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8W 次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説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 篇1

滕王閣序

【簡介】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名《滕王閣詩序》。駢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羣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敍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作者“無路請纓”的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羣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譯文】

這裏是過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着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着楚地,連接着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衝上牛、鬥二星的區間。人中有英傑,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几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象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活躍。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莢俊之才。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裏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的氣勢象騰起的蛟龍,飛舞的綵鳳,王將軍的武庫裏,刀光劍影,如紫電、如清霜。由於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當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着淡淡的雲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着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這裏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峯聳入雲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迴環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

披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峯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羣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迴盪在衡陽的水邊。

放眼遠望,胸襟剛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象睢園竹林的聚會,這裏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象鄴水贊詠蓮花,這裏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良展美景,嘗心樂事)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極目遠眺,在假日裏盡情歡娛。蒼天高遠,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明白了興衰貴賤都由命中註定。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着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的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使賈誼遭受委屈,貶於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於君子安於貧賤,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潔;即使身處於乾涸的主轍中,胸懷依然開朗愉快。北海雖然十分遙遠,乘着羊角旋風還是能夠達到,早晨雖然已經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着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年已二十一,卻無處去請纓殺敵。我羨慕宗懿那種“乘長風破萬里糧”的英雄氣概,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是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饒幸地奉陪各位長者,高興地登上龍門。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歎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鍾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麼羞愧呢?

呵!名勝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蘭亭宴集已為陳跡,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至於登高作賦,這隻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請在座諸位施展潘岳,陸機一樣的才筆,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

【寫作背景】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少有才名,以詩賦居長。《滕王閣賦》是其力作,也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寫此文,正是王勃流放越南途中,路經南昌,恰逢洪都府知府閻公重修滕王閣,蒞臨其宴,一氣呵成此賦,王子安之才氣當時技驚四座,使閻公目瞪口呆,驚為絕世奇才。

【結構】

第一節點題——第二節近境——第三節遠近結合——第四節遠境感悟——第五節抒懷勵志——第六節自我介紹兼回收題意——第七節收篇致謝。

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通過點題,讓讀者明瞭當時所處的境況。接下去描寫近境,以人的眼目為支點,由近至遠,第二、三、四節也就順理成章的現形出來了,這是一個層次感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條理清楚,而且讓人覺得自然。同樣,抒懷也是如此,從第四節下半截淺述至第五節加深到第六節先深又轉淺,到第七節不着痕跡的收篇。都是充滿着層次感。

【評價】

此賦描寫滕王閣四周景物和宴會盛況,意境開闊,大氣悠遠。結尾更是抒寫羈旅之情,寓懷才不遇的感恨。其文始志存高遠至結尾意氣消沉,可以説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實際境況,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時雖有避世之感卻又存希望,也許這就是王子安當時的真實心態吧。

文由心生,讀此賦撫揣王子安的人生,我們會有很多不同的感悟。此是賦外之言,然讀此賦不知王子安心路,當遜色多多也。在我們讀此賦時驚羨王勃的文詞絢麗,對仗工整,氣勢奔放自然時。我們更應該觸摸作者的靈魂深處,感受他寫此賦時的心態,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尋找那一顆孤獨的靈魂,及他靈魂深處發出的無望吶喊,也許會更增加此賦的個性魅力,此是很多讀此賦者未知之美感矣。嗟呼,讀其文嘗不知其心態,實文之悲哀呼?還是讀者之悲哀?

綜上所述,實是王子安作此文時之大環境也。賞古文,如要知其中精髓,必先深瞭解作者之人生。因古文在我國曆朝都是借物抒懷之作,或言懷才不遇,或無力迴天而憤世嫉俗,或避世以求自保吟詩作文抒胸臆,箇中情結,各人心態異而呈文之不同。但一脈相承的都或是借物抒懷,在或華麗,或凝重的文采下,隱藏着的是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他們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閃爍着晶瑩的光芒。華麗的筆風很多,至所以他們的詩賦能傳之於後世,就是因為他們的文字具有了實質的靈魂與他們在當時大環境下呈現出的理性思想。一篇小小的古文,能讓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才是他們文字歷久彌新的原因所在吧?

