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宗正大司農少府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丞一人,比千石。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

  • 《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南匈奴醯落屍逐鞮單于比者,呼韓邪單于之孫,烏珠留若鞮單于之子也。自呼韓邪後,諸子以次立,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部領南邊及烏桓。建武初,彭寵反畔於漁陽,單于與共連兵,因復權立盧芳,使入居五原。光武初,方平諸......

  • 《後漢書》志第四·禮儀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養老先蠶祓禊夫威儀,所以與君臣,序六親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大亂作,則羣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記施行威儀,以為《禮儀志》。禮威儀,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曆,有司、侍郎、......

  •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祿勛。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

  •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貴少而賤老,其性悍塞。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無相......

  • 《後漢書》卷三十三·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朱浮字叔元,沛國蕭人也。初從光武為大司馬主簿,遷偏將軍,從破邯鄲。光武遣吳漢誅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為大將軍幽州牧,守薊城,遂討定北邊。建武二年,封舞陽侯,食三縣。浮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跡,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屬......

  • 《後漢書》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孝章皇帝八子:宋貴人生清河孝王慶,樑貴人生和帝,申貴人生濟北惠王壽、河間孝王開,四王不載母氏。千乘貞王伉,建初四年封。和帝即位,以伉長兄,甚見尊禮立十五年薨。子寵嗣,一名伏胡。永元七年,改國名樂安。立二十八年薨,是為夷王......

  • 《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第七十四 《詩》、《書》之言女德尚矣。若夫賢妃助國君之政,哲婦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則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鹹漏焉。故自中興以後,綜其成事,述為《列女篇》。如馬、鄧、樑後,別見前紀。樑嫕、李姬,各附家傳。若斯......

  • 《後漢書》卷二十一·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 任光字伯卿,南陽宛人也。少忠厚,為鄉里所愛。初為鄉嗇夫、郡縣吏。漢兵至宛,軍人見光冠服鮮明,令解衣,將殺而奪之。會光祿勛劉賜適至,視光容貌長者,乃救全之。光因率黨與從賜,為安集掾,拜偏將軍,與世祖破王尋、王邑。更始至洛陽......

  • 《後漢書》卷十七·馮岑賈列傳第七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也。好讀書,能《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漢兵起,異以郡掾監五縣,與父城長苗萌共城守,為王莽拒漢。光武略地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異間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執。時異從兄孝及同郡丁綝、呂晏,並從光......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

  •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年,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遭母憂,棄官行喪......

  •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盡美矣,終全孤竹之潔。自茲以降,風流彌繁,長往之軌未殊,而感致之數匪一。或隱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

  •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徵,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

  •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安思閻皇后諱姬,河南滎陽人也。祖父章,永平中為尚書,以二妹為貴人。章精力曉舊典,久次,當遷以重職,顯宗為後宮親屬,竟不用,出為步兵校尉。章生暢,暢生後。後有才色。元初元年,以選入掖庭,甚見寵愛,為貴人。二年,立為皇后。後專房妒......

  • 《後漢書》卷五十一·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也。少習《韓詩》,教授諸生常數百人。太守潁川李鴻請署功曹,未及到,而州闢為從事。會鴻卒,恂不應州命,而送鴻喪還鄉里。既葬,留起冢墳,持喪三年。闢司徒桓虞府。後拜侍御史,持節使幽州,宣佈恩澤,慰撫北狄,所......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術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京師鹹歎曰是復為李公矣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闢......

  • 《後漢書》志第三·律歷下 曆法昔者聖人之作歷也,觀璇璣之運,三光之行,道之發斂,景之長短,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制術焉。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周,在天成度,在歷成日。居以列宿,終於四七,受以甲乙,終......

  • 《後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為士。歆死,囂歸鄉里。季父崔,素豪俠,能得眾。聞更始立而莽兵連敗,於是乃與兄義及上邽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眾數千人......

  • 《後漢書》卷二十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九世祖勝,字子賤,所謂濟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時,客授東武,因家焉。父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成帝,為高密太傅,別自名學。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衞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六世祖勛,好黃、老,平帝時為眉阝令。王莽初,授以厭戎連率。勛對印綬仰天歎曰吾策名漢室,死歸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孫之賜,況可事二姓哉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與鮑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稜,亦有清白行,諡......

  • 《後漢書》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太常光祿勛衞尉太僕廷尉太鴻臚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禮儀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常贊天子。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晦,察行陵廟。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

  • 《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後,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羣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

  • 《後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也。高祖父解,武帝時以任俠聞。父梵,為蜀郡太守。伋少有志行,哀、平間闢大司空府,三遷為漁陽都尉。王莽時為上谷大尹,遷幷州牧。更始新立,三輔連被兵寇,百姓震駭,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肯先附。更始素聞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