響到他的成長、職業能力和他對社會作用的發揮;一個國家國民閲讀率的高低、國民閲讀力的大小,則直接關係到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影響到全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能力,國民閲讀水平更標誌着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國民閲讀力和閲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創造能力和發展潛力。

積極的課外閲讀活動是學生主觀能動地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滿足了學生的審美需要,促進了學生對宇宙萬物的興趣,宣泄和釋放了他們的情感需求,促進了他們對於生命生活的理性思考。課外閲讀不僅僅是課內閲讀的簡單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課內教學內容的變相延伸,它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求,促成他們的自我發展。重視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不僅能夠切實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還能夠使得他們真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

許多文明國家都把全民閲讀作為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措施,通過國家行為加以推動。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原有的閲讀水準還比較低,如不引起重視,差距還會拉大。如果在中學階段就重視對學生對課外閲讀習慣的培養,那麼,等他們成為社會的主流時,一定能夠營造全社會讀書的良好風尚,提高全民素質,提升民族的品位。所以,積極倡導讀書,營造全民閲讀的良好風氣,共建和諧社會,就應該從對學生的課外閲讀的指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