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大綱 王神念羊侃羊鴉仁王神念,太原祁人也。少好儒術,尤明內典。仕魏位潁川太守,與子僧辯據郡歸樑,封南城縣侯。歷安成、武陽、宣城內史,皆着政績。後為青、冀二州刺史。神念性剛正,所更州郡必禁止淫祠,時青州東北有石鹿山臨海,先有......

  • 《南史》卷七 樑本紀中第七大綱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丙子,日有蝕之。己卯,以司徒臨川王宏為太尉、揚州刺史,以金紫光祿大夫王份為尚書左僕射。庚子,扶南、高麗等國並遣使朝貢。二月癸丑,以高麗王嗣子安為甯東將軍、高麗王。三月,滑國遣使朝貢。......

  • 《南史》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大綱 賀瑒司馬褧朱異顧協徐摛鮑泉瑒少聰敏,齊時沛國劉瓛為會稽府丞,見瑒深器異之。嘗與俱造吳郡張融,指瑒謂曰:「此生將來為儒者宗矣。」薦之為國子生,舉明經。後為太學博士。樑天監初,為太常丞,有司舉修賓禮,召見説禮義。武帝異之......

  • 《南史》卷十二 列傳第二大綱 樑文獻張皇后武德郗皇后武丁貴嬪武阮修容簡文王皇后元徐妃敬夏太后敬王皇后陳武宣章皇后文沈皇后廢帝王皇后宣柳皇后後主沈皇后天監元年五月甲辰,追上尊號為皇后,諡曰獻。穆之字思靜,晉司空華六世孫也。少方雅,有識鑑。初......

  • 《南史》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張弘策庾域鄭紹叔呂僧珍樂藹弘策幼以孝聞,母嘗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強為進粥,弘策乃食母所餘。遭母憂,三年不食鹽菜,幾至滅性。兄弟友愛,不忍暫離。雖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弘策與梁武帝年相輩,幼見親狎,恆隨......

  • 《南史》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大綱 李安人戴僧靜桓康焦度曹武呂安國周山圖周盤龍王廣之安人少有大志,常拊髀歎曰:「大丈夫處世,富貴不可希,取三將五校,何難之有。」隨父在縣,宋元嘉中,縣被魏克,安人尋率部曲自拔南歸。明帝時,稍遷武衞將軍,領水軍討晉安王子勛,所向......

  • 《南史》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大綱 趙知禮蔡景歷宗元饒韓子高華皎劉師知謝岐毛喜沈君理陸山才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樑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書翰。陳武帝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書記。知禮為文贍速,每佔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恆侍左......

  • 《南史》卷十六 列傳第六大綱 王鎮惡朱齡石毛修之傅弘之朱修之王玄謨後隨叔父曜歸晉,客荊州,頗讀諸子兵書,喜論軍國大事,騎射非長,而從橫善果斷。宋武帝伐廣固,鎮惡時為天門郡臨澧令。人或薦之武帝,召與語,異焉,因留宿。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孫,所謂將門有將......

  • 《南史》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齊武帝諸子文惠諸子明帝諸子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張淑妃生廬陵王子卿、魚復侯子響,周淑儀生安陸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晉安王子懋、衡陽王子峻,王淑儀生隨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陽王子明,樂容......

  • 《南史》卷十七 列傳第七 劉敬宣劉懷肅劉粹孫處蒯恩向靖劉鍾虞丘進孟懷玉胡藩劉康祖起家王恭前軍參軍,又參會稽世子元顯徵虜軍事。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誅司馬尚之為名,牢之時為恭前軍司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及恭此舉,使牢之......

  • 《南史》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張裕茂度仕為宋武帝太尉主簿、揚州中從事,累遷別駕。武帝西伐劉毅,北伐關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為都督、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綏靜百越,嶺外安之。元嘉元年,為侍中、都督、益州刺史。帝討荊州刺史謝晦,詔益州遣軍襲江陵。晦......

  • 《南史》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大綱 陳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姓陳氏。其本甚微,自雲漢太丘長寔之後也。寔玄孫晉太尉準。準生匡,匡生達,永嘉中南遷,為丞相掾,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嘗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

  • 《南史》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王懿到彥之垣護之張興世仲德少沈審有意略,事母甚謹,學通陰陽,精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及兄叡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兒青衣,年可七八歲,騎牛行,見仲德驚曰:「漢......

