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漢書)隱帝紀上大綱 隱皇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李太后,以唐長興二年,歲在辛卯,三月七日,生帝於鄴都之舊第。高祖鎮太原,署節院使,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國初,授左衞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祕......

  • 《舊五代史》 卷九十八(晉書) 列傳十三大綱 安重榮,朔州人。祖從義,利州刺史。父全,勝州刺史、振武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重榮有膂力,善騎射。唐長興中,為振武道巡邊指揮使,犯罪下獄。時高行周為帥,欲殺之,其母赴闕申告,樞密使安重誨陰護之,奏於明宗,有詔釋焉。張敬達之圍晉......

  • 舊五代史和凝傳的閲讀及答案 和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也。九代祖逢堯,唐高宗時為監察御史,自逢堯之下,仕皆不顯。凝幼而聰敏,姿狀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學,書一覽者成達其大義。年十七舉明經,十九登進士第。滑帥賀瑰知其名,闢置幕下。凝善射。時瑰與唐莊宗相拒......

  • 《舊五代史》 卷三十二(唐書) 莊宗紀六 同光二年夏五月己亥,帝御文明殿,冊齊王張全義為太尉。禮畢,全義赴尚書省領事,左諫議大夫竇專不降階,為御史所劾,專援引舊典,宰相不能詰,寢而不行。庚子,太常卿李燕卒。壬寅,以教坊使陳俊為景州刺史,內園使儲德源為憲州刺史,皆樑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 史宏肇,字化元,鄭州滎澤人也。父潘,本田家。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樑末,每七户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六(晉書) 列傳一 ◎后妃(案:《晉后妃傳》,《永樂大典》已佚,今採《五代會要》、《通鑑》、《契丹國志》、《文獻通考》所載晉后妃事,分注以補是書之闕。)高祖皇后李氏。(《五代會要》: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寧公主;長......

