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2016年關於微信的中秋節文章精選

2016年關於微信的中秋節文章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W 次

導語;又是一年中秋到,心裏多了一份深深的牽掛,多了一份戀戀的情感。小編分享幾篇微信中秋節文章,歡迎欣賞。

2016年關於微信的中秋節文章精選

  篇一:微信中秋節文章

在異鄉過了十幾個中秋節,想想都沒什麼印象,要説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在老家過的中秋節,那時候的中秋節畢竟最像中秋節。

中秋節的前幾日就開始盼望了,捱到中秋節的頭一晚,興奮得幾乎就睡不着了。並時不時的掀開窗簾看天色,動作輕輕的,生怕被瞧見成為日後兄姊們拿以取笑的把柄。那時年齡小,生活也不富裕,有的只是小孩子的心思,圖個熱鬧又可以解解口饞。

中秋節父親是沒有假期的,早晨早早的就出了門,為的是能趕回來吃團圓飯。較我大一些的哥哥姐姐這一天如若趕上假期,也都是不出門的。母親給每個人分配了任務,無非是打掃之類的,只小弟什麼都不用做,因為還小,不過也就屬他最忙。忙着和我們搶活幹,但往往是越幫越忙。

距家兩裏之外的菜市場,母親總是一個人去,藍底白色碎花的三角布袋,回來幾乎是滿的,小弟年幼第一個跑去翻包,然後手舞足蹈嘰嘰喳喳的叫嚷個不停,手裏拿着大把的糖果挨個分,也只有這一天,母親是不限制的。

正屋的櫃蓋上,我們總是把東西歸放得很整齊,騰出很大的一塊地,待到午後,就等着母親放月餅,母親習慣把月餅放在茶盤子上,擺放得像小山一樣高。擺不上的便拿出三塊我們兄姊六個每人半塊分了吃,噪雜的小屋立刻就會安靜下來。

我沒趕上憑票購買月餅,我記事的時候月餅已是敞開供應了,4塊一斤用土白色的紙包着,上面蓋一紅貼,寫着中秋月餅,再用紙繩呈十字花型繫牢。月餅上的油常常浸透了包裝紙,拿在手裏香氣四溢。青紅絲的什錦月餅最常見也最好吃,皮薄薄的餡也大,軟軟的,又甜又香。記憶中的月餅沒有現在的種類多,包裝也不及現在的精美,但如今再好吃的月餅也吃不出原來的味了。

母親是個能幹的人,勤儉持家樣樣都行,據説60年沒吃沒喝的時候,一家人三餐温飽,還富富有餘,小屋一櫃子的小米可以為證。平常的時候母親幾乎不用我們,但這一天母親不願掃我們的興,由着我們輪流在灶台邊遞柴燒火,趕上不好燒的時候煙倒灌,嗆得我們眼淚橫流,但依然樂此不疲。

家裏有張八人的圓桌,摺疊式的,我們叫它“靠邊站”,那是我記事起家裏添的唯一的一件傢俱。桌子特別沉,哥哥生拉硬拖的,弄的桌子咯吱咯吱直響,我們也都上去幫忙,支好了轉圈擺上凳子,將炒好的菜小心翼翼的端上來,上面扣上盤子,然後就只等父親回來開飯了。

印象裏這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很早,仍然不會忘了先開唱機,再放上我們早已是耳熟能詳的嚴鳳英的歌曲,音樂響起,一家人擠在20平米的正屋,有説有笑,立刻就有了節日的氣氛。記憶中父親很少下廚房,但火鍋豆腐做得出奇的好,中秋節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母親早早備好了料,很簡單,豆腐白肉片和蝦米,母親也嘗試着做過,但總不及父親做的味美,後來索性就不做,只等父親做。我沒見過父親做別的菜,但只這火鍋豆腐每次都讓我們讚不絕口,每每都意猶未盡。如今時常想起、想念。