  • 《南史》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顔延之沈懷文周朗後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慶殊命。行至洛陽,周視故宮室,盡為禾黍,悽然詠黍離篇。道中作詩二首,為謝晦、傅亮所賞。武帝受命,補太子舍人。雁門周續之隱廬山,儒學着稱。......

  • 《南史》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江子一胡僧佑徐文盛陰子春杜崱王琳張彪江子一字元亮,濟陽考城人,晉散騎常侍統之七世孫也。父法成,奉朝請。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貧,以孝聞,苦侍養多闕;因終身蔬食。仕樑起家為王國侍郎、奉朝請。上書言事,為當軸所排,乃拜表......

  • 《南史》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大綱 王誕王華王惠王彧盧循據廣州,以誕為其平南府長史,甚賓禮之。誕久客思歸,乃説循曰:「下官與劉鎮軍情味不淺,若得北歸,必蒙任寄。」時廣州刺史吳隱之亦為循所拘留,誕又曰:「將軍今留吳公,公私非計。孫伯符豈不欲留華子魚,但以一境......

  • 《南史》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衡陽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始安王遙光曲江公遙欣安陸昭王緬新吳侯景先南豐伯赤斧衡陽公諶臨汝侯坦之衡陽元王道度,齊高帝長兄也。始與高帝俱受學於雷次宗,宣帝問次宗二子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內潤,皆良璞也。......

  • 《南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儒林伏曼容何佟之嚴植之司馬筠卞華崔靈恩孔僉盧廣沈峻孔子驅皇侃沈洙戚袞鄭灼全緩張譏顧越沈不害王元規伏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晉着作郎滔之曾孫也。父胤之,宋司空主簿。曼容早孤,與母兄客居南海。少篤學,善老、易,倜儻好......

  • 《南史》卷三 宋本紀下第三 太宗明皇帝諱彧,字休景,小字榮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生。二十五年,封淮陽王,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孝武踐阼,累遷鎮軍將軍、雍州刺史。是歲入朝,時廢帝疑畏諸父,以上付廷尉,明日將加禍害,上乃與腹心阮佃夫、李道兒等......

  • 《南史》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梁武帝諸子武帝八男。丁貴嬪生昭明太子統、簡文皇帝、廬陵威王續。阮修容生孝元皇帝。吳淑媛生豫章王綜。董昭儀生南康簡王績。丁充華生邵陵攜王綸。葛修容生武陵王紀。昭明太子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武帝長子也。以齊中興......

  • 《南史》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大綱 庾杲之王諶孔珪劉懷珍杲之幼有孝行,宋司空劉勉見而奇之,謂曰:「見卿足使江漢崇望,杞梓發聲。」解褐奉朝請,稍遷尚書駕部郎。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葅瀹韭生韭雜菜。任昉嘗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嘗有二十七種。」累遷尚書左丞。......

  • 《南史》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大綱 殷孝祖劉勉孝祖少誕節,好酒色,有氣幹。宋孝武時,以軍功仕至積射將軍。前廢帝景和元年,為兗州刺史。明帝初即位,四方反叛,孝祖外甥司徒參軍潁川荀僧韶建議銜命徵孝祖入朝,上遣之。時徐州刺史薛安都遣薛索兒等屯據津徑,僧韶間行......

  • 《南史》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沈約範雲秦末有沈逞,徵丞相不就。漢初,逞曾孫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國遷居九江之壽春,官至齊王太傅,封敷德侯。遵生驃騎將軍達,達生尚書令幹,幹生南陽太守弘,弘生河內太守勖,勖生御史中丞奮,奮生將作大匠恪,恪生尚書關內侯謙,謙......

  • 《南史》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八 褚裕之長兄秀之字長倩,歷大司馬琅邪王從事中郎,黃門侍郎,宋武帝鎮西長史。秀之妹,晉恭帝后也。秀之雖晉氏姻戚,而盡心於武帝。遷侍中,出補大司馬右司馬。晉恭帝即位,為祠部尚書。宋受命,徙太常。元嘉初,卒於官。秀之弟淡之字仲......

  • 《南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大綱 胡穎徐度杜稜周鐵武程靈洗沈恪陸子隆錢道戢駱文牙孫瑒徐世譜周敷荀朗周炅魯悉達蕭摩訶任忠樊毅樑承聖初,元帝授穎羅州刺史,封漢陽縣侯。尋除豫章內史,隨武帝鎮京口。齊遣郭元建出東關,武帝令穎率府內驍勇隨侯瑱,於東關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