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 韋世康(弟洸藝衝從父弟壽)韋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為關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父夐,隱居不仕,魏、週二代,十徵不出,號為逍遙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歲,州闢主簿。在魏,弱冠為直寢,封漢安縣公,尚周文帝女襄樂公主,授儀同......

  • 《隋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大綱 ○酷吏夫為國之體有四焉:一曰仁義,二曰禮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罰。仁義禮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罰,政之末也。無本不立,無末不成。然教化遠而刑罰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專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又......

  • 《隋書》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八年春正月乙亥,陳遣散騎常侍袁雅、兼通直散騎常侍周止水來聘。二月庚子,鎮星入東井。辛酉,陳人寇硤州。三月辛未,上柱國、隴西郡公李詢卒。壬申,以成州刺史姜須達為會州總管。甲戌,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兼通直散騎......

  • 《隋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大綱 后妃夫陰陽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婦之義存焉。陰陽和則裁成萬物,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亡是系,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嚴其防。後之繼體,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閒之操。......

  • 《隋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八大綱 河間王弘(子慶)河間王弘,字辟惡,高祖從祖弟也。祖愛敬,早卒。父元孫,少孤,隨母郭氏養於舅族。及武元皇帝與周太祖建義關中,元孫時在鄴下,懼為齊人所誅,因假外家姓為郭氏。元孫死,齊為周所並,弘始入關,與高祖相得。高祖哀之,為買田......

  • 《隋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夫陰陽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婦之義存焉。陰陽和則裁成萬物,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亡是系,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嚴其防。後之繼體,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閒之操。......

  • 《隋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大綱 地理下彭城郡舊置徐州,後齊置東南道行台,後周立總管府。開皇七年行台廢,大業四年府廢。統縣十一,户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二。彭城舊置郡,後周並沛及南陽平二郡入。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郡。有呂梁山、徐山。蘄樑置蘄郡。後齊置......

  • 《隋書》卷三 帝紀第三大綱 ◎煬帝上煬皇帝,諱廣,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獻獨孤皇后。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在周,以高祖勛,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幷州總管,時年十三。尋授武衞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

  • 《隋書》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宇文愷宇文愷,字安樂,杞國公忻之弟也。在周,以功臣子,年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進封安平郡公,邑二千户。愷少有器局。家世武將,諸兄並以弓馬自達,愷獨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號為名父公子。初為千牛,累遷御正中大夫、儀同三司......

  • 《隋書》卷十二 志第七 禮儀七高祖初即位,將改周制,乃下詔曰:「宣尼製法,雲行夏之時,乘殷之輅。弈葉共遵,理無可革。然三代所尚,眾論多端,或以為所建之時,或以為所感之瑞,或當其行色,因以從之。今雖夏數得天,歷代通用,漢尚於赤,魏尚於黃,驪馬玄牲,已弗相踵,明......

  • 《隋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古之善牧人者,養之以仁,使之以義,教之以禮,隨其所便而處之,因其所欲而與之,從其所好而勸之。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故人敬而悦之,愛而親之。若子產之理鄭國,子賤之居單父,賈琮之牧冀州,文翁......

  • 《隋書》卷二十 志第十五 天文中○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闕,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為天田,為理,主刑,其南為太陽道。右角為將,主兵,其北為太陰道。蓋天之三門,猶房之四表。其星明大,王道太平,賢者在朝。動搖移徙,王者行......

  • 《隋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四 ○王劭王劭,字君懋,太原晉陽人也。父鬆年,齊通直散騎侍郎。劭少沈默,好讀書。弱冠,齊尚書僕射魏收闢參開府軍事,累遷太子舍人,待詔文林館。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所遺忘,討閲不能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

  • 《隋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四大綱 ○王劭王劭,字君懋,太原晉陽人也。父鬆年,齊通直散騎侍郎。劭少沈默,好讀書。弱冠,齊尚書僕射魏收闢參開府軍事,累遷太子舍人,待詔文林館。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所遺忘,討閲不能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

  • 《隋書》卷二十 志第十五大綱 天文中○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闕,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為天田,為理,主刑,其南為太陽道。右角為將,主兵,其北為太陰道。蓋天之三門,猶房之四表。其星明大,王道太平,賢者在朝。動搖移徙,王者行......

  • 《隋書》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大綱 百官上《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既陳,貴賤位矣。」是以聖人法乾坤以作則,因卑高以垂教,設官分職,錫珪胙土。由近以制遠,自中以統外。內則公卿大夫士,外則公侯伯子男。鹹所以協和萬邦,平章百姓,允釐庶績,式敍彝倫。其由來......

  • 《隋書》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三大綱 地理上自古聖王之受命也,莫不體國經野,以為人極。上應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畫界,建都錫社。是以放勛御歷,修職貢者九州;文命會同,執玉帛者萬國。洎乎殷遷夏鼎,周黜殷命,雖質文之用不同,損益之途或革,而封建之制,率由舊章。於是分土......

  • 《隋書》卷八 志第三 ◎禮儀三陳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新除尚書左丞庾持稱:"晉、宋以來,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策奉諡。梓宮將登輼輬,侍中版奏,已稱某諡皇帝。遣奠,出於陛階下,方以此時,乃讀哀策。而前代策文,猶雲大行皇帝,請明加詳正。"......

  • 《隋書》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 ○宇文慶宇文慶,字神慶,河南洛陽人也。祖金殿,魏徵南大將軍,仕歷五州刺史、安吉侯。父顯和,夏州刺史。慶沉深有器局,少以聰敏見知。周初,受業東觀,頗涉經史。既而謂人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筆硯,為腐儒之業!」於時文州民......

  • 《隋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大綱 劉昉劉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農。從魏武入關,周太祖以為東梁州刺史。昉性輕狡,有奸數。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見狎,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御正,與御正中大夫顏之儀並見親信。及帝不......

  • 《隋書》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既陳,貴賤位矣。」是以聖人法乾坤以作則,因卑高以垂教,設官分職,錫珪胙土。由近以制遠,自中以統外。內則公卿大夫士,外則公侯伯子男。鹹所以協和萬邦,平章百姓,允釐庶績,式敍彝倫。其由來......

  • 《隋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 文四子高祖五男,皆文獻皇后之所生也。長曰房陵王勇,次煬帝,次秦孝王俊,次庶人秀,次庶人諒。房陵王勇,字睍地伐,高祖長子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衞,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

  • 《隋書》卷六 志第一大綱 ◎禮儀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雲命伯夷典朕三禮,所以彌綸天地,經緯陰陽,辨幽賾而洞幾深,通百神而節萬事。殷因於夏,有所損益,旁垂祗訓,以勸生靈。商辛無道,雅章湮滅。周公救亂,弘......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大綱 於義子宣道宣敏於義,字慈恭,河南洛陽人也。父謹,從魏武帝入關,仕周,官至太師,因家京兆。義少矜嚴,有操尚,篤志好學。大統末,以父功,賜爵平昌縣伯,邑五百户。起家直閤將軍。其後改封廣都縣公。周閔帝受禪,增邑六百户。累遷安武太守......

  • 《隋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六大綱 地理中河南郡舊置洛州。大業元年移都,改曰豫州。東面三門,北曰上春,中曰建陽,南曰永通。南面二門,東曰長夏,正南曰建國。裏一百三,市三。三年改為郡,置尹。統縣十八,户二十萬二千二百三十。河南帶郡。有關官。有郟山。有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