月兒滿圓,清輝映窗,八口的大家庭圍在一起,兄姊六個大的不大小的還尚小,有説有笑,其温馨無比,父親常説,看着我們一天天長大,沒病沒災的是他最大的幸福,而我們生活在這其樂融融的家裏是最大的快樂。

過初十盼十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那感覺吃的不是月餅,而是幸福。

 篇二:微信中秋節文章

又是一年中秋到,心裏多了一份深深的牽掛,多了一份戀戀的情感。嫦娥奔月的傳説,吳剛折桂的故事,在人們的心中漸漸豐富了這個節日的內容。

菊在百花後,月是中秋明,情落廣寒宮,你我共此時。在這居家團聚的中秋佳節,誰都不清楚,天下有多少有情人分隔天涯,有多少親人分離一方。也許分離在生命中經常上演,可在這一天、這一刻,思情更深,思親更濃。

中秋時節,小雨纏綿,給人的感覺是涼快、平靜、浪漫、靜謐與思念。一片葉,一陣風,一滴水,都會令人在這個痴情的季節留下不平凡的記憶……

也許是思念成災的緣故,每每遇到月下丹桂盡飄香、古今離人相思共的時節時,淡淡的香氣,滿面飄散,就會勾起心裏美美的回憶。於是,閉上雙眼,感受着這甜甜的氣息,有時忍不住心跳,就像那份思念靠近你我的那一刻。深呼吸,揮一揮衣袂,卻揮不去濃濃的情思,多想與你月下相牽,喃喃耳語,輕輕相依……

時至中秋,一份思念悄然爬上心頭。看天穹飄着的流雲,我雖不清楚今年的中秋之夜,月升月降的心情,但我依然想用自己的文字,去記錄這個心跳的時刻……寄一份相思,託付於明月,這已成了我們不能團圓人的最真寫照。

生活之美就在於人們對月圓的期盼,可月有陰晴圓缺,也不是年年中秋都能遇到有月的天氣,然而,人們的期盼,即使沒有月亮,在人們心裏都早已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藍月亮,幸福、温馨、純情……

雖然中秋的月兒還沒有到來,但是,月餅濃濃的香味,早已觸動了我思念的心絃。天涯共此時,明月知我心。在這舉家團圓的日子裏,我不再沉迷於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悲慼中,心裏早已有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牽掛,實實在在的心情,思念着,祝福着……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雖然廣為流傳,老幼皆知,但是,我相信,在中秋之夜,若不妨再去誦讀一遍,你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篇三:微信中秋節文章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不經意間,又是中秋,又見月兒圓。

放假的歡呼聲雀躍耳畔,各式包裝精美的月餅吸引着眼球,鋪天蓋地的祝福提醒着節日的臨近。只是,此消彼長,隨着年歲的增長,對節日的熱情卻日益轉淡,反而會生出許多無端的感慨,甚至會心生無可奈何的抗拒。

月是故鄉明。那輪明月,長在我兒時的記憶裏,閃亮在家鄉的天空。吃月餅,過中秋,更是孩提時最誘惑的事情。至今,我總憶起老家的中秋,蛩音唱和,秋風微拂,鄉野的氣息清新瀰漫,空氣中飄滿了。

“八月十五”是老家人對中秋節的統稱,雖然通俗而直白,卻承載着家鄉人對美好無限期盼與嚮往。每到八月十五那天,當圓圓的月兒爬上天空,月光碎銀般散向大地的時候,屋前納涼的坪裏開始熱鬧了。父母將老式的芝麻月餅、水果敬獻於月光之下,還有父親親自張羅的簡簡單單的節日餐,香噴噴地衝撞着我們的嗅覺,饞得不行時便偷偷地用小手抓着迫不及待往嘴裏送。雖然老式的芝麻月餅吃起來有些乾硬,可在那時只求填飽肚子的鄉下卻是難得的美味,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吃了還想吃。被月光裝點得柔和靜美的坪裏,大人們喝着小酒,嘮着家常,話着這個秋天的收成。孩子們則歡天喜地地跑着跳着,指着天上圓圓的月亮,聽老人們講嫦娥奔月的。若不是田間蛙鳴陣陣傳來,還真分不清天上人間。

