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實錄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9W 次

《別餓壞了那匹馬》的作者是許申高,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有了繼續在他那裏看書的機會。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較自己得失,想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謝之情。不妨看看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實錄。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詞句在表現人物心理活動、品質方面的作用,學習寫作方法。

3、理清文意,理解“善意的謊言”。

4、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以及“我”對殘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1、領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2、理解善意的謊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撒過謊嗎?為什麼要撒謊呢?

撒謊都是不好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善意的謊言”。

二、新課分析。

(一)速讀課文,理清文意,探討學習。

要求

1、快速閲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大意。

2、查閲工具書,小組討論交流,理解“流連忘返、茫然、一如往日、溜之大吉”等詞語的意思。

3、找一找,“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並在書上劃出來。看看分別是誰説的,為什麼這樣説。

(1)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後馬草就賣給我,別耽誤時間餓壞了那匹馬,行嗎?”“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

生:第一次出現在第17自然段;

這是殘疾青年對“我”説的,他是想讓“我”以後把馬草送來,給他家的馬,免除“我”每天四處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到書攤看書。

(2)以後幾天,當我揹着馬草來到書攤時,他便衝裏屋叫道:“碧雲,快把馬草提進去,別餓壞了那匹馬。”

生:第二次出現在第18自然段;

這是青年説的,他吩咐碧雲趕快收下我的馬草,表面上是怕誤了餵馬的時間,實則是讓“我”能夠快點坐下來,安心地讀書,表現了青年的體貼和善良。

(3)“沒事,別餓壞了那匹馬。”我沒有聽他的勸阻,提着馬草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門。

生:第三次出現在第22自然段;

這是“我”對青年説的。“我”一直認為青年家養的馬,是“我”在供給它馬草吃,現在他妹妹不在家,“我”有責任把馬照顧好,別餓壞了它。這也表現“我”的善良。

(二)精讀第24到27自然段,發現真相,感受真情。

師:“我”推開門,走進院子,看到了青年家養的馬了嗎?下面請齊讀課文24至27自然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了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來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馬呢?

我扭頭衝了出來,直想哭。

“對不起,”他拍着我的肩頭,輕聲説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麼一匹馬。沒事的,你看書吧。”

我點了點頭,使勁忍着,沒讓眼淚掉下來。

問題1

師:走進院子,我看到了青年家養的馬了嗎?我究竟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

師:“一堆”説明了什麼?“枯蔫焦黃”又説明了什麼?

生:“一堆”説明馬草很多;“枯蔫焦黃”説明馬草放了很久。

師:可以看出這是我從第一天到現在給青年的所有馬草。

問題2

師:青年家裏沒有馬,卻不斷地收下“我”的馬草,原因是什麼?

生:他關心“我”,想幫助“我”,讓“我”能夠安心地在他的書攤看書。

師:表現出青年的.什麼品質呢?

生:表現了他的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小結:青年不計較一己得失,想方設法幫助我,讓“我”有機會看書。他還苦口婆心地編造謊言,讓我自認為每天以扯馬草的勞動來換取讀書機會,在書攤安心地看書。可以看出殘疾青年有着一顆多麼善良的心啊!

問題3

師:“我”一直相信青年家裏真有一匹馬,每天把馬草賣給青年,現在才發現了真相,我有什麼反應呢?

生:“我扭頭衝了出來,直想哭。”

師:為什麼想哭?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

提示

1、對青年的感激。感謝他想方設法給“我”看書的機會。

2、慚愧。那麼久都沒有發現青年家裏沒有養馬的祕密。

小結:剛開始“我”在書攤裏白讀書,受到父親的教訓後,“我”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讀書機會。於是,“我”每天堅持去扯馬草,以此來換取讀書時的那份心安理得。“我”一直認為是我的馬草餵養着青年家的馬,萬萬沒想到,青年家根本就沒有馬!想到他一直以來對我的熱心幫助和用心良苦,我感動得熱淚盈眶,説不出話來了。下面由老師示範讀一遍,然後全班再來讀這個部分,細細地感受青年那顆美好的心靈,表達出“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

(三)自主學習,閲讀體驗,掌握方法。

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下面小組討論、交流,劃一劃,想一想,讀一讀(分角色讀,自由讀等方式),回答以下問題。

1、青年的美好品質還能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2、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1提示

(1) “我”讀《紅巖》時,他讓“我”“‘坐下慢慢看’”;這説明殘疾青年體貼,關心“我”的讀書。

(2)他先是一愣,繼而眼睛一亮,笑着對我説:“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後,衝裏屋叫道:“碧雲,你出來一下!”

青年獲悉“我”馬草不好賣的消息,為了繼續幫助“我”,打算通過説謊買“我”的馬草。句子具體寫出了青年做決定的經過。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馬草並不好賣。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幫助“我”又不易讓“我”發覺的主意。

青年之所以“認真地看過馬草後”,才讓碧雲收下馬草,是想讓“我”產生錯覺:青年家真的有馬,而且正缺馬草。這樣“我”就不覺得他是為了幫助“我”而故意這麼做。這段言行與神態描寫烘托出青年關心“我”的良苦用心。

(3)“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

這段話寫出了青年的着急。由於碧雲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殘疾,所以無法將馬草提進院子。而“我”擔心那匹馬餓壞,提議自己把馬草提進院子。青年知道,一旦“我”走進院子,就會看到那堆枯蔫焦黃的馬草,謊言就會被揭穿。他擔心“我”不能安心地在他的書攤上看書了。文章這樣寫,突出地表現了青年對“我”的關心。

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還不惜用“那馬會踢傷你的”來威脅“我”,説明了他的用心良苦。

2提示

(1)課文還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攥着馬草換來的毛票,我立即奔向書攤,泰然地坐下來,從容地讀着一本又一本的書”。寫出了“我”重新獲得讀書機會後的興奮。

(2)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裏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

(3)碧雲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

(四)拓展:聯繫生活,述説真情

隨着“我”推開後院的門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黃的馬草前,腦中浮現出一幕幕往事,耳畔彷彿還回響着守攤的殘疾青年説過的每一句話,“我”的心中充滿感動……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幫助。“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當中,湧現出一幕又一幕守望相助、互幫互愛的感人場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圖片、音樂展示)

感受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心靈,體現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用你的筆抓住點點滴滴的感動,寫下體現互相關愛的事情。注意人物的言行、神態、心理活動描寫,表達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殘疾青年 善良、樂於助人

意 感

“我”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