【寫作技巧】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用以下四方面來解讀王勃的寫作技巧。

第一:精

精有二種解釋,一種是用詞簡練,

通觀王勃全文,説實話確實是用語簡練。這一點在文中處處可以見到。如描寫地理位置“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了了數字,就將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説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氣而不遙遠。而且在這幾字中將洪都的險要位置中心地位説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筆老到之舉,豈是一個精字了得。描寫節氣“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又是一目瞭然。描寫人“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也是數字。像此種字簡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動輒洋洋數萬言,才知其貴重也。此為我等後學當學之一也。

第二:點睛妙用

〈滕王閣賦〉系屬名篇,名句佳言當不謂小。世人常記“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為寫景之最也。其它如寫地勢“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寫勵志如“東隅已逝,桑榆百晚”。“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彌堅,不墜青雲之志”。寫虛境如“漁舟唱晚,響窮鼓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那一句不是驚世駭俗之佳句,此等妙筆,全文俯首拾來皆是,處處設疑,處處點睛,有此等點睛妙筆,怎不讓其賦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們現在寫作,也要注意用詞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點睛妙筆,全文皆活也。寫散文者應記之。

第三:博

中國有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此句説的是什麼意思?就是説,我們寫作的知識面一定要廣。熟讀唐詩三百首,只要我們用心的熟讀了,那麼對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會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種情況下,無疑對於我們自身的寫作是有好處的。

博覽羣書,也就是説肚子裏有墨水,俯首拾來皆成句,是我們寫作者必須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厚積薄發,看多了,識多了,寫起文來自然也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們現在的什麼少年作家,還有那些看了幾句摘擷的名句或是翻了幾本哲學就動輒大言不慚的主兒,也敢在那裏叫囂自己學富五車,實讓人殆笑大方耳。

我們看王勃的〈滕王閣賦〉,就可見王勃所學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對於南昌的歷史瞭如指掌)。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遠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響窮鼓蠡之濱。聲斷衡陽之浦(中景,南昌周邊)“。如節氣“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節令)。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節氣)”。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孟嘗高潔。阮籍猖狂”等等。可見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渾然不着痕跡,這樣的引用如胸中無萬千書卷,又如何能信手拈來呢?所以,寫作者博覽羣書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否則,臨時抱佛腳,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來引用只能是東施效顰,徒畫蛇添足罷了。而且知識面不廣,創作面就會受到限制,這是寫文時的大忌,願文學愛好者明之。

第四:收放自如

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詞就是收放自如。該收時候收,該放時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裏,始終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詮釋之重,這樣層次感分明,中心明確,讓讀者一目瞭然而又能將作者的中心思想毫無保留的灌輸給讀者,這樣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為讀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動。

〈滕王閣賦〉在很多人的思想裏是一部寫景之作,沒錯,此賦寫景是古文中難得一見的妙作。但就實而論,此文據我認為應該是抒懷之作,只是為了應景,融抒懷於景,兼得益壯。王勃之筆力自不待言,但在寫景的表像下要表達自己的思想,作者就必須具備對文字熟練的駕馭能力,也就是説要能做到收放自如。〈滕王閣賦〉的如何收放我在賞析中已有詳盡的禪述,現在讀者可以反過來仔細體會。當然對於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是很難做到收入自如的,那就存在一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那就是由簡如難,慢慢進步。同樣我們以〈滕王閣賦〉為例,我們可以從他的技巧裏找到我們循序漸進漸進的路子。

【賞鑑】

王子安開篇極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這樣的陳詞爛調來點題,雖不失風雅,但落於其時文人之俗套,未見新意,談不上出色之舉而泛泛起筆罷了。但王子安何等樣人也,俗中起妙筆,筆鋒一轉“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給人以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時又一村之感。此句接連上句,又為下句定位,可謂妙筆。區區數十字,將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寫的清清楚楚中,箇中的大氣,實非常人所能及,此為王勃此賦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節從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會盛況之筆,也對閻公極盡讚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結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謙也。“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這二句引用得當,也可以説切中當時宴會文人墨客佳朋之盛,雖有過譽之嫌,但為行文,卻也失於當時境況之佳引。作為客人,王子安合贊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節以節氣入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可謂與開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開篇相得益彰,而且遙相對仗,點題明確。此節大部份描寫近景,寫出了滕王閣周邊的近境。名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節氣中的山水之色,可見作者用心之細。文采飛揚,讓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筆而充滿動感。如“盡、清、凝、紫”四字用的極妙,也讓靜態的山水變的動感十足。“鶴舞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罔戀之體勢”。此結尾是準確的定位滕王閣的地理位置,寫出了滕王閣的地勢極佳,通過鳧渚、島嶼的實景點出了滕王閣身處鄱陽湖畔。桂殿蘭宮,是對應節內文字説滕王閣的氣勢非凡,罔戀之體勢,即指滕王閣依山臨水。了了幾句,滕王閣的具體位置與雄偉氣像盡展無遺。