於我,父親在世時的中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温暖團圓,家中盛滿了歡聲笑語。而今每逢過節,母親接過了父親的重任,不辭辛勞地忙進忙出,採購、切洗、製作,就等妹妹、妹夫帶着外甥們回家,給家中添上幾多生氣,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個團圓飯。看着我們吃得開心,她再累都是喜上眉梢、樂在其中。

其實很容易,幸福也是如此簡單。可放眼身邊,時光將一切改變,社會一天天舊地貌換新顏,奢華富足的生活也讓曾經節日的温馨和美漸漸遠離,節日經濟倒是紅紅火火。也許,這才是當今節日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中秋佳節,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擺上桌,親朋戚友推杯換盞,飲盡瓊漿玉液,可也免不了挑挑揀揀,這個肥了,那個鹹了,這個不夠辣,那個不夠香……滿滿的一桌,大家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於是,剩下的美味熱過一餐又一餐,或者乾脆倒掉,絕對的奢侈浪費。

再看市場上、商場裏月餅琳琅滿目,味道有甜的、鹹的,品種有蛋黃味、水果味、火腿味、海味等等,按產地有京式、廣式、蘇式、台式、港式、潮式……直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更令人費解的是,許多天價月餅直叫人目瞪口呆,那堪稱精美的包裝禮盒絕對比月餅要值錢。其實,在這利益趨使走向白熱化的時代,節日已不再是純粹的團圓與喜慶,而是各商家賺取利益的絕佳機會。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搶佔商機,在包裝、產品樣式、製作種類上絞盡腦汁,不斷推陳出新,力求標新力異,怎樣轟動都不過分。

總之,節日的水準提高了,人們對吃的講究也非同往日,而節日本身卻正在一點點失去它曾經的淳美,帶給我們的惆悵與思索也不言而喻。

人常説花好月圓,於一年中秋卻往往難以兩全。俗話説,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寥寥的秋花已開至荼蘼,褪了那份盛麗與明豔,難覓當初的嬌顏朵朵。偶有零星的小花,開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或是路旁,無人問津,卻自顧自美麗,有着孤芳自賞的況味。遠在天涯的遊子,為着理想、事業辛苦打拼,留父母、妻兒依依守望。相思的人兒,藉着清風月明,把滿腔的遙寄,同一片夜空下,享受同一個月圓之夜,把心拉近。

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出了許多父母的心聲,不盼大富大貴,不盼光耀門楣,盼的只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漂泊的離人與堅定的守望者,誰不盼重逢?他們當中有的好幾年不曾回家,父母惺惺期盼,妻兒望眼欲穿。而為了這節日的團聚,他們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精心準備,不只要考慮時間、經濟等條件的客觀存在,還有近鄉情怯的心理上的準備。若不是為了生活,若不是為了讓一家老小過上好日子,若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榮歸故里光宗耀祖,誰願意背井離鄉?誰願意在舉目無親陌生冰冷的城市裏掙扎打拼?

許多人身在旅途,身不由己,而心卻一直牽掛着那個朝思暮想的家,只因那裏,有情,有愛,有暖。此時,一定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匆匆趕在回家的路。無論天氣多麼惡劣,無論時間多麼短促,無論交通多麼擁擠,無論境況多麼寒酸,他們都傾心於這一場奔赴,期待已久的温情與幸福驅趕了所有的苦累。

傍晚時分,陽光未曾全部散去,淡淡的月影已微微探出了頭,風華淡淡,清雅朦朧,心中蕩起意象萬千。此時此景,年輕的流浪歌手在熙來攘往的街道用他憂鬱深沉的嗓音忘情地唱着陳星的《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聲音如泣如訴,歌者心中的那份淒涼翩然繚繞於城市的上空,惹過往行人紛紛駐足,投以的目光,為他鼓掌加油。

