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陸瓊,字伯玉》的文言文試題和翻譯解析

《陸瓊,字伯玉》的文言文試題和翻譯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2W 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陸瓊,字伯玉》的文言文試題和翻譯解析

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父雲公,樑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

瓊幼聰惠有思理,六歲為五言詩,頗有詞采。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詔校定《棋品》,朱異、劉溉以下並集。瓊時年八歲,於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師號曰神童。異言之武帝,有敕召見,瓊風神②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於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永定中,州舉秀才。天嘉元年,為寧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尋以本官兼尚書外兵郎,滿歲為真。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及討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③及諸大手筆,並敕付瓊。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及高宗為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於高宗曰: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長沙王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瓊長史,行江州府國事,帶尋陽太守。瓊以母老,不欲遠出,太子亦固請留之,遂不行。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又領大著作,撰國史。

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詔誥。初,瓊父雲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於至德,勒成一家之言。遷吏部尚書,著作如故。

瓊性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愈下。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餘財。暮年深懷知足,思避權要,恆謝病不視事。俄丁母憂,去職。初,瓊之侍東宮也,母隨在官舍,後主賞賜優厚。及喪柩還鄉,詔加賻贈,並遣謁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自制志銘,朝野榮之。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時年五十,詔贈領軍將軍,官給喪事。有集二十卷行於世。

(選自《陳書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觀人圍棋,局壞,(王)粲為覆之。覆,同復,覆局,指記憶力極強。 ②風神,指神態。③都官符,指詔書。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兒必荷門基 荷:承擔

B.善屬文 屬:寫作

C.自永定訖於至德 訖:至,到

D.不尚鮮華 尚:超過,過分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吏部尚書徐陵薦瓊於高宗 ②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①瓊述其旨而續焉 ②惑而不從師

D.①瓊之侍東宮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11.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的.一組是

①丁父憂,毀瘠有至性 ②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 ③都官符及諸大手筆,並敕付瓊 ④又領大著作,撰國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雖位望日隆,而執志愈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瓊的父親陸雲公接受梁武帝的詔令校定《棋品》,朱異、劉溉以下人員同時集中在一起,陸瓊這時八歲,能在客人面前覆盤。

B.天嘉元年,陸瓊擔任寧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不久以法曹行參軍的身份兼任尚書外兵郎,任職期滿由代理轉為正職。

C.長沙王做江州刺史時,不遵循法度,高宗因為長沙王年少,派陸瓊去做長史。陸瓊前去擔任了江州府國事,兼任尋陽太守。

D.陸瓊生性謙虛儉樸,從不為自己聚斂財貨。四時的俸祿,都散發給宗族人員,自己家中沒有剩餘財產。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異言之武帝,有敕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4分)

(2)瓊以母老,不欲遠出,太子亦固請留之,遂不行。(3分)

(3)暮年深懷知足,思避權要,恆謝病不視事。(3分)

參考答案:

9. D.(尚,崇尚。)

10.A.(都是介詞,向。 B.①副詞,於是,就②副詞,才 C.①連詞,表修飾。 ② 連詞,錶轉折D.①主謂間助詞 ②結構助詞,的 )

11.B.(見識優敏,文史足用,是説陸瓊見識多而聰敏,精通文史。①體現孝順⑥體現性謙儉)

12.C.(聯繫下文可知,陸瓊沒有前去擔任這些官職。)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點關注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1)(4分)朱異對梁武帝説了這個情況,梁武帝下令召見,陸瓊神態機警聰明,舉止安詳慎重,梁武帝認為他很奇異(不尋常)。(重點注意:言之武帝省略和倒裝句式,有敕召見省略主語,異意動用法,進退)

(2)(3分)陸瓊因為母親年事已高,不想出遠門,太子也堅持請求留下他,於是陸瓊就沒有前去(任職)。(重點注意:以固遂不行)

(3)(3分)陸瓊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開權要人物,常常以有病為藉口不到職治事。(重點注意:深懷謝視事)

附參考譯文

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父親陸雲公,樑朝給事黃門侍郎,掌管著作。

陸瓊幼年聰敏伶俐,思維有條理,六歲能寫五言詩,且頗有文采。大同末年,父陸雲公受梁武帝詔令校定《棋品》,朱異、劉溉以下人員同時集中在一起,陸瓊這時八歲,能在客人面前覆盤,由此京城內傳稱他為神童。朱異對梁武帝説了這個情況,梁武帝下令召見,陸瓊神態機警聰明,舉止安詳慎重,梁武帝認為他很奇異(不尋常)大同十一年,父親去世,他因悲哀過度而極其瘦弱,有至孝之情,叔祖父陸襄感歎道:此兒必能承擔光耀門庭的重任,所謂一個也不算少。到侯景作亂,陸瓊帶着母親避難到本縣的西鄉,刻苦讀書,日夜不鬆懈,於是學識淵博,擅長寫文章。

丞宣年間,被州里推舉為秀才。天嘉元年,為寧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不久以法曹行參軍的身份兼任尚書外兵郎,任職期滿由代理轉為正職。陸瓊一向有好名聲,深受世祖賞識。到討伐周迪、陳寶應等人時,詔令及各種重要文書,都下令交付陸瓊完成。改任新安王文學,擔任東宮書記參軍。等到高宗擔任司徒時,精選屬官,吏部尚書徐陵向高宗推薦陸瓊説: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多而聰敏,文史兼通,足夠應用,進居郎署,已有年月,左西掾缺位,可以選他擔任此職。於是封為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授予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轉任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長沙王為江州刺史,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長沙王年少,授陸瓊長史,行江州府國事,兼任尋陽太守。陸瓊以母親年事已高為由,不想出遠門,太子也堅持請求留下他,於是陸瓊就沒有前去(任職)。屢經升遷任給事黃門侍郎,兼任羽林監軍。調任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又兼大著作,撰寫國史。

後主即位,陸瓊到中書省當值,負責制定詔書。當初,陸瓊父親陸雲公奉梁武帝的命令撰寫《嘉瑞記》,陸瓊遵循武帝的旨意繼續撰寫,自永定年到至德年,最終編寫成一家之言。改任吏部尚書,繼續兼任大著作。

陸瓊生性謙虛儉樸,從不為自己聚斂財貨,雖然職位聲望日漸隆盛,卻堅持素志更加謙遜。所居園池屋室,不作改變,車馬衣服,不崇尚華麗,四時的俸祿,都散發給宗族人員,自己家中沒有剩餘財產。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開權要人物,常以有病為藉口不到職治事。不久母親去世,離職回家。當初,陸瓊奉侍東宮時,母親隨從在官舍居住,後主賞賜十分優厚。等到喪棺還鄉,後主下詔加贈助喪財物,並派謁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親自擬墓誌銘,朝野都以此為榮耀。陸瓊悲哀過度,在至德四年去世,時年五十歲。詔贈領軍將軍,官府出資辦理喪事。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