由第二節入篇寫景,至第三節由近及遠,是為遠景描寫矣。其第三節開首遠近結合,先是説身處滕王閣之高,點出了滕王閣的高度,因為站在滕王閣上,可以輕易的俯視別人的屋背,也為以後的極目遠望留下了伏筆。寫近而不近,文字的運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從“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遠景),鐘鳴鼎食之家(近)”;至“舸艦迷津,青龍黃雀之舳(近遠結合,意會),雲銷雨霧,彩徹區明(遠近結合,意會)”。這種遠近結合,遠近意會的寫法,讓人在景色中迷離,賞其美感而存意會,實寫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絕世名句“落霞與孤婺齊飛,秋水共秋天一色”,可謂寫景之作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妙筆。落霞(靜)、孤騖(動)、秋水(近)、長天(遠)。四個簡單的景物,通過王子安的“齊飛”、“一色”點晴,整個都活了起來,可謂動靜結合,遠近相宜,將這四種物事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併產生了強烈的視覺衝擊感。這在繪畫技巧上,就叫活靈活現,將整個靜態的畫面整個的盤活了。閻公當時有一感歎“全篇有此一句,足勝佳作數千矣”,可見一句妙句對全文的影響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靈光乍現,也會我們留下了百思不覺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漁舟唱晚,響窮鼓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看似是畫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實是助力之作,為上句增添飽滿。更是用二個地名,點出了滕王閣的中心地位,這種始終圍繞滕王閣這個中心引申的寫作方式,是散文寫作的必備技巧,否則有離題之嫌。

第四節王勃開始借景抒懷,但未深入,主要是借遠景而懷遠,抒其時境況與當時心態。全節全部用對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觸。如寫景:“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寫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四美具,二難並”。景情相融:“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樣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借景抒懷:“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心態實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這樣的對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過一個個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王勃觸景生情,由此深入懷悲,在感歎人生失意的同時,也對王室奉召以還抱有希望,這種失望與希望並存的心境,在全節的對比句中我們加深了印象,併為下文王勃的抒懷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礎。

寫景王勃由近及遠近結合及遠,層次分明。寫情同樣也如此,由淺入深,先在第四節借景點情,逐漸深入,至尾句“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卻戛然而止,實為第五節留下伏筆也。第五節一開篇“嗟呼!時運不齊,命運多舛”。直接點入主題,好像突兀,但有第四節輔墊,回味一瞬,亦覺自然,此中的視覺衝擊感,讓我們又不得不感歎王勃的善於製造高潮,往往轉折的筆鋒,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鴻樑於海曲,豈乏明時?”。借古時名人鼓勵自己,雖極盡無奈,卻又存希望於聖主。相信自己終究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更是寫出了他那種既存希望卻又失望的無奈心態。至此刻,王勃當時的迷惘心態可謂是一覽無餘。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彌益,不墜青雲之志。”此兩句是王勃銘志之語,短短二十字,將他的高傲風骨,積極向上在危難之時不墜志向的心衷描寫的極其到位。凡後世懷才不遇者常以此兩句作為勵志之名言,就可見此心的高潔了。“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以上這些文字是上句的進一步詮釋,也可以説是註釋,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奮起的高遠志向。猶其是“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説明了自己不因暫時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嚐膽,以圖他日東山再起。從其對孟嘗君與阮籍的怒其不爭來看,王勃此次流放確實心存不甘,時時牽念復返長安,展自己凌雲之志的良好願望。

