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五(晉書) 列傳十大綱 皇甫遇,常山人也。父武,流寓太原,嘗為遮塞軍使。遇少好勇,及壯,虯髯,善騎射。唐明宗在藩時,隸於麾下,累從戰有功。明宗即位,遷龍武都指揮使,遙領嚴州刺史,出討東川,為行營左軍都指揮使。應順、清泰中,累歷團練防禦使,尋遷鄧州節度使......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一大綱 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鐸,父端。唐乾符中,鎮州有博野軍,宿衞京師,屯於奉天,文通時隸本軍為市巡,累遷至隊長。黃巢犯闕,博野軍留於鳳翔,時鄭畋理兵於岐下,畋遣文通以本軍敗尚讓之眾於龍尾坡,以功為神策軍指揮使。朱玫......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三(唐書) 列傳五大綱 李存信,本姓張,父君政,回鶻部人也。大中初,隨懷化郡王李思忠內附,因家雲中之合羅川。存信通黠多數,會四夷語,別六蕃書,善戰,識兵勢。初為獻祖親信,從武皇入關平賊,始補軍職,賜姓名。大順中,累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擊張浚軍於平陽。......

  • 《舊五代史》 卷十八(梁書)列傳八大綱 張文蔚,字右華,河間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為顯官。文蔚幼礪文行,求知取友,藹然有佳士之稱。唐乾符初,登進士第,時丞相裴坦兼判鹽鐵,解褐署巡官。未幾,以畿尉直館。丁家艱,以孝聞。中和歲,僖宗在蜀,大寇未滅,急於軍費,移鹽鐵於揚州,命......

  • 《舊五代史·李琪傳》 李琪,字台秀。父縠,廣明中,為晉公王鐸都統判官。年十三,詞賦詩頌,大為王鐸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鐸召縠?於公署,密遣人以《漢祖得三傑賦》題就其第試之,琪援筆立成。賦尾雲:“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一(晉書) 列傳六 房知温,字伯玉,兗州瑕丘人也。少有勇力,籍名於本軍,為赤甲都官健。(《玉堂閒話》:知温少年,與外弟徐某為盜於兗、鄆之境。)樑將葛從周鎮其地,選置麾下。時部將牛存節屯於鎮,好摴博,每求辨採者,知温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熟於存......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書) 明宗紀十大綱 長興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從榮加守尚書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軍諸衞事。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尚書兵部侍郎劉煦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冊故福慶長公主孟氏為晉......

  • 《舊五代史》 卷三十(唐書) 莊宗紀四大綱 同光元年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是日,皇后劉氏、皇子繼岌歸鄴宮,帝送於離亭,歔欷而別。詔宣徽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租庸使張憲、興唐尹王正言同守鄴城。壬申,帝御大軍自楊劉濟河。癸酉,至鄆州。是夜三鼓,渡汶。時王彥章守......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七(晉書) 列傳二大綱 ◎宗室(案:《晉宗室列傳》,《永樂大典》僅存四篇,餘多殘闕。)廣王敬威,字奉信,高祖之從父弟也。父萬詮,贈太尉,追封趙王。敬威少善騎射,事後唐莊宗,以從戰有功,累歷軍職。明宗即位,擢為奉聖指揮使。天成、應順中,凡十改軍額,累官至......

  • 《舊五代史》 卷三(梁書)太祖紀三 開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長蘆,次於魏州。節度使羅紹威以帝回軍,慮有不測之患,由是供億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陳之。帝雖拒而不納,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長蘆。是日,有慶雲覆於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傳禪代之意......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九(漢書)列傳六 杜重威,其先朔州人,近世徙家於太原。祖興,振武牙將。父堆金,事唐武皇為先鋒使。重威少事明宗,自護聖軍校領防州刺史。其妻即晉高祖妹也,累封宋國大長公主。天福初,命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刺史。二年,張從賓構亂,據汜水,晉高祖遣重......

  • 《舊五代史》 卷十(梁書)末帝紀下大綱 貞明六年春正月戊子,以曹州刺史朱漢賓為安州宣威軍節度使;以許州匡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充散指揮都軍使、檢校太傅王彥章為匡國軍節度使,進封開國侯,軍職如故。二月癸丑,宣州節度使錢傳璟起復,依前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宣州......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六 僣偽列傳三大綱 王建,陳州項城人。唐末,隸名於忠武軍。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時樑祖為巢將,領眾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復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是歲,復光入援京師,明年破賊收......