  • 《舊五代史》 卷一(梁書)太祖紀一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温,宋州碭山人。其先,舜司徒虎之後。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誠。帝即誠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五代會要》:樑肅祖宣元皇帝諱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孫;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肅祖......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書) 明宗紀十 長興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從榮加守尚書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軍諸衞事。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尚書兵部侍郎劉煦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冊故福慶長公主孟氏為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四(周書)世宗紀一大綱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諱榮,太祖之養子,蓋聖穆皇后之侄也。本姓柴氏,父守禮,太子少保致仕。(《隆平集》:柴翁者,嘗獨居室,人以為司冥事。一日,笑不止,妻問其故,不答。翁嗜飲,妻醉之以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為天子。考柴翁即守禮之父,史佚......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書) 明宗紀十大綱 長興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從榮加守尚書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軍諸衞事。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尚書兵部侍郎劉煦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冊故福慶長公主孟氏為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六(周書)世宗紀三 顯德三年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賀。前司空蘇禹珪卒。丁酉,李穀奏,破淮賊於上窯。戊戌,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庚子,詔取此月八日幸淮南。殿中監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沒外孫女霍氏之資產,為人所訟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五(漢書)列傳二大綱 ◎宗室魏王承訓,字德輝,高祖之長子也。少温厚,美姿儀,高祖尤鍾愛。在晉累官至檢校司空,國初授左衞上將軍。高祖將赴洛,命承訓北京大內巡檢,未幾,詔赴闕,授開封尹、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於府署,年二十......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二(唐書) 列傳二十四 張承業,字繼元,本姓康,同州人。鹹通中,內常侍張泰畜為假子。光啟中,主郃陽軍事,賜紫,入為內供奉。武皇之討王行瑜,承業累奉使渭北,因留監武皇軍事,賊平,改酒坊使。三年,昭宗將幸太原,以承業與武皇善,用除為河東監軍,密令迎駕。既而昭......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九(唐書) 列傳二十一大綱 張憲,字允中,晉陽人,世以軍功為牙校。憲始童丱,喜儒學,勵志橫經,不捨晝夜。太原地雄邊服,人多尚武,恥於學業,惟憲與里人藥縱之精力遊學,弱冠盡通諸經,尤精《左傳》。嘗袖行所業,謁判官李襲吉,一見欣歎。既辭,謂憲曰:子勉之,將來必成佳......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五(晉書) 少帝紀五大綱 開運三年冬十月甲子,正衙命使冊皇太妃安氏。己丑,以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邊光範為翰林學士,以給事中邊歸讜為左散騎常侍,以翰林學士、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張沆為右諫議大夫。辛未,以鄴都留守杜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以侍衞親......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九(唐書) 莊宗紀三大綱 天祐十六年春正月,李存審城德勝,夾河為柵。帝還魏州,命昭義軍節度使李嗣昭權知幽州軍府事。三月,帝兼領幽州,遣近臣李紹宏提舉府事。夏四月,樑將賀瑰圍德勝南城,百道攻擊,復以艨艟扼斷津渡。帝馳而往,陣於北岸。南城守將氏延賞......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九(唐書) 列傳二十一 張憲,字允中,晉陽人,世以軍功為牙校。憲始童丱,喜儒學,勵志橫經,不捨晝夜。太原地雄邊服,人多尚武,恥於學業,惟憲與里人藥縱之精力遊學,弱冠盡通諸經,尤精《左傳》。嘗袖行所業,謁判官李襲吉,一見欣歎。既辭,謂憲曰:子勉之,將來必成佳......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周書)列傳十 王峻,字秀峯,相州安陽人也。父豐,本郡樂營使。峻幼慧黠善歌,樑貞明初,張筠鎮相州,憐峻敏惠,遂畜之。及莊宗入魏州,筠棄鎮南渡,以峻自隨。時租庸使趙巖訪筠於其第,筠召峻聲歌以侑酒,巖悦,筠因以贈之,頗得親愛。樑亡,趙氏族滅,峻流落無......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九(唐書) 列傳十一 丁會,字道隱,壽州壽春人。父季。會幼放蕩縱橫,不治農產,恆隨哀輓者學紼謳,尤嗜其聲。既長,遇亂,合雄兒為盜,有志功名。黃巢渡淮,會從樑祖為部曲,樑祖鎮門,會歷都押衙。自樑祖誅宗權,並時溥,屠朱瑄,走朱瑾,會恆以兵從,多立奇功。文德中......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八(唐書) 末帝紀下大綱 清泰三年春正月辛卯朔,帝御文明殿受朝賀,仗衞如式。乙未,百濟遣使獻方物。戊戌,幸龍門佛寺祈雪。癸卯,以給事中、充樞密院直學士呂琦為端明殿學士;以六軍諸衞判官、尚書工部郎中薛文遇為樞密院直學士。乙巳,以上元夜京城張......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四(晉書) 少帝紀四大綱 開運二年夏五月丙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大赦天下。丁酉,以右衞上將軍馬萬為左金吾上將軍致仕。戊戌,陝州節度使宋彥筠移鎮鄧州,澶州節度使何建移鎮河陽。以左神武統軍潘環為澶州節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彥韜遙領壽州節度使兼侍......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七(周書)列傳七 盧文紀,字子持,京兆萬年人。(案:此下有闕文。)長興末,為太常卿。文紀形貌魁偉,語音高朗,佔對鏗鏘,健於飲啖。奉使蜀川,路由岐下,時唐末帝為岐帥,以主禮待之,觀其儀形旨趣,遇之頗厚。清泰初,中書闕輔相,末帝訪之於朝,左右曰:臣見班行中......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三(唐書) 列傳二十五大綱 毛璋,本滄州小校。樑將戴思遠帥滄州,時莊宗已定魏博,思遠勢蹙,棄州遁去,璋據城歸莊宗,(《玉堂閒話》:戴思遠任浮陽日,有部曲毛璋,為性輕悍。嘗與數十卒追捕盜賊,還宿於逆旅,毛枕劍而寢。夜分,其劍忽大吼,躍出鞘外,從卒聞者愕然驚異,......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九(漢書)高祖紀上大綱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姓劉氏,諱暠,本名知遠,及即位改今諱。其先本沙陀部人也。四代祖諱湍,帝有天下,追尊為明元皇帝,廟號文祖,陵曰懿陵;(《五代會要》:湍為東漢顯宗第八子淮陽王昞之後。)高祖母隴西李氏,追諡明貞皇后。曾祖......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昔武王克商,以箕子歸,作《洪範》。其九疇之序,一曰五行,所以紀休咎之徵,窮天人之際。故後之修史者,鹹有其説焉。蓋欲使後代帝王見災變而自省,責躬修德,崇仁補過,則禍消而福至,此大略也。今故按五代之簡編,記五行之災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