第七節是結篇,也是王勃全文的總結。他以一聲“嗚呼”的歎息起筆,給人以一種又要大發失意之志的感覺。誰知王勃豈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豈能作無謂之筆呢?接下去”勝地不常,筵席難再”。猶如生花之筆,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可眾人猶未回神,王勃卻又轉折筆鋒“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自感歎而傷神,渾然一體,不着痕跡的將懸念折了又折,雖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時宴、人之牽念。“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羣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瞭。非王子安不盡歡也,實是盛宴難離,知音難棄也,如此謙卑之語,當博其時宴上人之歡也。可王勃一題二意,既拍了宴會上的人的馬屁,也應了此賦是應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懷了他對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雖有意於好景,然天下又有幾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歎,應是王勃當時的實際心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最後的收尾,王勃有點自得,因為其作實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即其時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説,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後的賦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絕古人,何人在此序下還敢獻醜呢?“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王勃讓宴會上的人作其賦,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賦,實多言矣。吾不知其時宴上人等是否還作其賦,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語結句,像似歉遜,但傲然文人之氣,躍然紙上。以此收篇,並無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諸人,不知其時何以為繼。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鑑賞 篇2

第一段: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着)翼星、軫星,地域緊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着荊楚(下)連着甌越。

講解:“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別對應着地面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麼,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於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裏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鑑賞:這是扣着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一連三組,分別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鬥、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傑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雲霧一樣(從大地上)湧起,傑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樣(在夜空裏)飛馳。城池雄踞於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

講解:“華”、“寶”、“傑”、“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傑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下”為使動,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了,意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鑑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歷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以寫地勢與上一層含義相連,並將地勢與人才形成交叉,有反覆渲染之意;“俊採星馳”直寫時人,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具體發揮。兩組句子,極寫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

翻譯:洪州的閻都督具有高雅聲望,他的儀仗從遠方趕來;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車駕在這裏暫駐。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儀仗、車駕來代人。

鑑賞:介紹了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為點的介紹;自此進入具體的時地人的描寫。

原文: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翻譯:(正趕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華出眾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雲彩一樣;迎接千里之外的賓客,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

講解:“千里逢迎”為一動賓倒裝,“逢迎”本為兩個詞:“遇到”“迎接”,這裏作迎接講,“千里”代指千里之外來的朋友。

鑑賞:介紹了所有的賓客,此為面的介紹。極寫朋友之高貴、眾多。“高朋滿座”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翻譯:(文采如)騰飛的蛟龍和起舞的鳳凰,(那是)詞章的宗師孟學士;(寶劍如)紫色的閃電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韜略的寶庫王將軍。

講解:這是兩個不太嚴格的判斷句,主語其實是“文采如騰蛟起鳳的那個人”“寶劍如紫電清霜的的那個人”,兩個“之”字都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鑑賞:又一次重點介紹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又為點的介紹,但與前一個重點介紹不同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人物特徵,而是使用了一個短語介紹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徵。即:更加細緻深入地介紹了兩個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翻譯:家父在交趾做縣令,我探親途經這一勝地,我一個年輕人知道什麼,(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盛大的宴會。

講解:“出”為路過途經之意。“何知”為“知何”,即這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句子。

鑑賞:最後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具體的人物介紹結束。第一段亦結束。這一段,“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針線細密,開合得體,筆墨變化多姿,卻又一絲不苟”(錄人教版教師用書所附資料之陶爾夫的賞析)。

第二段: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登臨時的所見,即:三秋時節滕王閣周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原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翻譯:時間正在九月,季節正是深秋。

講解:“維”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時序”,即“季節”。“九月”為農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個月,意為深秋。

鑑賞:這是緊扣題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與春相齊,高於冬,更高於夏。因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秋天和春天一樣,物候變化比較明顯,容易引動人們的情感。

原文: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翻譯:地面的積水已經消盡,寒冷的潭水清澈見底,(山中的)煙霧和(晚霞的)餘光凝結在一起,傍晚的山巒呈現出(高貴的)紫色。

講解:兩個“而”都是並列關係的連詞,不譯。“紫”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呈現出紫色”。紫色在中國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貴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中,就賦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靈魂。

鑑賞:緊扣“秋”字描寫滕王閣所在之地的物候變化。

原文: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翻譯:在高高的路上駕着馬車,到高聳的山嶺尋訪美景;來到皇子營建的長洲,看到了他當年修建的館閣。

講解:“儼”通“嚴”,意思是駕馭。“於上路”和“於崇阿”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嶺”。“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嬰。

