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難忘的潑水節》優質教案「彙編」

《難忘的潑水節》優質教案「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1W 次

  《難忘的潑水節》優質教案一

  【教材分析】

《難忘的潑水節》優質教案「彙編」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紅色題材的文本,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1961年,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傣族最重大的民族節日——潑水節。共和國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同慶盛大的民族節日。

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裏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着興奮和歡悦;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着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歎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是進行紅色教育的好教材。

文本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二年級學生年齡尚小,缺少這方面的知識與體會,需要通過互聯網浩瀚的知識庫,把珍貴的史料找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真正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

 【教學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採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圖文結合,情境交融,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相統一,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積累一些重點詞句,並能進行簡單的拓展運用。

2、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激情朗讀,體會課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濃。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難點:體會人民和周總理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流程】

課前欣賞雲南傣族的民俗風情。

 一、字詞引領,巧入文本。

1、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雲南傣族的圖片。聰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把你想重讀的詞讀重一點,再讀一遍。

2、複習生字詞。

出示詞語:鳳凰花 對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滿 敲起鼓 蘸了水 周恩來

(齊讀,最後剩下“周恩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來的圖片,配上文字)

他12歲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是共和國的第一位國家總理。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新中國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跡遍佈全球,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們敬愛的總理——周恩來。

你想認識他嗎?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見到了他,並且和他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1961年(板書:1961年),去走進這——難忘的潑水節。

 二、逐段學文,體會“難忘”。

1、通讀全文。

這篇課文充滿着喜悦與熱情,適合我們帶着激情大聲朗讀。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一遍課文。

2、分段學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誰想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一年一度”是什麼意思?

你們見過鳳凰花嗎?咱們來認識一下(課件出示鳳凰花圖片)。鳳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潑水節前後開放,開花時滿樹結花,遠遠看去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課文用了一個詞——“火紅火紅”,多麼喜慶、熱烈的顏色啊,我們一起再讀讀這段話。

(2)學習第2自然段。

引讀:今年,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這裏有個詞“特別”,可以換成什麼詞?把你這個詞放進去讀一讀。全班一起讀讀這段話,把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過渡:周總理要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了,人們會怎樣迎接他呢?

(3)學習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請女生讀讀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種方式來迎接周總理,哪個場景讓你印象最深?(隨機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從“四面八方”這個詞你知道了什麼?為什麼是“趕來了”而不是“走來了”或“來了”?(人們是多麼急切想要見到周總理啊!)歡樂的象腳鼓敲起來了,人羣從四面八方趕來了,這場面可真——(熱鬧……)再讀這個句子。

句子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在什麼情況下會鋪紅地毯?這裏的“地毯”指的是什麼?傣族人民用他們最喜愛的鳳凰花鋪成地毯來迎接周總理,從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指名説)讀出傣族人民的熱情。

句子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從“一條條”、“一串串”你知道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讀讀這個句子。

象腳鼓、鳳凰花、龍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們民族最高的禮節來迎接周總理。當總理到達的消息傳來,人們歡呼着——(引讀)“周總理來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裏的一個孩子,最先知道總理來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見到我你會説什麼?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會説什麼?假如他是你鄰居的大哥哥,見到他你會怎麼説?

很快,總理到來的消息傳遍了傣族的村寨,人們都在歡呼——“周總理來了!”

讓這歡呼聲再響亮一點!——“周總理來了!”

過渡:是啊,周總理來了!你看——

(4)學習第4自然段。

(出示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觀察總理的衣着、神態,理解“笑容滿面”,體會“周總理就像我們傣家人”的感受)

課文是這樣描寫的——(出示段落,指名讀)。

周總理是漢族人,卻穿上了傣族的服裝;他是國家總理,是人們眼中的“大官”,卻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這個總理一點都不嚴肅,還——“笑容滿面”的,這樣的總理你喜歡嗎?傣族人民喜歡嗎?喜歡,就讓我們把他的樣子記住,一起讀!

過渡:潑水節裏最重要的活動開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場景呢?請男生讀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

(課件出示段落)透過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裏用了一個句式“一手…一手…”,誰能試着用這樣的句式説句話?(指名説)你還能聽到聲音嗎?都有些什麼聲音?(指名説)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

是啊,在傣族的傳統裏,水潑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潑到白髮的老爺爺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可愛的孩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年輕的小夥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樣在祝福着周總理,他們會祝福總理——……,還會祝福總理——……

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構成了一幅多麼歡樂的場面!孩子們,你們也想加入這歡樂的人羣嗎?那就把這裏當作潑水節的現場,一手拿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了柏樹枝蘸水,對着你周圍的人潑灑,並説出你對他的祝福!(現場體驗潑水)開心嗎?帶上你的開心讀起來!(齊讀)

(6)學習第6自然段。

師接着學生的朗讀引讀——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麼開心!

