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W 次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1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

冬陽之下,彷彿看見了駱駝隊伴着駝鈴聲聲緩緩走來,也看見那些熟悉的背影隨着《驪歌》越走越遠,漸漸模糊。那些童年裏的快樂憂傷在那些深深淺淺的回憶裏化作了世間最單純的快樂和最美麗的憂傷。

看完《城南舊事》,合上書本的那一刻,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雖然時代不一樣了,雖然我沒有真切見過那樣美麗的城南,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樣徹底的離別和那樣傷感的花落,可是,我分明可以聽見《驪歌》中明媚的憂傷。

每一個故事,最後都是一次無奈的離別。童年裏的很多事情,似乎都那麼難以左右,大人的世界似乎都那麼難懂,對與錯,好人與壞人總是那麼難以分辨,不過,這樣的迷惑在她的眼裏卻是海天相接的美麗。

明明是相聚卻終成離別

惠安館門外的“瘋子”,在英子眼裏卻是她喜歡的秀貞。聽着秀貞説思康叔和小桂子的故事,聽者秀貞的思念,心心念念地記得要叫她的小桂子回家。井窩子的妞兒,曾在西廂房裏和英子一起玩小油雞,對英子訴説着自己的不幸,信誓旦旦的説着要找到親生父母……英子快樂着她們的快樂,難過着她們的難過。當然,她們擁有的更多是不幸的,才剛開始的美好愛情,卻夭折在無邊的等待;剛降臨的生命,卻失去了最真切的牽掛。而命運讓這樣兩個不幸的人相遇,當幸福眼看着就要來臨的時刻,卻是一次悲悽的離別。而英子,卻只能在那些模糊而又清晰的點點滴滴中無力地開始所謂的新的生活。“從前的事都過去了,沒有意思了,英子都會慢慢忘記的。”這樣輕描淡寫的一句略去了英子多少的憂傷,只有那些哭過笑過的人自己知道吧。“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又有誰能給出答案?

宋媽的眼淚

宋媽拋下了她的小栓子和丫頭子,成了英子家的宋媽。可是,當黃板兒牙沉默的時候,宋媽的眼淚從心裏開始流。宋媽可以説是那個時代眾多農村婦女的一個典型。善良,淳樸,同時又間染着農村婦女的共同缺點。英子當然不喜歡她的那些愛嚼舌根之類的習性,但是宋媽卻是她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人。英子和她的弟妹都在宋媽的身上找到了又一份母愛,而小栓子和丫頭子卻分別夭折了,離散了。宋媽的支柱沒了,她被命運無情的欺騙了,就在她日日夜夜的想着她的孩子的時候,傳來的卻是接二連三的噩耗。有太多的歉疚,太多的遺憾,無果的尋女之後連笑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化做無力的歎息。那隻在爸爸花圃裏打滾的驢,伴着清脆的駝鈴,載着宋媽在雪後清新的空氣裏漸行漸遠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一晃六年過去了,再次聽見這首歌的時候,歌詞不再那麼難懂了,英子實現了對爸爸的承諾——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致謝詞。可是,那年的石榴不那麼紅了,夾竹桃也垂落了,那麼喜歡花的爸爸的花兒落了。

“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這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英子已經不是那個學着駱駝咀嚼的英子了,只是眼睛仍然清澈,還多了幾分堅定。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這一次離別,將不是再見。

不曾説再見,卻已是再也不見。那些離開的人,都隨着英子的長大沒了影子。“是跟隨着我失去的童年失去了嗎?”為了給那逝去的童年劃下美麗得憂傷的記號,便有了《城南舊事》那一段段伴着《驪歌》的感傷離別。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2

如果有一本書,我願意一讀再讀,那一定就是《城南舊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還記得剛拿到時,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幾乎整天捧着不捨得放下。

這本書講了20年代末,有一個叫林英子的六歲小女孩,她搬家搬到了北京城南,而她的童年就在那裏度過了。在惠安館裏,英子認識了一個瘋女人秀貞,看到這裏,我真覺得英子的膽子真大,我可不敢跟瘋女人去講話。讀着讀着,我又覺得瘋女人其實也不那麼可怕,而是有些可憐。她是英子認識的第一個朋友。英子還結交了一個好朋友,叫妞兒,她爸爸常常動不動就打妞兒,英子告訴媽媽,媽媽懷疑妞兒不是他們親生的,又得知妞兒脖子後面有一塊青記和秀貞的小桂子一樣,就這樣促成了她們母女相認。