鑑賞:此句複述自己來到滕王閣的經過。

原文: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翻譯:層疊的山巒聳立起一片蒼翠,向上衝出了層層青雲;凌空的閣道上閃動着豔麗的硃紅油彩,(從那裏)向下看看不見大地。白鶴漫步的沙灘,野鴨棲息的洲渚,(佈局)用盡了島嶼的縈繞迂迴;桂木建築的殿堂,香蘭裝飾的宮室,(安置)依照岡巒起伏的地勢。

講解:“上”“下”都是名詞作狀語,意為“向上”“向下”,

鑑賞:此二組句子,極寫滕王閣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與下文登臨所見實可合為一段。

原文:披繡闥,俯雕甍:

翻譯:打開那彩繪的閣門,俯視那雕飾的屋脊:

講解:“闥”的意思是門,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非常經典。“甍”的意思是“屋脊”。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後為逗號,這裏改為冒號,並將其單講,是因為它實在是下面觀景的前提。

鑑賞: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觀景之起也。由裏至外,由上至下,萬千錦繡皆從此入眼,喜悦之情溢於言表。

原文: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翻譯:山嶺原野遼闊無邊,放眼遠望,充滿了視野;河流湖泊迂迴浩茫,讓人看了感到吃驚。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鳴鐘列鼎而食的顯貴高門;船隻泊滿渡口,都是裝飾着青雀黃龍的船軸。

講解:兩個“其”字都是句子中間的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思。在“鐘鳴鼎食”這個成語中,“鍾”和“鼎”兩個字都是名詞作狀語的用法,意思是“用鍾”“用鼎”。

鑑賞:此句明寫景盛,暗寫人盛。

原文: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翻譯:彩虹隱沒,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晚歸的漁船在暮色裏唱歌,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氣裏驚鳴,叫聲消失在衡陽水濱。

講解:“落”為“沉落”,“孤”為“孤獨”,“秋”為“秋天”,“長”為“遼闊”。“唱晚”為“唱於晚”,“驚寒”為“驚於寒”,這兩個都是狀語後置。“響”為“回聲”,“窮”為“盡”“全”,“斷”為“盡”“止”。

鑑賞: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精彩的幾個句子,傳唱千古。如此動靜結合,如此意境,在歷代的秋景寫作中實屬罕見。關於這一句頗有幾個故事,詳見相關鏈接中的具體文字。

第三段: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原文: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翻譯:遠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迅速飛騰。清幽的排蕭奏鳴,好像清風颳過,柔美的歌聲繚繞,好像白雲停步。

講解:“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都是比喻修辭。

鑑賞:兩組句子,極寫興致之高,管絃之盛,歌聲之美。

原文: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翻譯:(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漢樑孝王)睢園中竹林聚會,(文士們的飲酒的)豪氣超過了(東晉時的)陶淵明;(好像有後漢時)鄴水河畔(曹植)詠荷花的才氣,文采(好像)超過了南朝的臨川刺史謝靈運。

講解:這裏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相關的事物來代人物或事件。

鑑賞:兩組句子,極寫宴會之歡娛場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會的豪華,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練。

原文:四美具,二難並。

翻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全都具備,(賢主、佳賓)二難齊集一堂。

鑑賞:兩個三字句,為前面四組句子作結。節奏再次為之一變,情緒亦將發生變化。此為啟下。

原文: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翻譯:向那無際的長空極目遠眺,在這短暫的假日盡情遊樂。蒼天高遠,大地遼闊,覺察到宇宙浩渺無垠;興致消盡,悲哀湧來,認識到盛衰自有定數。

講解:“窮”、“極”都是到極點之意。“於中天”“於暇日”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兩個“之”字都是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

鑑賞:“窮”“極”二字,將視野又一次擴展到宴會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緒卻將由喜而轉憂。其後兩個四六句,一方面體悟天地之大,宇宙無窮,另一方面,感歎人生無常,盛衰有定,充滿了哲理玄思。這一玄思之中所藴藏的人生的孤獨感,將貫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翻譯:遠望長安(沉落)到夕陽之下,遙看吳郡(隱現)在雲霧之間。地理形勢極為偏遠,南方大海特別幽深,(崑崙山上)天柱高聳,(緲緲夜空)北極遠懸。

講解:“望”“目”都是“遠看”之意。“於日下”“於雲間”都是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補語。

鑑賞:東西南北,極目四望,實則是“極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長安,由雲海想到吳會,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極。世界闊大,宇宙無邊,在這闊大無邊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麼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歎人生?“極目四想”為下面的人生感歎張本。

原文: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翻譯:雄關高山,難以越過,誰為迷路遊子悲傷?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鄉之遊子。懷念着宮門而不能看見,在什麼年月(才能)(像賈誼)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樣回朝為官)?

