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 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曰都護。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哀、平間,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並復役屬匈奴。匈奴斂税重刻,諸國不堪......

  • 《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初為縣功曹,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於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從事......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下·馮衍列傳第十八下 建武末,上疏自陳曰: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譽之則親。以文帝以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見妒於公孫弘,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於衞青,此忠臣之常所為流涕也。臣衍自惟微賤之......

  •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董卓字仲潁,隴西臨洮人也。性粗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諸豪帥有來從之者,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為州兵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

  • 《後漢書·馬融列傳》閲讀理解 文言文,完成15-19題(18分)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將軍鄧騭聞融名,召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應命,客於涼州......

  • 《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齊武王縯字伯升,光武之長兄也。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莽末,盜賊羣起,南方尤甚。伯升召諸豪傑計議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

  • 《後漢書》卷七十七·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漢承戰國餘烈,多豪猾之民。其併兼者則陵橫邦邑,桀健者則雄張閭里。且宰守曠遠,户口殷大。故臨民之職,專事威斷,族滅奸軌,先行後聞。肆情剛烈,成其不橈之威。違眾用己,表其難測之智。至於重文橫入,為窮怒之所遷及者,亦何可勝言。......

  • 《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朱祐字仲先,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倖,舍止於中。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

  •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盡美矣,終全孤竹之潔。自茲以降,風流彌繁,長往之軌未殊,而感致之數匪一。或隱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

  • 《後漢書》志第十七·五行五 射妖龍蛇孽馬禍人痾人化死復生疫投蜺《五行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痾,則時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極,中也。眊,不明也。説雲此沴天也。不......

  • 《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郭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諸為弘所決者,退無怨情,郡內比之東海於公。年九十五卒。躬少傳父業,講授徒眾常數百人。後為郡吏,闢公府。永平中,奉車都尉......

  •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

  • 《後漢書》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 銚期字次況,潁川郟人也。長八尺二寸,容貌絕異,矜嚴有威。父猛,為桂陽太守,卒,期服喪三年,鄉里稱之。光武略地潁川,聞期志義,召署賊曹掾,從徇薊。時,王郎檄書到薊,薊中起兵應郎。光武趨駕出,百姓聚觀,喧呼滿道,遮路不得行,期騎馬奮戟,瞋......

  • 《後漢書》卷五十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 杜根字伯堅,潁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志節,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京師貴戚慕其名,或遣之書,安不發,悉壁藏之。及後捕案貴戚賓客,安開壁出書,印封如故,竟不離其患,時人貴之。位至巴郡太守,政甚有聲。根性方實,好絞直。永初元年......

  •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節選鑑賞 原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安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見安僵卧。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楊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台,拜校書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貴,終以為廣陵、楚、淮陽、濟南之獄,徙者萬數,又遠屯絕域,吏民怨曠,乃上疏曰: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

  • 《後漢書·卷二十九》原文及賞析 鮑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時任司隸校尉,為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初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風旨,規欲害永。太守苟諫擁護,召以為吏,常置府中。永因數為諫陳興復漢室,剪滅篡......

  • 《後漢書》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綏,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氣占候吉凶,常賣卜自奉。安帝徵之,對策為諸儒表,後拜吳令。時卒有暴風,宗佔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蔘候,果如其言。諸公聞而表上,以博士徵之......

  • 《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 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也。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倫少介然有義行。王莽末,盜賊起,宗族閭里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強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眉之屬前後數十輩,皆不能下。倫始以營長詣......

  •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六世祖勛,好黃、老,平帝時為眉阝令。王莽初,授以厭戎連率。勛對印綬仰天歎曰吾策名漢室,死歸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孫之賜,況可事二姓哉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與鮑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稜,亦有清白行,諡......

  • 《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東海恭王彊、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王延、中山簡王焉,許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顯宗、東平憲王蒼、廣陵思王荊、臨淮懷公衡、琅邪孝王京。東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皇后,彊為皇太子......

  • 《後漢書》卷五十一·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也。少習《韓詩》,教授諸生常數百人。太守潁川李鴻請署功曹,未及到,而州闢為從事。會鴻卒,恂不應州命,而送鴻喪還鄉里。既葬,留起冢墳,持喪三年。闢司徒桓虞府。後拜侍御史,持節使幽州,宣佈恩澤,慰撫北狄,所......

  • 《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 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鄉為章陵縣。世世復徭役,比豐、沛,無有所豫。辛酉,詔曰往歲水、旱、蝗蟲為災,谷價騰躍,人用睏乏。朕惟百姓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谷者,給稟高年、鰥、寡、孤、獨及篤癃、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

  •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為勃海王,徙封陳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遷皇太后於永安宮。大赦天下。改昭寧為永漢。丙子,董卓殺皇太后何氏。初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

  • 《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劉玄字聖公,光武族兄也。弟為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聖公避吏於平林。吏系聖公父子張。聖公詐死,使人持喪歸舂陵,吏乃出子張,聖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