(出示句子)帶上你的想象,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

過渡: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周總理就要離開了,但是這個潑水節已經永遠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記憶中,人們在心裏一遍遍回味着——

(7)學習第7、8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齊讀。)

課文最後連續用了幾個感歎號,從這些感歎號裏你讀懂了什麼?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幾張當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們來看看。(播放1961年的老照片)

引讀:每當翻閲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會忍不住感歎——(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很多年過去了,每到鳳凰花開的季節,人們都倍加想念周總理,想念1961年的潑水節——(讀)

懷念放在心裏,聲音輕一些——(讀)

 三、回首扣問,難忘總理。

到這裏,我們讀完了整篇課文,假如讓你用一個詞來説説1961年傣族人民的這個潑水節,你會用什麼詞?(學生説)

是啊,1961年的潑水節對於傣族人民來説,是難忘的,幸福的,激動的……這都是因為——周總理(板書:周恩來)

四、情感延伸,指導寫字。

從那時起,傣族人民把“周恩來”三個字深深刻在了心裏,大家看到這個“恩”字,上面是個“因”,下面是個“心”,正是因為周總理的心中裝着人民,所以人民也從心底裏熱愛他,寫這個字的時候,一定要把“心”字底寫好,現在拿起筆來寫一寫!(指導書寫)

 五、小結拓展,探尋傳統。

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課件出示各民族傳統節日圖片)比如説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蒙古族有那達慕節,等等。同學們課後可以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作業:收集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板書設計]

難 忘 的 潑 水 節

1961年 周恩來

幸福 難忘……(學生所説的)

  【教學反思】

周總理是我本人特別崇敬的一位偉人,因此教學時傾注了自己對總理的濃厚情感,在打動學生之前,先打動自己。

備課階段,我深入研讀文本,在動手寫教學設計前將文本熟背於心,同時利用百度搜索,廣泛蒐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如周恩來、傣族的潑水節、1961年的潑水節、其它民族的傳統節日等,充分掌握了各項資料,深入分析學情後,教學思路便逐漸清晰起來。

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資源:鳳凰花圖片、傣族人民迎接周總理的場景圖等,營造濃厚潑水節的氛圍。同時創設各種情境,如模擬傣族人民奔走傳遞周總理到來消息的情景,現場演示潑水、互相祝福等,讓學生彷彿置身潑水節的現場,很好地體會了文本藴含的濃烈情感。

我還通過網絡搜索1961年潑水節的珍貴老照片,讓一張張照片把那段珍貴的歷史帶到學生的面前,穿越時空的距離,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是學生非常需要的。

這是一節感動了老師自己,也刻入了學生內心的課。因為有了互聯網,時間不再是距離,紅色經典變得觸手可及。

  《難忘的潑水節》優質教案二

  【設計理念】

遵循兒童識記規律,鼓勵自主,分類處理,分化難點,突出重點,突破識字難關。

課文有一幅佔一個整頁的插圖,我們不應忽視。本課教學可以圖文結合,用好插圖,引導閲讀;再以閲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

 【教學目標】

⒈會認“鳳、凰”等12個生字,會寫“龍、恩”等10個生字及“鳳凰”一詞。

⒉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藉助插圖理解文章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初步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課前準備】

⒈教師準備:掛圖(課文插圖);潑水節的視頻材料;生字卡、生詞卡。

⒉學生準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瞭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引入課題,初知文意

⒈播放潑水節視頻資料(或掛圖)。

師: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這是什麼節日的場面?(生答“潑水節”)

師:潑水節是我國傣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也是傣族人民嚮往的熱鬧的節日。小朋友們,1961年的潑水節可不一般呀!為什麼呢?(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師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2.初讀課文。

師:到底多麼令人難忘呢?讓我們打開書開始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看“楓葉”上的注音,用鉛筆把拼音標註在課文的生字頭上。然後多讀幾遍,會認了,就擦掉鉛筆寫的注音。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或掛圖)激發閲讀興趣,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找到不認識的字。

 二、自主分類認讀,嘗試認字

⒈大家的生字都會認了嗎?師用生字卡(或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自主嘗試識字。學生不會認的帶上拼音再讀。

鳳 凰 恩 敲襟 褂

咖 啡 踩 端蘸 壽

(1)哪些字你見過?在哪裏見過呢?抽生讀,全班讀。

(2)你覺得最容易認的字有哪些?抽生認,全班讀。

(3)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難記的字多讀幾遍,思考如何記住它。再與全組交流識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動作你會做?生做一做,再讀。

(5)哪些生字組成的東西你見過?説一説,再讀。

師要注意傾聽學生髮音不準的地方,提示出來,再教讀。

[設計意圖]12個生字,數量看起來較多,但是分類處理,區別對待,就能化難為易。有的字見過面,有的容易認讀,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氣;剩下的是學生覺得較難認的,我們可以多花時間,用多種方式幫助識記,比如做一做動作,説一説詞句,這樣就能突破難點。

 三、朗讀片段,檢驗生字認識情況

師:剛才學的生字在詞中、句中還會認嗎?