只道,天上月圓,地上卻住了離別苦難。月兒照耀着蒼茫大地,誰都有資格分享,而有的人卻被生活磨礪得忘了這温暖的存在。圓滿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美好,而現實往往將期待的圓滿生生切割。也許,我們目之所極全是繁華燦爛,而那些活在社會最底層,躲在陰暗角落卑微呼吸的人,每天為了簡單的吃飽穿暖揮汗如雨、委屈求全、忍氣吞聲,習慣了低頭俯身,哪有去抬頭看一眼天上的月明。

月似無情,有情的是人間。月似無心,有心的是我們。輕倚闌干,沐浴着盈盈月色,任思緒神遊,聽蟲鳴蛙鼓,看羣山靜穆,才懂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綿綿,懂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懂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依依鄉懷,懂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單,懂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懂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眷戀,懂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懂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博大。

月影朦朧,把拉得瘦瘦長長,不堪的羸弱。那淺淺的餘輝灑在眼簾,如霜清冷,泛起潮濕陣陣。中秋臨近,月兒一天比一天圓了,是不是幸福亦越來越圓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原來,蒼天薄情,月裏藏恨。原來,那月圓之時,只為讓快樂的人更快樂,讓完美的故事更完美,而讓孤單的人兒更為清楚地窺見心底那一份久違的缺失。

溶溶月色,透着善睞明眸的清麗婉約,易讓人心生柔軟和迷離。雲端漫步,月裏放歌,該是怎樣的超脱與瞭然?許多人願意在暢聊歡飲中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獨喜歡這寂靜,凝望着皎皎明月夜,聽自己安靜的心跳,感受“月中清露點朝衣”,心情温柔而恬靜。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明月明年”與塵世隔着遙遠的距離,我開始懷疑,我能否走過這樣一段漫長的路?而這月下彌散的幽曼氣息,合着夜的平仄,總能讓我的心收穫一段時間的沉靜。

心中有一輪月兒,彎彎的,柔柔的,淡淡的,嬌俏含羞,帶着濃濃的古意,永不失去。這月兒,象一隻小船,蕩在靜靜的心湖,輕輕地搖,盪出悠悠的歌聲,乾淨而澄澈,飄向漠漠大地浩渺蒼穹,飄向前世的遙來世的遠,餘音不絕。

我願意,是一隻翩然追月的蝴蝶,即使被露水打濕了翅膀,身軀沉重,依然會向着月兒升起的地方,討一點暖。每當仰望空中的皎皎月輪,看着它淡雅的光華,我總喜歡把它想象成廣寒宮:高大的桂花樹永遠瀰漫沁人心扉的花香,勤奮的吳剛永遠做他那一成不變的活兒,漂亮的嫦娥仙子永遠是懷抱玉兔的冰清玉潔的少婦……歲歲年年月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而能見到中秋月明的人是多麼幸福?

月色,很靜,靜得沒有一絲動盪。心,亦很靜,靜得沒有一絲漣漪。一片盛大的白月光,若一場華麗的盛典鋪展開來,清雅一片,一些久遠的人和事在這場盛典上親切再現,擾亂原本安好的心緒。雖然,花前月下的誓言也早已散落在天涯,花好月圓也只是想象,但仍願倔強地堅持,只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秋正瘦,月正圓。這月兒,才華橫溢,清幽高潔,柔情蜜意,接受着萬千的仰望,恩澤着大地蒼生。

祝福世界,人事無分,花好月圓,長長久久,地老天荒。相信,家庭和和美美,身體健健康康,事業順順利利,樂樂融融,便是心中最美的團圓。

期待一輪月兒,美麗的,不落的。期待一場團圓,温暖的,久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