講解:“悲”是為動用法,意思是“為……悲傷”。“客”為出遊在外地的人。“懷帝閽”“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辭,後者還是用典。“以”為介詞,“在……的時候”。

鑑賞:“關山”“萍水”兩組句子,一問一答,但所答與所問之間並不是直接對應,再加上“懷帝閽”這一否定陳述和“奉宣室”這一反問,王勃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心緒和自我悲傷的情調早已滿溢。其言辭哀婉、情意綿綿之處,千載之下,仍讓人不禁情動,心有慼慼者可能會不禁淚落。

原文: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翻譯:啊!時運不順暢,命途多坎坷。馮唐(那麼)容易衰老,李廣(那麼)難得封侯;把賈誼貶謫到長沙,不是沒有聖賢的君主;讓梁鴻到海角避居,難道缺乏清明的時代?

講解:“屈”“竄”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賈誼委屈”“使梁鴻逃竄”。“於長沙”“於海曲”都是介賓短語作補語。

鑑賞:一個歎詞發端,轉而為更加強烈的抒情。其下三組句子,分三個層次作着同一個感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第一層表達基本認識,第二層舉兩個例子,來寬慰和自己一樣的失意之人,第三層用一個否定判斷和一個反詰論述,言之鑿鑿,情之切切。

原文: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翻譯:所(能夠)依賴的(是):君子能夠看到細微的預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講解:“所賴”句,另一版本為:“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別有一樣意思。

鑑賞:“所賴”為結,總束上面三層感歎,“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為啟,開啟下文四層抒懷。

原文: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翻譯:年紀老邁(情懷)應當更加豪壯,哪能在白髮蒼蒼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堅定心願?境遇艱難(意志)將要越發堅定,不能墜掉直凌青雲的(崇高)志向。

講解:“窮”為“無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鑑賞:此為抒懷之第一層,表達一種境界,一種高尚的人生觀: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志向不改,做人的準則不變。

原文: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翻譯:喝貪泉的水卻覺得清爽,處在乾涸的車轍中卻依然歡樂。

講解:“而”“以”都是轉折關係的連詞。

鑑賞:此為抒懷的第二層,表達一種樂觀開朗的情懷,此情懷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情懷。然而,我讀到的卻是更多的苦笑。貪泉的水是志士所不願喝也不應喝的呀!涸轍是志士所不願居也不應居的呀!

原文: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翻譯:北海雖然遙遠,乘風便可以到達;旭日般的青春已經逝去,夕照似的老年歲月也不算太晚。

講解:“東隅”“桑隅”都是借代修辭。前者代青年時光,後者代老年歲月。

鑑賞:此為抒懷的第三層,從時空兩個方面來進行自我激勵,也是自我安慰。畢竟,“扶搖”是不可乘的呀!“東隅”是不應逝的呀!

原文: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翻譯:(漢代的)孟嘗高尚純潔,空空地懷抱報效國家的雄心;(晉朝的)阮籍放蕩不羈,哪能效仿他遇窮途而痛哭。

講解:兩個“之”字都是結構助詞“的”。

鑑賞:此為抒懷的第四層,兩個典故,藉着對孟嘗、阮籍的否定性評判,表達自己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但讀來卻覺着,其中藴含着不盡的的哀婉。

第四段:述説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歎盛宴難再。

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翻譯:我王勃,只是一個能夠佩三尺紳帶的書生。

講解:“命”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產生於中國古代封建等級制度的初始階段,在《周禮》與《禮記》中都有記載。比較集中的是《禮記·朝事》中記載的。“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諸侯諸伯七命, 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 禮儀、皆以五為節。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旌、 衣服、禮儀亦如之。 凡諸侯之適子省於天子,攝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省,則以皮帛繼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視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宮室、車旌、衣 服、禮儀、各視其命之數;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如其命之數。”

