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卷十三 列傳第三 宋宗室及諸王上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營浦侯遵考武帝諸子長沙景王道憐,宋武帝中弟也。謝琰為徐州,命為從事史。武帝克京城及平建鄴,道憐常留侍太后,後以軍功封新渝縣男。從武帝徵廣固,所部獲慕容超,以功改封竟陵縣公。......

  • 《南史》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王神念羊侃羊鴉仁王神念,太原祁人也。少好儒術,尤明內典。仕魏位潁川太守,與子僧辯據郡歸樑,封南城縣侯。歷安成、武陽、宣城內史,皆着政績。後為青、冀二州刺史。神念性剛正,所更州郡必禁止淫祠,時青州東北有石鹿山臨海,先有......

  • 《南史》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顔延之沈懷文周朗後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慶殊命。行至洛陽,周視故宮室,盡為禾黍,悽然詠黍離篇。道中作詩二首,為謝晦、傅亮所賞。武帝受命,補太子舍人。雁門周續之隱廬山,儒學着稱。......

  • 《南史》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大綱 張邵桓玄篡位,父敞先為尚書,以答事微謬,降為廷尉卿。及宋武帝討桓玄,邵白敞表獻忠款,帝大悦,命署寺門曰:「有犯張廷尉家者,軍法論。」事平,以敞為吳郡太守。及王謐為揚州,召邵補主簿。劉毅位居亞相,好士愛才,當世莫不輻湊,唯邵不往......

  • 《南史》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大綱 張弘策庾域鄭紹叔呂僧珍樂藹弘策幼以孝聞,母嘗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強為進粥,弘策乃食母所餘。遭母憂,三年不食鹽菜,幾至滅性。兄弟友愛,不忍暫離。雖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弘策與梁武帝年相輩,幼見親狎,恆隨......

  • 《南史》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王懿到彥之垣護之張興世仲德少沈審有意略,事母甚謹,學通陰陽,精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及兄叡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兒青衣,年可七八歲,騎牛行,見仲德驚曰:「漢......

  • 《南史》卷十五 列傳第五大綱 劉穆之徐羨之傅亮檀道濟及武帝克京城,從何無忌求府主簿,無忌進穆之。帝曰:「吾亦識之。」即馳召焉。時穆之聞京城有叫聲,晨出陌頭,屬與信會,直視不言者久之,反室壞布裳為褲往見帝,帝謂曰:「我始舉大義,須一軍吏甚急,誰堪其選?」......

  • 《南史》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樑宗室上吳平侯景長沙宣武王懿永陽昭王敷衡陽宣王暢桂陽簡王融臨川靖惠王宏景,崇之子也。八歲,隨父在郡,居喪以毀聞。及長好學,才辯有識斷。仕齊為永寧令,政為百城最。永嘉太守範述曾居郡,號稱廉平,雅服景為政,乃牓郡門曰:「諸......

  • 《南史》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大綱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裏。皇祖靖,晉東安太守。皇考翹,字顯宗,郡功曹。帝以晉哀帝興寧元年歲在癸亥三月壬......

  • 《南史》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七大綱 孔靖孔琳之殷景仁季恭始察孝廉,累遷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憂。隆安五年,被起為山陰令,不就。宋武帝東征孫恩,屢至會稽,過季恭宅,季恭正晝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謂曰:「起!天子在門。」既而失之,遽出,適見帝,延入結交,執手曰:「卿後當大貴,......

  • 《南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大綱 恩幸戴法興徐爰阮佃夫紀僧真劉系宗茹法亮呂文顯茹法珍周石珍陸驗司馬申施文慶沈客卿孔範夫鮑魚芳蘭,在於所習,中人之性,可以上下。然則謀於管仲,齊桓有邵陵之師,邇於易牙,小白掩陽門之扇。夫以霸者一身,且有洿隆之別,況下於此......

  • 《南史》卷十四 列傳第四 宋宗室及諸王下宋文帝諸子孝武諸子孝明諸子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元兇劭,潘淑妃生始興王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吳淑儀生南平穆王鑠,高修儀生廬陵昭王紹,殷修華生竟陵王誕,曹婕妤生建平宣簡王宏,陳修容生東海王褘,謝容華生晉熙王昶,江......

  • 歷史言情小説南史讀書筆記 《南史》,是一本歷史言情小説。下面是關於歷史言情小説南史讀書筆記的內容,歡迎閲讀!最近讀了《南史》的契機,便是一本歷史言情小説。因為我想看看,再那纏綿悱惻的語句背後,藴藏了怎樣一個真實冷酷的歷史。“徐娘半老”這個......

