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大綱 ○文學《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傳》曰:「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遠。」故堯曰則天,表文明之稱,周雲盛德,著煥乎之美。然則文之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於下,下所以達情志於上,大則經緯天地,......

  • 《隋書》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雲命伯夷典朕三禮,所以彌綸天地,經緯陰陽,辨幽賾而洞幾深,通百神而節萬事。殷因於夏,有所損益,旁垂祗訓,以勸生靈。商辛無道,雅章湮滅。周公救亂,弘......

  • 《隋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隱逸自肇有書契,綿歷百王,雖時有盛衰,未嘗無隱逸之士。故《易》稱「遁世無悶」,又曰「不事王侯」;《詩》雲「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禮》雲「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語曰「舉逸民,天下之人歸心焉」。雖出處殊途,語默......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範例 ◎文苑下○李華蕭穎士(李翰附)陸據崔顥王昌齡孟浩然元德秀王維李白杜甫吳通玄兄通微王仲舒崔鹹唐次(子扶持持子彥謙)劉鸘李商隱温庭筠薛逢(子廷珪)李拯李巨川司空圖李華字遐叔,趙郡人。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擢第。天寶中,登......

  • 《隋書》卷十五 志第十大綱 ◎音樂下開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於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陳太樂令蔡子元、於普明等,復居其職。由是牛弘奏曰:臣聞周有六代之樂,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漢高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襲......

  • 《隋書》卷一 帝紀第一大綱 ◎高祖上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鉉,仕燕為北平太守。鉉生元壽,後魏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

  • 《隋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 劉昉劉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農。從魏武入關,周太祖以為東梁州刺史。昉性輕狡,有奸數。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見狎,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御正,與御正中大夫顏之儀並見親信。及帝不......

  • 《隋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大綱 ○孝義《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論語》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呂覽》雲:「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萬事之綱紀也。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順者,其唯孝乎!」然則孝之為......

  • 《隋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大綱 達奚長儒達奚長儒,字富仁,代人也。祖俟,魏定州刺史。父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長儒少懷節操,膽烈過人。十五襲爵樂安公。魏大統中,起家奉車都尉。周太祖引為親信,以質直恭勤,授大都督。數有戰功,假輔國將軍,累遷使持節、撫軍......

  • 《隋書段文振傳》譯文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年輕時就有力量,膽氣過人,性情剛直,通曉時務。起初是宇文護的親信,宇文護知道他有才幹,提拔他為中外府兵曹。後來武帝在晉州攻打北齊海昌王尉相貴,尉相貴的副將侯子欽、崔景f做內應。段文振拿着......

  • 《隋書》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三大綱 地理上自古聖王之受命也,莫不體國經野,以為人極。上應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畫界,建都錫社。是以放勛御歷,修職貢者九州;文命會同,執玉帛者萬國。洎乎殷遷夏鼎,周黜殷命,雖質文之用不同,損益之途或革,而封建之制,率由舊章。於是分土......

  • 《隋書》卷二十二 志第十七 五行上《易》以八卦定吉凶,則庖犧所以稱聖也。《書》以九疇論休咎,則大禹所以為明也。《春秋》以災祥驗行事,則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廢興,則甘、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兆可得而言,妖訛之佔所以徵驗。夫神則陰陽......

  • 《隋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八大綱 五行下《洪範五行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知。厥咎舒,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故有羊禍,故有目疾,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常燠後齊天保八年三月,大熱,人或?曷死。劉向《五行傳》曰:「視不明,用近習,賢......

  • 《隋書》卷十一 志第六 禮儀六樑制,乘輿郊天、祀地、禮明堂、祠宗廟、元會臨軒,則黑介幘,通天冠平冕,俗所謂平天冠者也。其制,玄表,硃綠裏,廣七寸,長尺二寸,加於通天冠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前圓而後方。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長齊肩。以組為纓,各如其綬色......

  • 《隋書》卷四十 列傳第五大綱 樑士彥子剛樑默樑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人也。少任俠,不仕州郡。性剛果,喜正人之是非。好讀兵書,頗涉經史。周世以軍功拜儀同三司。武帝將有事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人甚憚焉。尋遷熊州刺......

  • 《隋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高熲高熲,字昭玄,一名敏,自雲渤海蓚人也。父賓,背齊歸周,大司馬獨孤信引為僚佐,賜姓獨孤氏。及信被誅,妻子徙蜀。文獻皇后以賓父之故吏,每往來其家。賓後官至鄀州刺史,及熲貴,贈禮部尚書、渤海公。熲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

  • 《隋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綸膝穆王瓚,字恆生,一名慧,高祖母弟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竟陵郡公,尚武帝妹順陽公主,自右中侍上士遷御伯中大夫。保定四年,改為納言,授儀同。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武帝......

  • 《隋書》卷十七 志第十二 律歷中夫歷者,紀陰陽之通變,極往數以知來,可以迎日授時,先天成務者也。然則懸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氣序環復,無信於四時。日月相推而明生矣,寒暑迭進而歲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極乾坤之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乘而各有合。天數二十......

  • 《隋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大綱 ○王韶王韶,字子相,自雲太原晉陽人也,世居京兆。祖諧,原州刺史。父諒,早卒。韶幼而方雅,頗好奇節,有識者異之。在周累以軍功官至車騎大將軍、議同三司。復轉軍正。武帝既拔晉州,意欲班師,韶諫曰:「齊失紀綱,於茲累世,天獎王室,一戰......

  • 《隋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七大綱 ○韓擒虎弟僧壽洪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後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將軍、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性又好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見而異之,令與諸子游集。後以軍功,拜都......

  • 《隋書》卷十六 志第十一大綱 律歷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樹司牧以君臨,懸政教而成務,莫不擬乾坤之大象,稟中和以建極,揆影響之幽賾,成律呂之精微。是用範圍百度,財成萬品。昔者淳古葦籥,創睹人籟之源,女媧笙簧,仍昭鳳律之首。後聖廣業,稽古彌崇,伶倫含少,乃擅......

  • 隋書於仲文傳的練習題及譯文大綱 於仲文,字次武,髫齔就學,耽閲不倦。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英拔。起家為趙王屬,尋遷安固太守。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遣將檀讓收河南之地。復使人誘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儀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擊,大破威眾,斬首五百餘級......

  • 《隋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大綱 ○東夷○高麗高麗之先,出自夫餘。夫餘王嘗得河伯女,因閉於室內,為日光隨而照之,感而遂孕,生一大卵,有一男子破殼而出,名曰硃蒙。夫餘之臣以硃蒙非人所生,鹹請殺之,王不聽。及壯,因從獵,所獲居多,又請殺之。其母以告硃蒙,硃蒙棄夫餘......

  • 《隋書裴政傳》原文大綱 原文:裴政字德表,河東聞喜人也。政博聞強記,達於時政,為當時所稱。政明習故事,簿案盈幾,剖決如流,用法寬平,無有冤濫。囚徒犯極刑者,乃許其妻子入獄就之,至冬,將行決,皆曰:“裴大夫致我於死,死無所恨。”其處法詳平如此。轉左庶子,多......

  • 《隋書》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五 ○楊玄感李子雄趙元淑斛斯政劉元進楊玄感,司徒素之子也。體貌雄偉,美鬚髯。少時晚成,人多謂之痴,其父每謂所親曰:「此兒不痴也。」及長,好讀書,便騎射。以父軍功,位至柱國,與其父俱為第二品,朝會則齊列。其後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