鑑賞:王勃以這樣的自謙之詞來為自己定位,其複雜心情可以説一定是一言難盡。

原文: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翻譯:(雖然)與年輕的終軍同齡,卻沒有機會請求捆縛敵人的長繩;(雖然)有志願投筆從戎,(卻只能空空地)羨慕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宗愨。

講解:“弱冠”為不足二十歲。二十歲行冠禮,故而,在二十歲之前叫弱冠。

鑑賞:兩組句子,仍借古寫懷。先以終軍自比,卻表達着沒有終軍幸運的感歎,再以班超、宗愨自許,但隨即就表達只能羨慕他們的遺憾。兩個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書生的決心。

原文: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翻譯:(如今)在人生路上拋舍了富貴爵祿,到萬里之遙的地方去陪伴父親。雖不是玉樹般的謝家子弟,卻也有幸和孟母的賢鄰一樣的各位相交。

講解:“簪笏”“百齡”“晨昏”“萬里”都是借代修辭,分別代“富貴爵祿”“人生一世”“早晚禮拜”“遙遠的地方”。“於百齡”、“於萬里”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

鑑賞:以兩組平穩的六字句含蓄地敍述了自己棄官事父,“路出名區”得以結識各位嘉賓的人生際遇。與前一組句子相連,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他的真實情感到底是悲是喜這樣的問題。是喜中有悲?還是悲中有喜?

原文: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翻譯:不久便要“趨庭鯉對”,(承受嚴父的教導);今天有幸“喜登龍門”,拜見高雅的主人。

講解:“趨庭,叨陪鯉對”是《論語》中的一個典故,原文也是一段非常出色的記敍散文,其文如下: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詳解可以參閲《論語選讀》。這裏採用了意譯之法。如果直譯,將被譯為:“某一天快步從庭中走過,慚愧地像孔鯉和他的父親對答一樣和我的父親對答;今天我舉起衣袖(拜見閻公),高興地像鯉魚跳過龍門一樣。”

鑑賞:從字面來看,王勃這是明白表達自己不論接受嚴父的教誨,還是參加滕王閣盛會,都是十分值得高興的事。其實只是一個客客氣氣的結尾。

原文: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翻譯:如果碰不到(舉賢的)楊得意,就只能撫摸着凌雲之賦來為自己惋惜;既然遇見了(知己的)鍾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又有什麼可慚愧的?

講解:“楊意不逢”“鍾期既遇”都是賓語前置的句子。“而”“以”都是連詞,前者為順承關係,後者為並列關係。

鑑賞:兩組四六句再次感歎自己懷才不遇,知己難逢。又一次為下文的感歎張本,使其更顯水到渠成。

原文: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翻譯:唉!美好的景緻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也難再遇,蘭亭(修禊的雅興)(久已)消逝,金谷園(富麗的樓閣)(早成)廢墟。

講解:“已”為“消逝”之意。

鑑賞:以“嗚呼”一歎開始最後一輪的感歎,比上一段更見傷感。寥寥數語,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淒涼。其歷史的滄桑感飽藴其間。

原文: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羣公。

翻譯:臨別之時寫下贈言,在這盛大的餞別宴會上僥倖蒙受都督的恩遇。登臨滕王高閣撰寫詩賦,這是我對諸位先生所期望的。

講解:“於偉餞”“於羣公”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於偉餞”和“幸”都是“承恩”的狀語,“於羣公”則是望的狀語。“是”為代詞“這”,“所”為特殊的助詞,與“望”這一動詞形成了一個名詞性短語。

鑑賞:在的最後,王勃又一次客氣地回到登高作賦的事情上來,並客氣地表達出自己還期待着其他與會者的大作。

原文: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翻譯:我竭盡自己粗陋的情懷,恭謹地寫成這篇短序。我所有的語都鋪陳出來,四韻八句都寫成了。請各位再施展像潘岳、陸機如江河大海一樣的才氣(各賦所懷)吧!

講解:“灑潘江”“傾陸海”兩個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辭,在翻譯時要注意合併。

鑑賞:謙虛地表達自己寫詩的情感,並期望在坐的嘉賓各展文才各賦所懷。全文在這種禮讓中結束,不失分寸,非常得體。全文一氣呵成、首尾連貫,又不乏抑揚跌宕、起伏頓挫之妙,典故隨文紛沓、意藴深遠,與美景良辰相映成趣,又與深沉的情感相得益彰,千載之下,仍是動人良深,讓人歎為觀止。