  • 《南史》卷二 宋本紀中第二 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晉義熙三年生於京口。十一年,封彭城縣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位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加都督,時年十四。長七尺五寸,博涉經史,善隸書。是歲來朝,會武帝當聽訟,仍遣上訊建康獄囚,辯斷稱旨......

  • 《南史》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樑宗室下安成康王秀南平元襄王偉鄱陽忠烈王恢始興忠武王憺長沙王懿平崔慧景後,為尚書令,居端右。衡陽王暢為衞尉,掌管鑰。東昏日夕逸遊,眾頗勸懿廢之,懿弗聽。東昏左右惡懿勛高,又慮廢立,並間懿。懿亦危之,自是諸親鹹為之備。......

  • 《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六大綱 袁湛宋武帝起兵,以為鎮軍諮議參軍。以從徵功,封晉寧縣五等男。義熙十二年,為尚書右僕射。武帝北伐,湛兼太尉,與兼司空尚書範泰奉九命禮物拜授武帝,帝衝讓。湛等隨軍至洛陽,住柏谷塢。泰議受使未畢,不拜晉帝諸陵,湛獨至五陵展敬......

  • 《南史》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大綱 蔡廓廓博涉羣書,言行以禮,起家着作佐郎。後為宋武帝太尉參軍、中書黃門郎,以方鯁閒素,為武帝所知。載遷太尉從事中郎,未拜,遭母憂。性至孝,三年不櫛沐,殆不勝喪。宋台建,為侍中,建議以為「鞫獄不宜令子孫下辭,明言父祖之罪。虧教......

  • 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作品介紹大綱 《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作品介紹《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的作者是劉長卿,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7卷第21首。《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原文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作者:唐·劉長卿楚......

  • 《南史》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大綱 江淹任昉王僧孺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淹少孤貧,常慕司馬長卿、樑伯鸞之為人,不事章句之學,留情於文章。早為高平檀超所知,常升以上席,甚加禮焉。起家南徐州從事,轉奉朝請。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隨景......

  • 《南史》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大綱 江子一胡僧佑徐文盛陰子春杜崱王琳張彪江子一字元亮,濟陽考城人,晉散騎常侍統之七世孫也。父法成,奉朝請。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貧,以孝聞,苦侍養多闕;因終身蔬食。仕樑起家為王國侍郎、奉朝請。上書言事,為當軸所排,乃拜表......

  • 《南史》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齊高帝諸子下臨川獻王映字宣光,高帝第三子也。少而警悟,美言笑,善容止。仕宋位給事黃門侍郎、南兗州刺史,留心吏事,自下莫不肅然,令行禁止。高帝踐阼,為荊州刺史,加都督,封臨川王。嘗致錢還都買物,有獻計者,於江陵買貨,至都還換,可......

  • 《南史》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大綱 荀伯玉崔祖思蘇侃虞悰胡諧之虞玩之劉休江祏齊高帝鎮淮陰,伯玉為高帝冠軍刑獄參軍。高帝為宋明帝所疑,被徵為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羣鶴,仍命筆詠之曰:「八風舞遙翮,九野弄清音,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以示伯玉深指,伯玉勸......

  • 《南史》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江子一胡僧佑徐文盛陰子春杜崱王琳張彪江子一字元亮,濟陽考城人,晉散騎常侍統之七世孫也。父法成,奉朝請。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貧,以孝聞,苦侍養多闕;因終身蔬食。仕樑起家為王國侍郎、奉朝請。上書言事,為當軸所排,乃拜表......

  • 《南史列傳第四十》閲讀理解 劉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歲,聞舅孔熙先讀《管寧傳》,欣然欲讀,舅更為説之,精意聽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請,不就,兄弟三人共處蓬室一間,為風所倒,無以葺之。怡然自樂,習業不廢。聚徒教授,常有數十。齊高帝踐阼,召瓛入華林園談......

  • 《南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孝義下滕曇恭陶季直沈崇傃荀匠吉翂甄恬趙拔扈韓懷明褚修張景仁陶子鏘成景雋李慶緒謝藺殷不害司馬暠張昭時有徐普濟者,長沙臨湘人。居喪未葬,而鄰家火起,延及其舍。普濟號慟伏棺上,以身蔽火。鄰人往救之,焚炙已悶絕,累日方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