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課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七年級課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8W 次

 學習目標

七年級課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能概括文中過大年的習俗,抓住關鍵詞語品味並説説過年習俗畫面中的情趣,寫一個有情趣的過年習俗片段。

(課前板書好課題 作者 黑板右下方畫兩條橫線供學生聽寫漢字)

 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本命年的回想》,對於作者,你瞭解哪些情況呢?

投影出示助讀材料——認識一個作家

劉紹棠(1936—1997),現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貼近農村鄉土生活,語言通俗流暢,富有情趣。被譽為“京郊風俗畫家”。

要求學生齊讀材料,並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

板書:劉紹棠 情趣 風俗畫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品味劉紹棠給我們描繪的富有地方特色,充滿情趣的風俗畫。

品味之前老師想先看看同學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我們進行一次漢字聽寫比賽。

請三位同學上黑板聽寫。

1、去掉穗的高粱杆。秫秸

2、全家的同義詞 闔家 寫拼音

3、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寫一個成語(賞心悦目)

先看正確與否,再看書寫是否規範。

 整體把握——概括幾件事情:

師:京郊過年的活動豐富多彩,作者寫了哪些富有情趣的事情呢?請你概括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1、炒花生——炒年貨 (避免缺漏,不夠概括)

2、買絨花——挑絨花 (選用更符合文意的詞語)

(要求學生快速筆記概括事情的注意事項。)

(讀情趣)

師:光知道作者寫了哪些活動還不夠,我們還得深入作者描繪的畫面,仔細品味其中的情趣。

老師很喜歡炒年貨這個畫面,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

請一個學生朗讀片段,教師點撥指導,範讀。

“奶奶炒年貨”是個細節描寫,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表達了老人美好的願望,虔誠的禱告中又透着些許幽默,要讀得細緻,俏皮,可以稍有停頓,“唸唸有詞”要重讀,讀出老人的願望,“玉米粒兒”,兒化音節有濃厚的北方特色,要讀得輕悄。象聲詞“畢剝畢剝”要讀出原味。 “團團圍坐,大吃大嚼”要重讀,讀出一家人團聚一堂的無拘無束和開心快樂。

情趣體現在這些詞語上:

家家 一鍋又一鍋 一捆捆 唸唸有詞 畢剝畢剝

小結:關注動詞、疊詞、擬聲詞的使用。

學生自由朗讀,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畫面,小組交流。

要求:抓住最能體現情趣的關鍵詞語,讀出情趣,並説説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説情趣)

抓幾個關鍵詞語引起畫面中的情趣: 捨不得吃——吃起來沒個夠

開刀問斬

送灶王爺

吃制錢餃子

各家拜年

要求學生在發言時①結合語句的朗讀,儘量讀出情感,讀出過年的濃烈氛圍來。

②抓住關鍵詞語展開。

(寫情趣)

讀了情趣,説了情趣,下來我們也來描寫畫面,體現出一些情趣來。

請從下面兩個寫作要求中選擇一個,寫60字左右的片段。

1、 本文中哪個詞引起了你的興趣,把它擴展開來寫一個畫面。例如:開刀問斬、叮囑等。

2、 寫一個有情趣的過年習俗的畫面。

出示寫作示例:

正月十五鬧紅火的隊伍中,最逗樂的就是秧歌隊裏的媒婆了。只見她面膛上白粉抹底,臉頰處兩朵紅雲,嘴角或腮下一二黑痣,左手捏塊綢手帕,右手握根旱煙袋,腳後跟着地碎步趨前,表情怪異,讓人禁不住開懷大笑。

 結束語:

活動畫面要想寫出情趣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細心觀察,用心感悟,精心積累。

作業設計:

必做:進一步修改完善課上所寫的過年的片段。

選做:製做太原過年習俗的積累卡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對於剛升入初中一個月的七年級學生來説,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預習習慣,所以有了課堂開始時的檢測;要關注學生準確規範書寫漢字和拼音的習慣,所以設計在學案及黑板上出示田字格、拼音格;要關注學生朗讀的習慣,所以要求他們在朗讀時挺直腰板,拿起書來:要關注學生仔細傾聽的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引導他們不急於完成手頭未及時完成的任務,在同學發言時學會專注地聽,認真地記。

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自我感覺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的,但為什麼在核心環節——説情趣上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呢?我想問題可能出在這幾個地方:第一,學生對文本研讀的不夠,沒有真正走進文本,只是隔岸觀火,蜻蜓點水。第二,教師與學生以“炒年貨”為例共同品味時,學生主動研讀思考的不到位,教師包辦帶動的成分大。示例的啟示效果沒有體現出來,應該先讓學生讀片段,尋找情趣體現最充分的關鍵詞語,並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第三,學生活動前應該把活動的具體要求重錘敲響,讓每一個學生心裏有數。

我們不能把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平淡沉悶的原因歸咎於學生身上,即使是公開課,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敢於大膽調整教學環節,從實際出發,讓更多的學生紮實有效的學,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民俗文化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怎樣能上的不僅有年味兒,更有語文味兒呢?不靠歡快熱鬧的歌曲、色彩繽紛的圖片營造氛圍,而是紮紮實實地做一些語文味兒更濃的事情:圈點批註、讀寫結合,品詞品句、咬文嚼字。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但做的還不夠徹底。

課堂教學一定要基於學情,一定要深入文本。學生在閲讀時主動探究得到的收穫印象更深,也更有可能在寫作中被運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