後來英子遷居到了新簾子衚衕,在一個荒園的草叢中認識了一個年輕人,可他居然是一個小偷。不過當瞭解了那個年輕人的身世後,英子又覺得非常同情他,覺得他很善良,他是為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學,不得已才去偷東西,可最後還是被警察抓走了……

眼間,英子已經九歲了,她的宋媽也被她的丈夫帶走了。而英子的爸爸因為感染肺病去世了,爸爸最喜愛的花兒也落了,我想英子該是非常傷心的,我的心也隨着英子已經千瘡百孔了。最後,英子帶着種種疑惑踏上了遠行的馬車,告別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這本書,已經是深夜了,但我輾難眠,腦海中一直浮現緩緩的駱駝隊、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裏的小偷、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那些景物好像電影畫面般出現在我的夢中……

英子所經歷的童年是對於我而言非常的陌生,我的童年簡單而又快樂。但是平時有空時,總是有學不完的功課,做不完的作業;週末也報了舞蹈培訓班,雖然這也我喜歡的,可能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回憶我的童年,是這樣的簡單而蒼白,根本不可能經歷英子的故事,所以,英子的童年深深吸引着我。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3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每當唱響《童年》這一首歌,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我多姿多彩的童年,也會想起林海音編著的《城南舊事》一書。

這本書作者以孩子的角度回憶了她在北京度過的豐富多彩的童年。《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一篇篇故事,字裏行間,處處展現出主人公英子的天真、質樸。讀着讀着,因為想念丈夫和孩子而瘋癲的秀貞,被父親打的遍體鱗傷的朋友妞兒,蹲在草叢裏的小偷,敢於反對封建社會的蘭姨娘與當時的進步青年德先叔,重男輕女、與英子家朝夕相處的乳母宋媽……一個個面孔好像都出現在我眼前了,我似乎也進入了英子的童真世界。和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壞人、藍天和大海一樣,我好像也分不清我的童年與英子的童年了,也開始討厭大人們的認真嚴肅,嚮往起小孩子們的天真無邪了。

合上書,英子的形象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英子站在靜靜吃草的駱駝前,仔細地看着駱駝嘴巴的運動,認真地學着它們動着嘴脣,磨着牙齒;不怕人們口所中説的“惠安館的瘋子”,揹着父母和宋媽與那個瘋子——秀貞做了好朋友,最後還幫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在草叢中幫同學找皮球時與小偷相遇,不僅不害怕,還相信他講的故事,笑着給他背課文:“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着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發現父親偷偷喜歡上了蘭姨娘,機智的英子當了一回“媒人”,把也來寄宿的德先叔和蘭姨娘撮合在了一起,再偷偷跑回媽媽房間,笑着把這幾天做的事給媽媽一一道來……活潑可愛、善良機智的英子躍然紙上。

在最後一節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中,她在小學畢業典禮上説:“自己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但又是多麼怕呢!”當她回到家後,她又得知父親病逝,但她既沒有慌,也沒有哭,而是越發地鎮定和安靜了,因為她想起了所有曾經的朋友對她説的話,想起了父親生前告訴過她,要“闖練,闖練!”還記得書中有這樣的兩句話:“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是啊,英子的童年因此而逝去,她的童年一去不還了!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停……”我的童年也一去不還了,所以,我更應該堅強、樂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文化課知識,長大為祖國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的一份力!

城南舊事中學生讀後感4

《城南舊事》這部長篇小説,有人説這是一部成長小説,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回憶童年的小説,主題的多義性是這部作品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藝術方面,不論是形式結構、語言文字,還是敍事角度都獨具一格。

它透過主人公小女孩英子的童眼看世界。五個短片情節相互連綴,主題前後呼應,既可獨立也可連綴。但是,它們都是以小英子自己的經歷來展開敍述。

《惠安館》中,英子的小朋友妞兒是不是她的一個大朋友“瘋子”所失去的女兒。但英子卻沒有説明,只是通過妞兒和“瘋子”的模樣來產生了懷疑。妞兒是不是“瘋子“的女兒。

英子在《我們看海去》新認識的小偷,在英子和他的幾次交談中瞭解,他並不是壞人,而是在社會與生活的壓力下迫於他這樣做的。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後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着歌兒走到後院來。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裏吹着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這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章回憶爸爸的一段。從這段話小英子體會出了“爸爸”的愛花之心,愛子之意。夕陽西下,單手抱着弟弟的爸爸、為瘦雞妹妹插茉莉花的爸爸、澆花的爸爸、唱着歌的爸爸,在涼爽的風的吹拂下,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有情有味、温柔慈祥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