  • 《舊五代史》 卷四十一(唐書) 明宗紀七 長興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常儀。乙亥,國子監請以監學生束脩及光學錢備監中修葺公用,從之。丙子,帝謂宰臣曰:時雪未降,如何?馮道曰:陛下恭行儉德,憂及蒸民,上合天心,必有春澤。是夜,降雪。其夕,右散騎常侍蕭希......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六(晉書) 列傳一 ◎后妃(案:《晉后妃傳》,《永樂大典》已佚,今採《五代會要》、《通鑑》、《契丹國志》、《文獻通考》所載晉后妃事,分注以補是書之闕。)高祖皇后李氏。(《五代會要》: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寧公主;長......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唐書) 列傳二十二大綱 元行欽,本幽州劉守光之愛將。守光之奪父位也,令行欽攻大恩山,又令殺諸兄弟。天祐九年,周德威攻圍山州,守光困蹙,令行欽于山北募兵,以應契丹。時明宗為將,攻行欽于山北,與之接戰,矢及明宗馬鞍,既而以勢迫來降。明宗憐其有勇,奏隸為......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書) 明宗紀十 長興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從榮加守尚書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軍諸衞事。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尚書兵部侍郎劉煦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冊故福慶長公主孟氏為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 志二 ◎歷志古先哲王,受命而帝天下者,必先觀象以垂法,治歷以明時,使萬物服其化風,四海同其正朔,然後能允釐下土,欽若上穹。故虞舜之紹唐堯,先齊七政;武王之得箕子,首敍九疇。皇極由是而允興,人時以之而不忒。歷代已降,何莫由斯。粵自......

  • 《舊五代史》 卷六十(唐書) 列傳十二大綱 李襲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後,父圖,為洛陽令,因家焉。襲吉乾符末應進士舉,遇亂,避地河中,依節度使李都,擢為鹽鐵判官。及王重榮代,不喜文士,時喪亂之後,衣冠多逃難汾、晉間。襲吉訪舊至太原,武皇署為府掾,出宰榆社。光啟初,武皇遇難上源......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六(唐書) 末帝紀上大綱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鎮州人也。母宣憲皇后魏氏,以光啟元年歲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於平山。景福中,明宗為武皇騎將,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擄之,帝時年十餘歲,明宗養為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謹重寡言,及壯,長七尺餘,方頤大體,材貌雄......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四(唐書) 列傳二十六大綱 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初隸太原,因得罪,亡命於汴梁。開平、乾化中,自隊長積勞至部校。樑末帝時,頻立軍功。同光元年八月,段凝率眾五萬營於王村,時延孝為右先鋒指揮使,率百騎來奔。莊宗得之,喜,解御衣金帶以賜之。翌日,賜田宅於鄴......

  • 《舊五代史》 卷三十四(唐書) 莊宗紀八大綱 同光四年春正月戊午朔,帝不受朝賀,契丹寇渤海。壬戌,詔以去歲因被災沴,物價騰踴,自今月三日後避正殿,減膳撤樂,以答天譴。應去年遭水災州縣,秋夏税賦並與放免。自壬午年已前所欠殘税,及諸色課利,已有敕命放免者,尚聞所在卻有徵收......

  • 《舊五代史》 卷八十(晉書) 高祖紀六大綱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視朝。庚申,升陳州為防禦使額。辛酉,以前鄧州節度使焦方為貝州節度使。壬戌,涇州奏,西涼府留後李文謙,今年二月四日閉宅門自焚,遣元入西涼府譯語官與來人齎三部族蕃書進之。以三司使劉審交為......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三(唐書) 列傳十五大綱 張全義,字國維,濮州臨濮人。初名居言,賜名全義,樑祖改為宗奭;莊宗定河南,複名全義。祖璉,父誠,世為田農。全義為縣嗇夫,嘗為令所辱。乾符末,黃巢起冤句,全義亡命入巢軍。巢入長安,以全義為吏部尚書,充水運使。巢敗,依諸葛爽於河陽,......

  •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為《舊五代史》編次成書恭呈御覽事。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書,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為鑑觀。雖值一時風會之衰,體格尚沿於宂弱;而垂千古廢興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