1.生詞卡認讀。

詞卡呈現:鳳凰周恩來 恩人 敲打 對襟白褂 衣襟 白大褂

咖啡 踩傷端正 頂端 蘸墨水 蘸水筆 長壽

2.在句子中認讀。

師:這幾句話,看誰讀得更流利。

周恩來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變紅)

3.自由讀書,檢驗課文的字都會認了嗎?

4.邊讀書邊想,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還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問。

5.哪一段你喜歡讀,讀給同桌聽。

6.哪一段你覺得難讀,請教班上的同學讀一讀,再自己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將漢字及時納入詞中、句中,並在語言環境裏會認會讀,才算真正“會認”,這樣的識字也才有真正意義。

  四、自主觀察,寫字練習

1.師呈現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認讀複習。

2.生觀察第一、二排的6個生字,覺得哪些字不好寫,哪個筆畫不好寫,同桌討論。

師:我發現這6個字都有“點”,它們的寫法和位置都不一樣。大家觀察觀察,再討論討論,看能發現些什麼?(“恩”的下部分“心”,三個點筆勢都不一樣;“壽”“特”兩字都有“寸”,可是“寸”的點的位置不同。)

3.觀察討論後,師範寫,生試着練寫2個生字。

[設計意圖]學生書寫質量高低往往與動筆前的觀察水平相關聯。因此,寫字指導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指導,留足時間讓學生自主觀察,耐心觀察。

  第二課時

  一、生字鞏固,區分多音字

1.複習12個會認的字。

師:大家上節課學的字還會認嗎?現在考一考吧!呈現12個生字,再輪流抽讀。

2.學習多音字。

師:12個生字會讀了,現在出四個簡單的字來認一認,看會認嗎?

師呈現四個多音字“好、空、樂、盛”,抽生讀。(讀“好”。若生讀“hǎo” 師問:還可以讀什麼?讀“hào”。以相同辦法讀後三個字。)

引導學生進行多音字的辨析、組詞,注意糾正不當之詞及讀音。

[設計意圖]識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目標。在各課教學的各個教學時段中,我們都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識字及鞏固練習活動。

 二、自主讀書,圖文聯繫

1.師:看來,多音字難不倒大家。不着急,難的來了。有信心接受挑戰嗎?這樣吧,大家抓緊時間讀書,讀得越熟越好,待會兒就有難題考大家。(生自由讀)

2.出示掛圖(課文插圖)

師:大家認真看圖,注意圖上畫的內容,再對照哪些內容是書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1)用“──”畫出反映圖上景物的句子。

(2)用“∽∽”畫出反映圖上人物活動的句子。

(3)用“====”畫出圖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畫出的部分讀給同桌聽,看自己勾畫的句子正確嗎?

3.生讀書交流:課文除了寫圖上可以看得見的內容外,還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內容,用下面的句式説説自己聯想到的內容:

(1)看到周總理對傣族人民潑水,我彷彿聽到周總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我彷彿聽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因為只有讀懂了課文內容,才能正確勾畫,才能對插圖進行恰當聯想。

 三、重點段朗讀

1.呈現課文第三自然段“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1)師:人們怎麼趕的?

師引:東村的説:“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大家會怎麼説?“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説:“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南村的説:“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北村的説:“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他們會怎樣應答,怎樣的心情聚攏來?只有這四個村嗎?能讀出怎麼趕來的嗎?

生讀:“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2)讀第三段全段。師:你們能想象當時的畫面嗎?左邊的同學讀,右邊的同學聽課文想象,再左右交換。

師: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人們怎樣的心情?(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歸納並板書“盛情迎候”)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們的盛情呢?讀一讀。

2.指導讀第四、五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歸納出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潑水祝福”。(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敲鼓跳舞”“潑水祝福”)

[設計意圖]通過對“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的具體情境的再造,豐富了學生對於“趕”來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朗讀的乾癟狀況。

 四、再讀全文,感悟體驗

1.讀課題,讀全文,説説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師:這真是個難忘的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參加潑水節,大家太快樂了太幸福了。

2.師:你能像老師這樣,用下面的句式説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嗎?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可以填“幸福”、“歡樂”、“開心”、“特別”的潑水節等)

[設計意圖]通過一種開放的句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概括自己的獨特感悟理解,既發展語言,鍛鍊概括能力,又鼓勵個性化的不同理解。

  五、識字鞏固,寫字練習

  1.觀察第三、四排要求會寫的字詞,説説書寫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2.教師範寫。

3.生寫,看誰寫得更漂亮。

[設計意圖]把識字任務分解,把書寫要求分解,便於各個擊破,利於紮紮實實地落實識寫任務。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